在线教育巨头瞄准新风口:市场规模4000亿
K12在线教育巨头转型又有了新动作。
10月20日,猿辅导宣布正式进军to B智能教育市场,即将推出面向政府和学校的教育科技新品牌“飞象星球”,满足公立学校教学全场景的技术与服务需求。
同一天,掌门教育也传出进一步加码B端业务布局的消息,且目前其智慧教育服务、优质课程内容进入课后延时服务等进校业务已在全国多个区域落地展开。
为何K12在线教育机构转型瞄准智慧教育领域?在后“双减”时代,智慧教育会是一门好生意吗?这个新市场有哪些不得不啃的“硬骨头”?
智慧教育的两个“时代”
什么是“智慧教育”?
简单来说,智慧教育又称“教育信息化”,是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有两个关键作用:一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方式。由于我国东西差距、城乡差距明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突破时空限制和技术壁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偏远地区输送。
二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集顶尖的学校资源、优秀的教师资源和丰富的素材资源于一体,能够实现资源的跨区、跨校传播和分享,解决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同时,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再者,教育信息化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多种需求,智能设备还能更生动地展示抽象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过,要充分发挥上述关键作用并非易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教育信息化中的教育均衡问题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各省区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平均约977亿元,而江苏、广东等区域教育经费一度超过2000亿元,宁夏、青海等经济落后地区教育经费不足200亿元。
事实上,各区域的教育经费差距巨大直接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水平,所以,目前与当地财政挂钩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制度,较难缩短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
而说起教育信息化,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两个“时代”——教育信息化1.0时代和教育信息化2.0时代。
先看教育信息化1.0时代(2000年-2017年)。
在这一阶段,学校以硬件采购为主,是硬件普及的时代,主要实现“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课堂教学多以录音机、录像机等作为辅助设备,且普及率低。
不过,虽说这17年里已初步完成学校网络接入和智能设备等终端部署目标,但教育信息化产品对于“教与学”环节的改变极少。
再看教育信息化2.0时代(2018年至今)。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采用的多媒体设备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主导,多媒体中控系统、触屏一体机、平板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成为了教学领域中的主要教学设备,网络教学播录系统等融入教育领域中,教育信息共享化优势对于二、三线城市以及边远地区教学机构教学品质提升带来了极大助力。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这份行动计划可谓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它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
同时,该行动计划里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论断是“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这也是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之后,对教育信息化地位和作用的又一个全新定位。
另需指出的是,教育信息化2.0是一个时期的概念,持续时间不确定,或5年或10年甚至更长。
而2020年的全球疫情爆发,则进一步凸显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国家更强调软件、教学资源及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构,这涉及教育理念、方式和体制的全方位转变。
至此,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浪潮为智慧教育的到来做好了硬件、软件及人们思想上的准备,尤其自“双减”政策出台后,国内智慧教育的大幕已然拉开,正吸引着各大教育巨头闻风而至。
近4000亿市场规模
事实上,在“双减”政策之后,K12教培机构转型杀向智慧教育赛道并非毫无依据。
首先,智慧教育市场空间大。据「子弹财经」了解,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2920亿元,其中,9%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被用于智慧教育建设。照此测算,2020年我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大概在3863亿元,而预计2021年将超过4000亿元。
对K12在线教育巨头们来说,其失去重要支柱业务后,亟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只有新进行业是一片大海,其才能在上面远航;如果只是一个小湖泊,则很难将其撑起。
“智慧教育赛道再做10家上市公司都没有问题。”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陈晶对「子弹财经」说道。
其次,智慧教育的政策利好不断。「子弹财经」注意到,仅今年7月,便有两项重要政策出台。
先是7月2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接着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质量以及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此外,K12在线教育机构转战智慧教育这一战略也受投资机构看好。
在刚刚过去的10月,松鼠Ai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绿地、东方国资和中信,且投资款已全部到账。而松鼠Ai将获投原因之一归于投资方看重其在智慧教育版块的发展,及在智能硬件方面的突破。
不过,陈晶认为,K12教培机构转战智慧教育领域并非十分理性。
因为to B或to G是一门复杂生意,而非简单生意。“所谓‘简单生意’,是说你只需要在某个环节里做到最好就行,但to B或to G的生意需要你面面俱到,每一环都要比较强。”陈晶坦言。
既然是一门“复杂生意”,就意味着机构服务的周期相对会比较长,同时需要具备极为优质的客户服务能力,而这并非各玩家在一朝一夕间便能炼成的“内功”。
不过,陈晶也认为当有明星玩家转战智慧教育,会让整个赛道获得外界更多的关注,进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聚集。“这对大家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她说。
除了有望获得更多优质资源,K12教培机构的进入还将对主打工具、管理平台的智慧教育玩家起到补充性作用。
晓羊集团创始人周林向「子弹财经」表示,K12教培机构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题库、课件、教学、教研等内容和资源体系的构建上,而非校内使用的工具和管理平台的打造上。“他们的加入,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较好的补充。”
不过,周林也提到,他们的加入,将给那些原本为学校提供各种智慧教育内容资源的机构带来较大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K12教培机构们的入局,大概率会导致智慧教育行业竞争加剧。而竞争加剧,或将拉低既有智慧教育玩家的利润。
在陈晶看来,如果新玩家们进场后,围绕一线老师的实际需求去研发智慧教育产品和系统,则将真正帮到后者。否则,他们的加入,对一线老师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尚有哪些难题待解?
客观来看,在中短期内,智慧教育行业玩家面临的挑战并不会因K12在线教育巨头的加入而得到缓解。
当前,业内普遍认为提升地方主管部门对智慧教育的认知度是首要任务,而且还要在智慧教育推广进各地的公立学校时,妥善地处理决策者和付费者的关系——这两项任务恐怕就能“劝退”不少玩家。
此外,横亘在各企业面前的挑战还有——如何管理好现金流。
业内人士向「子弹财经」透露,很多公立学校愿意为智能硬件这类基础设施买单,却不太愿意为软件买单。更要紧的是,to B或to G类机构通常会面临回款的难题,而此前to C类教培机构一般采用预收费模式。
陈晶提到,如果是五万元或十万元以内的订单,由学校校长直接签字支付即可,而订单金额一旦超出上述范围,则需要公开招投标,及走后续审批流程。走审批流程意味着会产生账期。
“比如,50万-200万的订单,回款至少需要半年时间,5个亿的订单,回款至少需要三年。甚至一些应收账款被拖欠太久,机构最终只能按坏账处理。”她说。
据她了解,在业内类似的坏账情况较为常见,“很多人都觉得选择接受to B服务的机构有钱、有预算,没错,机构是有钱是有预算,可问题是机构也有账期,大部分玩家在进入这个市场时,根本意识不到账期有多长,要承担的风险有多大。”
当然,很多智慧教育玩家正通过提升销售价格的方式来缓解账期问题。比如,成本仅需1000元的智慧教育产品向公立学校售卖高达1万元,多出来的9000元利润被用于走关系、激励老师、渠道抽佣以及填补坏账窟窿等。
此外,“如何在决策者、付费者和使用者三方需求中寻得平衡”也成为诸多智慧教育玩家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
这是因为智慧教育产品或系统的决策者、付费者和使用者等三方分离,各有所需。据陈晶介绍,学校的决策者更关心学校升学率、生源质量以及办学特色等,而教育局等付费者更偏向酷炫、技术含量高等卖点十足的智慧教育产品或系统。
不过,教师这类一线使用者更在乎智慧教育产品或系统是否稳定可操作,以及能否为其降本增效。“酷炫的东西未必好用,公立学校如同‘拼多多市场’,很多一线老师对产品的功能要求是能用就行。”陈晶补充道。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to C类机构转型G端,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无法适应另一个组织和体系下,完全陌生的、漫长的决策链。“他们不会很快理解教育局局长、校长、老师等不同角色的各自考虑。”陈晶称。
而摆在智慧教育玩家们面前还有另一个难题——要如何做到科技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周林看来,要实现上述融合,机构不仅要懂技术,也要深刻理解教育,尤其是理解公办教育管理、教学的方方面面和学校的实际需求,唯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款真正帮老师减负增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产品。
“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科技企业或互联网企业想做就能做成功的。”周林说。
当然,有些机构给出了一个相对可行的解决思路。就拿晓羊集团来说,该公司的大部分管理层人员,曾在公办学校当过校长、信息中心主任、老师和教务等,对学校教学和整体运作有较深入的了解,为了能够及时响应不同地区的学校提出的需求,晓羊集团还组建了一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服务团队。
另据「子弹财经」了解,在未来,智慧教育玩家除了解决上述难题外,还需要打造一个数据完全融通的整体解决方案。
周林提到,很多学校面临严重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的问题。而因为数据都留存在各个碎片化的系统中,导致一个老师需要记忆和管理多套用户名和密码,一个同样的期末考试数据需要老师在多个系统进行重复的操作。
这样的问题显然使学校无法真正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有效的数据画像,更无法为学校留存有价值的数据资产。
所以,一个数据完全融通的整体解决方案,对学校来说是最为渴求且迫切的。“但问题是,要想把所有底层数据融合打通,除了需要深刻理解公办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也需要竭力攻克来自技术层面的难关。”周林说。
可以肯定地说,在这一轮智慧教育的新混战中,每一个进场的玩家都无法逃避上述任何一个挑战,因为公立学校在筛选合作伙伴上越来越严格。
据周林回忆,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初期,由于对智慧教育的落地性能和效果都不熟悉,学校普遍会选择安全性、可靠性更有保障的知名企业或大品牌。而今,学校更关注的是机构提供的智慧教育产品或系统能否真正用起来,能否帮助老师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提供的服务是否真正有效……
“现在很多学校已经不再是领导一人决策,他们在采购之前,通常都会要求机构提供一段时间的试用,且试用过程中会听取老师的使用反馈,并对产品进行深度了解后才做出采购决策。”周林表示。
当公立学校的决策流程愈趋谨慎,采购标准愈趋严格,就会助推智慧教育行业不断升级迭代。“现在,很多学校也逐步意识到,其实最有生命力的还是产品和服务,所以最终还是产品说了算。”周林补充道。
结语
不可否认,K12在线教育巨头的加入,势必将带动智慧教育行业热度的上升,吸纳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聚集,从而让整个行业想象空间变得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智慧教育的玩家们接下来会一路坦途。
进军这个近4000亿元规模的智慧教育市场,注定不会是一场轻松的比赛,而无论是新入局者或者老玩家,不管使出什么“杀手锏”,最终能为学校解决管理与教学的实际需求才是“硬道理”。
*文中题 图 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子弹财经”(ID:wwwhygc),作者:黄燕华,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在线教育巨头瞄准新风口:市场规模4000亿
在线教育风口再起,破局?难
内卷、烧钱、亏损:巨头围剿在线教育独角兽
在线教育迎来新风口?一星评价和五星好评的背后是什么
史上最长寒假,在线教育的风口与救赎
历史进程中的在线教育:一个互联网风口的轮回记
资本和巨头的新战场:收割半亿家长的焦虑
从奥数到数学思维,数学才是永远的教育创业风口?
疫情不是在线教育的风口,而是试金石
瞄准千亿级打印市场规模,「印记云打印」从校园场景向更多的生活场景延伸
网址: 在线教育巨头瞄准新风口:市场规模4000亿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334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30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07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77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316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170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5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7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