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陷入“逼捐门”,又给公益提了高要求
上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成为首位身家突破3000亿美元的全球富豪的同时,也陷入了一场“逼捐门”。
他从10月19日起被联合国一官员多次喊话,让其拿出约占财富2%的60亿美元左右,挽救全球4200万饥饿人口的生命。 面对“逼捐”,马斯克的回应也很硬核:捐款也行,但要准确描述60亿美元将如何解决世界饥饿问题,必须是公开透明的方法,让公众可以准确看到钱是如何花的。
“逼捐门”双方的唇枪舌战还在继续,但公众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全球首富转移到了全球的公益事业上。如果真的捐款60亿美元,联合国要如何挽救4200万人的生命,不止是马斯克一个人好奇。
怎样做公益,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早在2014年,火热一时的“冰桶挑战”,就将“渐冻人”这个群体迅速推向公众视野,最终获得了7.1亿元的捐款,其中约一半的资金被用来寻找“解药”。
一家关注公益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深燃表示,传统公益模式面临效率低下、执行不透明等各种难题。这意味着,在当下,公益事业面临的障碍不再是理念层面,而是如何直观透明高效的将公益落地。
近年来,从河南洪灾中,用户自发建立“救命文档”精准对接救援信息,到各式公益节让轻量、便捷的小额捐赠方式日渐普及,数字化技术的引入,让大众看到了“做公益”更多的可能性,也被众多公益人士视为解决目前行业问题的方式之一。
不过,公益行业的数字化之路,才刚刚开始。如何让公益数字化更加深入,让每个环节直观、透明、可追溯,让公众的公益参与度持续升温,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公益数字化的断层,尚未被抚平
深陷“逼捐门”事件中的马斯克,用一条硬核回应一度扭转了舆论风向。
他的回应中有两点要求最致命,一是要看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二是让公众能准确看到钱款去向。这恰恰是一直以来公众对公益组织不信任的源头所在。
很快,社交媒体上那些原本猜测马斯克不会花钱在公益救助上的网友,将矛头又转向联合国,认为他们执行效率低下且成本费极高,不值得信任,引得联合国官员要和马斯克见面聊。
“逼捐门”还没结束,但已经证实了一件事:因为执行效率、执行透明度等问题,公众对于公益机构的信任缺失,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普遍现象。
国内也不例外。近些年,大众做公益、献爱心的意识越来越强,也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在公益组织的带领下加入到慈善事业中,但实际效果往往与公众的预期有一定差距。
2008年,汶川大地震开启了大规模网络捐助,被认为是互联网公益的标志性事件。但是,当援助款大规模涌向公益机构后,难题也出现了。让每一笔善款得到妥善使用,在当时对于任何一家基金会而言都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
在这之后,互联网公益高速发展,尽管慈善组织们也在不断拓展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但公益组织不透明和落地效率不高的老问题,至今依然无法完全解决。
在遇到重大灾害时,公益组织的处理方式、及时反应能力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一旦信任危机发生,披露细节或就不足之处道歉的方式,又很难满足公众对慈善组织的高期待。
公益组织的难题不仅出现在重大灾害的应对上,常态生活下针对特定群体的帮扶,依然有诸多掣肘。辽宁省慈善总会近日表示,全省120多万困难群众中因病致贫占多数,虽然每年慈善总会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医疗救助项目,但由于规模小、项目分散、操作层次多,救助对象难落实,致使救助效率较低。
而企业、公众自发组织公益活动,往往不得其法,供求难以精准对接,反而致使献爱心效率低下。
2007年,四川攀枝花一小学曾发帖寻求帮助,希望网友能捐赠御寒衣服,帖子发出后,这所学校连续8年每年都能收到数吨的衣物,这样“爱心过剩”、“无效捐赠”的情况并非个例,至今仍在发生。
就在去年疫情期间,多地餐饮品牌组织了向一线医护人员捐赠爱心餐的活动。参与者之一的永和大王,其数字信息技术总经理罗杰向深燃回忆道,当时虽然把爱心餐送到医护人员手里了,但受当时实际情况的影响,用餐时间很难与送达时间完全匹配,医护人员很难在最佳时间享用,最后效果不尽如人意。
不可否认,过去互联网公益已经做了不少有价值的探索。“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公益的动员方式,裂变式传播和无门槛性使得更多的公益活动有了让公众关注的途径与渠道。”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炎龙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但是,目前来看,对于以效率和落地为两大核心的公益事业,需要进一步和数字化技术融合。
数字化来了,
公益不仅仅只是捐钱
在推进公益和数字化技术融合方面,已经有了互联网企业的身影。
随着一批又一批互联网科技公司主动站出来,调动自身资源和优势投身公益事业,公益已经不是简单的捐钱、捐物、办活动,而是时时刻刻发生、公众随手做好事的生活方式。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APP里开设了捐助活动,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运动,可以捐步数换取爱心公益金,刷朋友圈时看到求助信息,能随手捐款贡献力量……这些公益动作,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的常态。
还有腾讯、阿里这样的头部互联网公司创造了“99公益日”、“95公益周”的公益节,号召全民参与公益。百度、京东、网易、拼多多、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也在开展业务之余推动慈善公益事业。
从近两年来看,数字化技术逐步渗透进公益领域,所带来的变化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看。
一个层面是,互联网企业们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底层能力和生态力量将各方协同起来,让公益的覆盖范围更广、模式更多样。
比如,今年的河南洪灾、山西洪灾中,用户自发创建“救命文档”,通过腾讯文档对接救助信息,可以说是重大灾害下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公益效率的真实写照。
再比如,腾讯、阿里都建立了公益平台,公众可以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疾病救助、济困救灾、教育助学等相关类别中想参与救助的公益项目,捐出公益基金,随手做公益。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庄伟认为,公益平台将公益转变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可以利用社群的力量让公益项目传播。
另一个层面是,互联网企业们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公益组织数字化转型,提高公益人员的技术能力,实现数据打通、管理规范,让活动执行更高效透明、公益款项可溯源。
近两年,腾讯、阿里都在加速推进“公益上链”,以区块链技术让捐赠者的资金钱款走向公开透明,都是例证。
庄伟分享到,从2013年左右,技术志愿者就在为慈弘搭建数字化平台,如今不仅已经可以清晰呈现捐助者的钱款走向,而且大大提高了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效率。
然而,走在前列的还是少数。一位推动公益数字化的从业者曾提到,“公益数字化的起点还是很低的,这主要体现在投入不足、能力不足、工具和技术的供给不足。”具体来说,公益数字化需要在便捷度、受助者体验、公众信任感等方面持续进化。
最近,深圳“环卫工人不好意思进餐厅吃饭”的话题上了热搜。一位环卫工人在一段视频中表示,“像我们扫地的,平时是不会进这种餐厅吃饭的。”网友们纷纷在话题下评论,“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没有你们这些默默付出的人,哪里来的干净美好的城市”。
图源 / 微博
这一暖心举动背后,是深圳市和科技企业在公益领域的一次共创尝试。10月26日环卫工人节这天,微信支付联合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美丽深圳公益基金会和腾讯公益,共同发起了“美丽深圳·微信支付爱心餐公益计划”。
永和大王、汉堡王、吉野家、四季椰林等十余家餐饮连锁品牌、近千家深圳餐厅门店都加入了进来。得益于公益的数字化转型,商户们的参与方式更加便捷——在收银系统内打上爱心餐券标识后,餐款支付和爱心餐券的核销可以一同进行。
整个公益链条也非常清晰。环卫工人登录小程序首次实名身份认证后,公益组织可通过微信实名信息与环卫工人身份信息关联,实现公益福利精准到人,让环卫工人每周“一键领取”爱心餐券;在用餐前,环卫工人只需通过扫码支付或者直接出示付款码,就能以1分钱的价格享用爱心餐。
在国外,“墙上的咖啡”的故事一度广泛流传。顾客买两杯付三杯的钱,把多付的一杯用贴纸的形式贴在墙上,有需要的流浪汉直接进店揭下贴纸消费。现如今,“墙上的咖啡”变成了藏在手机里的一张张爱心餐券,满足了便捷度、受助者体验、公众信任感上的需求。但只是个开始,还需要推而广之。
公益,需要加速数字化
做公益的人,需要从商户拓展到普通用户。
在近日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微信支付爱心餐计划”发布了“爱心餐一块捐”公益插件。用户到餐厅扫码点餐时可选择“捐赠一元钱”,用户每捐赠一笔,微信支付1:1配捐,捐款直接进入美丽深圳公益基金会账户。
环卫工人享用爱心餐
图源 / 微博
当环卫工人兑换了这份爱心餐,微信支付也将实时告知用户,这一元钱是在何时何地被使用的。益禾堂、永和大王已率先接入“爱心餐一块捐”公益插件,未来,包括真功夫、面包新语、奈雪的茶、沪上阿姨、阿香米线等近10个品牌、全国超过万家门店也将接入。
在整个链路中,微信支付将商户、技术服务商、基金会、受助者、捐赠者等各方力量都组织了起来。如罗杰所说,“公益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事情,而借助生态和数字化的能力,是可以实现更高水准的精准帮扶。”
面向环卫工人的爱心餐公益项目,未来也许也将复制到越来越多的特定群体上,但这也对公益参与方的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挑战。
此前,相关部门发布的《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2021》调研显示,近七成公益组织负责人表示对于数字化有需求,矛盾的是,66%的公益组织投入数字化的金额仅在总募资额的1%以下。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同时面临数字化资金不足、数字化产品不适配等问题,很多公益组织仍未找到“如何做数字化”的答案。
一些已经初步数字化的公益组织也需要进一步数字化。比如以项目数据为决策提供参考,“公益项目注重数据积累,当以数据来剖析、呈现社会问题时,会更让人信服。”庄伟说道。
她还希望,随着未来公益数字化的发展,公益组织不再仅是做到钱款去向的公开透明,而是将社会服务等这一类型非流程化散财的公益项目,也能以清晰的绩效评估标准衡量并记录。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认为,数字化共建生态是一把利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让筹款数据全程可追踪,也让公益组织内部做出更有效的决策。为此,腾讯基金会今年还专门设立了2亿专项基金,用以补贴公益数字化专职人员、资助公益数字化行业支持计划。他指出,公益数字化的整体方向,必然意味着更广泛的连接、更丰富的生态和更多的可能性。
微信支付平台产品运营总监郭中明也提到,在加速数字化的公益时代,公益数字化解决方案需要通用、开放、可持续。透明高效的链路,能让公益在执行时更加可持续,让各方力量在探索公益时都能够扎得更深,跑得更远。
数字化给公益带来的改变越来越多。无论是日常随手献爱心、直播间的爱心助农活动、以公益活动换取公益金,还是重大灾害面前的突发应对,数字化技术都是重要的底层支撑。
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站在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角度,发挥数字化的优势,协同更多力量参与公益,已经成为它们承担社会责任、用技术力量回馈社会的主流方式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科技力量深度参与、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期待着公益能够无时无刻、无感无差别进行的那一天。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文中配图来源于Pexel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深燃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马斯克陷入“逼捐门”,又给公益提了高要求
被“逼捐”的马斯克,跟联合国杠上了,60亿美元可以捐,但不可以乱花
上半年中国网友捐了 18 亿,除了花钱,他们还走路、养鸡、养熊猫来做公益
“60亿美元逼捐门”后续来了,联合国官员再喊话马斯克:“别网上BB,有本事面谈,上太空也奉陪”
李佳琦开了场湖北专场公益直播:免费带货 个人捐100万
马云将捐6.1亿股蚂蚁股份做公益 相当于上市后2%股权
互联网大佬做公益,图什么?
99公益日在方舱医院开幕,呼吁“一块做好事”
水滴筹:左手公益,右手生意?
饭圈女孩驰援武汉:以偶像之名,自发组织公益行动
网址: 马斯克陷入“逼捐门”,又给公益提了高要求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335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5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7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8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7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4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1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