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为何在中国市场遭遇“寒冬”?
最近,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被传将退股东风悦达起亚。在此之前,另一韩系品牌北京现代已经将第一工厂出售给理想汽车,第二工厂也被传处于待售状态,而其重庆工厂又疑似处于停产状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
两大韩系品牌深陷舆论漩涡背后,是其在中国市场的尴尬表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韩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2.5%,处于近6年来的低位。根据中汽协数据,2016~2020年,韩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依次为7.35%、4.63%、4.98%、4.7%和3.8%。
通过这一组数字,我们可以发现韩系车的市场份额是在2017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这一年,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下滑至35.95万辆,与2016年同期65万辆的销售业绩相比,几近腰斩。北京现代情况也不乐观,2017年总销量为82万辆,同比下降近30%,跌出年销百万辆的阵营。
事实上,在韩系车“水逆”的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发生变化。同样主打性价比的自主车企抓住中国汽车市场在消费升级下的时机,一方面在SUV市场迅速推出多款新品;另一方面,以吉利领克、长城魏牌为代表的自主高端品牌相继诞生,并发布首款量产车型,荣威、广汽也在通过推出高端车型不断上攻。
而在这一时期,韩系品牌仍在主打性价比优势,主攻中低端车型市场。如,北京现代推出起售价4.99万元的瑞纳,这一价格比很多自主品牌车型还要低,对韩系车品牌力的提升并无助力。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一直以来,很多人将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失速”归咎于韩系车企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车型和技术导入不及时等诸多因素。但在笔者看来,近年不管是东风悦达起亚还是北京现代在“复兴”计划下,推出新车的速度并不慢。例如,北京现代相继推出了菲斯塔、昂希诺、新胜达、第十代索纳塔等车型,并将捷尼赛思品牌重新引入中国市场。但是,在品牌理念的诠释上,韩系车企的声音则越来越弱。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下,韩系车并未跟上节奏。目前,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旗下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均是油改电产品,虽然现代电动车品牌IONIQ(艾尼氪)也确定将引入中国市场,但IONIQ 5和起亚EV6最快也要于2022年在中国落地投产。
在品牌发展方面,此前韩系车在中国市场受欢迎,一部分是受“韩流”文化影响,而随着“韩流”变成“寒流”,再到如今“国潮”文化的兴起,国内消费者对韩系车的品牌认同感则在逐步降低,共情点越来越少。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
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1年这十年中,“国潮”搜索热度上升了528%。尤其是作为当前汽车消费群体的90后,已经成为追逐“国潮”的主力军。在此背景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了45.6%,同比增长了8个百分点。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消费特点,韩系车企能否迅速调整战略,适应市场发展,考验着韩系车企高管的智慧。以电动车市场为例,如果韩系车企不尽快拿出加速多元化平台和车型导入等措施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市场需求,那么韩系车企将很可能为自己埋下另一个“苦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BD汽车”(ID:NBD-AUTO),作者:段思瑶,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韩系车为何在中国市场遭遇“寒冬”?
120座工厂停产,全球车市遭遇罕见“倒春寒”,中国市场渐渐转暖
焦点分析 | “全球第一”的三星为何在中国市场跑不动?
易车难“易”
那年寒冬,本土创投死了一大半
“按部就班”造车的大众新能源,为何在中国不再被追捧
BBA在中国市场的“未来”之争
罗兰贝格:“车市寒冬”是伪命题
美国新能源车销量为中国1/4,拟投1740亿美元“奋起直追”,美国车企被喊话“快点行动”
弹个车称遭遇“恶意维权”,对用户质疑逐一回应
网址: 韩系车为何在中国市场遭遇“寒冬”?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387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6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36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094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59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464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3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0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0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50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