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化思考
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创始人,都有个原子化的思考方式。
他们能够拥有比常人颗粒度更细,在原子的层面思考产品和商业模式。
抽象思考能力帮助我们接近世界的本质。
用户的需求是零散的,而产品经理的解决方案是归纳抽象的过程。
在2021年微信十周年公开课上,张小龙说视频号是微信里面传递视频的载体,应该是一个在线的结构视频化内容的载体,不该是大家本地互传视频文件那种方式,即视频号是一个微信体系内格式化存储视频的内容数据库。
在2012年腾讯八小时演讲里面,张小龙说抽象洞察本质,方能化繁为简。抽象是提取实物的共有特性,使得用简单模型覆盖多样性。极简方不被超越因为无法超越。
在Clubhouse还火的时候曾经问过某位PM怎么看,他认为Clubhouse本质上是一个声音直播平台。
新生创业者里,比如问少楠flomo是什么的时候,他说卡片上的知识碎片就像乐高,降低记录门槛,方便拼装。
Notion也是个结构化的网页编辑器,以Page为输出格式,而Page的构成单位是无数个block。
张一鸣和王兴,一个比较大的共同点就是原子化思考,认为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张一鸣常说的把ego缩小到原子状态,这句话就是受到王兴的影响。
王兴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当我们还不能最高效移动原子的时候,可以先移动比特来提升效率」。而且用互联网的方法提升资源的使用率,将会带来很大的商业价值。
2015年王兴可能刚读了《资源革命》这本书,他举例,一辆汽车自从生产出来,95%时间处于闲置状态,2.5%时间是正常驾驶,还有部分时间是在找停车位或者是堵在路上。一辆车制造和消费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更舒适快捷的从A点到达B点,因此打车软件开始流行。王兴认为美团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在不能替代现实资源的情况下,提供辅助,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美团就在做这样的事情。
曾经先后在中国最大的搜索和推荐公司负责过战略工作的褚达晨认为:
谷歌不是第一个做搜索的,在谷歌之前有几十个搜索引擎。
谷歌是第一个把互联网上所有的网页当成互相链接的原子来思考的。谷歌著名的Pagerank算法可以认为是从原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大小的角度,给内容的相关性排序。
谷歌把整个互联网当成一个信息原子组成的大矩阵来思考和计算,结果成功了。
2013年初看过「连线」杂志一篇稿子,说互联网从网站的空间结构走向Facebook和Twitter的时间流结构。空间是静态的,时间是流动的,搜索引擎和电商是基于静态网页商品构建的会率先被影响。
十年前,Facebook刚爆发那会,行业里面有种流行论调,说谷歌控制了网页图谱。Facebook控制了社交图谱。网页图谱把网页连接到一起,社交图谱把人连接到一起,一旦Facebook推出强化社交的搜索,就有可能实现对现有霸主谷歌的弯道超车。
当时微软必应搜索负责人沈向洋说:
搜索的大厦是建立在三件事的基础上:
第一,人写了很多东西放到互联网上。
第二,互联网把它们都联系在一起。
第三,每个人每天都在点击这些东西,给出反馈。
现在又有了第四件事,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都在like这些东西。
世界流从“找找看有什么收获”走向“供我所需”,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将会转向对全球数字流的持续追踪。典型案例就是Facebook在2010年推出了“Like”按钮,用户可以将他们喜欢的人物、地点、内容与事件传输回Facebook跟好友分享,Facebook也靠这个按钮获得了更多关于用户的活动流和兴趣图谱。
但是最终社交图谱没有实现对网页图谱的超越。因为时间流的产品设计很快也遇到了问题:关注的人和内容都不是越多越好。
在前亚马逊产品经理(同时也是亚马逊战略规划部第一位分析师)Eugene Wei 看来,因为社交图谱有个先天设计缺陷:内容流和关注按钮之间存在天然矛盾。我们关注一个人,但并不一定喜欢这个人的所有话题。每个人都是新闻源,好友加的越多他的时间线噪音就越大。
最后社交图谱大概率会偏离他的兴趣,更多无聊的内容会侵入到内容流中。但用户是很懒的,不会主动取关,修剪和调整他们的社交图谱以改变内容流,用户只会流失。
Eugene Wei 认为社交是三部分组成,社交资本,效用,娱乐性。如果想要打造下一代社交产品,就要开始将用户的内容流与他们的社交图谱脱钩。
在混淆社交图谱和兴趣图谱时,我不会因为我的朋友没有在Reddit等我认为纯粹的兴趣和/或娱乐网络上关注我而生气。在这些产品中非常清楚,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兴趣,这些社区产品只是个内容连接器。
但是社区产品不管是贴吧还是Reddit没有收缩流量做很好的长尾分发,最后发现只有比较头部的那100个到200个社区能够活,贴吧哪怕在PC端也是一个需要百度搜索精准导流而非能够独立存活的产品。
但是你为了保证规模增长,在有几千万日活还要往上再走的时候,这类产品就会很难做。因为社区数量不会涨,很头部的,需要你加运营资源cover,最后只能引进推荐算法,把所有社区好的内容抽出来变成一条流给到用户。
一切能占领用户时长的产品都会对社交图谱蠢蠢欲动,但是来来往往都是在那几个问题上打转转,时间一长就无聊了。结果移动时代起来的内容产品都首先强调内容消费效率,头条冒出来了,快手冒出来了,抖音冒出来了,携算法以压成本,把娱乐性这一片的成本挤压到了极限,然后没人拼得过了,统统退下去了。
等到字节跳动做推荐的时候,思路是认为可以把信息流里每一个内容都抽象成一个原子,但是推荐比搜索多了两个维度:
搜索结果页是静态的,推荐变成动态的了。比如说你搜索了一个关键词,往下拉几页,这些内容不会随着你手指拖动而改变。但是推荐的“原子链”是动态的。你在上一刷时的念想和动作,会成为下一刷的信息输入。产品Get了,会产生“因由念起,果随念动,扑面而来,欲罢不能。”的效果。
Zoom out来看,读者也成为一种新的原子,进入了内容推荐的世界。PC时代人在机外,移动时代人机合一,这个机会被头条抓住了。和搜索相比,推荐是两种原子交织,扩升了一个维度。
——褚达晨
再后来张一鸣经描述TikTok的时候,则说TT已经成为了全球文化的一部分,TikTok是用户的窗户、画布和桥梁。
有数亿用户聚在平台上进行创作,彼此连接,给用户带来许多的欢乐和信息。
同样在美团和字节跳动都在学习的对象亚马逊公司身上,也有类似的原子化思考。
贝索斯2011 年给亚马逊股东的信中 写过一段话。贝佐斯推出了三个看似无关的亚马逊计划——亚马逊网络服务、亚马逊物流和 Kindle 直接出版——每个计划都建立在同一个前提上:
去掉看门人(gate keeper)
“我强调这些平台的自助服务性质,因为它很重要,原因我认为有些不明显:即使是善意的看门人也会减缓创新。当一个平台是自助服务时,即使是不可能的想法也可以尝试,因为没有专家看门人总是说:“这永远行不通!” 你猜怎么着——许多不可能的想法确实有效,而社会是这种多样性的受益者。”
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
参考材料
褚达晨:世界由原子组成的
Eugene Wei: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Company We Keep
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乱翻书”(ID:luanbooks),作者:潘乱,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停滞的原子世界和狂奔的比特世界
物理学家捕捉到两个原子在“交谈”
科学家终于测定了玻璃中所有原子的位置
在奇异原子中,发现了诱人的奇异之处
关于自动驾驶汽车,我们需要开始思考这5个问题
捍卫原子的人
机器学习模拟1亿原子:中美团队获2020「超算诺贝尔奖」戈登贝尔奖
王欣口述:灵活用工趋势下,中小企业必须思考线上化
因为喜欢可迎万难,2021 年初60条随机思考
微信十年思考的再思考
网址: 原子化思考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467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6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70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213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78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804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51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8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7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3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