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玩不转的高空气球互联网,软银为何会接盘
数周前,SpaceX再次开启星链的部署,到目前为止其已实现了星链星座累计发射1844颗、在轨1719颗、正式运营1454颗的成绩。而随着更多星链卫星的入轨,日前有网友分享了星链互联网服务网速超过400Mpbs的截图,并且马斯克也承诺,其将很快实现300Mpbs的常规速度,最早有望在2022年实现20毫秒的低延迟。
就在SpaceX的卫星互联网业务星链(Starlink)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此前被外界认为更加经济实惠的无线网络服务——谷歌“连接世界”计划的一部分Project Loon,却在今年1月被关闭。并且就在大家认为这一颇具想象力的项目就此将会无疾而终之时,软银方面站出来“接盘”了。
近日根据日经新闻的报道显示,软银近期正计划重启被谷歌放弃的Project Loon。按照他们的规划,其最早将于明年1月发行首批可持续发展债券,为该项目筹集约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68亿元)的资金,并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手中接受了200余项相关专利。
作为第一个尝试将互联网服务提供给全体人类的计划,Project Loon在2013年的时候被极负盛名的Google X部门提出。据悉,Project Loon是由一个个可以在平流层恶劣条件下持续飞行数百天的气球组成,这一环境中的风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温度会达到零下90摄氏度,同时还要提供较为稳定的连通性,而该计划旨在将AI与超压气球结合,为更多地区提供低价且高速的无线互联网服务。
然而就在今年年初,Project Loon的CEO Alastair Westgarth发布了一篇标题为《Saying goodbye to Loon》的博客内容,宣布由于无法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愿意合作的伙伴,该项目将被关闭。
“尽管团队在过去9年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技术成就,但事实证明,商业可行性之路比预期的要长得多,而且风险也比预期的要大得多”,Project Loon的负责人直白地指出了这一项目无法落地的关键。没错,使用高空气球的Project Loon在商业化方面比不了使用卫星的星链,尽管看起来很不合理,但事实却恰好相反。
其实Project Loon与卫星互联网一样,本质上都是利用高空气球/低轨卫星作为移动基站,为用户提供数据接入和传输服务,只是两者在中继设备上的选择不同。根据谷歌方面早年间披露的信息显示,Project Loon使用的气球是特制的,由金属聚酯薄膜覆盖,其中充入了昂贵的氦气、而非通常气象气球所使用的氨气,但最终成本也控制在数万美元。而作为对比,SpaceX的单颗星链卫星造价约在50万美元左右,发射成本则约为103万美元。
虽然这样来看,使用高空气球作为介质的Project Loon似乎更加物美价廉,但如果算上后续的运营成本,这个情况就会发生180°的转弯。卫星互联网前期巨大的发射成本是为了让卫星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可在此之后,处于近地轨道的卫星会一直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直至失效坠入大气层,或是一直飘在太空中。
可与发射进入轨道就几乎不需要管的卫星不同,身处于平流层的高空气球则要面临更为复杂的气象环境。在过去数年间,Project Loon的技术团队用“网状回路(Mesh Networking)”技术解决了气球间的互相传输问题,在搭配LTE技术后,用户使用4G手机都可以直连高空气球,这显然是星链做不到的。
但为了实现长时间在固定区域驻空,Project Loon团队利用平流层不同高度风向不同的特点,来不断调整气球的位置,并用AI技术结合美国国家海洋气象管理局(NOAA)的数据来预测不同高度的风向,进而获得浮力和重力的平衡,来长时间驻留在一定高度区域,最终更是创造了气球在平流层持续飞行312天的成绩。
然而问题就出在了这里,尽管312天的这个成绩似乎非常惊艳,但每个气球仅仅只能覆盖80平方公里的区域,再考虑到高空复杂的气象条件,这一数字其实也是非常理想化的,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想要建设一个具有商业化运营能力的高空气球互联网很困难。即便以与Project Loon团队合作紧密的肯尼亚为例,想要覆盖其5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就需要维持7250只高空气球,再加上高空气球的驻空时间是按天计算,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如果以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算,高空气球效费比将远低于卫星。
更为致命的一点,则是谷歌对于市场前景的预期过分乐观,“想像一下,即使45亿无法上网的人中只取5%,那也有2.5亿人。如果这些人每月只拿出很小一部分收入,比如5美元,谷歌一个月就可以获得10亿美元以上营收,一年营收超过100亿美元,因此这是个非常好的生意”。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些未能接入互联网的消费者一方面购买力有限,并没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分布极为不均匀。
既然Project Loon最终的结果是没有找到合作伙伴来买单,那么为什么在该项目宣布关闭十个月后,曾投资了Project Loon的软银会站出来“接盘”呢?有观点认为,软银此次选择全盘接收Project Loon的相关资产,或是因为其作为全球知名通信运营商有扩展业务的需求,以及软银集团作为投资机构还有面向未来的考量。
事实上,自2011年日本的3·11地震后,软银方面就开始探索传统地面通信的替代技术,并于2018年与美国航空环境公司(AeroVironment)合资成立了HAPSMobile,而这是一家发展高空、长航时太阳能动力商用无人机来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企业。然而,太阳能无人机在技术上的可实现能力存在问题,以至于谷歌和Facebook都先后选择了放弃。所以有观点认为,软银如今选择Project Loon,或是为了让高空互联网成为软银在业务端的一个补充。
此外,高空互联网不仅是通信运营商实现业务多元化的契机,同时也是作为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的软银,寻求新兴投资机会的一个标的。在过去数年间,软银在投资领域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下一个阿里巴巴,并过于迷信依靠规模优势取得市场的阿里模式,因此大量投资了移动互联网的新兴企业,例如美国的UberWeWork、韩国的CouPang,以及中国市场的摩拜。
可是天不遂人愿,在今年11月软银集团更新了2021财年的财报,因旗下愿景基金的投资遭遇巨幅回撤,软银集团在第三季度整体亏损达3979亿日元,而亏损的核心原因就在于在WeWork、Uber、Coupang身上遭遇了滑铁卢,以至于软银要卖出阿里的股份来“回血”。而软银在投资方面的受挫,究其原因则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消退,甚至全球互联网行业都已经来到了扩张的顶点。
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新世纪第二个十年里,全球主要国家的互联网渗透率都已经来到高点,互联网也从当初高科技的代表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全球还有一半以上的用户无法享受到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但这也是这些欠发达地区自身所导致的结果,乃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也不会得到明显改善,所以为这些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的高空互联网、近地轨道卫星互联网,也就代表了新的增量。
因此Project Loon尽管当下面临着商业化落地难的问题,可财大气粗的软银要的也并不是通过Project Loon在欠发达地区用户手中赚取“话费”,而是为了押注未来。当过去一连串的投资失败已经让愿景基金受到投资者的质疑后,软银选择新的赛道也就成为了必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软银将向谷歌气球网络项目Loon投资1.25亿美元
谷歌“气球互联网”项目,烧钱9年,难逃关停命运
谷歌「气球互联网」项目,烧钱9年,难逃关停命运
消息称高空飞行基站的尝试得到全球电信公司支持
谷歌气球虽已飞向远方,但这个理想也有了继任者
空旅游业竞争升温,美公司使用高空气球将游客送达太空边缘
WeWork估值跌近400亿美元 软银竟要花50亿美元接盘?
缺钱了?软银欲将Arm出售,苹果会来“接盘”吗?
Alphabet旗下互联网气球项目Loon或推首个商业服务
淡马锡2折接盘“WeWork中国”:只投钱治标不治本?
网址: 谷歌玩不转的高空气球互联网,软银为何会接盘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528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2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04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745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288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14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4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