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数据时代,普通人的生活还有价值吗?

数据时代,普通人的生活还有价值吗?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12月31日 09:25

内容来源 : 2021年12月19日,由苇草智酷主办的第五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新人机世界:重新定义生产。 

分享嘉宾: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高级笔记达人 | 武德 

轮值主编| 智勇

责编 | 少将

值班编辑 | 金木研 

笔记君说:

2020年3月,国家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也就是“新基建”。在网络上,很多人称中国是“基建狂魔”,指的是中国在道路交通、城市建筑、水利工程等方面的迅速发展,“新基建”中“新”字的区别也体现在这里。

那么,为什么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这些在传统观念里偏向于“虚拟”的事物,在今天会成为“基建”?在这其中,是科技发展在塑造着新的观念,还是旧观念在自我补充进化?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数据时代,到底什么是生产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要重新定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按照经验,人们“默认”工业生产、制造是生产性的,金融、数字化等虚拟经济都是非生产性活动。因此做投资时,就应该重点投资铁路、公路、机场方面。

但是,我们现在要向“新基建”投资,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据就是我们需要将过去被认为非生产性的活动理解为生产性的活动。

接下来,我将分三个部分,通过三个问题的正、反、合来展开。

第一个问题:“生产”的本意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与生活对立的生产,到底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如果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生产,会是怎么一回事?

一、生产的本意是什么?

1.“生产”的本意

按照经验,我们有一种印象,即制造活动都是生产性的。但是,我要“否认”这样的观点,因为在人类历史上,这种观点出现的时间其实很短。

那么,最初“生产”是什么?

现代经济活动被分成三个部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信息生产。首先,我们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有五千年,属于是“生”和“活”的组合。

按照这个定义,“大羊生小羊”是生产,因为“生”出了“活的”东西。果树结果,也是一样。

相反,制造活动反而是非生产性活动。

比如,魁奈就认为制造活动是非生产性。他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能生产新财富,商业贸易和各种劳动都是有用的,但是不创造财富,没有增加财富,就不能称之为生产。

所以他特意起了一个名字“不生产阶级”,农民、地主都是“生产阶级”,但是手工业、商业、工业的资本家是“不生产阶级”。

即生产的本意是“产生”——产生财富。

2.生产性的判断标准

如果按照“产生”来说,农业自然属于生产性活动,工业则是非生产性活动;而到工业时代,工商业是生产性活动,服务业是非生产性活动。最后,到服务业时代,工业、农业、服务业都是生产性活动。

那么,生产性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大家都认可的,是产生价值。

换句话说,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生产性活动、非生产性活动的区分在于价值的产生或财富的创造。

因此,具体到生产方式上,有人就会认为新的生产方式不是创造了新价值,而只是转移了过去的价值。

紧接着上面的思路,如果我们用一种先进生产方式来看,就可能会出现制造活动不是生产性活动的看法。

熊彼特就是典型代表。他认为工业制造不创造价值,而是物质的循环流转,也就是从旧价值中产生旧价值,只不过旧价值的量会发生变化。

比如,去年生产100瓶水,今年提高到106瓶,并没有创造新价值。

3.“创新”的生产性

那么,什么是生产性的?

创新。必须要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过去没有的东西里产生了新东西(注意,这里区别在于对什么是新价值的判断角度不一样)。

那么,创新的作用是什么?从供给角度来说,是实现差异化。

但是,熊彼特认为这不是工业的特征,而是服务业的特征,因为工业要的是标准化、无差异化。

这就开始叫板今天的常识,即我们认为的生产性活动,未必是真的。

但是,如果逐步过渡到生活本身,我们会发现,很多价值是生产所不能包含的,比如情感价值,快乐价值。

二、与生活对立的生产,到底是什么?

今天所谓的生产性活动,我们可能身在其中于是不知其所以然。但是你必须明白,在学理上,“生产”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因为,不对“数字经济活动是否是生产性的经济活动”去做辨析,那么今天做的很多事就没有价值。

1.价值的意义

首先,《知识价值革命》告诉我们:知识创造了价值与使用价值,但没有指出与制造活动相比,它会有一个更高的附加值。而高附加值是朝阳产业的重要特点。

交换价值是哪儿来的?是亚当·斯密与魁奈辩论的结果。

亚当·斯密总结出了“交换价值”,也就是“抽象价值”。即使用价值是具体价值,交换价值是抽象价值。

而魁奈的“错误”在于他没有识别出在具体价值之外,还有一种新价值叫做抽象价值。所以他们在衡量具体价值的时候,是用物理量单位来衡量。

工业革命初期,重农学与劳工学派在争论什么是生产性活动时,举了一个例子:木材变成桌子之后,价值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重农学派认为把木材加工成桌子,价值减少了。因为重量减轻了,体积变小了。他们考虑的都是具体价值。

但是,另一派认为重农学派忽略了抽象价值。认为加工制造创造了的价值,“看不见、摸不着”。

所以,什么是生产性活动,取决于你对价值的判断。而对价值的判断,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交换价值“看不到、摸不着”,于是古典经济学创造出了“货币衡量法”去衡量。把从体积、重量上看不到的东西显现出来。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当我们将制造活动当作生产活动时,是对交换价值的一种认同。

2.“非同质化”的价值

但是,有人又要说:服务活动没有制造的本质特征,经常是一对一的非标准的具体的经济活动,而非一种简单抽象劳动,它具有差异化、多样性和异质性特点。

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服务?对此,斯密留下了一个线索,即效率。

斯密认为分工创造财富,“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是分工发展的两个方面”。

斯密认为,分工一方面扩大市场规模,一方面扩大市场范围。财富来源中,专业化分工带动的大规模生产,多样化分工带动的是多样化生产。慢慢演进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随着经济发展,就会慢慢产生财富。

而按照谢伏瞻先生的观点,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范围经济正在取代规模经济,成为产业组织的主导逻辑。

这时,对价值的看法也会产生变化,产生类似熊彼特式的看法,即同质化是一种价值,而与同质化相反的也具有价值。因此也算“生产”或“产生”新价值。

这种价值和交换价值有非常大的不同,在理性之外可能存在高潮现象,比如说听歌剧可能会有一个高潮,看足球可能也有一个高潮,对应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而这部分的价值是什么,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

这部分价值来自于分工的多样化——当满足生存发展的需求之后,就会出现高峰体验等情感类非理性需求。一般称为体验需求。

那么,幸福、快乐到底是否具有价值?产生幸福快乐的活动,到底是生产性活动,还是非生产性活动?

而且,还要考虑生产生活一体化。今天,生活本身成为生产,而生产本身又和生活结合。

3.创造新价值

回到互联网,数据产生的价值是什么价值?

按照“生产要产生新价值,新价值不同于交换价值”的观点,价值指出了我们为什么而生产——生活作为生产目的,具有内在价值。因为生活与消费结合在一起,就是消费本身是生活。

比如我要给自己浇花,是不是生产性?因为我得到了幸福活动,没有在市场进行交换。但从这种活动中“产生”了幸福快乐。

① 附加值

首先,我们要重新定义“创造新价值”,对此要把“附加值”与“增加值”两个概念分开。

我们现在把新价值分成两类:一类是同质化价值,主要是由制造活动推进,用增加值表示;一类是差异化价值,主要由服务活动推进,用附加值表示。二者定义都是增加新价值,但新价值的定义不同。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信息知识创造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它只表明信息和知识创造了工业生产方式之下的价值,而没有把附加值的特殊性突出出来。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附加值或者说熊彼特意义的附加值到底是什么?

比如,创新供给的差异化和体验需求的差异化结合在一起,我们叫做高质量发展。其中,“质”起决定性作用,而非“量”。

它会导致零经济利润之上的价值。所谓零经济利润,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获得的价值,也就是完全竞争(无差异竞争)。

如果加上差异化之后,新的价值就是垄断竞争定价,也就是边际成本定价变成平均成本定价,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差,就是我们说的新创造的价值。

② 高质量发展

熊彼特对“创造新价值”的定义是,只有创新才创造新价值。只有创新是生产性,无创新则不是生产性。

而杨小凯当年的原话则是: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是分工发展的两个方面,存在两种生产,生产“量”与生产“质”。

生产质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因为它产生了新的价值,即差异化价值,可以由交换价值换算,但是必须在交换价值上再加上“AC-MC”(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附加值。

美国经济学会会长鲍莫尔则提出“音乐四重奏的效率”用来暗示服务业到底有什么效率。

按照原来的观点,服务业不是生产性活动,它的效率低于制造业,但是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不是反生产力现象吗?

实际上不是,鲍莫尔已经认识到在原有的价值和专业化效率之上,还有另外一种本质上不同的效率与价值。

比如,如果按照同质化的观点来看,小提琴拉得越快效率越高,但是就会跑调。

因为音乐会不是跑马拉松,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而是通过音质和音色上质的变化来响应人心,因为人心是最细致的东西,这是一种生活的价值,是一种质的价值,是幸福与快乐的终极价值。

过去,经济学只是研究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秒,同质性是基本假设,不讨论多样化的问题。

最后,传统制造达到极限之后,突然发现实在不合算,因为没有高附加值。这也是现在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数字经济,为什么要提高质量发展。

4.数字化的本质

数字化本质是什么?

说到底,我们是要借助数字手段来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向着附加值更高的点去发展。

这时,我们就会产生一个根本性的反思:即非生产性活动里包含了两种误会,一种是认为信息服务是非生产性的,一种是认为服务活动是非生产性的。

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将差异化活动加以贬低。

但是,如果我们反向推导,假如我们是亚当·斯密,我们的对手认识到了具体价值与抽象价值,但是没有遇到差异化价值和体验价值时,我们怎么说服他们?

最早醒悟过来的是美国人,美国人在2004年指出: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关于服务业的故事。

也就是说,美国人意识到农业和工业后的第三个阶段,既是信息业,也是服务业,两者只有供求的区别,信息业是供给,而服务业是需求,一个是对差异化的供给,一个是对差异化的需求。

吴敬琏先生在2008年接受这个说法,他说:ICT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

但是,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词汇“第四产业”,特指是指服务化,而不是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是第三产业,服务化是用差异化的方法,同时从事一产、二产、三产。

当用差异化方式从事一产时,叫做农业服务化;用于二产时,是制造业服务化;用于三产时,是服务业服务化——从过去的服务标准化转向服务个性化,用个性化的方式来做服务,以区别于服务业产业化,即用制造业的标准化方式从事服务。

5.信息的意义

那么,信息起什么作用?

在第四产业里面,通过信息达到精准。因为同质化制造活动不需要精准,需要精准的是差异化。

周宏仁也认为,industry翻译成工业,纯粹是中国人翻译错了,而应该是产业化,也就是用标准化或者无差异化方式从事生产。

同理,数字经济是由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或者第四产业共同构成。

我们在研究里面,曾经定义为广义的信息服务业,这不是信息产业内部和软件业、通信业并列的窄义服务业,而是指服务于一产服务化、二产服务化、三产服务化,共同特点是增收。

比如,农业过去从类似制造性的活动,变成以增值为特点的活动,最后让农民得到福利。

实际上,信息业与第四产业是供求关系,也就是信息业是供给精准武器(赋能),而第四产生应用精准工具满足需求。二者在经济本体上可以概括成同一种价值,创新或体验的价值。

三、从数据中“产生”什么新价值:复归生活的生产

1.生活的生产性

一个标准化生产的世界,往往对人是非常陌生的,它往往忽略每个人的具体性,所以显示出对人的冷漠。但是每个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面对不一样的东西,我们为它服务,创造出的价值会如何表现呢?如何从“看不见、摸不着”变成可显现的呢?

一种观点是对非货币结算的“生活”活动计算价值。

举个例子,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提出“整体经济”,即将“GDP改为社会收入总值”,将家庭部门与市场部门的贡献计算在一起。比GDP增加了35%以上。

生产计价的特点是通过货币交换计算,那么,不通过货币交换,有没有价值?比如,自己在家做饭、种花、打扫卫生等等。但在传统计算方式里,这些都不属于生产性活动,都不计入GDP。

这就是我们现有生产性观念的局限性,但却忽略了生活本身就是具有生产性,因为与生产一样具有实现幸福快乐的价值。

又如,增进使用,本身也具有价值。也就是说传统的观点要求“为生产而生产”,但要将无目的生产剔除掉。

比如共享经济提出“价值不使用就是浪费”。一辆车本身可以使用20小时,你只使用了2小时,就被浪费了,可能认为是非生产性。

什么是生产性?如果把车借给邻居,有可能创造了价值,比如增进邻里友谊且物尽其用。即使没有通过货币结算,这种活动也有价值。

第二种观点是马克思的观点。

价值分为“价值”与“使用价值”,以及“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马克思还有一种更高级的价值,就是自主劳动。

他认为人们摆脱工业化阶段,进入到未来社会,就会出现自主劳动,表现为在家办公,自得其乐。

2.理解信息活动的意义

今天,当我们要将数字经济里在过去认为非生产性的活动(信息活动和服务活动)理解为生产性活动,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是什么新价值以及产生了什么?

产生了差异化、异质化的价值。

而经济上说的差异化、多样性,是人本价值,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它既具有抽象价值的抽象性,更具有个人感性的具体性。

所以,我觉得未来数据对价值的计算将是对精准的对焦,既不是望远镜,也不是显微镜,它是聚焦镜,它让人们在生产的时候实时聚焦到最终的目的,使得生产不至于盲目。而这样的价值,对应的是所有有助于增进国民幸福总值的活动。

总之,理解信息活动也是生产性的活动,有助于我们实现更多幸福与快乐。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姜奇平,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在算法时代,还有社区吗?
财富管理,离普通人远吗?
天猫用11组普通人的故事,组成美好时代的拼图
这个时代对年轻人真的很“坏”吗?
蚂蚁上市,会是普通人的造福神话吗?|超级沙龙
处处都是算法的时代,人类还有自由意志吗?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区的价值还有多少可以挖掘
普通人眼中的AI:大众对AI的认知调研报告(上篇)
加密货币越炒越热,普通人不应投资的十大理由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一家发卫星的公司,能为普通人做些什么?

网址: 数据时代,普通人的生活还有价值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6750.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