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新晋医美巨头,即将收获一个百亿IPO

新晋医美巨头,即将收获一个百亿IPO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2年01月10日 18:17

近日,国内创新药领域又诞生一家“明星”企业——轩竹生物以70亿估值,成为新晋独角兽。

不久前,四环医药(00460.HK)发布公告,旗下控股子公司轩竹生物完成超6亿元B轮融资,这是时隔2年,继国投招商领投的9.63亿元A轮融资后,轩竹生物拿下的又一笔高额融资,而投资方更是聚集了领投方阳光人寿,以及跟投方倚锋资本、中冀投资、太金资本、国投泰康、海创母基金、中银资本、陕西金控、湾信资本、德诺资本、华医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两轮重磅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以及超强的融资能力,充分显示出轩竹生物深受资本认可,其投后估值也飙升至70亿元。

而轩竹生物,也在有意加速其IPO进程。从公开信息来看,轩竹生物计划将于2022年申报科创板,而轩竹生物的多项研发成果,也将在今年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

可以预见,医药领域又将迎来一个百亿IPO。

01 下一个IPO预备手

轩竹生物的成长路径,几乎完美贴合了国内医药巨头从仿制药到仿创,迈向创新药的发展轨迹。

轩竹生物母公司四环医药,以仿制药起家,在成立之初就成功推出爆款独家首仿药克林澳。公司于2010年登录港交所,上市之初便引来6家重磅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马云和虞锋成立的云锋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一线投资机构的加码,也助推了四环医药在二级市场的良好表现。

而完成第一步资本转身后,四环医药也清醒地意识到,未来医药市场最核心竞争力还是来自于创新药的研制。彼时,国内医药市场正迎回一批顶尖科学家回国创业,创新药正处于萌芽之际,四环医药瞄准时机开始重点布局创新药,在2012年完成对轩竹生物全资收购后,更是大手笔投入20亿用来做创新药研发。

2018年,轩竹生物开始独立运营;2020年底,轩竹生物通过收购多功能抗体药物研发的大分子生物药公司康明百奥100%股权,一跃成为中国具备小分子和大分子两大研发平台的创新药领先企业。

截至目前,轩竹生物已经具有从新药结构设计、评价、确立候选化合物,到临床研究,再到新药上市申请的完整新药研究开发体系。从研发平台能力上看,轩竹生物已建成小分子和大分子两大研发平台,覆盖小分子、单抗、双抗、融合蛋白、双抗-ADC、蛋白质降解等领域,具备持续研发产出的能力。

从产品管线的布局上看,轩竹生物聚焦肿瘤、代谢、抗感染、消化等前沿新药研发领域,致力于1.1类创新药的开发。其中,肿瘤领域主要针对的是乳腺癌、肺癌和实体瘤等,代谢领域主要针对的是糖尿病、NASH等。轩竹生物对乳腺癌主要靶点进行了全面布局,是国内乳腺癌赛道布局最全面的公司之一。

其中,拳头产品吡罗西尼(CDK4/6 抑制剂)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核心一类创新药物和主要产品,单药单臂末线疗法2020年9月已开始作为单一疗法进入临床Ⅱ期。如果符合相关要求可以直接跳过Ⅲ期临床直接申报上市。

而消化病用药领域,轩竹生物第一个递交的新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新药安纳拉唑钠)已完成NDA申报并受理,预计今年下半年获批上市。新药获得受理标志着轩竹生物踏入从研发步入商业化发展的新里程。

此外,ALK/ROS1双靶点抑制剂XZP-3621也已启动III期临床;另有同时进入临床I-III期阶段的产品11个,未来每年持续将有1-2个项目进入到临床开发阶段。

随着近几年创新药市场的竞争加剧,轩竹生物还加强了BD业务拓展,今年与多个国内外biotech公司合作。8月与美国HB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合作开发了蛋白质降解平台,针对三个First-in-Class的不可成药靶点开拓了分子胶管线的创新药。11月又与加拿大SignalChem Lifesciences合作,获得了高选择性AXL抑制剂大中华区独家权益,目前在海外已于Merck达成合作,即将开展与PD-1(Keytruda)联用的I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整体来看,轩竹生物的研发管线极其丰富,BioPharma潜质凸显。一方面,聚焦大病种、大市场,同病种多靶点布局,能对重点赛道的靶点全覆盖,实现相关科室深度渗透。另一方面,长中短线管线布局和覆盖较为均衡,通过利用高创新性产品与快速商业化产品相搭配,兼顾了创造性与风险的平衡,而且产品管线持续创新性强,会确保未来每年1-2个产品申报IND。

显而易见,轩竹生物正在加速实现研发能力的商业价值转换,而背靠四环医药强大的商业化能力,轩竹生物有望加快进入业绩收获期。

02 2年完成近16亿融资,估值70亿元

从历年公开信息来看,轩竹生物具备很强的融资能力,且每一笔融资都颇具分量。

2020年8月,轩竹生物获得国投招商战略投资,完成9.63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45亿元;时隔2年,轩竹生物又拿下6亿元B轮融资,由阳光人寿领投,倚锋资本、中冀投资、太金资本、国投泰康、海创母基金、中银资本、陕西金控、湾信资本、德诺资本、华医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本轮融资后,轩竹生物的估值已经达到70亿元。

短短2年时间不到,就拿下近16亿融资,归其背后原因,从团队角度,主要在于轩竹生物汇聚了一支国际化海归科学家团队,核心研发人员均曾任职于国际知名跨国药企,平均拥有超过20年的新药研发和产业经验。目前,公司团队中研发人员数量接近400人,硕博比例超过50%。

此外,轩竹生物自成立至今在创新药领域的投资已超过20亿元,尤其具备自主研发的持续创新能力。不同于一些依靠资本推动,以买入海外产品为主的biotech公司,轩竹的产品基本均为自主研发,不依赖于License in和CRO,具有持续创新、持续产出的能力。

其投资方倚锋资本也表示:“ 轩竹生物聚焦大病种创新药研发,兼具小分子与大分子两大独立研发平台,覆盖小分子、单抗、双抗、融合蛋白、双抗-ADC、蛋白质降解等领域,在研管线二十余条,多个产品已达三期临床。在做出好药的同时,有别于传统biotech,轩竹依托大股东四环医药优秀的商业化能力,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有望成长为国内稀缺的BioPharma。”

而一旦顺利上市,轩竹生物也将是四环医药旗下首家进行分拆的控股子公司。

作为轩竹生物背后的资源“大佬”,四环医药去年凭借在医美产业的亮眼成绩,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2021年,在港股震荡调整的大背景下,四环医药从2021年1月中旬起,股价开始持续上涨,至今累计涨幅超过200%。主要原因在于,四环医药在2014年拓展的医美板块进入收获期,业绩表现亮眼。其拿下的韩国Hugel公司注射用A型肉毒素(乐提葆)在国内的独家代理,于2020年10月获药监局批准上市,在去年正式在中国上市,仅5个月,就以2.58亿的营收带来1.99亿的经营利润,经营利润率高达77%。

从2021年中期财报对比来看,四环医药已经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中医美注射剂类销售额排名第三的企业(仅此于爱美客、华东医药),按利润排行则已经排在了医美注射剂类第二(仅次于爱美客)。

这背后,离不开四环医药拥有的强大销售能力,其所拥有的覆盖全国、专业而高效的学术营销团队和商务销售网络,通过所合作的超过3000家分销商及背后超过20000人的销售团队,实现近15000家医院覆盖,及100%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覆盖,具备极强的新产品上市的“变现”能力,既能推动现有产品快速渗透,又能实现新产品的高速变现。

这也是轩竹可依托四环医药强大的销售体系和商业化能力,从而有效实现研发能力向商业价值的转化,快速地进行市场准入、生产、销售等一系列工作。可以预见,轩竹生物作为大型药企中少数能够实现分拆潜力的创新药企业,上市后的估值无疑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03 行业洗牌之下,资本考验升级

过去的一年,创新药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

在创新药方面,近年来受药政改革助推,我国医药创新陆续进入收获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共批准76个新药(不包含新适应症、疫苗),这其中除37个进口新药、12个中药创新药外,国产创新药达27个,创近3年来新高。

这些新药主要涉及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病毒和感染等疾病用药,其中,还有不少“中国新”甚至“全球新”的创新产品。

比如,复兴凯特和药明巨诺的两款CAR-T接连获批;8月,腾盛博药的新冠特效药上市,实现中国新冠特效药物研发“零”的突破;8月,荣昌生物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以26亿美元的成交额创下纪录;仅仅在4个月后,这个记录就百济神州打破,用29亿美元的高价把TIGIT抗体卖给了诺华。

而资本市场上成绩也同样亮眼,2021年以来,在港上市的医药企业多达34家,比前一年多了10家左右。

但硬币的另一面,创新药市场面临的资本考验也将升级。截至12月中旬,中国医药行业累计融资额451.57亿元,较之于2020年的742.86亿元降低了将近40%,比起2018年巅峰时期的1180.87亿元,更是少了60%以上;二级市场上,医药企业IPO数量虽仍在上升,但募资总额却远不如之前,上市破发更是成了常态。

尤其是2021年7月初,CDE发布《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更是让医药股全线“飘绿”,两大CRO龙头药明康德、泰格医药股价应声下跌,多支医药个股跳水,市场深受震动。

主要在于指导原则传递出两个重要信息:在药物进行临床对照试验时,一是应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二是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新政之下,以往低效的、低水平的“伪创新药”将因此被终结。

几年前,审批制度的改革,叠加科创板、注册制等助力,创新药赛道融资风生水起,我国创新药投资进入大风口时代;而license in模式,更一度让诸多没有根基的创新药企业乘风而起,快速脱颖而出。但2021年7月,新政严控之下,海和医药等一批失败的IPO案例让投资机构看到了license in的风险,缺少自主研发实力、一味引进的企业已不再看好。

这也说明,在创新药内卷和政策严控的双重夹击下,资本需要开始重新审视创新药市场和投资逻辑了。只有真正具有自主研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创新药企业,才能在这一波洗牌下保有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轩竹生物背靠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上市母公司,自然拥有很多其他创新药中小企业无法企及的竞争优势,上市或许并非难题,但能否在上市后拥有自我造血能力才是关键,而正值创新药市场洗牌的关键期,轩竹生物后续表现如何,还有待持续跟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若风,编辑:吾人,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新氧“造节”、巨头“加码”:互联网医美进入下半场争夺战
60岁教授,即将收获一个医疗IPO
记者改行到医美创业,这家全国排名第四的机构赴港IPO
三年融资百亿的Rivian,即将完成IPO
医美入校,医美乱象能否被净化?
百亿医废处置市场,又一个新风口来了?
新氧科技挂牌纳斯达克成医美第一股 首日股价涨近32%
拼多多入局医美生态,十大医美平台的流量我要怎么取舍? | 超级观点
新氧CEO金星公开上市后战略:“一横一纵“深耕医美 拓展品类
新氧和美团的医美战争

网址: 新晋医美巨头,即将收获一个百亿IPO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7231.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