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我们有这些技术问题要问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过去一年对于科技圈来说似乎很热闹。比特币与NFT掀起了加密货币的炒作狂潮,下半年的元宇宙似乎让人看到了新的风口。但跟过去的PC、Web以及智能手机相比,各种科技趋势似乎都还没有成为重心的定力。关于未来,我们的疑问要远远多于兴奋。本文就是对未来展望的思考,文章来自编译。
划重点:
加密货币的问题更多的是where的问题
AR 和 VR 也许就是下一个智能手机,但也可能是下一个智能手表、无人机或游戏机
游戏的市场能不能做得更大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就监管而言,隐私规则跟竞争规则是相冲突的
我们从汽车复杂、软件简单变成了软件复杂、汽车简单
中国的消费科技已经成为他人的创意源泉
有时,科技的重心是非常明确的——一切都跟个人电脑、web或智能手机有关。但在其他一些时候,出来的东西是很多,但没有一件是大事物(The Thing),而且个个都充满了疑问。当然,对于一些支持加密货币的人来说,加密货币是唯一的问题与唯一的答案,但是随着我们步入 2022 年,很多领域都存在着万亿美元规模的问题。以下就是我目前想知道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
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实在是太庞大,潜在的重要性实在是太高了,但同时又太过不明确,所处的阶段太早了,以至于我们甚至连怎么叫它都没法达成一致,有时候不够理性、狂热的炒作以及攻击稻草人的噪音似乎铺天盖地。原则上,有一批想法可能会像机器学习或开源一样,对技术至关重要,但在那之后,一切都是个问题。
技术本身正处在一个变得日益高度繁琐复杂的时期,因为每个人都是在一张开放的画布上做东西,而且能力的建设也是基于一个简单的想法——早期的个人电脑,或早期的消费者互联网看起来就像这样的。但是,创建出来的层、抽象、构建块以及原语越多,就越难知道哪些可分解成普通人可以使用的东西,而且矛盾的是,变成看门人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一边想象着元宇宙,一边争辩 TCP/IP 应该用什么样的机制,以及这个新的“WWW”是不是只是一个蹩脚的超文本,但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告诉朋友去“安装 Netscape”,而不用给他们做一个操作安全的讲座?
同时,当去中心化的意识形态狂热遭遇重力——当真实产品的动力与集中化力量遭遇真正的用户时会发生什么?Web从根本上是去中心化的,但它上面却是中心化的搜索与社交。开源,另一个狂热想法,也有望改变技术,而且确实做到了!——但 25 年后,Office 也还是一项庞大的业务。iPhone 上面充满了开源,但它并不开放,可它却支持数百万个app进驻,有了数十亿次的下载,那“封闭”和“开放”到底是什么意义?又是指在哪个层面上呢?我对加密货币大多数问题并不是“是不是?”或者“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在哪里?”
那么,区块链让我们在共识、所有权以及综合激励的基础上,开发分布式、去信任的计算机、应用与服务,但要想实现这一点会牵涉到众多的管道问题以及大量才刚刚开始的产品问题。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与元宇宙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 VR 设备,但除了用来玩游戏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尽管想法是有的),我们也可以想象 AR 眼镜,它可以把任何东西放进这个世界,就好像真的存在一样,但我们今天没有相关的光学设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Facebook 已经用成本价售出了 1000 万台 Quest 2,但现在要知道它的效果如何或规模有多大还为时过早。
我们当然可以怀抱希望,希望有更多的摩尔定律、更多的工程设计以及更多的意志力可以推动 VR 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通用设备,我们可以希望 AR 的光学问题可以搞得定,然后我们就可以推测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可以用来做些什么。事实上,这样的推测可以写满整个白板,然后贴上 “元宇宙”的标签。但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软件的未来是可以将一切都变成有形的 3D 对象,跟真实世界融合到一起吗?还是我们在过去的 30 年里一直在推动的,会有更多的抽象与新型工具?
问题是,制作一个酷毙了的概念视频很容易,但今天要想讨论关于这些的任何细节的话,都像是在1999年甚至2005年的时候对移动互联网做详细预测。很明显,肯定会出来点什么东西,但是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也没有人会觉得智能手机会取代个人电脑,成为消费技术的中心(或者能想象到一家来自库比蒂诺的老牌电脑公司会主导整个行业)。AR 和 VR 也许就是下一个智能手机,但也可能是下一个智能手表、无人机或游戏机——非常酷但市场狭窄。
游戏
游戏一直是门大生意,但也一直是科技行业的一个分支。有2.5 亿到 3.5 亿人玩主机游戏与 PC 游戏,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很多,但其实并不比 Snapchat 的用户数大,也远不及当今使用智能手机的近 50 亿的人数。
这一点有没有在改变?游戏会不会朝着体验更吸引人的方向发展?智能手机会不会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游戏公司会不会看起来更像初创企业那样(并带来 VC 那种类型的回报)?游戏会不会跟 VR 与 AR 融合并强化?
也许吧。这个论点具有一致性,手机游戏的收入现在相当于 PC 与主机游戏之和,而 Roblox 或 《堡垒之夜》则指出了新的创造性与平台化的可能性。但是当初我们也分析过《魔兽世界》(以及《第二人生》)的可能性,却找不到主要的驱动机制(摩尔定律,宽带)表明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监管
从铁路到食品、飞机再到汽车,每一个大型、复杂、重要的行业都会受到行业监管,科技现在也正在成为一个受监管的行业。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监管“汽车”——从拥堵费到交通法规,再到安全带,乃至于排放和酒驾,我们监管的是 10 或 20 种不同的事情。监管“技术”也像监管汽车或者政策的任何其他方面一样复杂,也充满了各种权衡。因此,关于监管规则应该如何制定,应该怎么权衡,一样存在很多问题。很明显,隐私规则跟竞争规则是相冲突的(“让我导出关于我朋友的数据”就是例子)。
不过,退一步说,目前也还不清楚监管对科技行业的影响会产生多大的变化。目前提议的监管举措大部分在本质上属于做生意的成本,降低了利润率,但也提高了进入门槛。部分小范围决定可能会限制或导致整个商业模式倒掉(比方说,劳动法与本地配送或Uber的冲突)。但是还可能会发生哪些更普遍的结构变化呢?搜索、社交还有操作系统属于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你是没法真正打破的,只能对其进行监管。就算把 Instagram 拆分成独立公司,你想跟它竞争也不会变得更容易。
那么,尽管显然会有一波技术监管即将出台,但这些监管举措任何一项对我们对消费技术日常体验的改变程度都不会太明显(而且其中大部分并不打算改变)。当然了,与此同时,在每年光是在硅谷就会新成立的3000到5000 家的科技公司里面,其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做平台、社交网络或广告技术——因此也不会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隐私
我们都同意隐私很重要,而且认同这是个大问题,但如果我们抛开像“监视资本主义”这种车尾贴式的标语口号,并就我们想要开发什么提出问题的话,我们对这意味着什么或解决方案可能是什么样的其实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理解。我们不希望被“跟踪”,但有非常喜欢“相关性”与“个性化”。号称注重隐私的苹果开发了一个私密的 CSAM 扫描程序,但其他人都不同意这个是私密的。我们想要隐私,但未能就隐私意味着什么达成一致。
从直接意义而言这一点就很重要,因为广告跟营销是一个万亿美元规模的行业,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一现在都是在线上的,它一方面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杠杆,另一方面也是新品牌与新竞争对手增长最重要的推手。在线广告与营销大部分都是以 cookie 为基础的,但隐私问题意味着 cookie 正在逐步退出舞台,而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取代它的会是什么东西。这个行业正在尝试创造手段,来保证展示的广告既有相关性又有私密性,这一点原则上是没有门槛的。广告商几乎从来就不想或者不需要任何的个人信息——它们只是想向有婴儿的人展示尿布广告,而不是向不带小孩的人展示,并且希望能知道哪些广告的效果更好。数据不是石油——而是沙子。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就隐私的含义达成一致,就很难建立“隐私的相关性”——技术人员可能会提出“第一手”是私人的,“在设备侧的”是私人的,但还不清楚其他人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同时,当然,如果我们还没有答案,那就是默认谷歌、苹果、Facebook 以及亚马逊的做法是OK的,而其他所有人就会被排挤——这就是隐私与竞争的冲突。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更普遍的问题。有一条古老的原则是这么讲的,那就是如果计算机自己能算出答案的话,那问题就不应该问,而且随着计算机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见的部分,它们能够解决的问题“应该”越来越多。如果我问我的 Apple Glasses:“上周我见过迪士尼的一个人,他穿的是红色衬衫——他叫什么名字来着?”这个问题会引发哪些隐私问题?竞争监管机构何时会强制苹果让竞争对手的 API 能获取这个信息?如果我用一个利用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作为记录来源的新的社交网络的话,哪些数据属于私有的呢?这又意味着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范围不断扩大的自动化圆形监狱之中,而一直是理论上、只在小范围内起作用的隐私问题现在已经变成全球范围的现实。我们正在努力弄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以及怎么做出改变。
汽车
汽车行业正在向电动汽车转型,这将让汽车产生实质性的改变——移动部件会减少一个数量级,供应商群会大不相同,而且大部分的复杂性都转移到了软件上面。我们从汽车复杂、软件简单变成了软件复杂、汽车简单。
从技术上看,这跟智能手机接管移动手机看起来似乎很像,而且这里面有很多的模式识别,可以一路应用到古老笨拙的行业公司——那些以为软件很简单,只需要雇少量开发人员就行的公司。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这是不是真正的颠覆。电动汽车是更好的汽车,但 iPhone 并不是更好的黑莓——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只是大小大抵相同。那电动汽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写了汽车制造呢?看多者认为特斯拉是一家软件公司(以及很多的其他东西),但看空者的看法是,不,它还是一家汽车公司。
无人化有可能影响更加深远,更具颠覆性,并且确实会改变汽车的本质——没有方向盘的汽车就再也不是真正的汽车了。这会引发的问题跟汽车本身带来的问题一样的多(预测汽车拥有量比预测沃尔玛销量要容易得多),而且技术本身仍然有非常多的问题。特斯拉靠自己能养活自己,支撑到它的车做得足够好吗?Waymo自上而下的走法会不会先到?这个领域会赢家通吃吗?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任何一个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以何种方式以及在哪里出现。几年前,当自动驾驶汽车看起来已经唾手可得时,有过一段欣喜若狂的时期,但现在大家的态度可能是无人驾驶就像个古老的笑话,也就是人工智能其实就是个没用的东西。“完全”自主可能跟“通用人工智能”一样,实现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实际上它可能需要通用人工智能!)但与此同时,我们会有各种更局限的自动化。
中国
10 亿智能手机用户跨越 20 世纪下半叶,直接从去超市买东西跨越到消费金融的所有应用,产生了大量新的想法、商业模式与应用,其中的大多数我们这些人都无法使用,测试或能够真正拿到第一手资料,但所有这些听起来都很有趣。不过,这些都是在一个非常不同的市场里面的,这会带来多少问题?
我不是中国分析师,但从外部来看,有三组问题似乎很重要。首先,中国的消费科技已经成为其他人,尤其是世界其他地区其他电子商务与社交媒体公司可以去复制的创意源泉。这一点可能不会改变。第二,那里的企业自身能不能走出去?默认情况下,不会(微信),但有时候会,如果方法正确的话(TikTok),只是中国公司会更加积极地寻找外部机会,还是会专注于本国市场尚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他们的想法和模式肯定会走向全球。)Shein现在也许是美国最大的快时尚零售商,但下一个Shein在哪里呢?第三,那些资本还有哪些去向呢?
宏观
我不是中国分析师,当然也不是宏观分析师,但科技进入宏观时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方面,这场疫情(“Covid Rotation”)已经让技术的庞大规模与核心性变得很明确,并且加速了大家的认识——以往获胜曾经意味着一家 1 亿美元或 10 亿美元级规模的公司,但现在却意味着 1000 亿美元乃至万亿美元级的规模。另一方面,持续十年的低利率以及寻求技术投资回报的资本洪流加速了公司创立与机会的规模——而且其中的大部分目前都是在私营市场,缺乏公开市场治理。
因此,史无前例的期权交易把特斯拉的估值推高至万亿美元。A16Z 现在管理着超过 200 亿美元的资产,拥有 300 名员工(是典型风险投资公司规模的 10 倍),但老虎环球(Tiger Global)光在 2021 年可能就完成了 300 笔交易。我们已经迎来了 1 亿美元规模的种子轮融资。当然,这一次是不一样,但然后总会有不一样,唯有等到音乐停止时,你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幸运儿,而且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那么一瞬间,大家以为这场疫情可能是会让音乐停止的外部冲击,但相反它却加速了事情的发展。但如果要以史为鉴的话,那就是该来的总会来的。
其他一切
到目前为止,我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与科技的未来有关,但我上个月发表的趋势报告里面的一个中心主题是,比科技大得多的行业现在正被10、15、20年前科技为其感到兴奋的事物所颠覆。品牌、消费品、广告、营销、电视、零售以及电子商务,所有这些行业旧的价值链都瓦解了,所有的牌都被扔到空中,没有人知道最终会落在哪里。旧的看门人与收费站消失了,而新的也出现了。美国的付费电视订阅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亚马逊的 GMV 可能已经超过了沃尔玛——但 Shopify 现在的规模已经是Amazon Marketplace的 45%。
这些都是大型行业——全球零售额超过了 20万亿美元——它们正被上一代的技术理念所颠覆(“大家可能会在网上购买东西!”),但大多数问题都不是技术问题。Netflix 确实有技术提供支撑,但所有问题都属于电视问题。互联网为电子商务提供支持,但 BOPIS(线上下单线下取) 的利润权衡是零售问题(请注意,美国和英国的电子商务里面有一半来自实体零售商)。营销和分销的转型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会有更多的品牌(超市就推动了杂货 SKU 增加了 10 倍),还是会变得更少?会出现多少D2C公司,他们能做到多大?路易威登(LVMH) 上线后会发生什么?贝尔纳·阿尔诺(Bernard Arnault,路易威登CEO)比贝索斯还要有钱——关于 Shein,我应该问他们当中的谁?
十年前,Uber 和 Airbnb 是“软件蚕食世界”的代表——它们是利用软件改变产品性质的公司。Airbnb 并不是卖软件给旅馆,而是改变了旅馆的本质。这种情况在其他所有行业不断地重复上演。但 Netflix 或 Shein 也许代表更加普遍的另一种趋势——技术改变了竞争环境,但游戏还是原来的行业主导。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关于2022,我们有这些技术问题要问
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汇丰 JUMPSTARTER 2022 环球创业比赛正式启动
关于快手IPO,我们聊了10个问题
把握大湾区机遇,JUMPSTARTER 2022线上分享会举办在即
全国姓名报告出炉,你身边有这些同款名字吗?
中国移动:5G消息因技术问题临时下线 会重新上线
世界上最便宜的移动流量资费还能持续多久?这要问亚洲首富的电信公司 Jio
2022智能手机三大趋势预测:收缩、降价和挤牙膏
关于Lyft上市,你需要知道这些事情
2022,民宿向阳而生
网址: 关于2022,我们有这些技术问题要问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825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2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04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745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288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14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4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