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泼头,半导体并购玩家们何去何从?
近两年,半导体行业并购热度逐渐退潮,2020年掀起一股高潮后,2021年遇冷,从刚刚进入的2022年来看,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热度很可能会进一步冷却。
来自IC Insights的统计显示,2020年的半导体业并购总金额达到11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超过了2015年创纪录的1077亿美元。2020年最大的五笔并购案总价值为940亿美元,分别是:ADI宣布以210亿美元收购Maxim;英伟达宣布以400亿美元收购Arm;英特尔宣布以9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在中国的NAND闪存业务和300mm晶圆厂出售给韩国的SK 海力士;AMD宣布以约350亿美元收购Xilinx;Marvell Technology宣布以100亿美元收购硅谷的高速互连和混合信号IC供应商Inphi。约占全年总额的80%。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五大并购案中,英伟达收购Arm已无多大希望,其它四个顺利完成。
同样是来自IC Insights的统计,芯片公司、业务单位、产品线和相关资产的收购案在2021年第一季度达到158亿美元。然而,根据IC Insights于9月更新的报告,半导体收购案的速度在2021年接下来的5个月中有所回落,1-8月的并购总额为220亿美元。2021年头8个月宣布的半导体并购案总价值低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金额(分别为247亿美元和234亿美元)。这一状况也延续到了2021年终。
从历史发展来看,半导体业的并购案集中于产业中游,也就是IDM、Fabless和Foundry这三大业态厂商之间的业务整合,重要原因自然是它们的市场规模、营收水平,相对于上游的EDA、IP、材料,以及下游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企业来讲,要庞大得多,自然成为了并购舞台上得主角。不过,随着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发展,早些年在行业内关注度相对不高的上游资产并购,近些年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受到市场和非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这类并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反过来进一步推升了其市场影响力。
双重枷锁下的上游并购
半导体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EDA、IP、半导体设备,以及半导体材料等。它们的市场规模虽然不如中游的那三类厂商大,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中下游的产业生态,是真正“卡脖子”的存在,因此,对这类企业的并购,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会受到更多制约,首先就是反垄断考量,其次,近些年,国际贸易限制愈演愈烈,这类对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并购,还受到了非市场因素的限制,这样,在“双重枷锁”的压力下,这类并购的成功概率越来越低。
以最近被提及的两起并购案为例,即英伟达收购Arm,以及环球晶收购世创,都属于对产业链上游资产的收购,一个是IP,另一个是半导体材料中的“大宗商品”硅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起并购案前景都不乐观,特别是在政府批准层面,难度很大。
英伟达在2020下半年就发起了对Arm的并购,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该收购案成功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无论是英伟达所在的美国政府相关机构,还是Arm所在的英国政府机构,都不愿意看到半导体行业第一供应商Arm被英伟达收入囊中。
不光是政府,传统x86 CPU厂商,以及新兴的Arm架构服务器CPU厂商,大都不希望Arm失去其独立性,因为凭借其具有先天优势的GPU,英伟达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AI训练方面市场已经一统江湖,之所以想收购Arm,英伟达就是想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统治GPU江湖的基础上,向CPU市场进军,以求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处理器市场上,拥有GPU+CPU的双引擎。
如果这种情况成真,该公司很可能将形成市场垄断地位,这是广大相关芯片厂商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另外,随着近两年各国半导体业“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英国政府更不愿意看到其世界第一半导体IP明星企业Arm被别国企业收购,即使是最亲密的盟友也不例外。
因此,本周传出消息,英伟达已经对收购Arm不抱希望了。
下面再来看一下环球晶。
本周,德国媒体Handelsblatt表示,环球晶并购德国世创 (Siltronic)案,获得政府批准的可能性不高。
据悉,负责审查的德国经济部一开始就对这件并购案有疑虑,环球晶因此大幅让步,包括提供“黄金股”,让德国政府对世创保有影响力。不过,德国经济部显然没被说服,原因是为达成欧洲的自给自足,德国正推动半导体业的本地制造,世创生产的硅片是制造芯片的重要一环。
一名政府知情人士指出,将德国最后一家硅片厂卖到亚洲实在说不过去,政府大规模补助半导体业,却同时同意卖掉一家这么重要的企业,两者互相矛盾。
如果环球晶能够收购世创,其市占率有望升至26.7%,将挤下日本硅片厂胜高(SUMCO),成为全球第二大厂,紧追龙头老大日本信越(Shin-Etsu,市占率为33%)。
可见,上游的半导体材料领域,以硅片为代表的业务同样具有较高的战略地位,欧盟本就觉得其芯片制造过于依赖亚洲,正在推动出台激励本地区芯片制造的法案和投资措施。此时,要想收购其上游的硅片资产,难度很大。
中游并购枷锁也在增重
前文提到的2020年三大并购案,即ADI收购Maxim,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在中国的NAND闪存业务和300mm晶圆厂,以及AMD收购Xilinx,“枷锁”相对于上游的并购要轻得多,原因在于,基本不涉及垄断,所以在反垄断机构那里通过的概率很大,另外,这些收购方和被收购方母公司都是美国或其盟国企业,来自政府的阻力很小。
然而,随着情势的发展,这些本来可以轻松上阵进行并购的IDM和Fabless,也开始面对非市场因素“枷锁”的束缚。
以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在中国的NAND闪存业务和300mm晶圆厂为例,本来是韩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一小部分资产,但由于该部分资产位于中国,其复杂度就提升了,相关方就显得小心翼翼,特别是在舆论宣传方面,更是谨小慎微,生怕在当下国际贸易受限的局势下节外生枝。
另外,近期又有消息传出,三星有收购英飞凌或NXP的计划,要在发展潜力巨大的汽车芯片市场大规模布局。然而,这样的并购实现起来恐怕困难重重,主要原因自然是欧洲强调芯片制造的本地化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不会允许欧洲芯片三强(英飞凌、ST和NXP)的任何一家被欧洲地区以外的企业收购。
因此,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下,半导体产业链中游的IDM和Fabless跨国并购,不会像早些年那么轻松了。
与中游和上游相比,半导体业的下游(如封测、板级材料和无源器件等)并购受关注度不高,其市场规模也有限,这主要还是由其有限的市场规模和相对低的产业附加值决定的。
中国半导体并购之路更加艰难
在2015、2016年前后那一波全球半导体并购热潮中,中国大陆也曾经火过一把,收购到了几个优质资产,但数量和规模都有限。那之后,中国本土企业在国际半导体市场上的并购之路就越走越艰难,特别是近两三年,由于国际贸易限制加剧,国际并购这条路基本被阻断。
此外,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处于发展成长期,无论是IDM,还是Fabless,都鲜有长期沉淀的优质资产。因此,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也缺乏土壤。这就使得以资本换时间和技术的并购逻辑难以落地。
与此同时,最近这些年,中国大陆半导体相关企业数量总体处于爆发增长态势,这与同时期的国际半导体业整合的走势正相反。实际上,对于中国大陆这样一个半导体新兴市场来说,这样的经历是难以避免的,该有的发展阶段很难跨越。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中国半导体业的并购热度也难以提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作者:畅秋,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冷水泼头,半导体并购玩家们何去何从?
国产“不知名”羽绒服爆红海外,我们想要泼点儿冷水
如何有理有据地给元宇宙泼一盆冷水?
中国何时进入半导体并购“增量”竞争时代?
半导体设备龙头的并购史
华登国际王林:后摩尔时代,中国半导体早期投资的“三板斧”
中国资本游猎海外半导体:十二大经典并购和五次败北
一村资本:半导体投资并购趋势&交易经验分享
家电巨头的钱袋子:小米们垂涎,格力们害怕
韩国半导体产业:闷声发大财的幕后玩家
网址: 冷水泼头,半导体并购玩家们何去何从?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844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8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3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271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76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3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5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30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32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0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