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寒冬之后,数以千计的「小巨人」正在崛起
过去融资困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始成为投资人的「香饽饽」。
事情并不总是那么糟。虽然 2021 年互联网公司进行了密集的裁员,近几年的「资本寒冬」也几乎成为了共识,然而根据研究公司 Preqin 的数据,2021 年中国的创业公司获得的总投资比前一年增长了 50%,成为近十年来最高的一年。如果以投资总额来衡量,创新创业的投资热情并没有降低。
有一类公司更容易拿到这些钱——IT 桔子的调研数据显示,在 2021 年单笔融资金额在 5 亿元以上、单轮投资方超过 10 家的 54 起投资交易中,医疗健康领域的占比 42.6%;半导体及芯片领域占比 22%。生物医药、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是其中的关键词。这也呈现了一个事实:资本市场的资金池并未缩小,只是流向发生了变化。
(图片来源:IT 桔子)
这些创业公司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研发的硬核技术和产品有助于让中国经济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当下,美国仍在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美国总统拜登正在推动一项新的产业政策法案,彭博社评论,这是一项针对中国的法案。美国可能会投入 2.5 万亿美元在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等硬核技术的研发和制造上。拜登对此事的态度是:「将不惜一切代价。」
而中国也正在这些领域上倾斜资源。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一个关键元器件就可以让相关行业陷入危机,科技自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变得越来越迫切。2021 年 7 月 30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
根据工信部文件的定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至少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 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 或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
· 或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
· 或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
「小巨人」则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进阶版。截至目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 4762 家。这些创新公司不一定位于「北上广」,浙江省以 475 家的数量,成为拥有「小巨人」最多的省份,其次为广东和山东。
一名 VC 投资人向彭博社透露,机构手里的钱会更多地瞄向「小巨人」企业,一些投资机构甚至选择几乎只投「专精特新」。可以预见,未来更多资源将会转移到芯片、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上。
实际上,数以千计的「小巨人」的崛起,还有着更为丰富的意义。中央曾解读「共同富裕」的要求: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中小型企业承载着更多「共同富裕」的使命。中国有 4000 多万家中小企业,它们不仅完成了 70% 以上的技术创新,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根据《财经》报道,中小微企业在过去 5 年来,为人们提供了 4 亿个工作岗位,而其他类型的企业(包括大企业)一共提供了 1.6 亿个。中国 4000 多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绝大多数的 GDP、税收以及就业。
但是,过去这些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尤其是技术创新型公司。
变化正在发生。11 月 15 日,中国大陆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当天截至收盘,10 只新股全部涨超一倍,其余股票也都基本实现大涨。
(首批登陆北交所的中小企业多以制造业为主)
政府正在加速催化「小巨人」的诞生。前不久工信部公布,2022 年将培育 3000 家「小巨人」企业。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到 2025 年,全国将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 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 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 1000 家「单项冠军」企业。
另外,中央在 2021 年下半年的解读中还提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显然,钱不该成为生活的唯一指标,无意义的内卷更并不利于「精神生活的富裕」。相应的,在工作中人也不该沦为资本的工具。曾经那些在网络上被频繁讨论的 996、加班当作福报、社区团购烧钱大战、崇尚马太效应、追求赢家通吃等等言论和企业行为,将更少地出现在社会语境里,作为上个时代的注脚,成为历史。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在最近的演讲中评价,「有些企业家对现在的发展不习惯,总想说『我以前怎么样』,原因主要在于他们不理解这些变化本身。我们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才能适应今天的变化。」
好公司的定义,已经变了。起源于欧美的 ESG 的概念也几乎在「共同富裕」提出的同一时间点,在中国再次走红。「ESG」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投资人、企业创始人的演讲和公司报告中。ESG 是英文 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 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缩写,是一种更关注企业的社会价值而非财务指标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价值观的转变体现在行动上。另一位投资人表示,未来将不会投资诸如高能耗、存在负面社会效果风险的企业。
和以往不同,ESG 也不再只是个口号,不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基准。更有「觉悟」的资本们,正在用脚投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赵维鹏,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互联网寒冬之后,数以千计的「小巨人」正在崛起
近5000家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到底有多强?
“废柴巨人”人工智能的质变
光刻机巨人ASML是如何炼成的
史玉柱谈巨人成立30年:公司对得起脑白金的消费者
巨人20多年风云录,精锐能否挽救“垮掉的一代”?
巨人Oracle能突破困境转型成功吗?
中国之后,东南亚和印度也将迎来“资本寒冬”?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小望科技李彬夷:寒冬中,企业服务还将扩量增长
黄金一代:崛起中的上海互联网后浪
网址: 互联网寒冬之后,数以千计的「小巨人」正在崛起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851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90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932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44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211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04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76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42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40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120
- 10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