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的2021,中国电影公司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随着春节档鏖战渐入尾声,上市影视公司陆续发布去年业绩预告,又到了给它们整理成绩单的好时候。
总的来说,2021的中国电影公司业绩表现仍与疫情控制情况紧密相关。 其中,以影院院线经营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受此影响最大,比如幸福蓝海、金逸影视预告全年亏损,曾在某几个季度表明亏损严重的中国电影、上海电影等,也才好不容易实现全年扭亏为盈。
从行业下游往上走去,出品制作公司们则呈现出了明显的交替趋势。 有人说,好汉不及当年勇,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几个行业巨头战略收缩,新几个出品公司渐露锋芒。也有人说,看,那几家互联网大厂还在烧钱,但它们怎么又逢薄冰。
那么,2021中国电影公司成绩单,究竟合格了吗?
长江后浪推前浪
若按当前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情报君对它们的评价是:勉强合格。而若再把观察范围扩大到非上市公司,则可再加上一句:时代变了。
首先,无论是年度业绩、票房成绩还是股价变化,中国影视行业里的头号公司玩家大体都给2021年交出过一份释放积极信号的成绩单。
比如,万达电影1/27预告的归母净利润为9000万-1.3亿元,虽然未能完成2021年的业绩承诺,但止住了亏损,也用坚挺的院线业务和像《误杀2》这样的票房佳作来安抚人们对电影行业的担忧。又比如,所谓“冷档期”里一部《扬名立万》的成功,以及2022春节档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黑马态势,让我们看到了口碑效应对小成本电影的强力撬动,也让像猫眼娱乐和新丽传媒这样的后起之秀斩获信心。
还有,连出三部10亿+作品的博纳影业,以一己之力贡献了超20%的全年票房。在国产动画领域开疆拓土的北京精彩,也将来自从业者的激动与期待反应在了一度攀高的华录百纳股价上。
因此,就像多家公司业绩分析所述:2021仍是深受疫情影响的一年,但行业整体储备充足,致力于让盈利能力逐步回归正常年份水平。
然而,在“勉强合格”之外,时代也变了。 与往日老一代巨头独占鳌头、互联网大厂积极入局的情况不同,资金回笼、战略收缩、话语权让渡,成为了2021中国影视公司竞争格局的明显特征。
上表总结的,就是这么个情况。其一,除手握《长津湖》的博纳外,老牌影视公司里实力较为雄厚的万达、华谊、光线都在2021年里经受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从最终业绩来看,万达和光线虽有盈利,但不达承诺或同比下降,华谊的扭亏为盈则更多地归功于处理资产而非项目收益。
其二,以华策影业、华录百纳和准备赴港上市的柠萌影业为典型,由剧集领域转入电影领域的公司给电影行业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项目创制思路。比如华策影业开启的“小说家宇宙”系列和北京精彩筹划的“少年宇宙”系列,届以打造“原创IP+创新工业化流程”一套模版为目标。而以电视剧《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这个“小系列”闻名的柠萌影业,则在IPO招股书中写下了“将进一步购买电影高潜力IP”的目标。
其三,去年年末爱奇艺裁员风波、2021/22上半财年仍在亏损的阿里影业、以及在重点项目上拖延跳票的腾讯影业,都表明了早期互联网大厂在影视行业中的疲态。而即便是手握网络购票渠道的猫眼娱乐,也得面对持续高企的服务费质疑和来自字节跳动的挑战。
不过,纵然“长江后浪推前浪”常被看作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对当前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后浪未必就羽翼已丰,前浪也并非难出泥淖。 以陌陌影业为例,院线首秀的《不期而遇的夏天》票房并不理想,备受期待的《不休不止》迟迟定不下档,至今仍是一个电影玩家中的“小透明”,等待着一场厚积薄发。
谁还没有“元宇宙”?
电影公司在电影项目上竞争格局的变动,既是其成果积累的回馈,更是其经营智慧的体现。但是,说到2021,最考验电影公司、乃至全中国文娱公司的一点,或许还是“要不要布局元宇宙”的问题。
毫无疑问地,“元宇宙”是这两年科技界的讨论热词之一,尤其是在Facebook改名Meta之后,其讨论声量呈指数级上升。再把这个概念放到国内文娱行业,VR/AR/XR、数字人/虚拟人、NFT、数字藏品等等形式层出不穷,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掉队”。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老牌电影制作公司持谨慎态度;几家互联网大厂早有布局,但不直接在影视领域切入。最为激进的当属华策影视:高调宣布调整公司组织架构,成立元宇宙新业务部门。
由此可见,元宇宙虽火,但却还没把这把火照遍中国的电影公司。从各家公司的表态来看,老牌巨头多以“元宇宙仍处发展早期阶段”为由保持观望,互联网大厂则从社交应用、单体游戏、衍生商品等赛道进行试水。
值得注意的是,掌握了更多动漫资源的电影公司显现出了更为积极的元宇宙态度。 比如光线传媒,就有参股视频云服务提供商当虹科技、以及在AR/VR/XR领域深耕的七维科技;又比如华录百纳,除了有申请《雄狮少年》元宇宙商标外,还联合出品了一款名为《隐藏真探》的全视频真人互动影游,预计近期上线。
▲ 《隐藏真探》游戏页面展示
而至于在元宇宙上“烧钱”烧得最起劲互联网大厂,不知将在何时迎来它们的“收支平衡点”呢?毕竟,2022开年,就有Meta股价暴跌和任天堂持保守态度这两件事左右着人们对“元宇宙”的乐观态度。昨日,因受与游戏版号发放新规的相关传言影响,腾讯、快手、B站等游戏概念股均受重创——要知道,当前文娱行业与元宇宙最紧密的交叉点,就是游戏了。
留给2022年的考题
所以,一份勉强合格的2021成绩单,正给2022年的中国电影公司设置出了不少考题。
比如,在疫情还未完全消退、观众观影习惯却已被深刻改变的当下,影院需要如何调整和创新经营模式?
比如,在经受了一整年冷热档期交替不均的教训后,出品公司们需要如何合理规划和敲定上映档期?
还有,面对科技新风和内容新规,各家电影公司又该如何有效实现策略转向?
对此,作为中国影院经营公司龙头之一,万达给出思路是增加卖品收入比例、探索新式场景融合,比如剧本杀。具体来说,去年8月上旬,上海五角场万达影城新开设了“万影寻踪”沉浸剧本体验馆,该馆近期还与新片《尼罗河上的惨案》联动宣传。
到了今年1月12日,万达回复投资者表示“影院内开展剧本杀业务是公司积极推进的创新业务之一,公司与和风语筑(603466.SH)合作成立‘光影剧本杀’,希望借此积极创收和增加利润增长点。”
而尽管档期方面当前看来暂时无解,但对于内容策略调整,老牌电影公司聚焦的是“项目适时去库存”,互联网大厂里的腾讯和爱奇艺则进一步提炼了核心发力方向。
在这其中,最受期待的“库存”项目当然还数具有10亿+卖相的那几部作品,包括:万达《外太空的莫扎特》、博纳《无名》、光线《深海》、北文《封神三部曲》、猫眼《宇宙探索编辑部》等等。从当前宣发节奏来看,相信有些作品不日将与观众见面,但有些作品仍旧杳无音讯、遥遥无期。
看向互联网大厂。腾讯日前宣布将腾讯影业主体并入CDG(企业发展事业群),重点聚焦时代旋律作品开发;爱奇艺PCG(专业内容业务群)总裁王晓晖则于近日现身说法,表明将放弃一些单纯迎合向的、悬浮、明显赔钱的、没有创新的内容,转向研发更多受众更广泛的、题材更创新的A+级和S级内容。
至此,2021年的中国电影公司成绩单大体总结完毕。以昨日之经验铸明日之荣光,希望2022年的中国电影行业可以持续复苏,2022年的中国电影人可以更具魄力。唯有如此,这个行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进程中守住一片天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小保,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疫情反复的2021,中国电影公司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最前线|2021微信公开课PRO:微信十年,交上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2020年国剧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年终盘点
业绩快报 | 小米上市后首份年报,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组织变革后,京东交2019年首份成绩单
2021网络电影成绩单:新片551部,68部破千万,票房总规模19.6亿
什么才是中国电影的刚需
库克的成绩单,乔布斯会满意吗?
马云对华谊说的一句话,开启了中国电影这十年
「困」在高溢价里的中国电影
网址: 疫情反复的2021,中国电影公司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947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8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3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271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76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3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5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30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32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0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