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有去无回的变化:“大辞职”浪潮正改变人们对工作的看法

有去无回的变化:“大辞职”浪潮正改变人们对工作的看法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2年02月24日 15:21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人们的工作生活进入了一种新常态。许多人都青睐于更灵活的办公方式,甚至能实现完全远程办公。这篇文章来自编译,文中介绍了美国自疫情以来人们对工作生活的看法与巨变。

图片来源:Robert Rodriguez/CNET

和其他许多人一样,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乔什·菲尔德曼(Josh Feldman)也感到自己的工作方式在发生改变。

和家人一起居家隔离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没有放弃在犹太非盈利组织希勒尔国际组织(Hillel International)担任领导力和学生体验副主席的工作,这份工作也是他非常热爱的工作。

和数百万人一样,他也用了一段时间才慢慢地调整和适应过来。但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变化最终却让他感到精疲力竭。

虽然他的雇主希望为所有员工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但菲尔德曼却总是在工作。他经常一起床就开始查收电子邮件,有时候,即便孩子入睡过后他都还在工作。

他尝试在工作日坚持外出散步,以此来改善这一状况,但他还是未能成功解决过度工作这一问题。

菲尔德曼已经年过40岁,他的三个孩子都还不到10岁。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回到办公室工作的时间也在不断推迟,他也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以一种不可持续的方式工作。”他说,“这种情况很难改变。”

后来,去年八月,他选择了一种更为激进的改变方式。菲尔德曼放弃了那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自己开始创立一个非营利组织。有意思的是,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做出这种选择的人。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Scott Graham

过去一年里,美国辞职的人高达数百万人,跳槽人数也创下了新高。就跳槽而言,底薪蓝领主要是为了活动更高的报酬,而白领则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福利。

另外,他们之所以跳槽,可能是因为前雇主试图让他们回到办公室工作,而一些竞争对手的公司则允许远程工作模式。当然,有的人可能只是单纯地想换工作。

无论是什么原因,大多数人所称的这场“大辞职”浪潮正在迅速重塑对工作的定义。对一部分人而言,辞职意味着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另一部分人而言,辞职就代表一种精神觉醒,让自己更加致力于保持工作与家庭的更和谐关系。

在疫情期间,受远程工作模式的影响,有的人搬离了大城市,现在他们也不想再回到大城市去了。其他人也在通过各种工作机会,找到能够远程办公的工作,而在疫情之前,大多数人能找到的工作,都在其常住地的附近。

美国首家高管职位招聘公司Challenger Gray and Christmas高级副总裁安迪·查林杰厄(Andy Challenger)称,“许多人都在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具体而言,大家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之前,招聘人员都需要在许多面试候选人中择优发放录用通知,这一选择过程也往往也有许多考量因素,如今,他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没那么多了,甚至有人来应聘就很不错了。

与此同时,像菲尔德曼这样有丰富经验的白领一族则希望尝试更大的转变,纷纷尝试开始创业。

据有关专家表示,这种现象还会在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持续下去。

但就目前而言,这些数据已经令人感到震惊。据美国劳工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发布的数据,仅仅是去年四月这一个月里,美国的辞职人数就突破了380万,创下了历史新高。去年八月,这一数据达到了420万,九月则是430万。到了11月,这一数据已经飙升至450万,又创下了新的记录。

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申领失业救济金创新低的时期。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去年11月,美国申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创下了自1969年以来的新低。即便如此,劳动市场仍有近1100万空缺职位。

《未来,工作,你?》(Hustle and Float)一书作者拉哈夫·哈弗什(Rahaf Harfoush)表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时期。疫情让我们有了其他选择,迫使我们停下来休息。我们现在开始看到(或者是我希望看到)的是重新确定边界,人们能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不再为一份工作而牺牲自己。”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Pickawood

突然的转变

对于这段时期相关热点新闻的标题,许多经济学家都表示不屑一顾。对于他们而言,“大辞职”浪潮根本就不能说明什么。

在线招聘市场运营商ZipRecruiter就业市场首席经济学家朱莉娅·波拉克(Julia Pollak)表示,“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发展趋势,实际上以前也出现过。”具体而言,这些趋势包括婴儿潮一代逐渐到了退休的年龄、出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以及朝着远程工作模式的转变等。

“疫情的出现,使这些趋势发展至少加速了20至30年。”波拉克说。

据经济学家和劳工专家表示,我们现在正同时经历多种变化趋势。首先,最重要的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四亿,死亡人数也超过了580万。我们不知道的是,到底有多少人因为疫情而无法回到劳动力市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仍然在家照顾免疫低下或尚未接种疫苗的亲人或小孩。

其次就是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这一群体主要是1946年至1964年二战结束这一时期出生的7600多万人口。从战场上回到本土的美国士兵享受到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Servicemen's Readjustment Act)约定的一系列福利,其中包括教育福利、高薪工作以及经济适用房等。

没过多久,美国的人口就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例如,1946年出生的婴儿就比1945年(一战结束这一年)多20%。婴儿潮初期出生的人(如今也70多岁了),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退休了,但还有许多人以疫情为由申请退休。据经济学家估计,自疫情暴发后,以疫情为由申请退休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万。

与此同时,年满18岁并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也在减少。经济学家表示,考虑到这么多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如果缺少外来移民的话,那就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局面。

另外,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出生率也一直在下降。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现象可能都不会有重大变化。

“如果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那劳动力市场就会始终保持紧缺。”波拉克补充说。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Arlington Research

新的工作:升职或加薪?

经济学家关注的趋势是,人们辞职到底是为了更高的报酬还是更好的福利(比如一份可以完全在家办公的工作)。

据ZipRecruiter,相比于疫情出现之前,现在劳动力市场的空缺职位数量多了50%。由于远程办公的普及与快速认可,许多空缺职位都不再仅限于本地的求职者。

波拉克更倾向于把这一发展趋势成为“大升职”,而不是辞职。她指出,毕竟,在这一背景下,薪资水平都在上涨,招聘人员为了能够招募到薪资水平较低岗位(比如休闲和服务行业岗位)的人员,甚至还开始为他们提供签约奖金。

劳动力市场分析公司Emsi Burning Glass高级劳动经济学家罗恩·赫特里克(Ron Hetrick)表示,人们不停地跳槽就像是玩抢椅子游戏一样。他还称,公司也没有充分关注于保持员工留存率、培养现有员工。相反,他们的关注点在于招聘和挖墙脚等领域,鼓励更多的人辞职。

“企业需要承担起责任。”赫特里克说,“现在,他们并没有考虑给员工加薪,让员工工作更有意义,而是到处挖墙脚。这只是一种短期思维。”

这种做法也让企业付出了金钱代价。经济学家表示,目前很难去量化企业损失一名经验丰富的员工并再培训新人的成本,但他们一致认为,这笔费用高达上万美元。

其中一部分挑战是,企业没有缺乏可供遵循的明确战略。面对经济情况不确定的形势,他们知道削减成本;当发展势头向好的时候,他们知道投资。但他们却从很少遇到能找到合适人选的情况。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这的确是一个痛点。”赫特里克称。他还补充说,他的助手之前也向他提出了辞职,因为她收到了另一家公司向她提供的“无法决绝”的工作邀请。

另一个挑战则与迅速发展的办公室文化有关。包括苹果、Meta(前身为Facebook)和谷歌等科技巨头在内的许多公司都试图引领大家朝着灵活办公这一新常态发展。

针对远程办公而言,最激烈的争论也发生在科技领域。许多科技公司的员工都要求在家灵活办公,哪怕这些公司在硅谷的办公室装修得再豪华,也吸引不到员工。

辞职创业的菲尔德曼,也面对着这样的问题。他新创立的非营利组织R&R: The rest of our lives,就致力于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文化,具体包括拨款鼓励非营利组织高管人员休假三个月。目前,他的组织已经成功募集了1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就更加可持续的工作文化而言,许多核心内容都不需要大规模的制度变革。”菲尔德曼说。相反,它需要我们从雇主和雇员角度改变看待工作文化的方式。

“我们目前并不是在经历‘大辞职’热潮。”他说,“我们只是在经历巨大的工作变化。”

相关推荐

有去无回的变化:“大辞职”浪潮正改变人们对工作的看法
“大辞职”浪潮对创始人意味着什么:是时候改变了
互联网的第三波浪潮,硅谷出局了?
对比特币的看法,最能反映巴菲特的投资思路
任正非:杀死自己的最大杀手是对未来没信心、意志
那些不再追逐互联网的年轻人们,正遇见下一个“互联网”
全民一起失业吧:美国年轻人掀起百万辞职潮
亚马逊快递员辞职风波:AI摄像头惹的祸?
互联网的第三波浪潮, 硅谷出局了?
“工作”的历史:我们需要工作吗?(三)

网址: 有去无回的变化:“大辞职”浪潮正改变人们对工作的看法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9552.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