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微软而不是苹果,最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十万亿美元公司?(二)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相比于充满生机的初创企业,各具特色的消费者互联网头部企业,微软能吸引的眼球似乎不多了。也难怪,虽然过去它曾经统治过PC,Office对大部分办公族来说依然不可或缺,但现在已经没有标志性产品了。微软不行了吗?未必。冰山下面有很多你看不到的。如果手上的牌打得好的话,微软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市值破10万亿美元的公司。向雷德蒙德的这个庞然大物学习吧,这会是初创企业创始人的明智之举。文章来自编译。篇幅关系,我们分三部分刊出,此为第二部分。
划重点:
微软的优势集中在:现金流、市值、企业渠道、工程人才
微软有机会驾驭的四股新浪潮:新生代、数据、开发者以及厚度
谁最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十万亿美元公司?(一)
第二部分:10万亿美元之路
如果战略和执行得当的话,微软可以成为第一家市值达10万亿美元的公司。
如果让我来经营这家公司的话,我会怎么做?首先,我会评估它的相对优势:1300亿美元的现金。 2.3万亿美元的市值。 对财富 5000 强公司都拥有无与伦比的分销能力。 还有96000 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
微软还拥有强大的无形资产。相对于 FAMGA 的其他公司,它可能是唯一具有一定反垄断豁免权的玩家。这种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是结构性的:软件市场的垄断性不像消费者互联网那么强。即便是增长最快的业务线 Azure,也只拿得到 19% 的市场份额(AWS 约为 30%)——远低于任何法律对垄断的定义。光是凭借着几乎无限的现金流与股权,再加上一些反垄断豁免权,微软的胃口应该可以大一点,去收购一些企业。
还有一项财务工程“增长”战略,这也许能安抚股东。比方说,蒂姆·库克在 2011 年接任首席执行官后,从 2012 年底就开始股票回购,现在每季度大概都会回购约 200亿美元的公司股票。自库克上任以来,苹果股价已上涨了10 倍以上。毫不奇怪,微软在 2014 年也开始大举回购股票,这一年正是纳德拉接任 CEO 的时候。
不过,我认为微软还有别的增长机会,而且甚至比股票回购还要有吸引力。几千字的文章没法对微软的整个产品套件做出公正评价,但在通往 10 万亿美元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探索微软有机会驾驭的四股新浪潮:新生代、数据、开发者以及厚度。
用不同人群扩展微软的 TAM
微软的产品在财富 5000 强无处不在,但明显缺席了两个不断增长的细分市场:1) 年轻用户,以及 2) 成长中的科技公司。只有 18% 的 Teams 用户年龄在 35 岁以下。这些可是未来的企业客户。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解锁了更年轻人群,并催生众多生产力十角兽的自助服务运动,微软没能抓住这个机会。
通过收购在用户人口结构方面跟自己形成互补的公司,微软可以重新占领这些细分市场。过去十年,出现了一大批Office 风格的产品,其受众主要分布在年轻 + 技术群体,它们填补了微软留下的空白:
Airtable是轻量级的 CRM + Excel,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自动化。如果微软能开发出更多的 Excel 集成,同时改进用户体验的话,就不需要收购Airtable ,但微软已经陷入了创新者的困境,没法疏远自己现有的 Excel 用户群。而在捕捉下一代数据录入用户方面,独立的补充产品将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如果从人口特征对产品进行归纳,可以认为Notion是为35岁以下人群准备的Office 365。当然,这种归纳太过简化。但至少,Office 应该追求 Google Docs (适合 45 岁以下人群使用的Office 365)的那种易用性,但目标瞄准星辰大海也许可以帮助他们安全着陆在云端。
这可能代表了一个全新的 Office 套件产品线——数字白板。在 COVID 期间,每一家企业都开始使用数字白板,这有可能会成为远程办公与分布式世界的永久固定装置。
收购这些公司可以获得年轻的生产力工具用户,这是微软在 2020 年代让 Office 取得成功所需要的。鉴于用户体验的不同,最好保持被收购产品的独立,但可以把它们作为核心 Office 套件的一部分提供。这会让 Office 吸引到更广泛的受众,降低其客户获取成本,并扩大微软的潜在市场。
微软还需要从内部针对不同人口特征进行投资:年轻的前创业员工是一笔财富,他们可以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为年轻受众开发产品。根据 LinkedIn 的数据,与 Facebook 和 Google 相比,微软招收的工程产品设计方面的新近毕业生人数比较少。与 Facebook 和苹果相比,其年轻的副总裁和董事(<10 年经验)也少得多。也就是说,在微软当负责人的年轻人相对较少。赋予年轻人权力可以帮助微软产品在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的推广。
开发者应该喜欢 Azure
Azure 无疑是一项怪物业务,但在下一代开发者看来并不酷。没了他们的支持,Azure 会陷入到自上而下的销售困境之中。事实上,微软不受开发者待见始于 1990 年代:来自1998 年的相关文档表明了微软对 Linux 与开源的敌意,这将困扰他们数十年。
微软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失礼,并正在弥补失去的时间:2015 年,纳德拉声称“微软 ❤ Linux”,在 2018 年以 75亿美元的巨额收购了GitHub之后 ,Azure 拥有了深度的 Linux 支持(一半的 Azure 工作负载运行在Linux上面)。
但拥有GitHub并不会马上就能转化出一群热爱 Azure 的年轻开发者。微软的任务是优雅地赢得其新找到的开发者的爱。爱不能强迫,像谷歌那样把 Meet 强加给毫无戒心的用户是行不通的。在将用户推往 Azure 之前,微软需要有更深度的 OSS 支持以及开发者工具。
换句话说,Azure 需要得到有机采用才能完全渗透到企业之中。 GitHub在开发者联盟有信誉,但它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命令行工具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推 Azure 给开发者的话,作为手段是很不自然的。要在集成开发环境(IDE)或终端(Terminal)拥有开发者体验,这才是向下游交叉销售云基础设施的途径。
Codespaces 现在已经有了下一代的 IDE,Codespaces,但 它的IDE 高度碎片化。把IDE 的长尾卷起来是很有吸引力的——作为独立业务来说往往比较薄弱,但可以增加在开发者的思想份额,而且为引导到 Azure 提供了一个入口匝道。收购Replit也值得探索,因为这款产品在仍然具有可塑性的年轻开发者心目当中的位置还是很不错的。
数据强化微软的核心产品
电子表格是商业计算的杀手级应用,而Microsoft Excel 最终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它造就了一代的数据分析师与金融专家。几十年来,Excel 一直是一流的商业数据存储。
但在支撑中间人群方面,微软已失去了前沿。现代生产力技术栈已经填补了Microsoft Excel 停滞不前留下的创新空白。不好的用户体验给Airtable和 Asana 腾出了空间。糟糕的数据原语为基于 CRUD (增删改查)的现代应用腾出了空间。糟糕定制和集成为垂直软件公司腾出了空间。协作不力为 Google Sheets腾出了空间。薄弱的后端架构和互操作性为现代数据技术栈腾出了空间。 Excel 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平台潜力,它仍然只是一个很棒的应用而已。
理论上,微软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支持现代数据分析师——比如通过 Synapse 的数据仓库,通过Data Factory的数据管道,通过PowerBI的可视化。但现代团队没有选择微软,而是选择了Fivetran + dbt + Snowflake 这样的现代数据技术栈。微软有机会赢得他们吗?
微软应该去收购一流的公司,以弥补在赢得商业数据竞赛中所失去的时间。我个人会考虑收购进行 ELT (析取、加载、转换)的每一个步骤的相关企业: 在E和L方面,Fivetran是同类当中最好的,而dbt则是T 里面的最好。这样可以一箭三雕:一是以领先的产品套件让微软赢下数据管道,二是为成千上万最出色的数据团队提供渠道,三是将他们推向 Azure。
就算是微软现有的产品套件,也有很大的机会去拥有客户数据。一方面,微软是最有可能跟Salesforce掰手腕的公司之一。 微软的 CRM 产品 Dynamics 只是它能做到的事情的一小部分。微软具备销售和营销方面最具战略性的资产,还拥有LinkedIn, 以及技术基础设施,足以颠覆Salesforce。
微软有一条成为客户数据真实来源的途径,这条路可以经过通过 Azure。这样以来,Azure就会成为所有业务软件的关键。如果微软能说服客户将他们的客户数据存储在 Azure 数据仓库( 并利用LinkedIn 的数据来丰富)而不是某个 CRM 系统,那么该 CRM 就会变成公司访问客户数据的窗口而已。然后其他的业务应用就会构建在 Azure而不是Salesforce 之上。如果微软将 CRM 从记录的客户数据系统中分离出来,它就可以通过将补充应用商品化来击败Salesforce 。
厚度是微软赢得新市场的途径
微软的大部分历史表明,这家公司的防御性产品线都不太成功:Bing 活在 Google 的阴影下,Surface 活在iPad的阴影下,Skype 活在 Zoom 的阴影下。
但这些产品线是想弥补微软在消费者互联网方面的弱点,而不是增强自己在企业端的优势。如果微软能够利用自己的企业渠道的话,即便是做防御性的产品,它也能获胜。
如果让我来负责微软的产品战略的话,我会认真考虑这个:跟任何 ARR 达到 1 亿美元的企业软件公司竞争。鉴于自己有着崇高使命,靠人工智能驱动的愿景,微软可能会自视清高,不愿去克隆简单的SaaS产品。但 Facebook 已经证明,作为策略来说,无情地复制新的初创企业的产品是相对成功的。
在内部促进和鼓励创业精神,从而建立新的产品线,这项任务很有挑战,但如果 Azure 在AWS收入已经达到数亿美元的情况下都能赶上后者的话,那在其他品类的产品上微软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每一款增量产品都可受益于微软的渠道,因此微软在这些产品类别拿到两位数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打包票。
冒着过时的帝国主义的风险说这句话: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应该争取在每一个重大的商业软件类别里面都拥有领先的产品。1990 年代的时候微软是可以做到的(Windows、Office、Access 等)。但到了 2010 年代,商业软件的覆盖面扩张得太快,以至于微软已经没法在每一个类别都能跟上。
微软在大多数市场都要迎头赶上,因此仅靠内部产品开发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并购。我能想到的有这么几个想法:
电子签名是软件最明显的长期趋势之一,而DocuSign是其中显然的领导者。鉴于微软可以将产品嵌入到自己的生产力产品线,收购的增值性也许还会特别强。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是全球最大的SaaS,但微软面对Adobe却没有答案。在人口特征和深度方面,收购Figma都有机会。
微软有 Teams 视频会议,但 Zoom 有网络效应,是年轻用户的首选。这是赢得网络会议市场,并从微软当前客户群争取独特受众的机会。
这些例子肯定还不够全面。微软应该用Bessemer Cloud Index上面的公司进行分类练习,看看哪些是可以自己做的,哪些可以收购,哪些可以忽视的。把新的软件公司接上微软的分发引擎,会马上加速它们的增长,这意味着它可以为优质产品支付高于市场的溢价。随着微软在新的软件市场上展开竞争,可以扩大自己的TAM(潜在市场),降低销售成本,并可驾驭新浪潮。
游戏
这一策略用在游戏上不是完全适合,因此通往 10万亿美元之路似乎并不是完全一致。但真正的经验就在这:其实不需要。微软本质上是一家控股公司。新的收购和产品不需要给整体带来增值,只需要给子公司带来增值即可。
在游戏方面,(新收购的)暴雪可帮助为 Game Pass 的 2500 万用户建立网络效应,并可将有风险的游戏开发变成靠热门驱动的业务。现在微软已经是美国最大的游戏公司。游戏似乎与微软在企业端的优势截然不同,但没关系,这毕竟是一家企业集团。
10万亿美元:微软有可能实现
鉴于其核心产品线的市场份额远低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微软通往 10万亿美元的道路要比其他玩家多得多。谷歌还能做些什么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呢?搜索已经是它的天下。可微软有许多增长杠杆可以拉动。
成为第一家 10万亿美元级的公司并不容易,这需要展开积极的并购,进行跨类别的产品开发,而且需要放下一点自尊心,直接参与新兴软件市场的竞争。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资金、人才和分销渠道,这些微软统统都有。
这种规模的增长前所未有,但微软产品套件存在的大量机会表明,通往10万亿美元之路微软将具备领先优势。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为什么是微软而不是苹果,最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十万亿美元公司?(二)
为什么是微软而不是苹果,最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十万亿美元公司?(一)
成为万亿美元巨头,苹果、亚马逊、谷歌和微软是如何做到的?(上)
微软股价上涨,市值超过苹果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科技公司
和TikTok谈收购的 为什么是微软?
微软以2.49万亿美元市值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股|看财报
微软才是元宇宙最大的赢家(二)
美股史上第一家:苹果市值超2万亿美元
成为万亿美元巨头,苹果、亚马逊、谷歌和微软是如何做到的?(下)
微软为什么需要Tik Tok ?
网址: 为什么是微软而不是苹果,最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十万亿美元公司?(二)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019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5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7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8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7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4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1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