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急需爆款
华为是否已经造车,这个问题的边界已经有些模糊,因为问界M5的发布,已经宣告华为正无限接近造车事实。真正关键的是,对于当下的华为而言,急需一个爆款证明自己,而这也将真正考验华为管理层的智慧。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你看看中国的车厂,选我们车 BU 的那些企业,包括国企央企,要品牌没品牌,要渠道没渠道,要零售没零售,产品设计、体验各方面都不行,没有哪一项行,连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他能干过谁?……如果我们不入场,帮助车企把车的设计和体验做好、卖好,这商业根本不能闭环。”
在之前网上流传的一段5分钟左右的视频里,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像一门连珠炮,细数传统车企的低效,但醉翁之意,谁都看的出来--突出华为协助车厂造车的重要性。
在前几日的华为2021年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也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要把将30多年积累的ICT能力和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不过,相比于讨论华为对车企有多重要,市场似乎更关注华为是否会亲自造车?比如在近期的交流中,就有读者和《超源力》探讨此事。
总体看,对于华为造车的演化,目前市场主要有三派观点:
在一部分人看来,华为将成为燃油车时代的博世--让众车厂惧怕的强势一级供应商;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就像当年“坚决不造手机”而后反转,华为牌汽车终将登场;
而最悲观的人则认为,华为造车,恐怕难以复制手机的辉煌。
事实上,不管终局如何演化,华为造车都将成为商业史上的重要案例,其中的冲突、博弈也将给众人启示。
本文我们以观察者的角度,为各位梳理三个问题:
华为为什么要参与造车?
华为造车能力如何?
下一步看点到底是什么?
“龙困浅滩”谋转型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谈到过,企业无论是做所谓战略规划,或者组织重组,本质上都是为了增长。
华为选择切入汽车市场也是类似的考量。
2020年8月,美国对华为制裁升级,这使得华为既无法用上自研芯片,也无法向第三方采购5G芯片。
制裁的结果是,华为被迫失去高端阵地,且出售荣耀。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相比巅峰时华为一个季度就能达到5000万部手机出货量,2021年,华为全球手机销量同比萎缩近8成,全年下降至不到3000万部。
从财报来看,2021年华为曾经自豪的以手机为核心的消费者业务,收入2434.31亿元,同比大减49.6%,对应收入在华为总收入中的比重,也从上年的54.18%骤降至38.23%。
消费者业务收入的下降,让业务掌门人--余承东背负来自销售团队、渠道两重压力。
据财新报道,在过去一年,华为大量消费者业务集团的员工,已经转向汽车销售业务,加速改造全国门店,为助攻合作伙伴卖车做好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营商业务、企业级业务以及消费者业务三大板块中,曾经收入占比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业务集团,是华为唯一的兼具研发和销售队伍的部门,销售对业务的推动起到关键作用。
至于华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渠道经销商资源,则盼星星盼月亮,等着从华为得到新的“爆品”,再次跟随华为赚钱。
对于余承东而言,如果想保住销售团队和渠道,切入比手机体量更大的汽车领域,似乎成了华为的必选项。
正如他此前在几个公开场合谈到的,美国禁令下,华为手机遇到巨大的困难,智能电动汽车单价高且价值感高,是唯一能够弥补手机缺失的产品。
那么华为的造车大计,都做了哪些准备?
华为“全家桶”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除了电池,华为已经几乎掌握了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的造车技术。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必然亲自造车”不绝于耳的根源。
华为切入智能电动汽车要追溯至2014年,这一年华为在“2012 实验室”设立车联网实验室。
其后,华为以自己擅长的 5G 技术为抓手,从车联网通信架构,到芯片中标奔驰的车载模块项目一步步布局。
2019年,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和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BU(业务线)、云+人工智能产业与服务BU并列,再加上华为运营商BG(事业群)、企业BG和消费者BG组成华为六大一级部门。
2020年10月,华为发布独立品牌“HI”(Huawei Inside ),如果打个比方,这个品牌有点类似肯德基全家桶,能为车厂提供全栈汽车解决方案,包括:
1)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
2)五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
3)激光雷达、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方案)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除了以上,“HI”还提供了算力和操作系统,包括:
4)三大计算平台: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
5)以及三大操作系统: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这套组合看似眼花缭乱,但背后含义意味着,如果某车企真的想快速造出有模有样的电动汽车,几乎可以找华为实现一键定制。
怀揣一身能力,华为如何与车厂合作?具体来看,双方合作模式主要分为Huawei Inside 模式和零部件供应模式。
前者属于深度合作,要求车企和华为牢牢绑定,比如在车辆定义阶段,就进行联合设计、联合开发,而且使用华为的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后者合作则相对较浅,华为只提供 MDC平台 ( Mobile Data Center: 移动数据中心)和必要的车载网络中间件,至于感知和执行算法部分,都由车厂开发。
在合作的车企中,北汽、广汽和长安采用 Huawei Inside 模式,华为提供全栈智能驾驶系统及智能座舱系统。
比如,2021 年 4 月 17 日,北汽新能源旗下的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正式上市,这款车搭载华为鸿蒙 OS 和高阶自动驾驶 ADS 系统,拥有 3 颗华为 96 线车规级激光雷达、6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摄像头、13 个超声波雷达,可以支持 400TOPS 的超强算力,能够满足城市全场景自动驾驶。当时一段该车自动驾驶的路试视频,在网络刷屏。
至于其他没有采取HI模式的车企,则主要采取相对较“浅”的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向车企提供 MDC 平台 ( Mobile Data Center: 移动数据中心)和必要的零部件或车机软件零部件。
比如2021 年 8 月 25 日,哪吒汽车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中表示,双方将在 HMS(Huawei Mobile Service.华为移动服务)、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MDC、智能座舱等方面展开合作,而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哪吒 S 将应用华为 MDC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及激光雷达技术,并于 2022 年上市。
不过,活儿都交给华为干,整车厂真的愿意么?
急需爆款
2021年6月30日,刚刚续任上汽集团董事长的陈虹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如果采用华为等第三方的整体解决方案,无异于丢掉传统车企的“灵魂”,只能沦为“躯体”。
而同一年更早些时候,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也谈到:“下一代汽车的大脑是完整的电子电气架构和控制整辆车的软件架构,这点是不能假手于人的。”
事实上大车厂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燃油车时代,博世就是这样的恐怖存在。
燃油车时代有句老话,整车厂在给发动机厂打工,发动机厂在给博世打工。
博世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尽管不生产汽车,但却控制着汽车行业链条。而对于想转型的传统车企而言,好不容易逃离博世,绝不希望华为成为新的噩梦。
当然,上汽集团也并未完全拒绝与华为开展合作。早在2018年,上汽集团就和华为约定,将在V2X(车联通讯技术)智能出行服务相关的系统、智能算法、路侧单元开发等新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发;
按照常规逻辑,如果华为不和一线大厂深度合作,似乎问题也不大,因为如果能和非一线车厂配合好,做出爆款车型,给市场信心,华为同样能获得成功。
不过,从数据来看,华为暂时还没有得到太好的样本。
比如华为和小康股份早期合作的赛力斯SF5,2021年4月以来的全年交付量几乎不值一提,只有8169辆,还不及“蔚小理”一个月的交付量。
而这,也让迫切希望树立标杆的华为颇有压力,一个直观表现是问界M5的诞生。
问界M5是一款中型豪华SUV,它有三个版本,补贴后售价区间在25万一32万元,来自华为和上市公司小康股份旗下赛力斯合作品牌--AITO。
问界M5算是华为的心血之作,有媒体报道,车内能装上华为零部件的地方都装了进去。
在2021年12月的华为消费者业务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用了一个多小时来介绍这款新车,不断强调车型设计秉持华为精神。
从势头上看,M5表现不错,上市3天订单已经超过6000,但能否保持,需要观察。
对于M5,余承东给予厚望,此前制定的一个“小目标”是,计划到2022年年底先用1000家店来卖车,假设每个店每个月可以卖30辆,月销量便能够达到3万辆,如此一来,华为汽车年销量突破30万辆不在话下。
此外,余承东也身体力行地试驾,同时在微博上为M5打call。
除了M5,展望未来,华为HI模式还有两款量产车型将在2022年陆续交付。
一款是极狐HI版本。这款在去年4月便上市的车型,但仅在2021年12月小范围内部交付,并未实现对外交付目标。另一款则是长安汽车子品牌阿维塔。
此外,预计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AITO新车型,也会在三季度上市。
这些车型的市场表现,都将影响一众观望者对华为汽车业务的信心。
总的来看,无论是为了业务增长,还是保住销售团队和经销商渠道,华为汽车业务是场必须拿下的阵地。
至于华为是否已经造车,这个问题的边界已经有些模糊,因为问界M5的发布,已经宣告华为正无限接近造车。真正关键的是,对于当下的华为而言,急需一个爆款证明自己,而这也将真正考验华为管理层的智慧。
参考资料
《如何看待华为智能汽车布局?》,长江证券
《华为怎么造车》,财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超源力”(ID:diandongyihao),作者:李鑫,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华为造车,急需爆款
华为造车,易如反掌
华为隐形“造车”局
焦点分析 | 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三年”
首款5G汽车上市,华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造车的巨头?
华为把造车想简单了
曲线造车,会是华为的长久之计吗?
被“挤”进了“造车新时代”的华为,真能造“豪”车?
华为不造车,为什么“有效期”是三年?
不造车,但卖车:华为体验店变身4S店,首款开卖车型续航1000公里
网址: 华为造车,急需爆款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143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