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危机,把我们推向历史的分叉
由于在审计底稿的问题上持续拉锯,2022 年三月中到四月初,是中概股最动荡的一个月。
4 月 1 日,根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最新消息称:「中国当局正在准备让美国监管机构全面了解在纽约上市的 200 多家公司中,大多数公司的审计底稿,允许大多数中国公司继续在美国上市,而那些持有敏感数据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将被摘牌。」
这一困扰中概股 10 多年的审计底稿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这轮中概股大跌的起因是:「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CAOB 把五家中概股公司,列入了《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清单。后续又陆续将 6 家公司放入暂定清单。如果这些公司不提交审计底稿,可能会面临摘牌的风险。」这成为了这次中概股下跌的直接导火索。
图 | 美国时间 3 月 8 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列入「预摘牌名单」,后续微博,百度、富途控股、Nocera、爱奇艺、凯信远达医药被加入该名单| 来源:SEC
过去一年时间里,已有 42 家中国公司跌幅超过 90%,111 家公司跌幅超过 80%。
蓝莲花研究机构创始人温天立做客播客《硅谷101》时提到,过去,「中国出公司,美国出体制」这样的全球最优解或将改变,投资人和创业者们被推向了历史的分叉。
本期,《硅谷101》对话温天立时,也是中概股股最悲观的时刻。之后,随着对中概股的拉锯战,传递出一个信号,监管层对中概股的监管正在释放出积极信号。这期,温天立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中概股下跌的原因与出路。
01 中概股大跌,全球投资风向的转变
《硅谷101》:为什么这次 3 月 10 号和 11 号,中概股接连大跌呢?而且我看它跌幅很高,单日跌幅就超过了 10%。
温天立:这件事情在圈子里众说纷纭。通话前我问了几个行业里 Long Only(比较大的长线基金) 的朋友。我觉得这么大规模的股票波动,一般都会有 Long Only 的斩仓,但他们都否认了。他们觉得是对冲基金在里面操弄,但我还是不是特别相信。
我觉得这样的情况是Long Only 对整个形势做了一个判断,他们可能每过 3 年、5 年甚至 10 年会转变他们整个投资方向。我们现在确实处在大转变中。这次中概股的大跌,影响时间会比较长。
《硅谷101》:能不能解释下 Long Only 的运作方式, 你认识的长期看多中国的基金有斩仓吗?
温天立:Long Only 不做空,所以它叫 Long Only。买入叫 long ,卖出叫 short。Long Only 主要是共同基金、养老基金或者大学的捐赠基金,这些比较长期稳定的资本。
但从我过去的经验来看的话,股市如果出现这么大规模跌幅,不可能没有 Long Only 斩仓,因为对冲基金的推动能力有限。
Long Only 每次来和走都很重,因为它的头寸特别大。它进来不容易,建仓不容易,走的时候也不容易。所以一般来说它都是「投资的压舱石」。
可能一些中国的 Long Only 基金经理确实没有卖,但老外的 Long Only 基金经理,他们基金本身就是全球的,可能会把钱从中国这边挪出去,或者从股票挪到别的资产种类。这个我觉得可能性很高,大的背景应该还是全球投资的转换。
《硅谷101》:我们现在能看到有哪些 Long Only 走了吗?
温天立:这方面三个月以后我们可以看一下彭博,基本上每三个月美国 SEC 上会发一次,可以看看有哪些减仓了。
《硅谷101》:中概股股票接连下跌有一阵子了。这次是美国证监会在 3 月 10 号把五家中概股的公司,列入了《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清单,之后就开始跌了。滴滴本来想要去港股上市,但似乎又被爆出遇到了一些阻碍,导致了滴滴的大跌。这些信息又带动了整个中概股的大跌。
我们刚刚谈到的这些看多看空的基金,可能是受政策风险引动的第二层的原因。那你觉得它这次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温天立:有些跌的理由之前就已经发生过,但是只是一些阶段性的波动。第一波来的时候只有 1/3 的人走了,2/3 人还很犹豫,接下来一波又走了 1/3。最后 1/3 大家都觉得坚持不下去了。从信息的传播的角度,来解释这种一波一波的减仓,其实就是信息传播有时间差、有波次。
最早还有一个原因是发改委对美团的收佣比例出台了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其实没有市场解读那么悲观。大概是说在疫情的区域里要给商户做减免,少收些钱。之前美团说,没收那么多钱,因为我收了钱以后都给骑手了,自己没留多少。这件事来来回 回算账,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没钱还是假没钱。但至少这次无论有钱没钱,在疫区里面大家日子都很难过。
虽然本身美团在疫区里面,也有些关于佣金减免的政策,但对大家的冲击还是比较大。过去一段时间,基本上大家都认为中国政府反垄断这件事情基本告一段落了。但是美团这事一出来,大家又觉得这事儿好像还没完。这是第一个冲击。
刚才你说的那两个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冲击。但这两点其实都不是大家想得那么悲观。
第二,滴滴上市受挫这事儿。如果知道香港的上市条件的话,你会知道滴滴本来就去不了香港。它之所以去美国也是因为去不了香港。香港联交所有规定,必须要在做生意的地方得到了政府的许可,才能在香港上市。
其实 Uber 在全世界也有这个问题,很多城市要么没许可,要么法律根本没规定需不需要许可。美国的股市不把这当问题,但中国港股对此有规定。滴滴现在回香港上市又遇到了这个老问题,肯定是要有人来协调,但现在很明显没人愿意为滴滴协调,所以比较麻烦。
第三,美国将五家中概股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名单的事儿。他要求三年之内审计底稿要给 PCAOB 看。第一年没给,先给你个警告。这事儿也不是什么大事儿。这几个公司大部分都是医药公司,只不过他们想省事儿,想拖到最后一分钟。反正早交上去也会被挑刺,被找事儿。所以这事情也并不新鲜。
但现在有一件新鲜事,我觉得足够影响你看所有事情的角度,就是乌克兰这件事。这事从投资人角度来看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大家都觉得乌克兰的事儿,跟我们没啥关系,但其实关系还蛮大。
之前我们培养了一群投资中概股的投资人,有些是中国背景,有些是外国背景。他们在了解中国以后,其实很多对中国有较好的判断。认为中国会有智慧地把这事拖下去,然后逐渐发展,因为这对中国有最大的利益。
来了一波坏消息的时候 1/3 人吓跑了,又 1/3 吓跑了,还有 1/3 的人觉得风险可控,他也知道回报来自于风险,财富险中求。但这次乌克兰这件事其实对他们冲击很大。
02 中概股历史:每四年一次的熊牛交替
《硅谷101》:从历史数据来看,中概股从高点到现在这样比较低迷的状况,有什么历史规律可循吗?
温天立:这个行业还是有明显的周期的,我们在平时做业务的时候都感同身受。我们基本每年去华尔街路演 4 次,说我们看股票的观点,进行面对面交流。09 年和 14年(口误,应该为13年前)时候到了现场,很多约好的会,突然就取消了。告诉我们这方面投资被砍掉了,所以不聊了。
《硅谷101》:14 年市场不是很好吗?
温天立:我在华兴的时候,那段时间股价特别差, IPO 卖不出去。后来 13 年的时候,兰亭集市第一次上市试了下水,最后觉得可以卖,接下来出了个牛市。13 年兰亭集市上市之前,基本上整个华尔街把中概股都卖空了,包括我去年去了以后发现人都不在了,投资也停了。
美国的投资基本上 90% 的资金都在自己的股市里,10% 做国际股票、做全球化多元化。那 10% 投巴西投中国,这些钱都来回赚,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不一定只投中国。现在市场也确实在探索中国互联网以外,还有什么新经济或者互联网值得去看。所以有一部钱分正在转换到别的市场里。
我们这行,过去基本上每四年一次牛市,每次牛市的话都会上一堆公司,基本上上了公司以后 90% 的公司会成为没有流动性的「僵尸」,剩下 10% 的公司会长久做下来。
《硅谷101》:你刚刚说到了 09 年和 13 年有一批投资人不看中国市场。09 年其实是金融危机, 13 年是因为中概股造假风波吗?
温天立:这之前是因为供求关系,现在是政治因素。之前一个公司如果想上市,从开始创立到最后长大,拿到钱上市基本要四五年时间。券商做上市准备,差不多半年时间就够了。所以整个资本市场有一个规律,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这是全世界通用的投资人心理。
可能一段时间有一个牛市,大家都觉得好赚钱,投行就拼命地推新公司。但一个成熟的公司至少要 5 年到 10 年,推的公司就良莠不齐。很多公司根本没准备好,过了一阵子业绩出问题了,然后作假,最后泡沫就破掉了,破掉以后市场就不相信了,就有了一段时间的熊市。
熊市过了很长时间后,逐渐又有好公司起来了,但大家谁也不愿意当第一个试水的,就开始试探,试探成功后又一堆新公司上市。中间这一段基本上是最好的一批,到了后面的公司又不行了。这样的规律循环往复。你跌到一半的时候,回头看一下,告诉自己还要跌一半,差不多跌到 25% 就到底了。
《硅谷101》:现在中概股从高峰时期跌到快一折了,你觉得可以抄底吗?
温天立:我觉得现在可以抄底,但是你要知道抄底以后,还能回到什么样的水平?以前每次抄底都能回到以前的高度,还能往前再涨。
我们说「往前涨的」并不是所有跌的股票,因为我刚刚跟你说上市公司 90% 会成为僵尸股。这些公司本来就是投行造出来的、不应该上市,只是通过上市忽悠投资人赚笔钱。
很多到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基本上在一级市场都融不到钱,碰到一个好机会到二级市场上骗一拨傻子,然后变成上市公司。
这样的公司上市以后,如果 CFO 有操守不做假账,基本上第一个财季就会爆掉。而且这种公司数量不少。为什么会爆掉?因为它本身就不应该上市,是被造出来的。以前有熊市和牛市交替,但这交替实际上说每次 90% 的公司上市以后股价越来越差,但没人关心、没人写报告,最后就越来越小。但会有 10% 的公司越来越大,因为它是真实的、好的公司。
还有很多新公司、新赛道出来。所以市场其实越来越大,无论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整体市值。但这市值不是所有人都在涨,有些人可能归零了,有些人市值还涨了好多倍。
这是比较健康的环境,非常干净的环境其实反而不健康。
《硅谷101》:这其实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
温天立:对,之前始终是这样的过程,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健康,但这次不一定一样。我们 18 年就跟大家说过,这次最主要的不一样就是,中美之间的制度安排不存在了。这点虽然老生常谈,但是确实是这样。
之前中国的公司借用美国的体制来实现好的资本配置,让好的公司越长越大。这样一套体制以后没有了。这合作无论是什么原因,一方觉得吃亏、觉得没法干,那么就干不下去了。这个事要说有什么解决办法、谁对谁错,都没有意义。你得接受这件事。
接受以后,中美双方各自要把自己不足的东西补上。美国缺什么?美国缺公司。中国缺什么?中国缺体制。那么中国要有体制,美国要有公司,这就是结果。
03 未来:短期乐观,中期悲观,长期乐观
《硅谷101》:你是否认为这次他们推行的《外国公司问责法》,尤其在会计的审计方式上有特别针对中国的公司呢?其他国家会受到这个法案的影响吗?
温天立:PCAOB 这个事,第一谁都没有错,第二这事无解。实际上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都要把底稿给美国 PCAOB 看,唯一的例外就是中国。那这个例外不可能长期存在于现在的环境里,更不可能存在于中国这边。
为什么不能把审计底稿给 PCAOB 看呢?PE 很多事情本身就不是给大众开放的,它是一个特殊的资产种类。这肯定不是说像公开募股这个市场政府有监管。甚至说银行的资产政府会赔你,那不一样。所以这个审计底稿一旦公开出来会惹出很多麻烦。
这事怎么解决呢?只能自查。你自己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就赶紧退市回香港。如果没这方面的问题那写个保证书继续在美国待着就行。那中间如果有人不照规制办坏了一锅汤,就会受严厉的惩罚,滴滴就是这个例子。这种事情如果你不说清楚的话大家其实会很担心。一般来说大公司都有些问题,小公司 PE 看不上反而没有问题。
《硅谷101》:现在中概股毕竟还有这么多公司,美国证监会将 5 家中概股列入了《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清单,它们可能也会面临摘牌风险。你刚刚提到有一个三年缓冲期。那其实还有很多公司,它还在观望过程中。
这些公司它会面临的下一步是什么?它们会面临退市的风险,或者转移到港交所上市吗?
温天立:美国是个讲规矩的地方,也不用过于担心。现在很简单,美国把线画得非常清楚了,要公司交审计底稿。中国这边也把线划得很清楚了,审计底稿肯定是不会交,要利用这段时间让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做自查自纠。最后可能会把这条线放掉,要交就交,但如果交了之后出了问题要受惩罚。
要全部自查自纠,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所以这种事情非常打击信心。但我觉得只要在过程中大部分的中国公司遵纪守法就问题不大。
我认为中概股这件事情「短期乐观,中期悲观,长期还是乐观」。
这段时间已经跌到 90% 了,基本以前跌到 25% 的时候就到底了。去年三四季度的已经跌过一波,哀声遍野。这次再跌一波其实差不多就跌了两次,已经跌够了。
中期我觉个人认为非常悲观。中国出公司,美国出体制,以后需要各搞各的。
长期来看我还是比较乐观,我觉得中国补体制,美国补公司其实都能够做出来。
《硅谷101》:可以解释下什么叫「中国出公司,美国出体制」吗?
温天立:中概股公司就是:中国出公司,美国出体制。你上市的实体是中国公司。中国公司发展很快,有收入、有利润、有增长。我们现在也应投资人要求,看了很多别的国家的公司,比如日本或者东南亚的互联网公司,但确实和中概股公司相比,还是不大行。
你看了 Grab 上市后的股价下跌趋势,就会发现中概股能够有今天,中美双方都有贡献。我觉得建立一个体制,和建立一个公司都很重要。美国要去找全世界好的公司其实也不容易。
投资人现在面临一个两难境地。你说中概股现在不能投了,那我投哪去?投了以后是不是更好?其实这个问题不简单。
04 短期回港上市,长期建立制度
《硅谷101》:中国的公司正在陆续回到港交所上市,港股会是他们的选择吗?
温天立:港股肯定是它们的选择。但真实情况是港股的流动性不够。刚才说中国这边缺体制,如果港交所能这么容易就能回来,你还缺啥体制?中期之所以悲观,就是因为中期的很多事情肯定要受限制。国难当头,谁都会受影响。
为什么说回到香港上市流动性不够?流动性意味着一个市场里需要有投资人、中介参与,同时还得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高质量的研究;同时也要允许各种各样的做空机制,让借钱和借脑子的人都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市场非常有效。香港这部分非常欠缺而且我们无计可施。
以前中美之间就像夫妻俩,你借我支笔,我用用你的电脑。但现在不行了。以后中国和美国变成了两个世界。两个世界里,各有强项和弱项。
《硅谷101》:刚刚你提到了现在港股的流动性不够,而接下来还有很多公司会寻求上市。你觉得中国这些公司资本的出路在哪里呢?
温天立:这资本出路只能说得等一等,我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之前用的是美国的制度,现在不让用了,流动性的问题也无法解决。你要让外国投资人能安心投资到你这边来,同时保护好自己。就像走钢丝一样,需要好好琢磨政策。
《硅谷101》:你觉得新加坡或者欧洲会是方案吗?
温天立:新加坡和欧洲会是方案,但是都不会是根源方针。
《硅谷101》:为什么之前中国的公司必须要去美国上市,而不在香港上市呢?可以给大家大概科普一下吗?
温天立:第一个原因是美国投资人比较懂行。即使在今天美国投资人,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群体。我跟多个国家的投资人都打过交道,在所有投资人里面,我对美国投资人最佩服。
美国人对公司的研究比较定量、比较纯逻辑。同时美国又是一个较为多元化的国家。他开始可能会让一个印度人来研究你,但是过了几个月以后,就会找一个中国人研究你。他把研究公司这件事当成是一个事业在认真的做,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研究好。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中国人最了解中国公司,但其实出于感情因素和偏见等原因,反而当局者迷。我们现在看很多本地的分析师分析得那么烂,第一个是因为感情因素,第二个是因为这是他的饭碗。你把公司分析死了,他就没饭吃了,所以他不够客观。
但美国在这一点上,理性客观、人才丰富,把这当回事不停地做投入。
欧洲投资人特别定性。因为欧洲本身是一个高文化的国家,所以他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在里面。他不做定量的研究,但他会根据人生体验和自己的历史做判断。判断跟他个人的文化烙印特别深。这不能说不对,但很难把它当技能系统化的描述、传承。
所以欧洲人很多人「拍脑袋」。拍脑袋不见得拍错,但这点确实跟美国人不一样。美国的方法比较可持续、可传承。
香港新加坡差得更远远了,它本身都是国际大基金的支部,所以基本上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想法,都是跟着总部走,也很缺少人才。
第二个比较大的原因就是逃避监管。逃避监管这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历史证明,其实很多时候监管不见得都是好事。
第三个原因,部分中国老百姓对美国的崇拜心理。在美国上市对于公司的品牌会有很大好处,无论从前还是现在。最好的公司都去美国了,去了美国以后形成了一个心理定势,就是如果去不了美国你就不行。最后就变成去美国的公司越来越多,形成一个自证的循环。
《硅谷101》:你觉得这跟 A 股还有港股的一些制度有关系吗?
当初阿里因为“同股不同权”,也没有办法在港交所上市。因为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引用了很多国外的比较创新的股权结构。
另外 A 股里面,它具体的上市规定,是要求一个公司要多少年营收,利润达到怎么样。对于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它们上市的背景跟传统企业非常不一样。他们当时都是在一种亏损的情况下上市,所以也达不到A股或者港股的上市标准。
你刚刚提到的港股,它要求滴滴需要在所有的城市都合规,取得政府的牌照,一旦没有,就过不了审。
温天立:很多时候是事后诸葛亮。刚才提到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有比较完备的诉讼体制。正因如此,它对于公司的前置审批不是特别重要。因为我可以让你先进来,但是如果出问题的话我会告诉你。这样的一种体制在中国目前不存在,而且以后可能也不会存在,因为这个体制的成本非常高。
中国很多的体制相对于美国来说都有成本考量。你如果没有这样的诉讼体制,中国确实需要很强的前置审批,否则就会有很多坏人进来骗投资人钱,没有一种规则很完美。
最后大家发现需要同股不同权,香港后来也跟上了,大陆现在还没有。但这方面跟上的话,诉讼是不是也跟得上?中国和美国的体制不同,是说两者之间没法互相借鉴学习。那你只能在自己的体制里面如何去想如何弥补弱点。我这点是不如别人强了,但是我也有自己强的地方。
最后各自会找出一些妥协 ,再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我觉得只要中国能够持续走下去,这个制度安排迟早会出来。这个制度安排和美国的可能不是谁更厉害的问题,不是非要争第一,第二也不错。我对于中国的发展长期来看还是非常乐观。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节目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谷101”(ID:svstyle),采访:泓君,文字:李宛宸,编辑:胡少阳,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中概股危机,把我们推向历史的分叉
时隔十年,中概股再遇集体被做空危机
中概股30年
中概股的危机时刻:造假背后 谁在获益?
旋涡中的中概股
中概股倍思亲
中概股崩溃启示录
跟谁学再遭做空 教育中概股危机何时解除
中概股一周精选:中概股涨多跌少,新经济公司普涨
中概股「弃儿」:136家公司市值跌破1亿美元
网址: 中概股危机,把我们推向历史的分叉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155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2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3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63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7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