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跑Uber上市,网约车老二Lyft有三大难题待解
美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Lyft准备上市了。
2月25日,据彭博社报道,如果按照预期于本周提交IPO申请,那么美国网约车平台Lyft有可能成为今年一系列即将上市的独角兽公司中的第一家。
Lyft的竞争对手Uber去年12月5日秘密提交IPO申请,准备在今年一季度上市,迄今为止,Uber已经获得200亿美元的融资,去年10月,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对Uber的估值预期高达1200亿美元。
虽然Lyft的估值远不及Uber,但能够抢先在Uber之前上市,也是一个不小的胜利。
美国网约车格局
Lyft成立于2012年,由于成立时间比Uber晚了三年,因此一开始就成了Uber的跟随者。
2015年,Uber进军中国后,滴滴为遏制Uber投资了其在美国本土的竞争对手Lyft1.5亿美金,并达成战略合作。Lyft的扩张和融资速度非常迅猛,尤其是2017年,Uber接连出现性丑闻、离职潮等问题给了其可乘之机,Lyft趁机加速招募司机,将服务城市从160座扩展到了约350座,抢占Uber市场份额,Uber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90%下跌到70%不到,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Uber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69%,Lyft为28%。
吴军在《浪潮之巅》中曾提出70-20-10的信息产业规律:当某个商业领域发展成熟后,在市场中最多容纳三个以上的主要竞争者,老大是这个领域的主导者,通常会占据60%~70%左右的市场,并且制定了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老二有自己的20%~30%左右的市场份额,有时也会挑战老大(例如3B大战),但总体上还是处于竞争劣势。剩下的小商家数量虽然多,但是却只能占到10%甚至更少的市场。
现在看来,美国网约车市场已经形成70-20-10的市场格局。不过,虽然Lyft扮演了Uber最大挑战者的角色,后者老大地位依然难以撼动。根据此前Uber发布的2018年财务业绩数据显示,公司2018年全年营收为113亿美元,同比增长43%;调整后的亏损从2017年的22亿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18亿美元,下降幅度达到15%。相比之下,据国外媒体报道,Lyft2018年上半年营收为9.09亿美元,与Uber相差了一个数量级,即便Lyft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但与Uber的差距依旧明显。
正是因为在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抢跑Uber上市对Lyft意义更大,这有助于其获取更多融资,这也是IPO的核心目的。
为何估值250亿美元?
2018年6月,Lyft宣布获得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51亿美元,相比2017年估值翻倍。而据消息人士称,此次Lyft IPO的目标估值是200亿到250亿美元,虽然没有翻倍,但也有50%左右的增长。
Uber此前传出的IPO消息中,估值高达1200亿美元。不过,Uber在全球各地的网约车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便退出了东南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也获得了这些地区垄断者的不少股份,比如Uber出售给滴滴所有的中国业务,换取到滴滴20%的股份,按照后者500亿美元保守估值来看,这部分价值都超过100亿美元。
Lyft核心业务基本都在美国,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低于Uber,250亿美元估值从何而来?
最直接的原因是基于上一轮投资后的估值增长,Lyft上一轮投资后估值为151亿美元,业绩一直在高速增长。2018年5月15日,据CNBC报道,Lyft首次披露了其在美国网约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5%,增速十分可观。Lyft2018年三季度收入达到5.63亿美元,同比增长88%,Uber同季度营收只增长了38%,四季度营收30亿美元同比增长更是降低到25%,可以看到Lyft与Uber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营收增长超过88%,市场份额从22%增加到35%,Lyft估值增长50%不算夸张。
同时,Lyft不满足于仅仅在美国市场进行竞争。2017年12月13日,Lyft宣布在加拿大展开出行服务,这是Lyft的海外首站,当时,Uber退出了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原因是由于其监管条例过于严苛。
积极探索其他出行业务给了Lyft更大的想象空间。2018年7月Lyft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共享单车公司之一Motivate,后者在美国多个主要城市上线了共享单车服务,包括旧金山湾区、纽约等地,Lyft还推出了电动滑板车业务。此外,Lyft很早就开始布局无人驾驶业务,先后与谷歌Waymo、福特等制造商合作。2018年3月,Lyft宣布在美国测试自主设计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10月,Lyft宣布收购一家英国创业公司Blue Vision Labs,将利用Blue Vision Labs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积累来推动其自动驾驶业务的发展。
虽然Uber以2.5亿美元收购了共享单车平台Jump,参与了共享滑板车Lime的C轮融资,但它显得有些不务正业,已在围绕出行场景延伸去做外卖等业务。相对而言,Lyft更专注于出行本身,但不止步于网约车,Lyft联合创始人Zimmer也曾表示Lyft的目标是通过世界上最好的交通工具改善人们的生活,出行市场以及背后的交通产业本身规模庞大,是Lyft的增量空间。
聚焦出行业务本身,让Lyft有更好的财务表现,不只是营收增速超过Uber,2018年三季度Lfyt亏损2.54亿美元,比Uber亏损得更少,三季度Uber亏损10.7亿美元,较二季度扩大20%;调整后净亏损9.39亿美元,较二季度的6.8亿美元扩大38%,这样看,Lyft有望比Uber更早实现盈利。
Lyft的困境在哪?
Lyft、Uber一前一后上市,由于两家有着竞争关系,华尔街投资者如果选择Lyft,就不能或者只能更少投资Uber。正是因为此,Lyft抢跑Uber上市成为网约车第一股,意义重大。不过,面对Uber的规模优势,现在Lyft依然处在下风,罗超频道(欢迎关注微信:luochaotmt)认为Lyft就算上市,如下问题也难以避免:
1、监管政策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出行市场高度依赖监管。对于网约车来说,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当地的政策法规,先不说海外市场复杂的监管环境,即便是在Lyft高速增长的美国市场,也遇到过政策监管的问题。2018年12月,纽约通过一系列新法规,迫使Lyft等打车平台向司机支付至少15美元/小时的最低薪酬,迫于压力,Lyft只能同意向纽约司机支付17.22美元/小时的薪酬。
类似的监管不确定性还有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各有不同。
2、全球化扩张很难、本土竞争却会加剧。
现在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人口大国的网约车市场格局已经相对稳定,并不存在还未开发的市场。东南亚市场由Grab主导,中国市场由滴滴主导,它们背后的大股东都有日本软银。软银高管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Uber未来应该重点关注北美、欧洲等市场,更加注重盈利,这对Lyft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Uber将精力重新聚焦到北美,等于是将矛头对准Lyft,两者争夺本土市场的竞争会更惨烈,这将进一步增加成本压力,延长盈利时间点。
3、网约车平台模式要面对持续的亏损。
2019年春节后,滴滴采取了系列措施节省成本,核心原因在于滴滴一直都在巨额亏损。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滴滴2018年亏损109亿,其中在司机补贴方面共计投入113亿元,2018年9月程维发布的公开信也显示,2018年上半年滴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司机高峰期补贴、接单和服务奖励、乘客优惠等在内的总补贴返还金额超过117亿人民币。
亏损不是滴滴的问题,而是网约车平台模式的问题:当竞争没有彻底结束,平台就要不断补贴司机和用户,如果不补贴司机和用户就会流失。Lyft在美国的竞争尚未结束,作为老二要争夺Uber的份额,也有更强的补贴动机,这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消耗。
Lyft正在发展的自动驾驶业务更是一个烧钱的游戏,2018年9月,Lyft称已在拉斯维加斯提供了超过5000次自动驾驶的叫车服务。不过自动驾驶要真正实现商业化,依旧遥遥无期,这个行业短时间内很难形成正向现金流。
2018年上半年,Lyft净亏损超过了3.7亿美元,三季度亏损额从去年的1.95亿美元扩大至2.54亿美元。对于Lyft来说,一方面需要不断扩张到更多市场和更多业务,另一方面又要考虑缩减成本,实现正向的现金流,这两者本身就很矛盾,正是因为此,Lyft才急于上市补充弹药。
相关推荐
抢跑Uber上市,网约车老二Lyft有三大难题待解
观察+ | Lyft抢跑Uber成“网约车第一股”,滴滴却是幕后赢家?
Uber v Lyft , 纳斯达克背后的日本风云
美网约车第一股Lyft上市,市值达265亿美元
财报解读:Uber、Lyft亏损持续,网约车距离扭亏还要多久?
网约车市场“转晴”,Lyft与Uber龙虎之争驶向何方?
Uber和Lyft被曝光:阻碍网约车司机领取政府失业救济
Uber持续巨亏,网约车集体失速
当战犯和强奸犯都在开Uber,美国网约车平台如何应对
Uber股价犹如“过山车”,网约车的“疫情生存记”
网址: 抢跑Uber上市,网约车老二Lyft有三大难题待解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1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2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3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63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7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