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售燃油车后,比亚迪朝着“智能化”轻装前进?
在全球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趋势下,从去年起,不少车企纷纷制定了停产或停售燃油车型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宝马、奥迪、长安等多家车企普遍将停产燃油车的时间定在2025年-2040年之间。
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就在4月3日晚间,比亚迪正式对外宣布,“根据其战略发展的需要,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此消息一出,很快在汽车行业和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业内专家称该停产行为是“世界车企的榜样”。
毫无疑问,比亚迪确实已经是世界上首家正式停产传统燃油车的车企。此举的确也让比亚迪在热搜榜上赚到了一波不小的存在感。可是如果仅根据“断油”时间的先后次序,作为衡量车企转型节奏快慢的依据,未免会有些以偏概全。
那么,比亚迪“断油”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断油”是否等于甩掉了包袱,就能在智能化与高端化的路上轻装前行?这些或许是更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断油”的代价有多大?
首先,从其燃油车销量占比来看,比亚迪停售燃油车算不上是重大战略调整。
在停产公告发布前,比亚迪旗下的纯燃油车型其实已经寥寥无几。像是比亚迪唐2.0T燃油版和宋MAX的1.5T燃油版等车型,其实从去年开始就不再推出改款车型,可以说,比亚迪停产停售燃油车的计划是早有预备。
事实上,与其他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不同,比亚迪自2003年买下秦川汽车开始,创始人王传福就一直在勾勒新能源汽车的蓝图。
“未来的天下是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的,而不是汽油车的。”在2007年比亚迪F6的下线仪式上,王传福如此说道。
时至今日,比亚迪已经完成了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的产业链布局,包括刀片电池、DM-i混动、IGBT芯片等自主核心技术,况且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的成长,已经到了市场需求快速爬升的阶段,比亚迪亟需把握住释放前期巨大投入的机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比亚迪共销售59.4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7.1%。虽然更多的销量还是以偏低端的车型为主,可是不能否认,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提前布局,已经到了收获的时机。
从其销量来看,2021年全年,比亚迪共卖出了74万辆车,其中有60万辆是新能源汽车,而且销量在收缩中。
迈入2022年,比亚迪燃油车产销量的下降还在继续。今年前两个月,比亚迪一共只卖出了5000多台传统燃油车。到了今年3月,传统燃油车的销量和产量就已经归零了。
对比其新能源业务和燃油车业务截然不同的市场景气度,不难发现,把产能资源让给更受欢迎的新能源车型是很自然的取舍,远远谈不上壮士断腕。
另一方面,比亚迪多年来被吐槽品牌自带一种廉价感,而想要谋求品牌的高端化转型,也必须尽快丢弃燃油车。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比亚迪的燃油车型口碑一直都不太好,像F3这样的低端燃油车,更是不利于比亚迪品牌未来向上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停售原本就“拖后腿”的燃油车,更像是“割除阑尾”,可以视为一种高情商的做法,被褒为“世界车企的榜样”着实过于夸大了。
分网销售与爆品策略的拉扯
虽然是自身战略上的顺势而为,但不得不说,在停售燃油车的声明时间上,比亚迪还是选择了一个“看起来”较为有利的时机。
在低碳环保的要求下,燃油车走向小排量是大趋势,相对节油的混动也能够降低一部分用车成本,加上当前正值油价上涨,在对比燃油车和以省油为卖点的DM-i混动之后,原本纠结比亚迪超级混动还有些贵的用户,可能就更容易下决心订购了。
所以,比亚迪也通过停售燃油车,对其DM-i混动的技术特性又进行了一波营销,顺便提升品牌力。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基于当前产能严重不足的现状,以及曾被许多用户吐槽的渠道服务能力,“断油”声明是否完全起到了正面的宣传效果,或许还值得画一个问号。
随着全球“缺芯潮”的蔓延、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涨价,新能源车企开始将成本压力往销售终端转移,比亚迪也不例外。
2022年以来,比亚迪已经进行了两次提价。
1月21日,比亚迪将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1000-7000元。3月15日,比亚迪在微博上再度宣布,受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将相关新能源车型的价格再次上调3000-6000元,并于3月16日零时起生效。
新能源车涨价本来是行业的共识,但是对于比亚迪第二次涨价,却有很多用户在官微留言中流露出不满。
很多用户表示,3月15日23:50发布涨价通知,16日零点涨价就开始生效,哪怕用户第一时间看到通知,只提前10分钟也根本来不及反应。
然而,这其实不是比亚迪的销售端第一次让用户反感。去年5月,比亚迪开启“昆仑战役”营销战略,优先保证重庆、天津、湖南、江苏、广西等三省两市的车源供应,就曾让其它一些省市的车主感到不公平对待。
比亚迪官方对“昆仑战役”给出的回应是,“区域战役市场”是一次销售举措尝试,目的是提升“比亚迪交付的服务效率和体验”,并且表示,“下阶段在确保交付品质的前提下,客户订单交付查询系统也在搭建中,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透明、更加愉悦的购车体验。”
但事实是,将近一年过去了,比亚迪还是冷不防说涨就涨,消费者的购车体验也谈不上愉悦。
从销售端多次不近人情的销售计划调整当中,其实能够发现,比亚迪不同系列车型的销售渠道存在一定的失序现象。
在上述涨价声明的官微留言中,就有用户关切地想知道比亚迪“啥时候直营”,而这样的发问,其实触及了比亚迪在销售渠道建设方面更为本质的问题。
比亚迪是业内少有的几个采用品牌分网销售的车企之一。2018年末,比亚迪的分网销售策略有所调整,将整个销售渠道分为“王朝网”和“E网”两部分,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迎接新品爆发,另一方面也能让比亚迪更好地控制经销商。
在渠道商的推广上,比亚迪最初把E网的纯电乘用车定位于b端市场,但后来又改变策略,主要面对二三线城市以下的个人市场。
目前,宋PLUS DM-i成为比亚迪主打的爆款车型,按照名字应属于王朝车型,但事实上却在E网进行销售。
从品牌向上的角度看,比亚迪急于推出宋PLUS DM-i这样的爆品,为了将销量尽可能做大,就要进行全网销售,就要颠覆原有的分网销售策略。但是事实上,比亚迪之所以还是要坚持分网销售的策略,也有很多现实的无奈。
诸如比亚迪的G5、S7、唐DM、宋DM、E5等车型,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不分网销售,用户在多番对比之后,难免产生困惑,有些本来适合在某些城市销售的车型可能就鲜有人问津了。
相对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比亚迪车型同质化的旧问题难以解决,就难以像前者一样,搭建全国统一的直销模式。可是为了品牌向上,为了做大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亚迪亟需做出DM-i的爆款,和特斯拉们一较高下。
于是,供应端和营销端新与旧的拉扯难以避免,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征兆。
在不久前的投资者推介会上,比亚迪管理层就表示,直到2022年3月仍然有40万台车未交付,并且这个数字短期内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在谈擎说AI看来,原有的各得其所的分销系统和现在强调爆品的经营理念尚不能匹配,或许正是比亚迪原本顺势而为的涨价,却引发用户不满的根本原因。
智能化与高端化的望梅止渴?
销售渠道的短板一时半会儿难以扭转,让交付难题制约着比亚迪的想象力,但好在比亚迪停产和停售燃油车后,还是能让出一部分产能和渠道资源。
那么接下来,是否就可以专注于智能化和高端化的布局了呢?
首先,在智能化方面,比亚迪在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方面的自研成果还是有的,比如比亚迪智能网联中心自研的DiPilot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有诸如BYD OS、e平台3.0等底层系统。
但其智能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发优势不足,二是技术实力存疑。
例如,在智能座舱方面,据部分比亚迪车友表示,直到2020年8月份,这一车型还无法实现远程OTA,只能通过车主把车开到4S店排队升级或是由比亚迪派工作人员上门升级。
比亚迪对智能化的研发有一些投入,可是,智能化的落后能否逆转,要看比亚迪把智能化放在发展战略的什么位置,毕竟新势力们的智能化都在快速演进中,远没有到达一个大家都差不太多的上限。
与传统车企相比,比亚迪很早就坚持DM插混和EV纯电双线并进的路线,在当下插混成为市场热销车型的趋势之下,存在一定的先天优势,而且不存在大象转身的难题。
可是,正由于三电技术的复杂程度,技术路径依赖的问题也正在影响着比亚迪的高端化。
国内除了新势力之外,许多自主车企与合资车企都在拼命发展自己的混动技术,为了与丰田THS、长城DHT、吉利GHS等各种差异化的混动技术进行竞争,比亚迪势必还要继续精进自己的DM-i,比如进一步提升动力性、追求更加精细的控制策略等。
众所周知,高端化和智能化是一场硬仗,需要企业内部资源倾斜和发展战略上的聚焦,但从比亚迪早期对三电技术大规模的投入来看,继续保持在电池和混动技术上的投入优先级更高,而更有希望支撑品牌高端化的智能化,只能排在稍后的位置。
事实上,比亚迪虽然一边甩掉了燃油车的包袱,也增加了其他业务,对造车业务却并不是“心无旁骛”。
首先,从业务营收结构来看,除了汽车业务,手机代工也是比亚迪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21年上半年,手机业务迎来一个高峰,营收达到431.32亿元,占总营收的47.46%,为比亚迪贡献了最大的一块收入。同期内的汽车业务营收则为391.57亿元,排在了手机业务的后面。
其次,比亚迪急于扩展更多的消费电子代工业务。据天眼查检索显示,惠州比亚迪电子与2021年4月20日申请名为“一种电子烟装置”的专利。事实上在整个2021年,比亚迪跨进了电子烟行业,在陶瓷芯、工艺、自动化等环节的专利突破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雾化烟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
或许电子烟业务对比亚迪而言只是囊中之物,但新能源行业的竞逐却日渐加剧,特斯拉、小鹏在布局快充等基础设施,蔚来和吉利入局造手机,争取车机生态的重要筹码,此外还不断有新的造车玩家涌入新能源赛道。
白热化的竞争产生的结果就是,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壁垒正在逐步加高。反观比亚迪,尽管与百度Apollo、Mobileye等智能技术公司有一些非独家的合作,但短期内,智能化还是比亚迪汽车的软肋。
对比亚迪来说,品牌的高端化建设是一场攻坚战。但正因为赶上了汽车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早已摆在比亚迪面前。是否能磨炼出智能化的利剑,关键还是取决于比亚迪自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谈擎说AI”(ID:Mr-dushe),作者:郑开车,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停售燃油车后,比亚迪朝着“智能化”轻装前进?
最前线 | 比亚迪完全停售燃油车,专注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
焦点分析|停产燃油车,比亚迪切断退路
仅六家车企签署协议,2040停售油车能实现么?
王传福凭啥“抛弃”燃油车?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新能源车销冠的宿命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向燃油车告别?你的车想越来越懂你
涨价,燃油车和电动车都逃不掉
智能化:比亚迪的白月光,传统车企的朱砂痣
166亿元投资新能源,大众能复制燃油车辉煌吗?
网址: 停售燃油车后,比亚迪朝着“智能化”轻装前进?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186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49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9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0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665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505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2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2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562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535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