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上海,互联网巨头能否凭实力“洗白”?
我们该如何看待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和一众互联网巨头?
在几年前,这些巨头收获的更多是媒体的赞誉和围观群众的艳羡:上市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亿万富翁,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动辄15薪起的优厚年终奖和免费食堂、租房补贴等各种福利。
但最近两年,质疑声、谩骂声逐渐占据主流。
美团、阿里、腾讯深陷反垄断争议之中,二选一、压榨骑手等负面新闻不断;社区团购烧钱严重、偏离正常市场发展轨迹,引得官媒下场狠批;大厂员工因为996、内卷而闹出的诸多悲剧,还有近段时间愈演愈烈的裁员潮,更是一次次将互联网巨头们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上述巨头的口碑似乎有逆转的征兆。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主战场——受疫情侵扰的上海。
京东、美团、饿了么纷纷从全国各地调配快递、外卖小哥支援上海,各大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平台过去两年花费巨资建造的前置仓也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悄然间,互联网巨头的口碑似乎要开始翻盘了。
电商、物流、社区团购齐出动,互联网巨头全力“守沪”
疫情当前,保供上海成为国内一众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从它们具体的操作看,保供上海行动主要朝两个方向努力:一是确保基本生活物资的供给、配送,二是确保各种线上服务的平稳运行,确保线上数据顺利输送。
1、物资供应:供应链、物流双向发力
前一种情况中,参与的主要是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和物流配送平台,京东、美团、阿里、拼多多、叮咚买菜、每日优鲜、顺丰等等。最近半个月,上述企业不断往上海额外调配一线配送、分拣员工,以及运送大量生活物资,尽力为上海2000多万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在物资调配方面,掌握自有物流体系、仓储实力强大的京东、阿里,以及拥有大量前置仓的美团、拼多多、叮咚买菜、朴朴超市、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平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8日凌晨,有媒体曝光了京东CEO徐雷连发的两条朋友圈:“京东在抗疫救援方面,从来不惜力,从来不算账,也愿意用自己最擅长的供应链能力高效支援任何需要的城市”,“现在好了,我们终于可以使劲了,这两天随着各个环节通顺,京东已经整装待发,将开足马力尽最大努力支援上海。”
也是在这一天,京东从全国紧急调配了8万件母婴物资以专人专车的形式运抵上海。随后几日,还有超10万件药品和防疫物资,1600万件米面粮油商品经由专享通道抵沪。
在京东之外,同样耗费巨资打造供应链仓储体系的阿里也体现了自己的优势。
在此前的西安疫情中就曾大出风头的盒马,也是上海物资供应大军中的重要一员。早在3月23日,盒马上海金桥店、三林店、杨高南路店和东方懿德店就上线社区集单服务,为部分社区提供蔬菜套餐、肉蛋套餐和熟食套餐,并逐渐推广至上海48家盒马门店,服务覆盖全市200多个社区。
在物流配送方面,京东、阿里、美团三大本地生活巨头可谓撑起半边天。
4月7日,阿里巴巴官方表示已组织饿了么、盒马、菜鸟、大润发四大业务线共3000多名一线配送人员有序返岗,投入抗疫保供工作。
此外,饿了么从外地紧急调配600名骑手、大润发的600名分拣/配送员工、盒马的300名配送人员和菜鸟物流的近500名快递员驰援上海,预计近日饿了么还将有超1000位骑手陆续复工。
物流团队最强大的京东则在4月10日前从全国各地抽调2000名一线配送人员进驻上海,达达也在第一时间抽调周边地区骑手前往上海参加保供行动,并为前线员工准备了全套保供证明和车辆出入证明。
美团方面,除了全力推动在沪骑手返岗复工之外,同样积极从外地调配人手进驻。3月30日,为了加强物资保供能力,美团从深圳调配120名工作人员前往上海,该团队将全面把关货源管理、骑手和分拣人员的调配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巨头在向上海调配人手的同时,也不忘给前线员工提供更多保障。
2、线上服务:云计算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说生活物资的配送是上海居民日常生活的保障,那么各种互联网线上服务,就是医疗团队和政府抗击疫情的重要武器——从全民核酸检测的信息录入到核酸检测结果的上传,再到健康码的查询、相关管控人员的红黄码变更,都需要依赖互联网企业提供帮助。
4月1日,上海浦西开始首轮大规模核酸筛查,累计需要完成1400多万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涉及的样本数据极为庞大。而在这项难度极大的数据录入工作中,就少不了腾讯、阿里的云计算技术保驾护航。
为了方便老人、小孩进行检测,支付宝对核酸码进行了升级,上线亲属待申请功能。升级之后,支付宝生成的二维码后还可以截图保存、30天内重复使用,老人、儿童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此外,腾讯旗下各个APP还为上海居民的日常防护、隔离中的各项生活需求提供了帮助。
比如腾讯文档、微信群接力等功能对社区防疫信息登记十分重要,3月底,腾讯地图对疫情地图功能进行升级。升级之后,用户不仅可以直观了解周围的核酸监测点,APP还提供了一键导航、线上预约等功能,中高风险地区的特殊警示功能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病例轨迹查询等功能也将陆续上线。
虽然疫情尚未过去,保供行动还在继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互联网巨头的作用无可取代,是抗疫大军中的重要一员。
过去两年负面新闻缠身的阿里、美团和腾讯们,这次凭实力给自己打了个舆论翻身仗。
保供上海背后,大厂的“军备竞赛”终显价值
要承认的是,经过这一轮上海保供战之后,阿里、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不仅坊间口碑出现逆袭趋势,和政府、用户的关系也大有改善。最直观的证据是,在上海多场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这几家互联网大厂的高层都应邀出席,重新树立了在公众中的正面形象。
4月10日,京东副总裁王文博和饿了么资深副总裁肖水贤出席上海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向外界承诺将全力保障上海民生物资供应,并继续在全国调配资源、人手入沪驰援。
同日,上海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规范疫情期间社区团购价格行为的提示函”,肯定了社区团购平台在防疫、保供过程中作出的贡献:
“当前,‘社区团购’为助力市民生活物资保障,解决保供‘最后100米’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全力保供上海的背后,互联网巨头过去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全方位的“军备竞赛”,终于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生鲜电商的前置仓,阿里、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美团、饿了么、达达的庞大配送队伍,都在此次上海疫情中为自己正名。
官方数据显示,疫情爆发之后,叮咚买菜在上海的订单量连续多天暴涨100%,部分配送小哥向媒体爆料,每天的接单数比疫情前增加2-3倍。拼多多的快团团业务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部分运营站点日均订单量在疫情爆发后激增10倍,专项小组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是家常便饭。
上海是一座人口规模超过2500万的超级城市,想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一线配送小哥的压力可想而知。而过去几年叮咚买菜、拼多多、美团们大肆扩建的前置仓,是提升配送效率、实现重点小区全覆盖的基础。
根据四季度财报,叮咚买菜目前共有1400个前置仓,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在国内60个重点城市布置了分选中心。截止4月10日,其在上海的近30个前置仓已经宣告复工,复工率达到80%,单天配送效率和数量显著提高。
反应同样迅速的拼多多,通过旗下多多买菜和快团团两个业务团队上线“48小时保供套餐”等服务,组织超500位团长为各个社区提供生活物资配送。
相比之下,美团的实力最为雄厚。根据财报数据,截止去年年底美团在上海地区的前置仓数量已经突破130个,超出年初定下的120个目标,并计划继续增加。
此外,美团去年开始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试水单仓面积800平米以上的大仓。根据官方介绍,大仓的平均日订单处理量可以达到5000-8000单,可显著提高买菜的半小时送达率。
(图片来自UNsplash)
当然,在上海疫情中立下大功,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巨头的军备竞赛和烧钱搞基建的做法毫无弊端。
无论前置仓还是自建物流,成本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2021财年年报显示,美团年内亏损额达到235.4亿,经调整后净亏损155.7亿。其中,平台骑手的雇佣成本高达682亿,社区团购和生鲜零售业务也是烧钱大户。叮咚买菜这边,过去三年分别亏损18.73亿、31.77亿和64.29亿,亏损额呈持续放大之势,其老对手每日优鲜也有类似的情况。
至于物流成本压力,京东自然再清楚不过。
财报数据显示,人工和外包成本占京东物流支出的80%左右,严重拖累毛利率和利润水平。根据招股书数据,2018-2020财年京东物流净利润率分别为-7.3%、-4.5%和-5.5%,和同期的顺丰相比差距不小。
(图片来自京东物流财报)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疫情导致的订单量暴涨固然能给互联网巨头们带来实打实收益和更正面的公众形象,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问题。
实际上,这次上海疫情更像是给了它们一个冷静下来、重新思考的机会:生鲜电商也好,社区团购也罢,市场潜力都不容小觑;但想摆脱亏损、走向良性发展,就要处理好扩张速度和成本压力之间的矛盾。
展望未来:硬科技仍是竞争焦点?
客观地说,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在这一轮疫情中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供应链体系仍有优化空间,下游分拣、配送等环节的智能化程度不足,仓储物流体系也并未完全实现数字化驱动。
补强这些短板,也是互联网巨头们未来一段日子的工作重心——尤其是积极发展智能分拣、无人配送技术,这也是降低人力成本的关键。
事实上,京东、阿里同样在仓储智能化方面武装到了极致,京东投建的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快递分拣效率在业内也是首屈一指。只不过由于生鲜商品有易损坏、难以形成标准化包装的特点,还涉及到称重等环节,所以一直难以实现全智能化。但从近期的动作看,各大巨头已经在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提高智能化程度。
去年10月份,美团在首钢园开设了第一家AI智慧零售商店,采用无人微仓+无人配送相结合的新型零售模式,实现3公里半径内全智能、无人化分拣、配送服务。
这一家被命名为MAI shop的实验性商店,被视为是亚马逊无人商店Amazon Go的升级版——前者主打到店零售,美团则增加了无人配送环节。
前一种零售业态中,亚马逊布置了大量传感器和智能摄像头,通过AI系统24小时实时监控商品销售情况,自主补货、自助结算,对人力的依赖将到极致。而到了美团的MAI shop身上,“店仓一体化”的设置,同样可以实现最优分拣、配送路径,只需要配备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库存商品上架和仓库补充即可实现全智能运作。
而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依然是优化供应链布局的最好方式。
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2010年推出限时达服务的京东,在这次上海疫情爆发初期依旧显得有些狼狈,可见其供应链体系虽强大却不是完美无缺。
在疫情爆发初期,京东物流配送大范围延迟甚至出现爆仓等现象。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也可以看到大量用户对京东配送延迟的吐槽。
目前京东的供应链体系主打仓储网络和科技赋能双核驱动模式,依靠仓储、运输和配送的一体化网络构筑护城河。其中,在仓储网络方面,区域物流中心、前端物流中心和FDC等小型仓库承担主要的存储、拣货和打包业务,是供应链的核心环节。
数据显示,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着超过300个区域物流中心,各个物流中心以区域划分、环环紧扣,构成京东无比强大供应网络。
然而,在疫情爆发初期,工作人员被困、仓库无法位于管控区无法出货,造成了徐雷口中“人在家中、货在仓库”,无货可送的困境。随后依靠全国各大仓储网络的联动,往上海紧急调配库存物资,才逐步熬过最艰难的时刻。
回过头来看,如果京东能给这一条硬核供应链增加一些“弹性”——比如设置更完善的紧急仓储调配方案,尤其是建立以大数据驱动的智能调配系统,或许可以更快解燃眉之急。
这个道理,对于阿里、美团、拼多多也是一样的。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它们已经在仓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上竭尽全力,但现实就是这样,永远不会缺少进步空间。
这一轮疫情过后,或许我们能看到互联网巨头新一轮的科技竞赛。
写在最后
在过去两年,很多人可能已经习惯了和病毒共存,打抗疫持久战的生活。只不过上海这一轮疫情的严重程度,再到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也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互联网的价值。
一直被质疑成本高企、亏钱搞物流的京东,往上海调配一批又一批前线配送人员;烧钱不止、被批只懂盯紧老百姓菜篮子的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平台,一车一车往上海运物资;三天两头因为宕机、系统崩溃而上热搜的各大APP,也在全力保障自身运行,阿里云和腾讯云为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健康码查验等重要抗疫环节保驾护航……
诚然,互联网科技企业心中应该装着它们的“星辰大海”,就像外国巨头那样探索太空、死磕人工智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这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崛起,的确让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变得更加方便,更加舒适。
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并不冲突,只要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相信互联网企业依然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作者:Hernanderz,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疫情下的上海,互联网巨头能否凭实力“洗白”?
疫情下的“野味” 有商家转场网络挂靠资质“洗白”
洗内衣、白鞋、羊毛衫……需要专用清洁剂吗?
巨头崛起的今天,创业者如何找到机会?
黄金一代:崛起中的上海互联网后浪
前三个季度净利增速超60%,海尔智家为何能领跑国内白电三巨头?
港股家电巨头年中业绩秀:海信、海尔的“升维”之战
假装昏迷能洗白征信?“征信修复”生意兴起,全国发展几十万下线
上海疫情背后:重新定义互联网价值
互联网亲吻上海
网址: 疫情下的上海,互联网巨头能否凭实力“洗白”?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199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9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8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33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825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94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66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40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85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3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