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疫情影响下,没有“躺平”的投资人

疫情影响下,没有“躺平”的投资人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2年04月28日 12:46

因为身处上海,柳丹已经被封闭了7周,作为鼎晖投资的高级合伙人,几乎每天十多个小时的线上会议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项目虽然看的很多,但是真正出手的时候确实心里有些没底。”因为没有实地调研过。“疫情对于投资行业同行们最大的打击主要是对于募资、投资和投后交流的限制,以及行业运营受阻方面的影响。”

疫情影响下,投资人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人根本出不去。”

形式逼人,很多投资人已经习惯了远程看项目。“虽然线下交流受到影响,但是如果线上聊到好项目,也会很快给TS。”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对融资中国表示。

所以,大部分机构投资人并不是简单的“躺平”。生活在继续,投资也在继续,交易也在继续,虽然艰难了许多。

01 “破而后立的新投资逻辑时代”

相比于前几年的大开大阖,对于现在风声鹤唳的创投市场,投资人普遍“谨慎”和“理性”了许多。这种谨慎和理性,更多的来自于对于这个行业的前瞻性思考。

 “全部归咎到疫情也不合适,毕竟已经是第三年了,现在更多是二级市场的负面情绪传导,疫情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柳丹表示。

当前A股下跌,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严重,对于创投行业而言,募投管退都会受到影响,但影响最大的一定是募资端。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认为:“随着疫情反复的影响,企业端的业绩也在下滑,投资圈整体都在放缓投资节奏。很多后期项目估值都太高,包括IPO项目上市后还破发,也导致一些之前高估值的项目开始自降估值,有的甚至降到7成或者6成,这样也让市场更加恢复理性。”

“投资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是紧密的鱼水关系,疫情对于实体经济的打击显而易见,对于投资行业,不能随时随地出差看项目只是表象之一,实体经济更是投资行业的主要出资来源,源头出现问题直接导致循环不畅,这是对于投资行业最大的打击。”榆煤基金总经理秦笙表示。

“无论是否处于疫情当中,募资始终是投资机构面临最难的环节,痛点也很显而易见:1)投资策略趋于同质化(Pre-IPO投资策略为主);2)较长的退出周期;3)较低的DPI回报;4)难以提供有力的产业赋能。1)和2)是PE/VC行业的共性特征;3)是投资能力的具体表现;4)是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能否投资优质项目、助推项目发展、协同LP资源、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要素。”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估值倒挂和二级市场破发成为了新常态,彼时新的询价制度改革落地,加速了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进程,持续多年的“新股不败”神话被逐渐打破,从此新股破发现象越来越普遍。二级市场历来命运多舛——2013年的“钱荒”、2015年的清理场外配资、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蔓延……但这些曾引发一时恐慌的“大事”都没有此次影响深远。

因为,“新股大面积破发背后所揭示的市场信息,要比破发本身更严峻。”

现在,哪只新股没有破发都能成新闻。而这对一级市场信心的打击是致命的。传导到一级市场,就是投资人终极迷茫——B轮都要亏!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一个上市后没有成长性的企业,资本的意义在哪里?这极大的打击了众多PE/VC的存在感。

“投资行业最大的难题是看天吃饭,已经上市项目估值大幅回落,严重影响投资回报率。如果二级市场长期低迷,上市了也退不出来,LP出资能力就会快速枯竭,募资难投资难很快会重现。” 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表示。

对于宗佩民的说法,柳丹认为,行业真正的难题是信心的缺失,不安感的增强。“二级市场不利情况下,大家做投资决策时有顾虑,即使大家都相信市场到底了会有反弹,后面资产价格会回来,现在是好的投资节点,但很难做到想法和行动一致。”

“行业热一阵冷一阵是正常的,问题的根源在于二级市场,在于退出机制的通与不通。二级市场治理不好,不仅仅是创投要衰竭,各行各业都会萧条。”上述投资人表示。

 裹挟在当下行情中投资人的内心难免充满焦虑,但对于中国创投这个年轻的行业来说,多一些磨难并非坏事。况且现在的艰难处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个行业最初的狂热。这个行业正在被自己的飞来去器所杀伤。

在前几年,行业过多了透支了投资应有的态度和资金,甚至在某些行业造成了产业的空心化。此轮破发潮中,破发企业涉及多个行业,多集中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热门赛道,这些行业在上市前均受到资本的疯狂追逐,进而将不少企业的估值推向天花板水平。

同样的,这个行业也有惊人的自愈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大部分的投资人已经在反思投资能力和投资策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在当下,一方面大家在思考发展战略,对内卷和非核心的扩张计划有更理性的收缩布局;另一方面也不再盲目高价挖人大干快上,在人才端的从业和流动上也进入了相对合理通道。”柳丹告诉记者。

行业中人普遍认为,在行业的低谷,机构要么要有超强的前瞻性研究,要么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否则很难生存。柳丹认为经过此次的行业周期,未来短期不会再恢复到原先的泡沫高度。“因为原先的估值体系被证伪了,会进入“破而后立”的新投资逻辑时代。”

这个“破而后立”的新投资逻辑的建立是在行业大洗牌的基础上。

“投模式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硬科技投资正在强势崛起”米磊表示。

02 “To VC”时代落幕了

纵然如此,企业的估值并不是一些媒体说的那么不堪,好的项目估值依然坚挺。

“其实市场上半数的企业还是质量比较不错的,之前更多是由于估值的不可控导致融资困难,合理的下调对于公司融资有利。但也应该看到对于特别优质的标的,展现了更强的抗估值下滑的抵御风险能力。”

估值下降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是否抄底,各家有各家的想法。

宗佩民认为,现在相比于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估值下降的还不够明显。现在出手并不是一个好的机会,他预计二季度一级市场估值会有显著回落。

王啸也表示,目前市场没有形成普遍降估值的状态。但“项目估值不是我们判断的关键因素。我们主要看项目未来成长空间、退出渠道等,现阶段如果看到潜力大的早期项目,我们还是会果断出手。”

大多数投资机构选择观望,下单开始显得犹豫。行业中人分析,市场交易的主要障碍还是来自于信心缺失,敢于逆向投资的机构并不多。

“当然现在出手的过几年看可能就抓住这波机会了,可能是投资机构间行业地位又一波洗牌的起点。”对有长远布局和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机构而言,现在是投资的好时候,特别是几年后回顾的时候。柳丹表示。

榆煤基金总经理秦笙表示,作为长期投资来说,估值体系相对稳定,不会因为短期的估值变动而对投资策略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估值下滑并非PE/VC的投资意愿降低,而是部分企业对于预期盈利的不确定性甚至是下滑预期,对于PE/VC来讲投资难度更大。一味降低估值寻求投资,能够吸引的是投机者而非投资者,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许多优质企业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业绩波动,但并不会贸然降低估值,而是谨慎经营谋求生存。同时,站在许多受到疫情冲击艰难为继的企业角度,建议永远以“活下去”为第一目标。

与此对应的是,在项目端,前几年一窝蜂的疯抢几乎已经见不到了。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投资圈更加理性,项目端的竞争趋缓,抢项目的情况变得更少。这对于新的创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啸说,在现在的情势下,投资机构对项目的要求更高,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项目需要更切实的商业化落地能力——更快的具备盈利和造血能力。

米磊也表示“就我们的了解,目前很多投资机构,一是对估值要求越来越高;另外一个,就是投资项目上会、过会越来越难。”

“对企业而言,活下去最重要,不考虑现金流和盈利性的‘To VC’”时代落幕了”。上述投资人表示。

03 “投资一定要回归本质”

从披露融资金额和数量来看,2022年医疗健康再次成为风口。这一点不难理解,长久以来,医疗健康领域一直是资本长线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疫情时期,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巨量提升。

是风口就会有猪上天。“合成生物学概念显然被过分炒作了,赛道本身是好的,但很多企业都朝上面扯概念,比如一些中间体或化工的传统公司,原来按PE倍数估值可能都融资困难,只要‘立地转身’套上合成生物学,好像马上就高大上了,可以换一套估值体系了,许多投资机构也挤进来,重演一波泡沫。”某知名投资人向记者表示。

此外,先进装备、新能源产业链、前沿科技、企业服务依然是投资人关心的对象。

宗佩民介绍,一季度华睿投资实施了五个项目的投资,两个属于先进装备,三个属于新能源材料。“我觉得很有价值。”同时,一季度内部决策通过了十多个待实施项目,分布在先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电子等方向,都是对相关产业升级有重要作用的硬科技项目。

王啸也表示,随着计算、数字化渗透到更多行业,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将出现新一波的机会。“比如,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等技术与生物的交叉领域,包括合成生物学、药物研发等,将出现颠覆传统行业的新入局者。在新能源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对能源产业链的改造也是未来十年比较确定性的机会。”

疫情当下,在科技股受到资金追捧的情况下,有些机构选择避其锋芒,适时调整投资策略。

“我们在投资策略上的调整升级,一方面是关注更核心技术的领域,现在大家都在看赛道,我们会专注在更硬核的细分领域挖掘项目;另一个,不去做红海竞争,大家都已经看明白的风口领域,项目估值已经很高了,我们的策略是发挥自身对科技懂行、对政策洞察的核心优势,对一些目前关注度没有那么高的科技领域,做前瞻性的布局。”米磊表示。而在投资数量上,“我们今年的投资数量至少会跟去年持平,可能会更多,估计能有六七十家左右。”

在应对疫情的政策方面,秦笙表示,“此轮疫情,许多医药、核酸、疫苗、抗原、检测等相关企业普遍受益(统称为“受益企业”),但是大量企业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甚至已经面临生死边缘。受益企业订单来源多为地方政府,建议国家号召受益企业按照合理利润的一定比例共同组成“疫情纾困基金”,支援在疫情当中受到冲击的产业链重点企业,让这些企业活下去,才能保障整个产业链活下去,否则,除了受益企业之外,其他产业链一旦出现危机甚至集体休克,再想抢救难度极高。目前,仅以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缓偿贷款等措施仍显不足,“疫情纾困基金”是更加直接的调节手段,建议尽快出台。”

否极泰来,对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如此,创投行业也不例外。那么拨云见日的那一天,回头看看需要哪些思考?米磊表示,从业投资行业近10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投资一定要回归本质,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服务,这样才会更长久稳健的发展。“如果你相信未来、相信科技、相信中国,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柳丹表示。宗佩民则用“勿忘投资创新,迎着困难前行”和所有投资人共勉。

“纵观历史,每次巨大的危机都孕育着更大的机遇。”在这个关键时刻,行业需要中流砥柱,市场呼唤中坚力量。

而置身其中的每一个投资人,他们曾经创造了历史,必定会再次用投资发现新世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吾人,编辑:吾人,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疫情影响下,没有“躺平”的投资人
疫情下的企业招聘困境,又逼走了一名HR
奥运冠军都是00后了,年轻人表面“躺平”,其实都是骗人的
孙正义躺平,美元基金大佬退休
小米「快冲」,苹果「躺平」
当互联网TO B开始“躺平”
王冉:疫情对上半年融资的影响
宁德时代,拒绝“躺平”
千企调查报告:疫情影响下的10个“二八现象”
疫情下被体育影响最深的独角兽,Airbnb能挺过去吗?

网址: 疫情影响下,没有“躺平”的投资人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2612.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