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9个效率方法,你千万不要信(下)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关于如何提高效率,想必大家都曾了解过许多方法或经验。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效率方法都是有效的。这篇文章来自编译,作者在文中分享了 9 个关于效率的错误观念及对应的替代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启发。由于篇幅关系,文章共拆分为上下两篇,此为下篇。
延伸阅读:这 9 个效率方法,你千万不要信(上)
图片来源:Pexels.com @samer daboul
错误观念 5:借助奖励机制
美国文化极为提倡一种观点:人们的最大动力来自外部奖励,比如金钱或荣誉称号。
然而,成功获得金钱和权力的人并不快乐。这样的故事自古便有。与此相反,人类最有意义、最可持续的创造力总是源自于“内在动力”。
2013 年发表于《儿童成长》(Child Development)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在大约 3500 名德国学生中,以取得好成绩为动力的学生会在短期内努力学习并获得高分,但那些因感兴趣且想要精通某一门学科,并为此努力的学生长期表现反而更好。
有趣的是,当人们已经觉得某项任务挺有意思时,加薪、升值或奖金等外部奖励反而会降低其内在动力。
如果向一位已经对某个项目很感兴趣的人提供外部奖励,那么外部奖励便会代替内部动力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动机拥挤”(motivational crowding theory)效应。即便后来撤销了外部奖励,人们也很难再保持最初的内在动力了。
替代方案:培养内在动力
注重培养你的内在动力。首先,花点时间,借助艾森豪威尔矩阵(Eisenhower Matrix)等思维工具列出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这将有助于让你找到需要优先完成的事项,还能帮你理清自己最想在工作中发展的技能。
之后,关注过程而非结果。例如,如果你想要写一部小说,你可以采用“时间块”的方法,甚至可以创建一个基于时间块的待办事项清单。这样一来,你的目标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展开真实、有限度的写作,而非更为抽象、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比如创作一部小说,甚至写完一个章节等等。
正如作家、艺术家奥斯汀·克莱恩(Austin Kleon)所言,我们应该多关注动词而非名词:
许多人都只想要“名词”这个结果,却不想付出“动词”这个动作。他们想的是不劳而获……关注“动词”能让你走得更远,并且能够收获更多的趣味。
错误观念 6:意志力是有限的
意志力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许多年来,“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理论定义了这一传统认知。按照这种理论,运用意志力及抵制诱惑(吃零食、刷社交媒体平台、小睡一觉等等)是一项对认知要求很高的任务,并且会削弱我们的工作能力。
然而,由于复制该研究结论的尝试多次失败,该理论近来已遭到许多质疑。最新的研究表明,基于背景和文化,意志力可能存在更大的个体差异。
例如,2017年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对比了 400 名印度人和 450 名美国人,结果发现在坚持完成一项任务时,美国人比印度人的意志力更差。
“东亚传统哲学提倡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意志力,从而变得更加坚强。”研究者之一的维罗尼卡·约伯(Veronika Job)解释说。自我损耗“取决于文化影响及背景。”
约伯、卡罗尔·德威克(Carol Dweck)和格雷戈里·沃尔顿(Gregory Walton)于 2010 年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另一篇相关研究发现,相比于相信意志力有限的受试对象而言,相信意志力无限的受试对象表现出的自我损耗迹象相对并不明显。
即使是“自我损耗”理论的提出者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也曾发表文章称,“动机、个人信仰和有限资源”对意志力的影响不尽相同。
正如复制鲍迈斯特研究结果失败的研究人员迈克尔·因兹里奇特(Michael Inzlicht)和布兰登·J.·施密特(Brandon J. Schmeichel)所说,“自我损耗并非是由于丧失自我控制资源而产生的某种神秘结果,而是源于动机、注意力和情绪的转变。”
替代方案:通过“积极肯定”逐渐增强个人意志力
培养有助于增强意志力的小习惯或日常惯例。去年整个夏天,我养成了朱莉娅·卡梅伦(Julia Cameron)在《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The Artist’s Way)一书中推荐的“晨间笔记”(morning pages)习惯,即每天早晨写满三页纸而不去考虑任何技巧或内容。
这个习惯使我在即便不想动笔时仍然坚持写作。我越来越有动力,实际写作的时长也在逐步增加。当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时,就不再需要任何意志力了。(要了解更多关于习惯重要性的信息,你还可以阅读查尔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所著的《习惯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一书)。
据2009年发表于《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自我肯定也有助于增强意志力。你可以尝试对自己说或写一些积极肯定的话语,或是留心并改变消极思想(比如将“我不行”换成“我可以”)。这听起来或许有点老套,但确实很有用。
虽然意志力是可塑的,但需牢记的是,不要以休闲放松为代价而过度工作。留出时间休息玩耍,这有助于养成让你更加关爱自己的习惯,从而坚持下去。
图片来源:Pexels.com @RUN 4 FFWPU
错误观念 7:想象成功
唯一阻碍你达成目标的东西就是你的想象,不是吗?如果实现目标已经是目所能及的事,比如越过一场马拉松比赛的终点线、将小说发给某个机构、找到梦寐以求的工作等等,那你就会实现它。类似的想象技巧听起来可能很有效,但往往都不起作用。
2011年发表于《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的一篇研究报告标题非常直白——《对于理想未来的积极幻想会损耗精力》,想象并不能激励我们上进,相反,这只会让我们感到自满。
在这篇研究报告的结尾,作者总结道:“积极幻想之所以往往预示着成就不佳,其原因之一在于,幻想会让你失去追求理想未来所需的精力。”
幻想还会使人们更容易被挫折吓倒,因为在我们的幻想中,万事都该通畅无阻。
替代方案:运用想象,基于现实
该研究报告的作者推荐尝试“批判性想象”(critical visualization),即想象“真实的困难、挫折,以及其他没那么积极的因素。”
例如,你可以想象自己找不到理想工作,或是不得不推迟旅行计划时的情形。这样做能让你避免一条道走到黑,同时也能使你的追梦之路更为实际可行。
错误观念 8:保持忙碌
我们都在抱怨太忙,但却仍然不停为自己安排过量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现代工作文化。
这也与我们“做得越多,成就越多”的观念息息相关。《悦己》(Self)杂志网站发表的一篇关于来自美国洛杉矶的全职招聘人员、传播学硕士生劳伦·姆茨古德温(Lauren McGoodwin)的文章写道:
在她为数不多允许自己思考这些事的时候,她承认,自己从整理日程表、添加待办事项,以及完成所有任务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长长的待办事项清单可能会带来焦虑,有时,她把自己逼得筋疲力尽。但想到另一种选择,即只有少数事项甚至空空如也的待办事项清单,她总感觉不太对。
虽然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学者于2016年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提供了一些证据,表明忙碌的人通常也很高效,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效利用了时间”,但是,忙碌往往意味着分不清轻重缓急。
根据《欧洲心理学学生杂志》(the Journal of European Psychology Students)官方网站,忙碌和高效之间存在几个重要差异:
目标模糊 VS. 目标清晰
优先事项众多、多任务同时进行 VS. 优先事项明确、专注于单一任务
对多数事说“好”(冲动的“好”) VS. 对许多事说“不”(深思熟虑的“好”)
立即回应任何给定任务 VS. 安排规划任务
替代方案:尝试使用下列技巧,避免忙碌陷阱
避免“忙碌陷阱”的方法很多,具体你可以参考以下五种方法:
每天只专注做三件重要的事。——企业家丹·沙利文(Dan Sullivan)。
留出一小时放空时间。——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管理实践教授托马斯·J.·德隆(Thomas J. DeLong)。
发现自己的“行为偏好”(bias for action)——这在企业家中很常见——并且意识到你不需要一直做事。——职业心理学顾问托尼·克拉布(Tony Crabbe)。
对无益于达成目标的事说“不”。
每天早晨花一点时间,思考你将如何规划这一天来实现自己的一些价值。
错误观念 9:“决不妥协”原则能让你始终保持高效
在想象中,当我们还赖在床上时,高效人士就已早早起床、喝了一杯蛋白质奶昔,然后投入其“待办事项”中了。或许真的有人如此高效。但是,很多人难以保持这种“决不妥协”的高效状态也是有原因的。
“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者,激进的高效心态常常会对我的工作造成毫无益处的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批判性自我对话。”维格诺在他的博客上说道。
“虽然表面上看,严苛的自我批评能够在短期内起到激励作用,但从长远考虑,这却会导致焦虑和抑郁,从而严重损害我们的工作效率。”维格诺补充说。
导致抑郁和焦虑的自我批评往往让我们感觉更加渺小。高效来自轻快、开放的心态,而非封闭的心态。
替代方案:尝试积极自我对话
维格诺建议,当你希望激励自己去做某事时,可以尝试改变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不要在未达到预期目标时责备自己(“我在理财方面太不自律了。”),相反,多给自己一点支持,多理解一些自己面临的挑战(“虽然理财是我最不喜欢做的事情之一,但我总是能够记录自己的开支,而且我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自律多了”)。
写在最后
文中分享的所有错误观念,其共同的问题在于,如果无法达到这些要求,你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这些错误观念的提出只是为了效率而提升效率,而不是为了帮助你完成自己真正在意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替代方案”都注重创建个性化方案,以便让你在管理预期的同时更好地享受工作、挑战自我——这样一来,即便没有达成目标,你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而是会继续努力。
译者:俊一
相关推荐
这9个效率方法,你千万不要信(上)
30个CEO,烧了42亿,告诉我这9个真相
关于呼吸机,你该知道这9个问题
这5个日常习惯,可能是你的效率“杀手”
如何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试试这十种方法
这4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且高效地学习
千万不要学习陆奇
听说你想炒币:不要沉迷赌博 不要追逐你不熟悉的热点
滴滴月入30亿?这段子你信吗?
把微信作为方法
网址: 这9个效率方法,你千万不要信(下)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268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8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05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24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74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0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5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2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0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06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