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踢走京东方了吗?
打入苹果iPhone供应链不满两年,京东方就要被踢出局了?
近日,据韩国媒体The Elec报道,今年2月以来京东方几乎没再生产iPhone的OLED面板。有消息人士向The Elec透露,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京东方改变了OLED面板的设计标准,导致良品率达不到苹果要求,因此被苹果暂停供货。
国内部分媒体在跟进报道中,将其进一步解读为京东方被踢出了苹果供应链(以下简称“果链”)。
针对相关传闻,字母榜向京东方求证,暂未获得对方回应。
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则告诉字母榜,经过其本人向京东方高层核实,韩媒的报道“实际上是海外的竞争对手在造谣,”对于苹果和京东方这样的大公司来说,项目推进流程中必然有着严密的协议规定,“签订好的技术规格是不会随意改变的。”孙燕飚说道。
字母榜接触到的多位行业人士也对京东方断供苹果iPhone传闻持怀疑态度。产业经济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认为,作为三星、LG Display之后新进加入苹果iPhone供应链的企业,“(京东方)相当于动了别人的奶酪,从这一点上看,也不排除竞争对手有意放大京东方和苹果合作上的一些问题。”
从技术本身来说,京东方的OLED屏幕已经被市场多方验证,最新的应用案例是华为新一代折叠屏Mate Xs 2,其外折屏幕方案供货商正是京东方。“(京东方)技术实力是没有问题的,和一些重要客户在具体合作细节方面,有一些磨合是很正常的。”丁少将分析指出,供应链企业和品牌客户之间,在产品研发上本身就有很多合作,其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定制化研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技术的磨合或者改进,“这都是正常现象,因为任何一个产品技术解决方案,都不可能是任何企业都可以用的通用性方案,所以我觉得外界不需要过度解读这一传闻。”
类似京东方这样最先被媒体爆出踢出“果链”的经历,此前从未在苹果身上出现过。这是因为苹果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非常保密,外界基本获取不到具体信息,“不管合作是顺畅,还是出现了问题,苹果都不会主动公开评价。”这也是让如丁少将这类行业人士对韩媒报道存疑的另一原因。
苹果对供应链的管控严格到什么程度?最近的例子发生在苹果造车项目上。2021年1月,针对起亚有望代工苹果汽车的传闻,现代汽车高管对外表示与苹果公司的谈判还在早期阶段。
彭博随后报道指出,苹果因不满现代汽车对外泄露风声,从而导致外界对Apple Car大肆报导,而选择终止合作。
在供应商的报告中保密苹果的名字已经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华尔街日报》曾在2014年报道过一家因提及苹果名字而让公司陷入困境的真实案例。
当时,专门为智能手机提供蓝宝石屏幕保护膜的GT Advanced Technologies不小心提到了苹果的名字,并因提供与客户的保密协议细节而收到了苹果的起诉。苹果要求GT Advanced Technologies须为每次违反保密规定支付5000万美元罚款,当时未披露罚款总金额。诉讼结束后,这家公司也被苹果拉入了黑名单。
京东方被传闻踢出“果链”的另一面,则是其与苹果日益紧密的捆绑。4月份,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透露消息,京东方已与苹果就iPhone 14签署了供应协议,并将于6月开始供应OLED面板,预计供应量将达到5000万片,约占iPhone 14显示屏供应量的25%。
孙燕飚更是向字母榜独家爆料,称苹果即将发布的折叠屏手机所采用的柔性OLED面板,京东方同样是供货商之一。
A
2017年,京东方被列入苹果供应商名单,并合作至今。
从iPad、MacBook到Apple Watch,京东方一步步扩大与苹果产品线的合作阵容,直到2020年,京东方终于登上了苹果核心产品iPhone的供应商名单,成为国内首家打入苹果iPhone供应链的OLED面板厂商。
在追逐苹果期间,随着日韩企业逐渐退出LCD面板行业,向OLED等更先进领域转型,京东方LCD业务开始稳坐全球头把交椅。
据调研机构Omdia数据报告,自2018年起,京东方就一直占据全球电视面板出货第一的位置,当年京东方以18.4%的出货量第一次超过LG Display(18.3%),到2020年,又在出货面积份额上位居全球第一,实现了在出货量及出货面积上的双第一。
以电视面板出货面积份额为例,2018年全球前三名是LG Display(21.6%)、三星(17.1%)、京东方(15.5%),及至2021面,前三名变成了京东方(24%)、华星光电(18.2%)、LG Display(12.3%),三星只剩下3%份额,跌落至第九。
2017年在iPhone X上首次运用OLED屏幕后,三星一度是苹果OLED屏幕的独家供应商,但这显然不符合苹果供应链的法则。之后,苹果开始有意引进更多OLED供应商,LG Display、京东方渐次加入。
同一零件多家生产是苹果控制风险、降低成本的常用套路。一方面,一家厂商货源出现问题,其他家可以及时补充,提升了苹果供应链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苹果公司严格控制供应商的生产设备,供应商的生产线需单独供给苹果使用,为了防止被踢出果链,供应商之间会相互竞争,从而使苹果拥有充分的谈判空间。
这也是如The Elec等媒体分析中认为即使被暂停生产,京东方也不会被苹果从OLED面板供应商中移除的原因之一,因为保留京东方作为供应商,便于苹果对同为面板供应商的三星和LG Display压价。
有了苹果技术认证,京东方在OLED市场进展迅速。到2021年,CINNO Research报告显示,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6.68亿片出货量中,京东方占比9%,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的72%,但高于LG Display的7%。
京东方的迅猛增长显然正在挤压LG Display的生存空间,尤其在当前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12亿台,同比下降 11%,迎来持续下跌。
作为创新品类的折叠屏,成为智能手机行业近两年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点。Omdia数据统计,到2021年末,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达到了1150万台,仅2021年出货量就有900万台,实现了309%的年同比增长。
Omdia预测,到2026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有望达到6100万台,占智能手机市场总量的3.6%。
各家手机厂商纷纷盯上了这一细分市场的增长前景。截至4月底,包括三星、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机厂商的近20款折叠屏手机均已进入市场,只剩下苹果这个大玩家还未入局。
今年1月份,媒体爆料称,苹果内部已经测试了多款可折叠iPhone原型机,首款折叠屏手机最快会在2023年发布。
据孙燕飚向字母榜透露,京东方柔性OLED屏幕将首批搭载于苹果即将发布的折叠屏产品中。
对于客户结构相对单一,严重依赖苹果的LG Display来说,其与京东方对苹果订单的抢夺无疑变得更为激烈。
据Omdia预测,2022年三星的OLED市场份额将下滑至65%,京东方的OLED市场份额将首次超过10%,继续拉大与LG Display的差距。两年前,LG Display的OLED市场份额还是12.3%,稳压京东方的8.7%,位列全球第二。
B
一则传闻之所以能引发外界的过度解读,部分原因也在于京东方在OLED方面,无论从市占率、产线数量还是技术成熟度上,与三星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相比OLED营收占比超七成的三星,京东方的OLED业务仍未盈利,2021年其LCD面板销售量是AMOLED的九倍有余。
且作为后起之秀,由于技术差距,京东方未来可能要承受三星、LG Display产线折旧后的压价。
被列入iPhone供应链名单后的同年11月,就有消息传出京东方未通过苹果iPhone 12系列的OLED面板检测。不过,界面新闻的随后报道粉碎了这一传闻,表示京东方在12月已开始向苹果供应iPhone 12的OLED屏幕面板。
引发外界担忧的另一重困境是,京东方核心业务LCD面板市场价格开始回落。Witsview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LCD面板均价下调了超三成,部分尺寸面板价格甚至出现腰斩。
受此影响,京东方2022年Q1营收、净利润均出现放缓态势,股价也持续下滑。据京东方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其一季度营收504.76亿元,调整后同比增长0.4%;归母净利润43.89亿元,调整后同比减少16.57%。多家券商预测,2022年京东方的净利润会出现下滑,营收也将面临个位数百分比的同比增长,这一趋势至少要持续到2024年。
此时被曝踢出“果链”,无疑给京东方未来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毕竟,在京东方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并在OLED行业进一步缩短与三星等头部的差距中,来自苹果的品牌背书和全球订单,是京东方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推力。
过去十年,不少中国企业因加入“果链”走上发展快车道,譬如2015年加入“果链”的面板制造商蓝思科技,苹果一度为其贡献过半营收。
由于苹果极高的出货量以及对供应商的严苛标准,入围“果链”意味着大笔订单和行业的广泛认可。与高端绑定的苹果符号,在供应链领域也是一块金字招牌。
背靠苹果,过去十年间,从机身、面板、镜头,到最后的组装环节,国内一众供应链厂商迅速成长。据统计,2011年以来,国内苹果产业链整体营收复合年均增速为35%左右,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速为20%左右,甚至超过了苹果公司自己的增速。
苹果作为“头雁”,激发了国内供应商的“雁群活力”,此后这些供应商也为国产品牌崛起贡献了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果链”高速增长的背后是30%的超高淘汰率,据央视报道,2021年有34家企业被“踢出”苹果供应商的行列,企业业绩随之暴跌。
最近的例子是欧菲光。因被移出果链名单,欧菲光在2020年度净利润由盈转亏达18.5亿元,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5亿元,其市值从超800亿元跌至不足200亿元。
C
除了超高淘汰率,国内企业还不得不面临苹果供应链的新一轮全球调整。
在苹果2022年第二财季财报电话会上,苹果CEO库克提到供应链问题给苹果造成的影响将达40-80亿美元。造成供应链紧张的两大原因中,其一是老生常谈的全行业芯片短缺,其二则是疫情造成的破坏。库克表示,造成苹果供应紧张的最主要因素是来自上海地区的供应链,40-80亿美元的波动区间,正是基于目前工厂不同程度复工情况预估而出。
虽然库克表示上海复工进展让苹果“有理由保持乐观”,但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苹果正在考虑将产能进一步分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以规避风险。据《印度经济时报》4月11日报道,苹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开始在富士康印度工厂生产iPhone 13。
2022年第一季度,苹果位于印度的代工厂生产了用于在该国销售的近100万部iPhone,出货量增长了50%。
据印度新闻社IANS通过《商业内幕》报道,产能增长50%是在“印度制造”激励措施下产生的,印度当地给予了这部分产品生产和销售上的税收优惠。
相关影响传导至利润更微薄的国内供应商一端,它们显然比苹果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实际上,近年来不少“果链”企业开始了多元化经营,以尽量减轻“苹果依赖症”。
部分厂商将目光投向了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据央视报道,2021年,华为已经成为“果链”企业蓝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户。此外,“华米OV”四家主要国内手机厂商也是京东方的重要客户。
近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透露,华为手机供应将在今年得到极大改善,这对于不少同是苹果、华为两家公司的国内供应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此外,不少“果链”企业开始在手机行业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歌尔股份选择切入VR、AR业务,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确立了自身在VR声学设计、光学镜片设计的领先地位,目前占据全球中高端头戴式显示设备70%的市场。
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果链”企业摆脱苹果依赖症的另一个选项。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果链”企业在手机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技术上的积累,这是它们转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优势。
消费电子行业链条上,苹果仍是许多厂商的重要客户,但苹果与国内“果链”企业的蜜月期正走向终结,十年前跻身“果链”获得天量发展红利的场景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仍留在“果链”的供应商来说,如何榨干苹果订单的剩余价值以赶超竞争对手,并通过多元化经营摆脱“苹果依赖症”,是这些企业未来发展中不得不直面的一大课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赵晋杰 刘星志,编辑:赵晋杰,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苹果供应商都复工了吗?有企业声称“2月21日不到岗就开除”
京东方或成苹果iPhone13面板主要供应商之一
最前线 | 苹果或与京东方合作,共同开发iPhone 13 显示屏
苹果或引入京东方,库克是最懂中国的硅谷大佬
京东方离全球“面板之王”的桂冠有多远?
最前线 | 拿下华为苹果订单,京东方的柔性屏胜算几成?
京东方凭什么能加入“果链”?
iPhone13大卖,苹果产业链旱涝不均:京东方狂赚250亿,7家公司业绩跳水
争夺苹果订单?京东方、TCL扩OLED产线,分析师:转产能抵御面板降价
京东方凭啥大涨600%?
网址: 苹果踢走京东方了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304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5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7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8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7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4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1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