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显示比按算法好?用户不愿做算法的奴隶
在与Twitter达成价值44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后,马斯克入主这家社交平台的脚步或已越来越近。作为Twitter极有可能的新主人,马斯克在这段时间里,也陆续喊出了诸如盈利模式转向收费订阅、放松审核、清理机器人账号等改革措施。日前,马斯克又在Twitter上发文称,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推文似乎比算法建议的好很多,并推荐网友将推文顺序设置为按时间排列。
作为被业内称为中国版Twitter的微博,马斯克的这番话自然也引发了诸多的讨论,例如“不按时间排序就是反人类”、“这是在教微博做事”、“必须时间顺序,我不想刷到过时的新闻和瓜”这些言论也代表了用户的态度。
那么为什么按时间排序的内容,或者说时间流(Teamline)会受到马斯克的推荐,受到诸多网友的欢迎,目前微博采取的信息流模式为何就不受青睐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从互联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是怎么来到大家眼前说起。
在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互联网刚刚诞生时,彼时的互联网厂商, 例如最典型的雅虎,就是依靠对网站进行简单分类的分级目录起家,也就是互联网版的黄页,随即兴起的则是门户网站。这一时期,网民们能够看到的绝大部分信息,都是由互联网厂商的运营者决定,这也是为什么曾经名噪一时的四大门户会有“总编辑”存在,因为门户网站上呈现的内容需要编辑的筛选与把控。
但由编辑推荐来决定内容呈现的模式并没有成为主流很久,甚至于在互联网的历史中,这种中心化的信息分发模式一直都不是主流。编辑推荐是Web 1.0时代的特色,它的弱点是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编辑团队效费比很低,这种类似于传统媒体通过专业人士筛选内容的模式过于昂贵,与轻资产的互联网经济并不适配。简单来说,就是“很不互联网”。
随着BBS的兴起,时间流开始主导整个PC互联网时代与移动互联网前期。基于时间流的内容分发是由用户主导,同时也是Web 2.0时代的特色,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发布者。在以人为中心的Web 2.0时代,时间流是最能实现用户获取信息效率最大化的目的。由于时间流的更新顺序是从上到下的,所以用户获取信息也是最高效、最自然的。
时间流代替编辑推荐的原因在于,用户规模的增加让互联网中的信息密度大幅提升,时间流的出现则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时间流让用户总能看到最新的内容,例如“灌水”就是时间流模式下的特色。而时间流的出现,也是互联网迎来蓬勃发展、用户规模激增的结果,互联网厂商原有的运营人员已经愈发难以满足多元化的用户需求,此时厂商只能选择将权力交给用户,让用户来自己决定可以看到什么。
信息流代替时间流则是移动互联网成熟阶段的标志,从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从谷歌、Facebook到Twitter,从微博到微信、知乎、淘宝,全球互联网平台都倾向于用信息流来完成内容分发。
2013年,谷歌将核心算法更新为蜂鸟算法(Hummmingbird)、开给网页等级赋值;随后Facebook推出了EdgeRank算法,将亲密度、热点程度、时效等作为信息排序的依据;并且Twitter也上线了Algorithmic Timelines算法,将信息相关性的权重无限拔高。至于国内市场,今日头条的崛起就已经说明,信息流更适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
信息流当初能够压倒时间流,是因为从技术上确实更加先进,并解决了一个此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信息过载”。
所谓信息过载,是指当一个人面临大量信息时,产生了理解和决策的困难。如果将人比作一台计算机,那么这个情况就很好理解了,当输入这个系统的信息量超过处理能力时,就会发生死机的情况。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花样繁多的信息一股脑地涌到用户眼前,但人的认知范围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浪费,并没有被真正需要的人发现。
随着用户规模的指数级攀升,互联网平台对于不同个体的“信噪比”也在上升,时间流无法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而信息流的优势则在于更加符合用户消费内容的习惯,让用户用用更低的时间成本获取到更多的内容。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正在让位于筛选信息的能力,算法加持的信息流存在的意义,就是给用户呈现出他们认为对自身有效的信息,起到的的是过滤器的作用。
事实上,提起信息流就几乎离不开算法。信息流还有另外一个名字“Feed流”,而Feed就是喂养的意思,也就是用户想要看到什么内容、平台就投喂什么内容,这就要依靠大数据和相应的推荐算法。
算法会基于用户的个人兴趣、社交关系、地理位置等数据,首先勾勒出一幅用户画像,推荐与用户偏好高度匹配的个性化内容,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送到用户“嘴边”,吸引用户最大限度的沉迷其中。
更妙的是,掌握有信息流和算法的厂商发现,这种信息的分发模式既去除了人的影响、又高度中心化,掌握了信息流向就等于掌握了更大的权力,这也埋下了信息流在互联网反垄断时代被反对的“祸根”。回到微博和Twitter上,其实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同样是采用信息流分发,用户对微博的反对可以说是远高于微信、淘宝和知乎的,个中缘由其实与微博和Twitter自身的定位有关。
微博和Twitter从来都不是为了解决信息过载问题而生,它们最初被设计是用来实现随时随地记录个人状态,并分享给好友乃至陌生人,这种半公开的广场模式,让微博和Twitter最终变成了实时信息发布和获取的工具。微博和Twitter的用户其实想要看到的是自己关注的人发布了什么新内容,例如在刷微博的时间点世界上发生了些什么,而信息流的存在反而让用户失去了这种能力,以至于“刷到过时的新闻和瓜”。
当然,现在时间流重新被谈及的更深层次原因,其实是大众开始警惕互联网公司,并企图摆脱来自算法的规训。尽管用户越来越讨厌信息流,但讨厌的并非信息流本身,而是厌倦了算法代替自身意愿来决定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世界,用算法来代替大脑的思考来实现的信息筛选,而会甚至会导致认知的退化。
用户更恐惧的是,这些巨头用算法来控制我们的生活。典型的例证,就是此前曾引起大量讨论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外卖骑手虽然没有流水线那种有形的生产管理制度,但却无时无刻不处于算法无形的监督控制之下。
时至今日,在算法逐渐被“关进笼子”后,不甘于被算法主导自己所看到世界的用户,自然也就会呼唤时间流的回归。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算法的“原罪”?
取消算法推荐,是技术上的倒退吗?
给用户配个性化海报:Netflix 的算法让你忍不住点开推荐(下)
“自2013年以来新闻推送的最大变化”?Facebook与算法的博弈
理解项飙三问:算法中的劳动者,劳动者的“算法”
算法的“有毒泡泡”,当真可以戒掉吗?
音乐App的算法与算盘
用算法可以买房,找女朋友,还能找幼儿园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提升产品能效比,「大普微电子」推出企业级智能SSD
为什么微信终于开始拥抱算法分发了?
网址: 顺序显示比按算法好?用户不愿做算法的奴隶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331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9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616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3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851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7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66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46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212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5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