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追剧追到一半,在微博上看到大结局
*预警:本文有《风起陇西》轻微剧透。
《风起陇西》的热搜词告诉我们,不按时追剧的观众,就要承担“被剧透”的风险。
作为该剧前期最大悬念,“新烛龙”的身份在第16集被揭晓,既带有反转,又可以对得上前序剧情。对于按时追剧的观众来说,这称得上让人直拍大腿的精妙剧情,但是没能按时看到更新的观众,可能就要失去这种快乐了——一打开微博热搜,#XX(角色名)是新烛龙#的话题赫然在榜。
相比于电影,国产剧的剧透一直以来不是被重点关注的话题。直接原因在于,“观剧时差”这件事,在网剧时代才逐渐被讨论:电视台的线性播出模式被改变后,看剧成了一件随时可做的事情,再加上会员加更的全新时间线和倍速观剧功能的出现,看剧的人按节奏被分成了好几拨,剧透的问题才在国产剧领域正式浮出水面。
一些人默认国产剧是“可以被剧透的”内容,甚至开发了“热搜追剧”的超级倍速模式,相比于一打开《柯南》就有弹幕指出凶手,在热搜词条上看到大结局这件事,倒显得没那么难以接受。
于是,“剧透”甚至开始成为剧集的宣传点,比如提前释出片场花絮和路透,用来拉高观众的期待值。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反剧透”,特别是在强悬疑的类型中。最近的例子就是《开端》,开播之前,白敬亭等一众主创都晒出了自己签署的反剧透协议,尽量将“凶手是谁”的悬念保持到大结局才揭晓。但即便如此,这种“反剧透”也只能保护那些按时追剧的人,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的观剧体验。
有关剧透的伦理性,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所有文娱产品的消费过程都不可能拉齐,看电影有首映场,看剧当然也有会员(甚至还有盗版资源),“被剧透”这件事,看起来是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01 剧透文化的历史
许多国内观众能迅速对齐的一次“大规模反剧透教育”,还要追溯到2019年4月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作为复仇者联盟系列的终章,该片在上映前就吊足了观众胃口,把“反剧透”营销玩到了极致。
为了不被剧透,很多人选择观看零点的首映场,演员吴磊就在自己的vlog里面提到“因为怕被别人剧透,所以要赶去看首映”。
有趣的事情是,这些防止别人剧透的人,在看过首映场之后,又很难抑制住自己向别人剧透的冲动。台湾TVBS还报道了一位剧透者的“下场”:《复联4》上映当天,一位刚看完首映的观众在影院门口大喊关键剧情,最终被一群人围殴。
一时间,“剧透”成为热门讨论词。《复联4》上映前两天的微博或朋友圈,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哑谜和暗号,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谈资。
剧透在英文里是spoiler,从词源上说是“破坏者”的意思。根据语言学家班·季默的研究,Spoiler一词的公开使用是在1971年,《国民讽刺》(National Lampoon)杂志的联合创始人道格·肯尼发表了一篇名为《Spoiler》的文章,剧透了许多流行小说和电影的关键点,以讽刺这种行为。文中他提到:“剧透!这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每部你可能去看的悬疑小说或电影的戏剧性结尾。节省时间和金钱!”
不过,在这个词还没出现之前,很多创作者就已经有了“反剧透”的意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来自导演希区柯克,1960年,电影《惊魂记》上映前,为了防剧透、尽最大可能完成呈现意外干,希区柯克不仅买光了所有罗伯特·布洛克的原著小说,还要求影院做出了严格规定,在影片开映之后,迟到的观众不得进场。
在《惊魂记》的宣传海报上,印着“如果你不能保守秘密,请你看完后远离人群”和“不要透露结尾。这是我们仅有的东西”两句标语。
相比剧集,电影直接连接消费,且总时常较短,比较“一次性”,剧透的讨论史自然更久远。而在电视剧范畴,剧透的影响开始逐渐变大,是伴随着网剧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生态的改变而开始的。
在台播时代,线性的播出模式决定了大部分人的观剧时间是统一的,且是由电视台排播决定的。在这个时期,唯一“有资格”剧透的是官方媒体,比如1981年创刊的《中国电视报》,就会将热门剧集的剧情梗概纳入版面。
随着网播时代的到来,观众掌握了决定自己看剧时间的权利,他们不必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更新,而是可以选择在播出之后的任何时间观看任何剧,这是第一重观剧时差。
第二重时差来自长视频平台推出的会员制度,“多看X集”成了会员的专属福利,这意味着即便所有人都是按时追更,会员和非会员的节奏仍然不同。曾经有超前点播的时候,这种时差更加明显,又有一批“会员中的会员”,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先看到大结局的人。
观众彻底被按照时间分层后,社交媒体和视频弹幕又赋予了他们随意发表观点的权利,那些“走在前列”的人,无疑掌握了给别人剧透的能力,无论他们是否有主观意愿。
另一方面来看,“被剧透”的国产剧观众,也并不是都对此有反对意见。在梁文道看来,互联网让剧透成为了一种“次文化现象”,如出现了一些围绕剧透而成立的社群,目的是为了猜测结局、虚构情节甚至想方设法打探结局的走向,之前在“看个剧,凭什么非要大团圆?”一文里讨论过的“HE/BE”也属于剧透结局的一种。
也正因为这样,在国产剧领域,剧透似乎开始成为一件防不胜防的事了。
02 谁在反对剧透?
剧透在客观上到底会对文艺作品产生多大影响,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开场诗里就几乎把整个故事交代得清清楚楚,“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即便如此,也不影响它成为经典,以各种形式被反复传播。
西方学界的普遍观点是,剧透对电视剧的影响比电影来的要小。不过,在网播时代可能并非如此。“追更”是剧集相较于电影而言的重要体验,而任何剧透行为都会对这种体验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观众的注意力随时都会被其他显性竞争、隐性竞争的内容分散。无孔不入的剧透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观众追剧的热情。
有论文曾统计过知乎问题“你为什么讨厌剧透”下方的所有回答,在提及的83部“最讨厌被剧透的作品”里,只有《羞羞的铁拳》和《风声》两部国产电影,国产剧则有8部。
当然,8部也不占大多数,似乎比起国产剧,大家更害怕英美剧被剧透。在国产剧的范畴里,剧透好像开始成为一个无法避免,但也无伤大雅的问题。
悬疑剧和谍战剧当然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类型,这类剧的观剧体验大都通过重要的反转情节和结局提供。 在上述8部国产剧里,就有警匪剧《破冰行动》、权谋剧《天盛长歌》《庆余年》以及谍战剧《和平饭店》《局中人》。
其他类型则受到的影响相对小,比如都市剧和甜宠剧。甜宠剧是一种“结局并不重要”的类型,就像童话故事一样,当你阅读到第一页的时候,你就知道最后一页一定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因此,相比于不断反转来引起观众兴趣的情节,这类剧更强调的是“过程”,因此,对关键情节的剧透,反而会增加大家观剧的期待值,比如经常在路透和花絮里出现的“接吻名场面”。
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是IP改编剧,这类剧对原著党来说,体验在还原而不在悬念,甚至还原度越高越好,剧情的发展是否吸引人反而成为次要内容。
即便如此,剧透仍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被剧透的人失去了主动选择是否接受的权利:即便是“热爱被剧透”的人,也更倾向于主动去寻找结局,而不是突然在某个角落发现自己丧失了选择权。更重要的是,“未知”的观剧体验有且仅有一次,一旦被剥夺,就再也无法弥补了。
然而,与许多人的想象并不相同,剧透的结果是否只是负面,甚至依然有学术争议。诸多研究都显示,剧透的负面效应并没有大众想象中那么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滕菲尔德和里维特就用小说文本做过研究,结果发现剧透不仅没有减少阅读的乐趣,反而可以为其增加愉悦性。
奥尔巴尼州立大学的教授朱迪思·罗森鲍姆还将测试对象范围扩大,并且引入了“用户性格”作为新变量,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那些有着高度情感刺激需求(need for affect)的人,享受突发事件引起的情绪,是反对剧透的。那些对认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较少的人,不会追求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不介意剧透的。
或许受到这些研究的影响,又或许是剧方发现每个观众都具备剧透的资格,所以他们开始主动利用剧透行为去制造话题了。《以家人之名》在播出期间,就被观众指责“精华都在预告片里”;《三十而已》被称为“热搜剧”,因为剧中的所有关键情节几乎都会出现在热搜上。
对于剧集宣传方而言,即便努力规避剧透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很难解决“观剧时差”的问题。 像《风起陇西》这样在热搜词里直接点出关键剧情的宣传方式,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主动的剧透行为。
核心剧情本来就是剧宣方案里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剧宣工作的从业者告诉毒眸,他们的剧宣方案只能跟着绝大多数人的观看节奏走,也就是会员观剧的节奏,这意味着在宣传方案中,剧方默认所有人都是按时追更的会员。
一方面,“所有人都是按时追更的会员”,本身就是剧方和平台的利益相对最大化的理想场景;另一方面,舆论场域的扩大,决定了他们无法照顾到所有人。“这个确实没办法,要么准时追更,要么别看微博。”
不过,也有相关从业者对这种宣传模式表示担忧。有从事剧集公关的人认为,营销方也应该考虑到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按时追更,所以在内容的把握上还是应该有个度,以免引发危机公关的事件。“像我们邀请媒体提前看片,也会特意选择比较特殊的集数,而且尽量不放大结局。既能让他们大概梳理出故事线,又不会影响他们自己追剧的动力。”
不管怎么样,观剧体验始终是私密的。喜欢被剧透的人当然不受影响,至于不喜欢被剧透的人,也只好关掉微博朋友圈,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全地带了。
1.《复联4》与“剧透”文化的巅峰,Mtime时光网
2.剧透是言论自由,还是道德问题?梁文道
3.媒介享受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式“剧透” ———网络时代国产剧的受众体验方式,尤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 张嘉琦,编辑 | 周亚波,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在线视频VIP啥也不是?追剧《庆余年》得充“VVIP”
机器学习“剧透”权游大结局:三傻最先领盒饭,龙妈、小恶魔笑到最后
短视频追剧「死」于2021?
男性观众已经“不配”追剧?
花30才能看《陈情令》大结局 腾讯视频被批吃相难看
优爱腾的追剧自由还有吗
竖屏微剧的无限游戏
0.5元提前看《三十而已》大结局 盗播产业链为何屡禁不止?
还在尬买热搜?头部大剧们早就不这么玩了
直播间,下饭剧江湖
网址: 当我追剧追到一半,在微博上看到大结局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334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