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锦囊Vol. 1|疫情暴露出哪些问题?公司怎么寻找“活下去”的机会?
采访:余雯君
作者:刘婧琼
编辑:方婷
思维导图制作:李蕊
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已经持续了2年多,疫情不断反复引起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揉杂,导致企业受到巨大影响。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打击是致命性的,甚至会导致破产危机。《中国经济报告》的一份调查显示:86.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有负面影响,对比“非典”时期做过的相同调查,此次企业家们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更加悲观。超过八成的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的企业家都认为公司业务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
有太多问题会让企业的一号位焦虑,作为陪伴企业家一起成长的新经济媒体,36氪于近期发起并上线了CEO锦囊系列活动,以直播形式,邀请创业最前线的CEO们分享他们是如何应对变化的。
CEO锦囊的第一期直播由36氪营销产品运营部总监余雯君主持,【丹研会】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陈勇作为本期飞行嘉宾全程参与讨论,4位连麦嘉宾【码尚定制】创始人钱宝祥、【乐刻运动】联合创始人夏东、【擎朗智能】创始人李通、【轻流】创始人薄智元也分享了自身在疫情期间对业务、组织管理、市场等的观察。以新消费为主题的第二期CEO锦囊将于今晚8点上线,文末可扫码预约。
第一期CEO锦囊中,这些创业者各自回答了以下问题:
Q1: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都不太妙,对未来还能保持乐观吗?
Q2:疫情暴露出什么问题?怎么寻找活下去的“机会”?
Q3:作为普通的企业主,面对这么大的黑天鹅事件,能做什么?
Q4:裁员是不是必须的?如果是必须的,该怎么裁?
Q5:作为企业一号位,该不该允许自己脆弱?如果允许脆弱,该怎么及时调整?
Q6:作为企业一号位,在如何长期运营好公司上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
对话企业一号位:在疫情中寻找机遇与突破
Q1: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都不太妙,对未来还能保持乐观吗?
【丹研会】创始人 陈勇博士
从当前的角度看问题,是一个角度;但如果拉长一点视线看,又是另外一个角度。中国经济在过去40 年间高速发展,这在在人类的历史空间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经济如果一味的只会高速增长,那也不真实。
从短期来讲,情况确实很糟糕。一季度 GDP 的增速很慢,消费者都在捂紧钱包,消费形式不好。出口因为货柜的运输费用暴涨、人民币汇率逼近7也不太理想。中国的供应商指数不太好看,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供应链水平都很不好看。当下这两个月,甚至未来一两个月,会是中国从来没遇到过的一个非常大的经济低谷。
从长期来看,我对中国经济的总体的还是保持乐观,原因有三:第一,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完成或者说总体完成,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的底色。第二,中国 14 亿人口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直没变,大家还想过好一点,不管是车子还是生活条件还是孩子教育,总想成为那个过得更好的。这么多人都对美好生活有向往,对经济发展来说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和机会。第三,中国目前的产业链的状况,包括我们拥有数以千万计的优秀专业技术和工程人员,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大背景也没有变。
Q2:疫情暴露出什么问题?我们怎么寻找活下去的“机会”?
【丹研会】创始人 陈勇博士
这次疫情暴露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大家明白我们总体的管理水平其实是很弱的。我们过去认为上海的管理肯定非常好。当西安出问题时,我们跟西安的朋友说,你看看上海。深圳出问题了,我们也说看看上海,但最后上海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实际上大家的管理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过去40 年高速增长中掩盖的种种问题,现在在疫情之下全部暴露出来了。
我们不能老笑话上海,说不定我们自己公司和行业的管理水平也不比上海好很多。各个企业,在这个时候恰恰应该好好地沉下心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让公司的能力跟得上中国正在降临的巨大机会。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中国正在从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机会主义导向型社会转为以用户为导向、以效率为支撑、以能力为支撑的创新型社会,而这个转型还远远没有完成。在转型过程中,我们整个社会包括政府、企业,非营利机构的组织运作水平、协作能力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擎朗智能】创始人&CEO 李通
虽然疫情对中国的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也发现了三个机会:
第一,今年海外业务一直在蓬勃高速成长。今年对于创业公司来讲,海外市场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建议重点关注。欧洲、北美、日韩和很多其他发达国家地区正陆续从疫情中解封,虽然整体社会面受股市影响很大,但消费面还是恢复地比较迅速。另外,对于服务型机器人进军海外市场,我还是持乐观态度。因为我们就是做劳动力替代的,欧美市场的劳动力比我们贵很多,我们的产品还是有优势。
第二,大家在过去企业高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去做组织诊断。疫情实际上是一次很好的让企业修炼内功的机会。如何凝聚团队力、真正地把团队能力变强?这对于企业主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三,疫情带来了“危”,也同时带来了“机”。怎样在变局中快速地找到新的机会,并且快速地做调整,这是创业公司的优势,也是机遇。
【轻流】创始人&CEO 薄智元
疫情期间,我们开始服务一些更下沉的市场和更小微的企业。虽然利润率会降低,整个交付和服务周期也会变长,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企业总要把市场或客户群体做更深度的下沉以覆盖更广的客户,才是长期主义。
我们在尝试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公司的产品,也在不断调整已有的销售模式和服务模式,去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变化。
从今年开始,很多小微零售企业因为疫情原因需要转型做线上电商的企业,他们需要无代码、低代码的工具帮助他们解决IT资源和研发资源不足的问题,这部分客户咨询的数量多了起来。
以上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出现的“新机会”。
疫情之下,企业首先要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Q3:作为普通的企业主,面对疫情这么大的黑天鹅事件,能做些什么?
【丹研会】创始人 陈勇博士
做企业,重要的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市场份额。在竞争市场中,我们有没有可能比对手活得久一点,比对手跑得快一点?在这种环境下,你首先要思考你的赛道变到哪去了,还在不在?赛道在不在取决于什么?取决于这个赛道里面的头部客户和核心客户的需求是否发生了变化。不管环境怎么变,只要这些客户依然存活,需求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暂时被时空短暂地压抑了,那你的企业就应该坚持下去。
我总结了8个字,叫做向下扎根,向上进化。向下扎根是指直面企业的核心客户的真实需求,不管是 KOL 还是头部客户,总之你的关注点要回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在他们真实的需求场景里进一步追踪测试验证,随着这个过程做创新。创新需要快速敏捷、及时调整,及时纠偏,及时地跟着客户的需求迁徙。千万不要做鸵鸟逃避问题,要真实而且要透过客户的抱怨看到真相。向上进化就是不要满足于我们过去的位置,企业一定要在核心客户真实需求的指引下,往更深层次的需求去进军,唯有此才存在跟竞争对手拉开距离的可能。
【乐刻运动】联合创始人&联席CEO 夏东
我觉得乐刻总体运行可能会受到挑战,但整个运营逻辑和运营体系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该推动的业务升级还是要持续推动。我要做的是让企业保持低成本,然后保持灵活,提升组织效率。
要不要裁员,需要考虑这三点
Q4:疫情这么严重,裁员是不是必须的?如果是必须的,该怎么裁?
【丹研会】创始人 陈勇博士
裁或者不裁只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就是这样做是不是有利于这个组织能力的进化。如果你裁掉了人,组织也没有提升能力建设,最后企业也依然做不下去,这种裁员并没有意义。但是如果你在整体环境里发现了企业能力的短板,不仅没有裁员,还扩招增加了人,但是企业能力提升了,有了核心竞争力,这种人员调整就有意义。所以裁不裁员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你有没有看清楚你的组织,在这个环境下,企业的核心客户最需要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如果我们单纯地考虑裁不裁员,这个问题就狭隘了。首先,企业主要评估你的赛道和客户的需求变化,然后再来评估组织和盘点人才。也就是说,人员调整的根本在于能不能达成我的组织战略目标,目标做了调整,企业的能力就要做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该裁的就得裁,所谓慈不掌兵。但是该补的就得补,如果没有后劲,没有企业能力,你凭什么活下去?不是员工越少,企业就活得越好。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组织能力建设的导向,在这个导向下,对于跟组织未来能力不能产生直接链接的部门和岗位,就应该果断调整。当然,在调整的过程中要尊重公司法、尊重劳动法、关注好员工,做好最后的安排。但是如果需要我们调整甚至扩招增加人员,也要有这个魄力。
Q5:作为企业一号位,该不该允许自己脆弱?如果允许脆弱,该怎么及时调整?
【丹研会】创始人 陈勇博士
在中国做企业是比较辛苦的,因为中国三十四年走了别的国家一两百年的路,我们在经历压缩式的成长,所以不焦虑的企业家很少。我有两个诀窍:第一是跑马拉松,我认识的很多企业家朋友都在用跑步来缓解焦虑,这个需要坚持。第二是对自己进行心理上的舒缓。
我送给大家三句话:
第一句话,咱遇到的事没多大。咱们这点事放到国家层面、人类社会层面甚至更大的层面来讲都是小事,别把这个事太当回事。
第二句话,把自己当人看。我们都不是神,也不是圣人,是人就会犯错误、做错误的判断、做错误的决策。要善于悦纳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
第三句话,所有的决策一定从善意出发去面对不确定性。
外部的很多东西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安下心来、定下神来做最好的处置和判断,这是很有价值的。
如何长期运营好一家公司
Q6:作为企业一号位,在如何长期运营好公司上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
【码尚定制】创始人钱宝祥
针对业务和组织,我分别有三个关键词跟大家分享:
业务的三个关键词是聚焦、壁垒和安全边际。
聚焦是指要去分辨企业正在做的哪些事情是真正给用户创造价值的,那些事是自我感动和自嗨的。把很多无关紧要的问题删减掉,然后只聚焦最核心的问题。 壁垒。可以把壁垒想象成一面高大的城墙,但这个高大的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构成城墙的每一块砖,这块砖就是企业的基本功。基本功就是每天每个人的工作任务、目标达成、经验和知识的沉淀,这块砖能够让明天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得更好。那如果企业中每个人每天都在垒这样的一块的砖,那当这面墙构建好了,就会无比坚固且有足够的防御力。 安全边际。第一点,假设企业在零收入的情况下,能不能有 12 个月乃至 24 个月的现金维持企业正常运作?如果有的话,那企业账上的现金是 OK 的。第二点,企业的融资应该翻译过来叫借了多少钱,融资钱都是要还的。经营企业要谨慎地用好每一分钱,要尽量地给股东、员工、社会创造价值。组织的三个关键词是共识、透明和新陈代谢。
共识是指核心团队有共同的目标和相似的价值观。在目标和价值观是一致的情况下,团队才能够坚定地往前走,不会因为路上有一些困难或者一些诱惑就散伙。做得好的团队的共同特点就是组织共识度非常高,核心团队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团队真的就是战无不胜。 透明。想要达成共识,就必须得透明。在组织里面其实有很多信息茧房,比如说一对一或者小群的沟通。在信息不充分流动或者说可能会隐瞒的一些信息的情况下,就会导致非常多的问题。疫情带来了危机,开诚布公地跟员工交流这些问题和困难,他们反而能够增加对组织的信任,凝心聚力,一起克服挑战。 新陈代谢就是大家经常讲的组织优化。不能光看裁掉的人,也要看去吸纳的人。不能说遇到困难就裁员,企业也要为未来去做储备。当老板的不要觉得招来了一个员工,他就要给我打一辈子工。大家走到一起,不管时间长和短,其实是一段缘分。那这段缘分里哪些人是适合的哪些人是不合适的,这是企业家要考虑的问题。这个人也许很厉害,但不见得适合我们;也有可能他不厉害,但可能很适合我。怎么判断适不适合呢?这就要提到我刚才说的组织共识度,是不是自己人,他对共同目标认可吗?他愿不愿意为此努力?确实在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人不合适,那么让这样的人走掉,是很正确很应该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企业的这种新陈代谢,大家应该非常理性地去看待。最后,我想补充一句老话叫成地失人,人地皆失,成人失地,人地皆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紧密地团结核心团队,只有一起爬过雪山渡过草地的核心团队,他才是真正有凝聚力的,能战斗力的团队。
以上就是首期CEO锦囊的精华内容,第二期的主题是《疫情之下,消费品牌的出路何在》,我们邀请了小马宋战略营销咨询创始人&得到营销外脑小马宋、莫小仙品牌创始人&董事长王正齐、社交酒饮兰舟创始人郑博瀚、珍味小梅园创始人&CEO浦文明、大热荒野创始人&CEO朱显一起聊聊,欢迎扫码预约观看。
扫码预约观看
如果你是企业主且对CEO锦囊系列直播活动感兴趣想参与互动,欢迎扫码添加创变者俱乐部小助手微信进行交流。
扫码添加创变者俱乐部小助手
相关推荐
最前线 | 雷军分享疫情下“过冬锦囊”:足够的现金量是生存关键
疫情冲击下,4个锦囊助企业进行战略“自救”
疫情间的线下教育:活下去,做好准备
疫情下的创业公司众生相:不论站着、跪着都要活下去
什么是救中小企业的“中国锦囊”
未来银行 | 度小满CEO朱光: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公司的机会在哪?
怎么活下去?
愈发内卷的“游戏出海”,还有哪些细分机会?
病毒入侵硅谷:开始远程办公,创业公司首先要“活下去”
后疫情时代的世界,隐藏着哪些创业的机会?
网址: CEO锦囊Vol. 1|疫情暴露出哪些问题?公司怎么寻找“活下去”的机会?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381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94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3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17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048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9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11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519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43
- 10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