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不要想多了,别人没那么关注你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我们总是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所以行动的时候往往瞻前顾后,害怕自己丢人。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心理学上,把高估外界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叫做聚光灯效应。而以自身体验作为参考,去推断他人的体验叫做锚定效应。弄清楚这两种效应,你就会明白,你以为的丢人,其实只是你内心的独角戏。文章来自编译。
在揣摩别人会如何评价我的这件事情上,我过去经常会花费大量时间。
我该穿什么,合适吗,合身吗?我是不是说得太多了?还是说得太少了?这个人一定会觉得我太激进了吧?那个人一定觉得我不是很有趣吧?
在一些特定时刻,这方面的想法还要糟糕些。比如当我要在工作会议上发言时,或者当我外出参加社交活动时。活在当下实在是太过令人分心,太难熬了。因为内心独白总是在我脑子里一直萦绕,挥之不去。别人的每一个面部表情,每一条评论,在我看来都有别样的意味。而且总会有特定的主题和信念。其他人对我的看法肯定是普遍真理。我会把别人眼里自己的这种形象不断打磨,打磨到像一小块漂亮的大理石一样闪闪发光,然后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这样实在是太累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我至今依旧如此。关于我们自己的特定信念很被难打破。但我现在能够识别这种模式,并重新构建与内心的对话了。因为我了解大多数人的真相,即多年来已经为研究所证明的真相。
对于我,别人没功夫想那么多。因为我们每个人主要考虑的都是自己。
不信?你是不是还认为你周围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去思考你所做和所说的一切?科学不同意。
“我们考虑的主要是自己”的科学证据
实际上,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自己是有科学证据的。
早在 1997 年的时候,Dunbar、Marriott 等人就研究了人类对话的主题和内容。他们发现,78% 的对话都会牵涉到谈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正如他们在研究中所说那样,社交领域对话的首要功能是:
让说话者向其他人传达大量关于自己的信息。
所以第一步是要知道,大家大多数是在谈自己。
2013 年,哈佛大学的 Tamir 和 Mitchell 表示,大多数人都会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有个名字,叫做“锚定”(anchoring)。这是一种认知偏差:
[人们]会以自身体验作为参考,去推断他人的体验。
比方说,在一堆人当中你可能会觉得不舒服。因此,当有人描述他们参加的一场大型聚会时,你可能会认为他们描述的是一次负面经历。哪怕他们本人其实很喜欢大型聚会。
最近(2018 年),Meyer 和 Lieberman 提出了一个理论,试图阐述为什么人总是在思考自己。大脑的某个区域(MPFC/DA 10)属于某种“默认网络”区域。当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而且不参与外部需求时,这个区域就会被激活。对这个区域的影像学研究证实,当我们在思考自己时,激活的也是同一个区域。
换句话说,我们大脑的默认设置是考虑自己。
所以这项研究支持了这一事实。我们谈自己比任何其他都要多。我们利用自己的体验对他人做出假设。一旦我们的大脑不需要管其他的外部需求时,默认就会想自己。
研究很清楚。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想自己。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被评头论足时,那是因为你在对自己评头论足
我们还是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对自己的消极看法和假设吧。
当我担心有人认为我太紧张时,或者认为我的演示文稿做得不好时,究竟是谁在这么想?
我自己。是我自己这么想并相信这些想法。但是其他人是不是也用同样的方式在评判我?
最大的事实是,我们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而且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
但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我周围的人想知道我对他们的看法。或者其他跟他们有关的事情。我是唯一一个对自己有负面想法的人。因为我在其他人想法的雷达上只是一个点而已。
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的真相就像 Bette Midler 在《莫负当年情》(Beaches)里面的那句名言。是的,我知道你在想啥,但那句话确实说得好:
我的事情说够了,我们来谈谈你吧。你觉得我怎么样?
有时人们会说一些评头论足的话,但不是你想的那样
所有这一切并不是说别人永远都不会对你评头论足,对你说刻薄的话,或者对你有负面的想法。不是这样。我的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网上有些什么。
但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这些评判往往与我们无关。至少不仅仅是跟我们有关。
还是来自 Tamir & Mitchell 的论文(以及其他人)的研究表明,人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当作他们对他人假设的“锚”。
我所看到的是,人们对于别人身上那些自己所没有信心的部分,往往是最严厉和最喜欢评头论足的。
因此,下次当有人对你刻薄,或者对你以及你的生活方式评头论足时,不要内化,不要想这对你意味着什么,而是问问自己,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负面想法来“锚定”他们对你的看法?
意识到别人在想的不是你,并因此获得绝对自由
当你意识到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关于他们自己的时候,当你真正内化了这个概念的时候,那种自由是不可思议的。
这意味着,我写演示文稿的时候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这意味着,我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并接受自己对这件衣服的喜欢。
这种可能性是无止境的。
此类转变未必是一夜之功。而且它不会一直存在。没有十全十美、这世上没有绝对,不是非黑即白。
但下一次当你感觉自己被别人评头论足时,当你觉得别人认为你刻薄、糟糕、可怕,当你被这样的看法压倒时,请记住,其实你并不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但他们的想法不太可能跟你有关。更可能的是跟他们自己有关。
所以你想怎么想就怎么想,不管好坏,你有这个自由。把你的内心独白从脑海里面删掉,回到当下。
可真是松了一口气。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为什么别人的行业都那么让人羡慕
对话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潘建伟:科学研究是一种生活方式
火爆全球的变老滤镜,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好玩」
科学研究:成年人打卡学英语效果如何?
你要的“携号转网”,没那么轻松
科学研究:午睡是好事还是坏事?
要想让自己在2022年跨越一大步,你需要这8个干货技能
在大厂上班,你牛什么劲?
为什么运气没那么重要?
让你内心强大的5个习惯
网址: 科学研究:不要想多了,别人没那么关注你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387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0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72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495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95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82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7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62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314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31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