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一)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人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和行为。尽管如此,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在这些独特当中,大部分人都存在着一些思维的共性,甚至可以说是误区,正是因为存在这些误区,才会导致各种问题。本文总结了十七种人类思维的共性,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些误区,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成为异类(outlier)的条件。但就像异类的定义一样,这样的人注定是少数。文章来自编译,篇幅关系,我们分三部分刊出,此为第一部分。
划重点:
每个人都属于某个部落,并且会低估这个部落对自身思想的影响
人们呈现给世界的,只是他们脑子里面的东西的一小部分
预测是概率问题,是让成功的几率对你有利。但观察者大多用二分法来判断你,非黑即白
在一个太好或太坏的东西无法无限持续的世界里,我们就是推断机器
人总会过于乐观或者悲观,要想了解这两者的边界在哪里,唯一的办法是稍微越界一下
人容易忽视那些用你喜欢的独特方式思考世界的人,也会用你不喜欢的独特方式去思考世界
一千亿人曾经踏足过这个星球。
其中近 80 亿人今天还活着。
人人都有故事,但有机会讲故事的寥寥无几。
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想法。大多数人都知道一些你无法理解的东西,而你也体验过他们不会相信的东西。
但是,还是会有很多跨世代跨地域普遍存在的行为。情况会变,但人的反应不会。技术在不断发展,但不安全感、盲点,容易受骗等很少会变。
我在这篇文章中列举了 17 个最常见、对人们影响最深的思维方式。
本文略长,但每一部分都自成一篇,可以独立阅读。你可以跳过不认同的部分,反复看认同的部分——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
1. 人人都属于某个“部落”,并且会低估这个部落对自身思想的影响。
“部落”无处不在——国家、州、政党、公司、行业、部门、投资风格、经济哲学、宗教、家庭、学校、专业、证书等等都算。每个人都热爱自己所在的“部落”,因为知道那里的人了解你的背景,跟你有着共同的目标,这令人感到慰藉。
但是“部落”有统一的规则、信仰与观点。其中有的你可能并不认同,还有的甚至非常可怕。但人们仍然会选择支持,因为“部落”已经成为他们身份的一部分了,而选择不支持就可能会被“驱逐”出去,所以没人愿意冒这个风险。因此,人们要么会心甘情愿地赞同那些可怕的想法,要么会因为盲目追随“部落”,连这些想法有多可怕都意识不到。
2. 人们呈现给外界的,不过是内心所想的一小部分。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有 300 万册,大概有 25 万亿字。
互联网上可访问的信息总共估计有 40 万亿千兆字节,大概足以储存从宇宙大爆炸至今共 140 亿年时长的高清视频。
被记录的历史有那么多。
但这些还只是公开分享、记录和发布的内容。跟实际发生的事情相比微不足道,与人们脑子里想过的事情相比更是微乎其微。
虽然我们自认为很了解人类的疯狂怪异、才华横溢以及有洞察力,但实际上我们了解的不过其中的 0.00000001% 而已。哪怕是那些最爱分享的人,透露出来的也不过是他们所有经历和想法的千分之一。
其结果之一是对成功会产生错误的看法。大家分享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他们希望你看到的。技能广而告之,缺陷藏形匿影。胜利被夸大,失败被低估。怀疑和焦虑很少会分享到社交媒体上。战败的士兵和失败的 CEO 很少会坐下来接受采访。
大多数事情比看起来更难,也没有看起来那么有趣,因为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往往是高光时刻,是别人希望树立的形象,好增加他们自己成功的机会。如果别人对你不够了解,看不到你的其他面,那让他们相信你很特别就是最容易的。
当你对自己的挣扎有敏锐的认识,却对别人的挣扎视而不见时,很容易就会认为自己缺乏别人拥有的某些技能或秘密。有时候的确如此。但更多时候,你只是没有看到别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努力、克服了多少挑战。
3. 预测是概率问题,是让成功的几率对你有利。但观察者大多用二分法来判断你,非黑即白。
电影《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里面有一个场景,有个分析团队声称找到了奥萨马·本·拉登,那位中央情报局主管提出了质疑。
他说:他说:“我可是要向总统面对面汇报的。别废话,我就想知道他究竟在不在那里!”
团队负责人说,本拉登有 60% 到 80% 的可能性在那个大院里。
主管问:“那究竟是还是不是?”
一位年轻分析师插嘴道:“他在那里的可能性是 100%。”
所有人都惊呆了。
“好吧,95%,因为我知道绝对的确定性会把你们吓坏的。但其实就是 100% 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概率是多么的令人不安。
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却没有发生,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知道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大多数人都明白,确定性是很罕见的,你能做的顶多是在机会对你有利的情况下做出决定。他们明白,你也许很聪明但到头还是会搞错,或者很蠢但就是能蒙对,因为运气和风险就是这样的。
但在现实世界里,几乎没人会真正运用概率,尤其是在判断他人的成功时。
人们最关心的是,“你是对还是错?”
概率关乎的是细微差别和渐变。但在现实世界里,大家注意的是黑与白。
如果你说某事会发生并且它发生了,那你就是对的。如果你说它会发生而结果没发生,那你就错了。大家就是这么想的,因为这需要的努力最少。当现实世界的结果摆在你面前时,很难说服其他人(或你自己)可能会有另一种结果。
这里的核心是人们以为自己对未来想要有个准确的看法,但他们其实渴望的是确定性。
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想摆脱这个痛苦的现实是很正常的。有人告诉你经济会发生衰退的可能性为 60% ,这并不能消除这种痛苦。反而可能会增加痛苦。但如果有人说“今年将出现经济衰退”,那他仿佛就为你提供了抓手,感觉控制了你的未来。
在猎杀本·拉登行动结束后,奥巴马总统后来曾表示,本拉登在那所目标房子的可能性其实是五五开。几年前,我曾经听过一名参与此次行动的海豹突击队员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他说,不管本拉登是不是在那间屋里,执行任务的队伍认为他们被杀的几率也是五五开。所以,此次突袭行动以失望或灾难告终的可能性是 75%。
那种可能性并没有变成现实——但这另一种结果的世界没有太多人关注。
4. 在太好或太坏都难以为继的世界里,我们就是推断机器。
当你处在一股强大趋势之中时,很难想象会有另一股强大到足以扭转局面的力量。
我们往往抓不住这一点,扭转趋势的往往不是外部力量,而是当这种趋势某个微妙的副作用,侵蚀了让它开始变得强大的那个东西时。
当没有衰退的时候,人会变得很自信。人一旦有了信心就会冒险。一旦开始冒险,你就会陷入衰退。
当市场永远都不会崩溃时,估值就会上升。当估值上升时,市场很容易就会崩溃。
当危机出现时,人就会有动力。人一旦受到激励,就会疯狂地解决问题。一旦解决了问题,危机往往就会结束。
好日子借自满与杠杆之手播下毁灭的种子,坏日子借机会与恐慌驱动的问题解决播下了翻身的种子。
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这一条几乎永远都是正确的,几乎无处不在。
但我们往往只能事后才知道,因为我们是推断机器,在预测的时候,画直线比想象人们会如何适应并改变自身的行为来得更加容易。
当发酵出来的酒精达到一定浓度时,它先杀死的是制造它出来的酵母。最强大的趋势也是这样被终结的。这种力量没那么容易看得出来,你不仅要思考趋势如何影响人们,还要思考这种影响将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从而终结这股趋势。
5. 我们的理智是有限度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总会过头,因为只有稍微越界才能知道它们的边界。
杰里·宋飞(Jerry Seinfeld)做的电视节目一度十分火爆,但他却选择退出。
他后来说,他在自己节目做得风风火火的时候却把它给毙掉了,因为知道见顶的唯一办法是经历衰退,而他对衰退没有兴趣。也许那档节目还能火,也许不能。但对他来说,不知道答案也没关系。
突破理智的边界,从繁荣走到萧条,从荒谬走向新的荒谬,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比比皆是。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那是因为很少有人能有宋飞那种心态。机会总是稀缺,大家不想错过任何机会。所以他们坚持要知道,顶部究竟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都是事实与情绪的混合。这家工厂能生产多少钢铁(事实),投资者愿意为这种产出付多少钱(情绪)。
重要的是,情绪用公式是预测不出来的。
比特币值多少钱?特斯拉能走多高?在选民反抗之前,政治能疯狂到什么程度?回答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是了解人们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他们的情绪有多乐观,他们愿意相信什么,以及讲故事的人说服力如何。你不可能知道。你连今晚自己的心情怎样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许多年以后一群陌生人会是怎样的心情了。
要想找到人们情绪的极限,也就是找到顶部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调整极限,直到走过头,然后当我们回过头来,才明白过来:“啊,我想那就是极限了。”
看着从繁荣走向萧条你很容易会这么想:“人类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疯了吗?”
也许不是。他们只是在理性地寻找其他人可以应付的极限。
6. 人们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即那些用你喜欢的独特方式思考世界的人,也会用你不喜欢的独特方式去思考世界。
基普乔戈(Eliud Kipchoge),全世界最好的马拉松运动员。最近一篇关于他的特写文章写道:
被迫呆在狭小的房间里面,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消磨,那些奥运奖牌获得者做了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事情:他们打开手机,登录wifi ,然后开始浏览大量祝贺称赞自己的信息。
除了一个人。基普乔戈把手机放在面前,然后再也没碰过,他就坐在那里,一连坐了几个小时,怡然自得,保持沉默。
铜牌得主,来自比利时的巴希尔·阿卜迪(Bashir Abdi)笑着回忆起这个故事时仍一脸的难以置信,还半开玩笑地补了一句,说体育界的人曾经这么说过基普乔戈很多次。
“他不是人类。”
他不是人类。
其实这句话你可以变着法子用在自己的大多数榜样身上——那些取得了极度成功的人。你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做的是别人永远不会考虑甚至无法理解的事情。
其中的一些特质很棒,你应该表示敬仰。但有的不是。
侃爷(Kanye West) 曾经说过:
疯狂的想法,疯狂的舞台,疯狂的音乐,疯狂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想要这些的话,这些有可能是来自一个疯子。
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是这么说的:“杰出人士的特质里面有一半其实是缺点。”(编者注:格雷厄姆意思是说不要样样都模仿你的榜样,其实榜样有一半都是缺点,连他们的缺点也学,就好比穷人为了让自己显得像个富人而得痛风一样)
安德鲁·威尔金森(Andrew Wilkinson)说:“大多数成功人士不过是行走的焦虑症患者罢了,只是这种焦虑被用来提高生产力了。”
我一直认为,在一件事情上表现异常出色的人,在另一件事情上表现往往异常糟糕。或者未必糟糕,但你在自己的生活里未必想要那样的表现。他们是天生的疯子,在各方面都很极端,不管好坏。
但是当你钦佩一个人时,很容易忽略这个事实。当你钦佩一个人的好品质,却开始模仿他们的坏品质时,情况就会很危险,因为你误以为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这个。这就是“永远别去见你的英雄”这句谚语的部分意思。
除了个人特质之外,嫉妒往往会被误导,因为你没法挑选某人生活的某些部分去效仿。Naval 曾经写道:
有一天,我意识到,和所有这些我嫉妒的人在一起,我不能只选择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你真的想成为一个有他们所有的反应、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幸福水平、他们的人生观、他们的自我形象的人吗?如果你不愿意和那个人的身份做一个完完全全的交换,那么你妒忌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多年前,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就用过一件真事来举例:
这个月桑德拉·布洛克身上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她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然后有新闻报道称她的丈夫是个混蛋,跟人通奸。所以今天要提出的哲学问题是:你愿意拿后者这个作为交易吗?你会用严重的个人打击换取巨大的职业胜利吗?
如果你得用三秒钟以上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你绝对是疯了。
崇拜的滤镜是多么的具有迷惑性啊。
相关阅读: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二)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三)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一)
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种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一)
世界首富马斯克,底层有一套强大的思维方式
短视频是否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种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三)
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种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二)
全球最权威17种量产辅助驾驶系统大PK:特斯拉再输通用
险峰创:非常时期,2B公司“守正出奇”的思维方式
石一:逆周期思维
非常时期,2B公司“守正出奇”的思维方式
网址: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一)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422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8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90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41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181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010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71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35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36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103
- 10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