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三)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三)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2年06月06日 11:13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人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思想和行为。尽管如此,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在这些不一样里面,大部分人都存在着一些思维的共性,而且可以说是误区,正是因为存在这些误区,才会导致各种问题。本文总结了十七种人类思维的共性,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些误区,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成为异类(outlier)的条件。但就像异类的定义一样,这样的人注定是少数。文章来自编译,篇幅关系,我们分三部分刊出,此为第三部分。

划重点:

人容易低估集腋成裘的复合效应

知道该做什么和真正去做差远了

我们不善于想象改变是什么感受,因为美梦是不需要背景的

因为对罕见事件缺乏了解,我们对世界之脆弱视而不见

无法接受麻烦、荒谬和低效,让无法接受世界这种运作方式的人感到沮丧

13. 低估了集腋成裘的复合效应。

宇宙最惊人的力量显而易见,那就是进化。进化指引着单细胞生物变成可以在有 500 GB 存储空间的 iPhone 上阅读这篇文章的人类。进化是发展出 20/20 视力,会飞的鸟以及免疫系统的原因。在科学领域,若论起成就,没有什么比进化所取得的成就更能让你大吃一惊的了。

生物学家莱斯利·奥格尔(Leslie Orgel)曾经说过,“进化比你更聪明”,因为每当质疑者说“进化永远没法做到这一点”时,他们往往不过是缺乏想象力罢了。

因为基础数学的原因,进化也很容易被低估。

进化的超能力不仅仅是会选择出有利的特征。这一点太乏味了,如果你只关注这个的话,你会怀疑,困惑。在在任何一千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物种的变化都是微不足道的,以至于难以察觉。

进化的真正魔力在于特征选择这件事情它已经做了 38 亿年。

造成影响的是时间,而不是细微变化。变化再细微,如果乘以 38 亿次方,得到的结果就与魔法无异。

进化给我们上的真正一课就在于:如果指数是一个很大的数字,那么即使小小改变也能取得巨大结果。这一点很难直观感受,但非常强大。物理学家阿尔伯特·巴特利特(Albert Bartlett)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缺点是我们无法理解指数函数。”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

我听过很多人说,他们第一次看到复利表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或者如果你是从 20 多岁而不是 30 多岁就开始储蓄,退休之后会多出多少钱之类的故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但也许你的人生并没有改变。你可能会感到惊讶,因为直觉上结果似乎并不准确。线性思维要比指数思维直观。这一点迈克尔·巴特尼克(Michael Batnick)曾经解释过。如果我让你心算一下 8+8+8+8+8+8+8+8+8,你几秒钟内就可以算出来(72)。如果我让你算 8x8x8x8x8x8x8x8x8,你的脑袋就会爆炸(结果是134217728)。

这个缺点经常会出现在一个领域里——投资。

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曾经讲过有这么一位投资者。他的每年的业绩从来都没站上过前四分之一,但如果对 14 年的累计业绩进行统计的话,他可以排在前 4%。如果这些每年平平过的回报他能够再保持 10 年的话,也许就能排在同行当中前 1% 的位置——尽管他在任何一年的业绩都不值一提,但却是他是他这一代人当中最出色的投资人之一。

投资太过关注于人们现在、今年、也许明年可以做什么了。 “我能挣到的最好回报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太直观了,是人都会问。

但就像进化一样,这儿不是出现魔法出现的地方。

如果你了解复利背后的数学原理,你就会意识到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怎么才能获得最高回报?”而是,“我可以在最长时间内维持的最好回报是多少?”

这是复利交给我们的重要一课:少关注变化,多关注指数。

14. 知道该做什么和真正去做差远了。

我曾经问过一位医生:你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不是压力或责任。这些都是这一行很基本的东西。她回答说:“是让病人按照我的要求做。”

一开始我不理解,但听她解释后,我明白了。

“你对看病的病人说,‘我需要你去做个化验,去看这位专科医生,然后拿这个药。’一个月后他们回来了,说你的医嘱他一样都没做。”原因要么是买不起,要么太害怕,要么没有时间。

她解释说,要想成为一名更好的医生,意味着得花更多的时间去管理病人,而不是管理这些病人的病。她说,医学专家与医疗保健专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别。

医学专家知道教科书上面所有的正确答案。他们可以做出精确诊断,他们知道所有最新的治疗方法。

但医疗保健专家明白,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医学令人生畏、令人困惑、耗钱又耗时。如果不能帮助患者克服这些,诊断或处方再对症也没用,因为即便解决方案很完美,如果患者不执行也不起作用。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投资、人际关系、健康、事业莫不如此。在这些事情上,我们该做什么没那么难——但具体去做需要你竭尽全力。

在很多情况下,这是由于投机取巧的吸引力引起的。想走捷径——既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又不想付出代价。患者不想吃得健康点,不想运动;他们要一颗药丸解决一切。投资者不想等待十年让他们的钱利滚利;他们只想要一只下周就能翻倍的股票。

但现实世界厌恶投机取巧,那些一心走捷径的人往往会被征收惩罚性赔偿,而不是轻松获胜。所以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这样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非常简单,但想让人们遵循简单的建议却非常困难。

阿西莫夫(Issac Asimov)说,“科学积累知识的速度,比社会积累智慧的速度更快。”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很多事情。

15. 我们不善于想象改变是什么感受,因为梦里面是没有背景的。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人人都认为自己有很高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情况变了,他们说,“啊,这个伤害比我想象的要重。”

在思考未来的风险时,你的思考往往是割裂的。如果我在思考市场会下跌 40%,我会认为除了股票便宜 40% 以外,世界的其他一切都照旧。那种感觉还不那么糟糕。但股票之所以会跌 40% ,也许是因为大家认为这个世界正在分崩离析,因为出现了大衰退、疫情、政治崩溃等等。在事情发生之前,想象这种压力要难得多。

在想象收益时,也会发生一样的事。

一个人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是不是像局外人设想那样也能收获同样的幸福感?反正我没见过,也不知道有这样的人。我的意思不是说成功不能带来自豪感、满足感或者自主感。但很少会跟你取得成功前所想的一样。

金·凯瑞(Jim Carrey)曾经说过:“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体验一下做有钱人和名人,做他们梦寐以求的一切,这样他们才能明白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答案。”

我认为这部分与人类很难预测损失的原因一样:整个大背景很难想象。

如果你想象未来的自己住进一所新豪宅,想象自己沉浸在美景之中,一切感觉都很棒。但我们很容易忘记的是,住在豪宅里的人可能会得流感、长牛皮癣、卷入诉讼、与配偶吵架、被不安全感折磨,被政客叨扰。在任何特定时刻,这些琐事都可能取代物质成功带来的快乐。未来的财富是在真空中想象出来的,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好坏参半,争夺注意力。

16. 因为对罕见事件缺乏了解,我们对世界之脆弱视而不见。

约翰利特伍德是一位数学家,他试图揭穿奇迹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数据。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解释道:

利特尔伍德定律(Littlewood's law)指出,一个人大致一个月就会有一次见到所谓的“奇迹”。

定律的证明很简单。我们每天清醒并活跃地过着生活的时间大约有八个小时。若所见所闻的事件发生频率以每秒一件计,每天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约为 30000 件,或每月约 100 万件。

这些事件除了少数例外,均非奇迹,所以奇迹发生的机率大概是百万分之一,所以平均每月发生一次奇迹应该可以预期。

因为无聊的统计数据而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事,这个想法很重要,因为对于可怕的事情来说也是如此。

想想百年一遇的事件。百年一遇的洪水、飓风、地震、金融危机、欺诈、疫情、政治崩溃、经济衰退,诸如此类。很多可怕的事情都可以称为“百年一遇”。

百年一遇并不意味着每 100 年会发生一次。这意味着在任何一年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大概都是 1%。看起来似乎很低。但是,如果有成百上千个独立的“百年一遇”事件,那么其中任意一个事件在某一年中出现的几率又会是多少呢?

事实上会相当高。

如果明年发生新的全球性疫情有 1% 的可能性,发生严重萧条有 1% 的可能性,发生灾难性洪水有 1% 的可能性,发生政治崩溃有1% 的可能性,那么明年或者任意一年发生糟糕事情的可能性就会高得令人不安。

利特尔伍德定律告诉我们,每月发生一次奇迹可以预期。但反过来,每月发生一次灾难的机率也大致相同。

这不就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教训吗?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说,历史“不过是一件接一件的烦心事罢了”。从大流行病爆发到核战争威胁,丹·卡林 (Dan Carlin) 在《末日始终迫近》(The End is Always Near)聚焦了那些感觉世界末日就要到来的时期。这样的阶段每一个时代、每一片大陆、每一种文化都有。坏消息是常态。

即便在我们记忆中的繁荣时期,比如 1950 年代以及 1990 年代,也曾发生过一连串的悲伤。排除了人口增长因素之后, 1958 年经济衰退期间失业的美国人数比 2008 年大衰退期间任何一个月的失业人数都要多。1998 年,全球金融体系几乎崩溃,那可是我们见过的繁荣时期里面最繁荣的一段时间。

平均而言,世界每十年就会崩盘一次。对于局部的国家、州、市或企业而言,每 1 到 3 年就发生一次可能更为常见。

有时感觉就像运气太糟,或者坏消息有了新势头。更多时候,这只是利特尔伍德定律在起作用罢了。有无数不同的事情都有可能会出错,所以在任何特定时刻,至少其中的一个可能会造成严重破坏。

17. 无法接受麻烦、荒谬和低效,让无法接受世界这种运作方式的人感到沮丧。

在出版《巴格·万斯传奇》(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之前,斯蒂夫·帕里斯菲尔德(Steven Pressfield)写了 30 年。在此之前,他的职业生涯过得很惨淡,曾一度住在中途客栈(halfway house,出狱者的过渡教习所)里面,只因为那里的租金便宜。

他曾经谈起过自己在那里遇到的人:

在这个中途客栈里面的人经常会到厨房闲逛,通宵达旦,这帮人是我见过的最聪明、最滑稽、最有趣的人之一。

跟着这帮人混让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一点也不疯癫。他们其实是看穿了这个狗屁世道的聪明人。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这个世界玩不转。

因为看不惯这个狗屁世道,他们丢了工作,还因此进了局子。社会则认为,“好吧,这些人绝对是废品。他们没法适应。”但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看透一切的人。

这也许不是帕里斯菲尔德的观点,但这让我想到自己一直相信的东西,以及对那么多人思维方式的剖析。

如果你认识到 BS (bullshit) 无所不在,那么问题就不是“我怎么才能避免这一切?”而是,“为了让我依然可以玩转这个混乱和不完美的世界,我能忍受的最优化数量是多少?”

如果你的容忍度为零,如果你对意见分歧、个人动机、情绪、效率低下、沟通不畅等过敏,任何需要其他人的事情你取得成功的几率为零。就像帕里斯菲尔德所说那样,你在这个世界玩不转。

我告诉你:很多人对 BS 的容忍度不够。也许他们还没有帕里斯菲尔德说的那么严重。但他们的期望与世界运作方式这个现实存在差距。

大家没有抓住的点是,有些不好的事情如果你想消灭的话,反而会变成更大的问题。我认为,那些最成功的人会意识到,一定程度的接受会击败纯洁。

盗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想根除盗窃,杂货店可以让离开商店的每位顾客脱衣接受搜查。但是这样一来就没人会去那里买东西了。所以,最好的失窃率永远不会是零。要想取得进展,你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这些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成本。

要确定自己应该忍受的的麻烦和荒谬的最佳数量,这是一项独特技能,一想被低估的技能,这样你才能在跟这些东西共处的同时取得成功。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可谓是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了,但瘫痪意味着助手们经常得抬他到洗手间——他曾经说过:“如果你走不动,当你想喝橙汁时他们带来的是牛奶时,你得学会说‘没关系’,然后喝下去。”

虽然各行各业不同,但这种心态具有普遍价值:如果现实情况要求你必须接受麻烦,那就接受吧。

相关阅读: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一)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二)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三)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一)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二)
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种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三)
世界首富马斯克,底层有一套强大的思维方式
短视频是否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种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一)
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种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二)
AI定制学习成长路径,「瓶盖思维」想要颠覆现有学习方式
险峰创:非常时期,2B公司“守正出奇”的思维方式

网址: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三)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4228.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