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数据线起家,冲刺创业板的绿联科技底气何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蓝媒汇财经,作者 | 蓝忘机,编辑 | 蓝妹儿
一家凭借卖数据线起家的公司准备冲刺资本市场了。
6月2日,根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联科技”)的创业板IPO申请已获得受理,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均为华泰联合证券。
招股书显示,准备冲刺深交所创业板的绿联科技此次计划募资15亿元。其中,5.5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1.1亿元用于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3.92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4.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绿联最开始身处深圳华强北,以为国外客户生产、代工数据线的业务起家,经过多年发展,绿联已拓展出多样化的产品品类,在国内的3C配件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过,近几年绿联的营收虽然在不断增长,但2021年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境地。根据其招股书,2019-2021年,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0.45 亿元、27.38亿元和34.46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达到了2.2亿元、2.87亿元和2.76亿元。2021年,绿联科技的营收增加了25.88%,扣非净利润下滑了3.82%。
与此同时,公司近年来毛利率下滑较快,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9.67%、38.01%和37.15%,短短两年下降超过12个百分点。
此外,公司创始人曾卖老股给知名投资机构高瓴、用作私人套现3亿元,如今,高瓴资本为绿联的第一大外部股东。
那么,绿联有无自己的硬实力?“靠做数据线”就能上市,底气何在?
做数据线起家,如何做到年营收34亿的?
2009年,此时的绿联创始人张清森已毕业两年,他的第一份工作经验跟自己的大学所学专业国际金融有关:在一家名为深圳得星科技的公司里担任外贸业务员。
得益于在上家公司所积累的外贸经验,为国外客户代工和生产数据线成为绿联最初的利润来源,彼时昂贵的原厂数据线养活了包括绿联在内的不少创业公司。
代工业务时常会受到同行恶意竞价的困扰,张清森开始转向正在重推品牌战略的天猫商城,并选择自己开发磨具做自有产品、着力将客服作为重要部门来提升用户体验。
这样的做法很快使绿联在业内打响了一定的知名度,如此前国内高清电视的数据线多为1.8米的规格,绿联很快开发出了能满足更多消费者和使用场景的规格产品:0.5米、1米、1.5米、2米……
2014年,在中国电商之战中败下阵来的亚马逊中国,开始将自身的业务重点转向服务于中国买家的出口业务,看到这种形势的变化绿联也借此开辟和拓展了自己的海外业务。入驻亚马逊中国半年后,绿联在平台上的单日销售额便超过了2万美金。
同年,绿联通过了苹果严苛的MFi(Made for iPhone / iPad / iPod)认证,这也意味着绿联生产的苹果相关产品均能达到苹果官方认可的技术标准,并能够在产品包装上印有MFi官方的认证标签。
2015年,绿联又将与自己产品密切相关的多家上游供应商引入了自身所在的工业园区内,大幅降低了产品成本。譬如深圳湘凡科技、菲炫电子科技和协源科技实业与绿联都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龙城工业区内,这三者均居于绿联前五大供应商之列。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除了营收占比超三分之一的传输类3C配件,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和存储类也是绿联旗下的产品品类。电商销售为绿联主要的营收渠道,这点从其招股书中也能看到:过去三年,公司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高达82.41%、82.35%和 78.14%。
目前,绿联境内外销售占比较为平衡,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约为43.49%、47.38%和46.09%。
过于依赖供应商,绿联有无硬实力?
虽然绿联已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是在不少终端消费者眼中,还是会将其跟“卖数据线的”画上等号。这样的印象背后固然有认知惯性在起作用,但翻看绿联的招股书不难发现,绿联在硬实力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其招股书可知,绿联的产品主要是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采用以外协成品采购为主的模式,2019-2021年,公司外协生产金额占比分别为75.78%、76.10%和75.62%,非常依赖上游供应商。
自有产能薄弱,绿联也试图改变过这种局面。据悉,近三年绿联一直有自建工厂、扩大产能的想法,但因为主营业务3C数码配件迭代周期快,若是自建工厂将难以保证生产周期和出厂质量,所以“无奈”的绿联只能看到上游供应商不断做大。
过于依赖供应商生产的模式显然会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隐患,对此,绿联在招股书中也并不讳言,表示若供应商出现停工,或与该公司合作发生摩擦导致双方合作关系提前终止,而公司亦未能及时更换合适的供应商,则可能出现产品供应延迟的情况,对该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除了自有产能薄弱、生产上较为依赖供应商的模式所带来的弊病外,更可能或者说已经成为绿联进一步发展的掣肘的是另一大问题。
同样根据绿联的招股书,可发现相较于可比的上市公司安克创新、公牛集团和海能实业,绿联科技的研发费用率偏低。2019-2021年,绿联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0.64亿元、0.95亿元和1.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7%、3.47%和4.54%。
当然,研发投入较少跟企业所处阶段有关,但这样的现状使得绿联无法拿到3C产品领域的高溢价,因为3C数码配件品类众多,核心技术有异,想要完成产品力的升级,必然要在人员和资金上大举投入。没有高溢价,也就意味着绿联很难在短期内突破性价比“魔咒”。
如果市场处于平稳期,性价比产品自然有性价比产品的生存之道,但一旦遭遇上游成本普涨,利润空间就会受到不小的侵蚀。
2021年,绿联旗下的传输类成品、音视频类成品和充电类成品采购单价涨幅分别达到了7.32%、15.77%和21.09%,整个报告期内仅传输类成品单价略有下降。但在下游市场,绿联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涨幅平均值只有2.19%,即采购成本涨幅大大超过终端销售价格的涨幅,这也构成了行文开头提及的绿联在2021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主因。
极少引入外部投资,高瓴成最大外部股东
在本次冲击资本市场前,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的张清森为绿联科技的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公司18783205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0.3019%,为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出现在股东名单中的绿联咨询、绿联和顺、和顺二号、和顺三号、和顺四号、和顺五号、和顺六号、和顺七号和和顺八号皆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
在此前的发展历史中,绿联鲜少引入外部投资,直到去年上半年,创始人靠着出售老股用作私人套现,情形才发生变化。
2021年4月,绿联科技创始人张清森、联合创始人陈俊灵分别将自己原有的3.7%和1.85%的股份,作价2亿元和1亿元转让给了高瓴资本旗下的高瓴锡恒,结合招股书中的现金流量表显示的筹资活动吸收资金变化,可知这笔3亿元属于两位公司创始人的私人套现,并未用作公司运营。
很快,绿联科技又有了新的融资动作。2021年6月,高瓴锡恒再次向绿联领投了2.5亿元,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和坚果资本等机构投资者分别跟投了2000万元、1500万元和1500万元。本轮融资后,绿联估值达到了57亿元。这是绿联首次向外界展示出的想要冲击上市的明显信号,长时间鲜少融资,在某个时间节点突然引入大牌机构的注资,其间的意义不言而喻。
只是,引入外部投资,也势必会产生“派系之争”,绿联内部更是存在着不少裙带关系。
有媒体报道,高瓴首次入股绿联时曾安排顾劼翔作为董事,但顾劼翔后在冲刺上市的敏感时间点辞去了公司董事一职,对外的解释是个人身体原因,补选的董事则为绿联科技自身的嫡系——作为创始团队高管之一的陈艳。
董事方面,绿联科技高级售后服务主管张碧娟为公司董事长张清森的妹妹,仓储经理李庆珍是张碧娟的配偶,外贸运营主管曾秋洋为公司监事雷淑斌的配偶。
所以,在内部高管和外部投资人的利益平衡上,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公司治理上,绿联也多少给外界留下了生忧的空间。
从做数据线起家,到年营收达到34亿元,绿联搭上了电商红利和品牌流量的班车,加之在产品端做出了一定的差异化和品牌化,所以从一众做3C数码配件的企业中杀出重围,但未来想要走的更远,显然还需要在包括产品研发、产能扩建、公司治理等方面更下功夫。
有人戏言,绿联“干掉”了不少原先存在于深圳华强北卖线材的小档口,但想要变得更强,绿联需要“干掉”的还有很多。
相关推荐
卖“数据线”起家,高瓴持股近10%,绿联科技冲刺创业板
这家公司卖“数据线”卖到上市,苹果、华为加持,你一定用过
从高瓴投资绿联,看细分消费品牌的新机遇
从单品到解决方案,绿米联创的全屋智能探索之路
靠卖充电宝实现近千亿市值,这家出海的中国公司是怎么做到的?
视频网站VIP“一直收钱一直坑”,底气何在?
16个本科生撑起的芯片公司,正在冲刺创业板上市
苹果华为不送充电头后,这些人赚翻了
又一独角兽熬到上市:靠卖轮胎起家,3年亏30亿
10亿榜样 | 抓住第一拨小米流量红利,年营收已破10亿,「绿米联创」如何讲好全屋智能故事?
网址: 靠数据线起家,冲刺创业板的绿联科技底气何在?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436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