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投升温,农业青年科学家被哄抢
最近,有聚焦农业的投资人在朋友圈发文:“今天到农科院扫楼,找PI。虽然跟当年读书的心情很不一样,但为农业做点事情的希望不减。关注农业科技创新,期待有更多农业科学家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把产品造福于更多人。”
科研成果交易转化是一个复杂的长周期命题,过去,在互联网、新能源、芯片等领域发生过太多科学家创业和产融结合的动人故事。在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种趋势正在农业领域发生。未来,相信科学家在农业创投人群中的比例将会大幅提升,真正推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一时代赋予的使命。
如今,在隐隐爆发的农业创业赛道上,似乎也正迎来“科学家时代”。35斗(微信:vcearth)盘点了15位从科研院所中“诞生”的农业创业者,以期能找到“学而优则创”背后的一些现象和规律。
科学家们为何创业?政策支持,赋能产业升级、推进产业化落地是关键
如今,创业赛道上,科学家的身影已不再是“凤毛麟角”,更不会被诟病“离经叛道”。不论是一级市场上被风投机构青睐的创业者,或是二级市场上敲响上市钟声的企业创始人,科学家创业似乎已成为时下的风潮,他们也成为了推动创新产业落地的中坚力量。
在这背后,专利产业化率也获得了提升,近年来,在30%-40%这一区间波动的我国专业转化率就是佐证。
图:2017年-2021年间,我国专利产业化率/数据来源: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将目光拉到上世纪90年代,彼时的美国受《拜杜法案》等政策的推动,美国大学的专利转化率从5%左右,翻了16倍,达到了惊人的80%。在此背景下,这部法案也被称为“过去半个世纪美国颁布的最鼓舞人心的立法”之一。
同期,我国也尝试过引进“拜杜规则”(这一概念是财政资助科技成果放权规则的统称,其核心内容是将有关科技成果所有权从国家下放到高校或中小企业手中,通过加强私人产权激励的方式来提高成果转化的绩效),1994年,我国发布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就是最早的尝试。
此后,我国也陆续发布了相关政策,旨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图:我国发布的部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2022年1月,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进步法》)的正式实施更是为科学家创业打下了“强心针”,《进步法》中明确表示的“探索赋予科学技术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制度”、“科学技术人员符合条件可以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等内容,都在为科学家创业“铺路”。
得益于政策环境显露出的鼓励科学家创业的倾向,外加创业环境变化、科技创业浪潮已然兴起、投资人愈发青睐有科研背景的企业等多重因素,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使得科学家创业的难度逐渐下降。在农业领域中,究其内因,多位农业领域的科学家创业者曾告诉笔者,“推进项目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赋能产业升级”,是他们选择创业的原因之一。
这一观点在《专访德默特:获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数千万元投资,手持数千万元订单,应用藻类生产脂质、蛋白质》一文中似乎得到了证实,德默特创始人韩丹翔博士就表示,“在研究所工作时,一直在寻求藻类产业化的突破”。2019年,在企业正式成立后,运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和先进生物制造技术创建规模化微藻细胞工厂合成功能脂质和替代蛋白正式成为了企业的主营业务。
博瑞迪创始人张嘉楠也曾表达过类似观点,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推动中国分子育种的产业化落地,这是博瑞迪从始至终的愿景。
外有政策“保驾护航”,内有初心指引前进的方向,这或许就是科学家们选择创业的重要原因。
科学家创业,为何颇受资本青睐?
在产业中深耕的科学家,正让自己成为一块“磁石”,在吸引资本的过程中,也让自身变得强大。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将发生,将“科学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也是让创新成果不再被束之高阁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图:35斗统计的15家企业所获投融资情况(按创始人姓名首字母排序)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而科学家们被资本青睐的原因,似乎也很显而易见。
1. 科研院所中走出的创业者有深厚的学术知识背景和实践耕耘,对行业的理解和认识深刻。由下图,我们不难看出,各个企业创始人都有着丰富的知识沉淀和相关的项目实践经历,过硬的学术造诣和技术以及多项知识成果和发明专利似乎已成为他们的“基本功”,众多响亮的头衔是他们的“标配”,理论知识掌握牢固。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科学家在擅长的领域创业更具说服力和权威信。35斗所统计的15家企业中,每位创始人都在自己学生时代对某一领域进行深耕,做出了显著的成果,并享有一定的声望。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也并非只在实验中埋头苦干,多个企业的创始人还参与了国家级的重大项目,甚至是某些国家标准的制定,众多科技成果只有落地到应用层面才能显示出价值,而相关场景中的数据和案例,又可以反哺科学研究。丰富的实践经历、对现实场景难题的攻克和对行业的充分了解或是他们创业的底气。
图:部分从科研院所出身的创始人相关情况(按创始人姓名首字母排序)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2. 科学家自己就是“风向标”,掌握着资源的流向。如今,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掌握了时代的话语权。而人才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源,被企业视为“智慧大脑”、“创新的核心源头”的高、精、尖科学家更是可遇不可求,他们站在产业前沿,触摸行业未来。科学家们去往何处,就意味着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将在哪里汇聚。
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们,不仅有远见和清晰的愿景,他们对科学的认识还兼具深度与广度,纵深交错,在行业中具备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力,且善于沟通协调。在这样的科学家创业者的带动下,“一呼百应”并不是空谈。
3. 对资本来说,支持科学家创业拥有较高的性价比。对资本和投资机构来说,决定是否要投资一家企业,企业的潜力、价值以及将来的增量是需要着重考虑的点。而科学家们既拥有实打实的技术,还有着普通创业者触及不到的人脉和资源。对以技术为生命力和经营周期的农业企业来说,科学家创业显然拥有更加牢固的“护城河”。
新时代已悄然而至,投资科技创新对资本来说或许是门好生意,和科学家“交朋友”,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对科学家创业者们来说,资本与科学互有所需,互为弥补,一拍即合。科研解决了生产技术、工业原材料、产品升级利用、产业需求的研究等问题,科研要为产业发展服务,同时能够创造不菲的商业价值;而资本则在此基础上对商业产品需求进行扩张,起到了对科研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科学家创业和创新的“催化剂”。
4. 但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家创业覆盖面并不算全,他们大多专精某一领域,对流通供应链、冷链等关节性、连结环节涉猎较少。如第一点所言,我们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科学家们专精于某一领域,对整个产业链上的关节、链接环节涉足较少,部分领域仍存在空白。
对于农业中,这些入局者少但是却至关重要的环节来说,亟待填补,这些环节需要的或许是与农业产业关联度高的其他领域专家。
以齐禾生科为例,创始人高彩霞博士和Kevin Zhao博士都是在基因编辑领域有一定声望的科学家,在他们的带领下,将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生物蕴于生物育种产业和生命领域学科的发展之中,或将为我国相关产业带来无限可能。
这种节点技术和领域,也希翼有更多的人和团队可以加入进来,将成就种在大地上,为我国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科学家创业,仍有众多“艰难险阻”
尽管科学家创业形势看起来似乎“一路向好”,但事实是否如此?
科学家创业所需要直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做好角色的切换。科学家和创业者,本质上是两种身份,这也决定了在某些事务上处理方式的差异。科研需要“专注于眼前”,近期的技术难题、材料选择和研发工艺的突破或许是当前的难点,而对于创业者来说,企业的中远期战略如何、行业的变化都需要纳入考虑,创业所打的是一场“长期战”。
在实验中,科学家们通常是以团队合作、分工配合的方式进行科研工作,在商海中,更多的需要创始人个人的眼光和决策,加之以前涉及不多的管理工作,是科学家创业者所需面临的重重难关之一。从“团队协作”到“独挑大梁”,还需要科学家个人去适应。
科研主要是“与物交流”,创业则是看重“与人沟通”。“埋头做事”是一贯以来我们对科学家的惯有认知,而事实也大多如此。但在身份的转变背后,也是固有习惯的改变。
做科研需要保持好奇、坚持创新,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想法,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如何才能被真正利用起来?应用如何真正落地?成本如何降低?如何管理和运营一个团队?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科学家创业,需要在科研和市场之间做出一定妥协。实验室中的数据,要求精准、高效甚至是趋近完美;而对于市场来说,众多产品都是在数次的迭代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非“一步到位”直接达到产品的最高形态。
在实验室与市场之间,创始人更多地需要在二者之间做出权衡,这也在考验科学家创业者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对产品价值的评判。
以上种种,似乎都对科学家创业提出了挑战,在创业需要克服的“九九八十一难中”,或有宝物能助力科学家创业者们的“取经路”。
西湖大学遗传学讲席教授、副校长许田曾表示,搭建一个让科学家、工程师可以发挥自己所长的“软平台”或是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平台主要聚焦解决核心技术问题,而与企业运营相关的融资、商业模式、知识产权等其它商务上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士或机构,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参考资料:
1.《王影航|“拜杜规则”的全球困局与中国方案》
2.《出走BAT的科学家们,被VC疯抢》
3.《高校专利产业化率仅3%立法鼓励资本疯抢科学家“创业潮”来了?》
4.《科学家创业大潮来了,他们准备换种方式改变世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5斗”(ID:vcearth),作者:陈欣雨,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鼓励全球五大洲青年新锐投身数字农业:联合国粮农组织、浙大携手拼多多启动“全球农创客大赛”
卡位农业大数据
创投周报 Vol.7 | 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走热;智慧农业利好;IoT底层技术细分化;以及 10 家有意思的新公司
袁隆平:一位农业科学家对泥土的终生守望
新西兰农业AI发展盘点,从产量优化到供应链管理
用算法「种」出的草莓里,藏着年轻人与农业的未来
民以食为天,这里有4家农业与食品早期科技创业公司
农业即服务,是农业的未来吗?
“首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20支“机器人天团”助力农业数字化
国外创投新闻 | 美国新闻媒体「AgFunder」融资6000万美元,聚焦农业和食品科技相关资讯
网址: 农业创投升温,农业青年科学家被哄抢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565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99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04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5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31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154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8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52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46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223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