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茅”和美国牵手,赴美建厂热已打响?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包校千
编辑|陈伊凡
题图|视觉中国
在美国俄亥俄州帕塔斯卡拉,一座即将刷新产能纪录的光伏工厂计划于4月开工动土。3月14日,消息从大洋彼岸传至中国,让作为该工厂投资者之一的中国光伏组件巨头——隆基绿能(601012),受到市场关注,这是这家光伏巨头第一次赴美建厂。
如果项目如期在2023年底前竣工投产,这座组件容量高达5GW的大型工厂将不容小觑,基本等同于去年全美公共事业规模太阳能装机总量的近50%,并为近100万户美国家庭输送电力。
作为全球产能最大的硅片和组件企业,隆基的全球化战略为自己广开销路。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出口至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德国、西班牙等地,当然也包括美国。
今年以来,市场陆续传出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建厂的消息。先是1月份晶澳科技(002459)宣布投资6000万美元在凤凰城建立最大产能2GW的组件制造工厂;紧接着,2月份就有隆基将在美国俄亥俄州拟建设千人规模合资工厂的消息,不过官方并没有回应这一消息。
目前,美国光伏制造业新增投资主要来自美国本土企业和部分亚洲和欧洲制造,多数中国光伏企业出于对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对赴美投资事宜仍持观望态度。
不过,随着美国光伏领域新一轮投资的展开,以及隆基赴美建厂的消息被俄亥俄州哥伦布地区经济发展组织披露,这家光伏巨头与美国的“牵手”,能否改变行业的风向,又能否给中国光伏产业拓展海外市场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光伏产业的双向奔赴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巍看来,包括隆基在内的中国光伏企业近期选择赴美建厂,很大程度上与当下拜登政府推行的制造业回流浪潮相关。
长期以来,由于美国制造业外流,导致本土光伏供应链和制备能力匮乏,美国本土光伏企业此前对于组件更多是依赖的方式引进。2021年,美国本土生产的组件量仅4.23GW,仅占出货总量的14%左右。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目前美国现有组件产能仅有不到7GW。
虽贵为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光伏市场,但美国本土光伏制造实力与中国存在巨大悬殊。
美国太阳能协会(SEIA)就指出美国太阳能供应链中存在重大缺口,例如硅锭、硅片生产力不足,逆变器、光伏玻璃的产能有限。行业人士更是形容美国本土光伏产业链“全面失守”。
拜登上台后,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对新能源领域高度重视,并在本国大力推动清洁能源计划,制定了属于美国的宏伟目标,即到2035年实现清洁能源电力100%的使用率。其中,太阳能要完成美国电力需要40%的任务指标。而目前,这一占比只有3%。
2022年8月,美国颁布了《通胀削减法案》,决定拿出约3690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扶持产业发展。为了实现产业链本土化,政府不仅予以企业税收抵免,还按照硅料每公斤3美元,硅片每平方米12美元,电池和组件4美元和7美元的单价标准,向企业发放补贴刺激新建产能。补贴总额约为当前美国组件售价的50%。
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谭佑儒曾表示,受限于贸易壁垒和进出口限制,美国本土组件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高约每瓦10美分,更高的售价及丰厚的补贴,使得在美国生产光伏组件有较强吸引力。
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提出的新能源规划,光伏发电计划到2024年底达达到63GW的新增装机,按此计算在今明年两年增长将接近80%,留给市场较大的发展空间。
截至2023年1月,美国现有组件产能约6 GW,规划产能超过30 GW。其中,美国本土企业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在美已建、拟建产能10.6 GW;排名第二的是韩国韩华集团旗下太阳能电池制造商Q CELLS,已建、拟建产能8.4 GW。
在李巍看来,随着新能源领域的外商对美投资加大,美国新能源产业制造环节的回流,现在的态势比较明朗,“至少在明面上表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尤其是韩国相关企业赴美投资比较积极。
中国光伏加速度
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的Top5中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企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达八成。如今的中国光伏产业领先全球是一个既定事实,可从做大到做强,需要从产品销售全球化到产品生产全球化挺进。
但正如协鑫集团的一位高管所说:中国光伏企业要真正强大,就要像韩国汽车那样到全世界去设厂。
这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李巍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到发达国家设厂,有利于促进中国光伏企业的由大到强。“就像特斯拉在华建厂那样,用本国的优质产业带动他国产业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光伏已具备应有的条件和恰当的时机。”换句话说,中国的光伏企业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必须要在美国市场有所作为。
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一直较为谨慎。在晶澳、隆基两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设厂之前,美国光伏制造业的新增投资方主要是美国本土企业和部分亚洲、欧洲制造商。
通威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曾直言,由于复杂的国际政治和贸易环境,通威不想“跑太远”,或者国外一有吸引力的政策就出去,希望在条件具备时,再与组件、电池等产业链企业联手出海。
但随着拜登的清洁能源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美国本土光伏产业越做越大,针对美国光伏制造市场的潜在利润,一些中国头部光伏厂商开始重新考虑在美建厂的相关事宜,包括晶科能源(688223)、TCL中环(002129)在内的光伏制造商,均已启动了对美国光伏组件市场的布局。
当然,中国企业赴美建厂还有一个不得已的考量,那就是与美国对中国启动的贸易救济调查有关。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为了规避美国对光伏产品进口限制而征收的高昂关税,纷纷把东南亚作为中国光伏企业海外产能的主要集聚地,并拿到了美国光伏组件八成以上的份额。例如隆基在东南亚拥有超过14.35 GW的产能,包括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
来自Berkeley Lab的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光伏组件行业CR3约为45%。除去排名首位的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隆基、晶科两家中国光伏企业分别瓜分了11%的市场份额。
但2022年12月,美国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四国进口光伏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隆基、晶科、阿特斯、天合光能等中国光伏企业赫然在列。
头部企业并不是缺乏深谋和远虑。早在2017年,隆基美国子公司总经理Archie Flores对彭博社透露了该公司考虑在美国设厂的相关事宜。不过,高企的建设成本制约了中企在美国当地投资建厂的热情。除了对选址进行评估外,美国政府能否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也是隆基的重要考量因素。
6年过去,美国政府终于做出了足够有说服力的行动,吸引外资企业入驻本土光伏制造业。
尽管受到中美政治关系的影响,中国光伏企业希望对赴美投资保持谨慎低调,但李巍判断,《通胀削减法案》发布后,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赴美投资持以比较正面的态度,因为光伏产业的技术敏感性相对较低,中国光伏企业在美设厂有望成为一大趋势。因此,他呼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赶乘美国产业回流的东风,“机遇和挑战并存,虽然不排除一些政治上的风险,但也面临着重大的商业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的全新工厂将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二者将成立新合资企业Illuminate USA。这被李巍称之为明智的选择,“因为独资只会让企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采取利益均沾的方式反而能够化解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阻力,不被美国的竞争对手和反对势力随意拿捏。”
当然,中国企业赴美设厂还面临不少挑战,例如能否通过美国外资投资审查,项目最后能否落地,以及实际经营过程中能否盈利,管理上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等诸多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而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进军美国制造业,李巍认为未来随着该产业链有更多实力企业加入,或许能够
有助于消减美国对中国的固有偏见和误解。中资企业赴美投资,通过自身良好的经营效率和技术实力在美国本土扎根,将为中美经济关系甚至整个中美政治关系的改善注入活力,这也是中国光伏企业需要肩负的责任。
相关推荐
光伏老大半月没了700亿
台积电“破解”赴美建厂疑云
光伏产业再出发:变幻的市场,不变的逻辑
光伏板集体跳水,新能源离“黑天鹅”有多远?
光伏制氢,救了光伏,却难救氢气?
“光伏茅”改名字后要焕发第二春?
光伏战争,这次谁卡谁脖子?
台积电赴美建厂,华为上海建厂:芯片制造走向何方?
隆基股份:光伏帝国如何长成?
赴美建厂,台积电夹缝中求生存
网址: “光伏茅”和美国牵手,赴美建厂热已打响?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656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5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67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18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9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77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4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9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14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91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