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模式的嘀嗒出行,上市能否打破僵局?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崛起,网约车成为了出行领域的热门话题。在这场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嘀嗒出行凭借其独特的定位和服务,迅速崛起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占有率。
2019年,嘀嗒出行以66.5%的份额占据了顺风车细分市场的头名,并于次年10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两年零4个月后更新提交的第三份招股书上,国内顺风车市场规模已从140亿元增长至204亿元,但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仅领先第二名6.6个百分点。2022年2月20日,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随着网约车市场的发展,共享出行行业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例如,政策变化、市场份额下滑、融资难度等问题接踵而至。所幸的是,嘀嗒出行总能从危险中看到机遇,积极应对这些问题,不断创新、调整战略,因此也得以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打破单一业务依赖下的增长瓶颈
嘀嗒出行是国内顺风车细分市场的头部平台,主要业务为顺风车服务。然而,过去几年的疫情对公众出行造成了一定影响,也影响到了嘀嗒出行的经营状况。滴滴出行在出行领域里也遭遇不小的挫折,而嘀嗒出行则在顺风车这一细分市场里立足稳健,并成为了市场老大。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嘀嗒出行在2021年共完成了1.3亿次搭乘,名列中国顺风车市场第一。此外,嘀嗒顺风车服务费占比近九成,是嘀嗒出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全国366个城市都已开通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嘀嗒出行采用了轻资产运营模式,凭借着顺风车这一业务,已经连续三年实现盈利,成为中国顺风车市场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主要市场参与者。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分别实现调整后净利润3.43亿元、2.38亿元与0.65亿元。
然而,嘀嗒出行的发展历程表明,过度依赖单一业务板块已经成为公司的增长瓶颈。嘀嗒出行最初是以顺风车拼车业务起家,虽然在该细分市场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但是该业务的增长已经到达天花板,嘀嗒出行难以在这个领域获得更大的增长。
所以嘀嗒出行在2017年上线了出租车服务业务,并进一步扩展其他业务,如快递服务和货运服务等。从2018年以来,该公司在共建共享共治、安全体系、顺风车行业标准与法治体系建设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业务的扩展将帮助嘀嗒出行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业务板块导致的增长瓶颈问题,并且有望带来更多的增量。
虽然嘀嗒出行在顺风车业务上已经达到了巅峰,但是该公司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弥补业务的减速所带来的营收缩水。
在IPO招股文件中,嘀嗒出行公开表示,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扩大用户群、提升市场营销和促销活动、增强技术能力和安全机制,以及寻找战略联盟和投资收购机会等方面。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嘀嗒出行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尽管嘀嗒出行的营收结构相对单一,但是该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正在采取措施来改善。虽然这些业务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增量,以及能否弥补顺风车业务的减速所带来的营收缩水,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是嘀嗒出行已经在中国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且正在不断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以保持持续的发展。
滴滴跌宕起伏,哈啰崛起狂飙,嘀嗒略胜一筹
嘀嗒出行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最初名为嘀嗒拼车。通过蔚来资本、IDG、崇德资本、易车网、高瓴资本、京东和携程的多轮投资,嘀嗒出行占据了顺风车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据雪豹财经社不完全统计,嘀嗒出行在A轮至E轮获得了约18.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在这之前,嘀嗒出行已经两次IPO不利。而2018年却出现了转折点,由于发生了恶性事件,滴滴全面下架了其顺风车业务。在这个关键时刻,嘀嗒出行加大了营销和补贴力度,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实现了弯道超车。
有趣的是,嘀嗒出行在2020年首次申请IPO时,恰逢竞争对手滴滴被热议即将上市。而在2021年嘀嗒出行第二次递交IPO申请时,滴滴和哈啰正在申请纽交所。2023年1月,滴滴出行APP重新上架于各大平台,今年2月份,嘀嗒出行宣布正式三战港交所。
随着疫情好转,出行行业回暖。对于嘀嗒出行来说,除了老对手外,又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竞争对手。后入局的哈啰顺风车,他们在2019年才开始涉足顺风车行业,但到了2022年,顺风车订单已经达到1.5亿次,与嘀嗒出行处于同一水平。
但是嘀嗒出行在顺风车市场上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其平台服务覆盖全国366个城市,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嘀嗒出行共计帮助车主与乘客完成搭乘次数为1.30亿次,名列中国顺风车市场第一。截至2022年9月30日,嘀嗒顺风车服务费占比近九成,是嘀嗒出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嘀嗒出行通过加强安全体系建设,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这也是其在市场上赢得用户信任和口碑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嘀嗒出行在多元化业务拓展上的努力也逐渐显现出成效。除了顺风车业务,嘀嗒出行还推出了出租车服务、代驾服务、企业级服务等多项业务,并在这些业务上持续进行创新和升级。同时,嘀嗒出行积极推动顺风车行业标准与法治体系建设,在行业内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嘀嗒出行在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多元化业务发展和行业标准与法治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逐渐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在滴滴和哈啰的竞争下,嘀嗒出行有望通过不断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嘀嗒出行还在加强与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了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治理,推进着出行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仅积极推进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还发挥了出行服务的社会效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让嘀嗒再飞一会儿
嘀嗒出行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历了5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蔚来资本、IDG、崇德资本、易车网、高瓴、京东等,融资总额达到18.5亿元。其中,在2018年最近一轮E轮融资中,嘀嗒出行斩获8亿元融资,可谓大放光彩。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自2018年E轮融资以来,嘀嗒出行已超过4年未再获取新融资。这是因为资本方面趋利避害,市场上的滴滴、哈啰、高德、美团等强有力的对手在围追堵截。同时,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行业增量天花板也逐渐显现,这些都给嘀嗒出行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嘀嗒出行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通过强化安全建设和加强创新来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
2022年底,嘀嗒出行对媒体表示,将专注于“挖潜增效”并以合规顺风车和智慧出租车为支撑,探索满足大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的可持续路径。同时,嘀嗒出行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域下了不少功夫,过去三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不断增加。
在出行领域,嘀嗒出行已经占据规模先机。根据F&S报告,中国四轮出行市场由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及顺风车组成,2021年订单总数分别约为144亿、18亿、102亿和3亿。其中,嘀嗒出行所处的(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和顺风车)业务已占据中国四轮出行市场超过60%的份额。
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曾表示:“我们走的是一条很难的路,这条路不会轻易让你成功,你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先人一步看到未来和终局。”嘀嗒出行能够在顺风车业务上一路高增,除了一份运气,也有一份战略耐心和产品坚持。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充裕资金并不是万能的解药,因为后来者的模仿门槛并不高,规模的竞争壁垒并不牢靠。真正的规模效应,体量速度只是表象,质量口碑才是核心。嘀嗒出行要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夯实质量根基,并在答好耐心坚持的考题上取得成功,这也是其如愿上市乃至扼守王位的关键。
结语
总体来看,嘀嗒出行在中国出行市场表现出色,以顺风车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近几年实现连续盈利。尽管在单一业务依赖下存在增长瓶颈,但嘀嗒出行通过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推动顺风车行业标准与法治体系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在未来,嘀嗒出行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通过挖掘潜力、增效提质,探索能够满足大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的可持续路径。
虽然面临着资本市场的挑战和竞争对手的崛起,但嘀嗒出行凭借着长期的耐心和坚持,不断发掘市场潜力和提升自身能力,未来也许将会继续在中国出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发布于:江苏
相关推荐
嘀嗒上市,是嘀嗒一下,还是持续嘀嗒
嘀嗒,嘀嗒,出行市场倒计时响起?
嘀嗒出行:营收风光的背后实则夹缝生存
嘀嗒出行第三次冲刺ipo,这次能搭上顺风车吗?
忙着IPO的嘀嗒出行,附近接单可还行?
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顺风车市占率近七成
嘀嗒不甘第二:鏖战滴滴多年,如今想借顺风车和出租车翻盘
“二次”出发的嘀嗒,难言胜利
嘀嗒等不及
骂声充斥的上市路,嘀嗒难圆的“名媛梦”?
网址: 改变传统模式的嘀嗒出行,上市能否打破僵局?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755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49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9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0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665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505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2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2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562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535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