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珠三角不缺工业机器人,但缺“人”

珠三角不缺工业机器人,但缺“人”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06月29日 15:08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许辉,编辑张庆宁,36氪经授权发布。   

珠三角不缺工业机器人,但缺“人”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集机械、电子、控制、通信、计算机、传感器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

作者目前是德国弗里得里希-席勒(耶拿)大学产业、工作与经济社会学系的博士候选人。

他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佛山、广州、东莞、深圳等地调研,走访多家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工业自动化集成企业(下称“集成企业”)、“机器换人”应用企业、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工业机器人培训机构。

为了深入了解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作者于2018年底报名参加了佛山一家知名工业机器人培训学院的培训课程,跟十多位有志于从事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工人,一起从头学习工业机器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他在调研和培训过程中发现,工业机器人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而且平均月薪过万并非难事。对中国千万技术工人来说,这是一份闪闪发光的职业,但“机器换人”背后的专业人才短缺,依旧是个问题。

珠三角不缺工业机器人,但缺“人”      2018年法兰克福工业展,海尔互联工厂生产线展示

黄洪辞职了,他想学工业机器人

黄洪是广州南沙区本地人,2008年进入广州番禺区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数控技术,2010年毕业后进入南沙区一家大型日资汽车企业从事品质管理工作。

在这家企业,黄洪赶上了“机器换人”的第一波大潮。

由于发生了两起工人死亡事故,该企业开始对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改造,普工逐渐被工业机器人取代,最后只剩下六七个工人。

黄洪继续负责产品质检,但这个工作在日本早已被机器设备取代,只不过,彼时的国内技术尚未普及,依旧需要人工操作。

每次工程师调试工业机器人的时候,黄洪都会跟着。

一年元旦,部分机器停摆,日方技术人员放假,中方技术人员折腾了一个星期都没搞定。等到假期结束,日方技术人员回来后,几个小时就把机器调好了。

这给黄洪带来很大冲击,于是他向厂方申请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但管理人员觉得他的视力比较好,仍然安排他做质检的工作。

黄洪很清楚,工业机器人是未来工业制造的发展方向,于是他下定决定辞职,准备寻找培训机会,成为一名工业机器人工程师。

尽管学历不高,但类似黄洪这样的有志青年越来也多。这其实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的缩影之一。

自2004年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以来,农民工工资持续上涨,导致过去以来低工资、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贵的挑战。

从理论上说,要维持经济增长必然要求资本替代劳动,即应用新技术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成为当前国家政策推动的方向和企业实施的重点。

“机器换人”之风已经在珠三角兴起。

厂商无奈:买机器人、送工程师

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政策引导效果显著。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省拥有机器人制造重点企业156家,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20662台,同比增长50.2%,占全国产量的16%,保有量约8万台。

例如在东莞市,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企业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2698个,财政总投资约386亿元,新增设备仪器76315台,项目数和投资额均系广东省第一。

但是, “机器换人”存在限制,除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之外,高素质的劳动力甚为关键。

如果缺乏有经验、有学习和创造能力的技术人才从事设计、编程、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工作,“机器换人”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资本替代劳动将得不偿失。

这意味着从“世界工厂”向“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要求经济增长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依赖人力资本红利。

转型不易,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企业大多感同身受。

一些应用企业试图专门招聘一些工程师,管理维护现有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但两三个月后,大多数人选择离职。他们选择跳槽到集成企业就业,不仅工资更高,而且可以学习各个行业机器人的设计应用方法。

可以说,不管对于集成企业来说,还是对于购买并使用这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企业而言,专业工程师都是稀缺资源。在工业机器人集成企业中甚至有一种玩笑说法,叫“买机器人,送工程师”。

广东顺德的一家智能制造集成企业正面临这样的问题,这家公司的客户主要是资产规模在10-15亿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该公司在向应用企业出售一些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时,还要在设计、调试的生产线过程中,派遣自家工程师培训客户的技术人员。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在项目交付后,客户的技术人员没有学会或者学了一半就离职了。

短期培训难见效果是因为,操作维护设备的初级技术并不复杂,但涉及工业机器人的编程、电气等专业技术,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期积累,但大多数制造业技能工人无法达标。

这家集成企业派驻的工程师撤不回来,以至于后续项目出现工程师短缺问题。而且,其他客户还在不断向集成企业求助,要求派驻技术人员。

工业机器人工程师培训行业兴起

珠三角不缺工业机器人,但缺“人”佛山一家工业机器人培训学院,学员正在学习拆装工业机器人

据此,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训成为一个新兴行业。

黄洪辞职之后,2018年初来到佛山一家机器人技术培训学院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班”学习。

这家公司最初是一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2015年开始转型做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机电相关专业。

这里的培训讲师大都具有十年以上行业从业经验,在实际项目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源,使得教学更贴近真实的安装调试现场,而培训所用的设备也更符合行业应用主流。

黄洪参加的培训班是第52期,同期共有十五个同学,他们有的来自企业,也有的刚出校门。培训周期为两个半月,学费近2万。

培训的课程设置分为初、中、高三级,从基础的操作编程和自动化元器件介绍开始,接着是可编程控制器(PLC)编程,再之后是机器人维护维修、机器人控制系统与离线编程、机器人视觉应用、机器人焊接应用(因为50%的机器人是做焊接的),最后是集成项目调试。

整个培训的思路是先多练习工业机器人单体的操作,接着学习的重点是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最后是整条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

黄洪每天上午在教室里学习工业机器人相关的理论知识,下午在设备现场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由于机器人技术培训学院联合了国内多所高校、多家集成企业以及机器人本体公司研发出一套认证体系,在培训最后,学员需要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将被授予“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调试维修)”证书。

这是一个行业自发建立、共同认可的职业资质认证体系,黄洪顺利拿到证书。

但对企业来说,需要的是有经验、能够立刻上手工作的技能工人,因为工业机器人被用在不同的产品线上,不同产品有不同要求,工人还需要适应工厂的实际应用场景。

培训帮助工人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入门,系统化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但也仅能让他们达到企业对操作工人成长预期的基本要求——在半年或一年内不断积累项目经验,达到熟练程度。

黄洪辗转一个多月后,去了一家船厂做自动化喷涂。

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总算用上了,这里机器人和编程软件跟他在机器人学院学的一样,很快就能上手,之前在培训时听得“蒙圈”的地方,在这里实际一接触就觉得很简单。

据黄洪说,尽管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但至少已经拿到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入场券。

专业人才缺口与高端制造迭代

珠三角不缺工业机器人,但缺“人”2018年8月杭州人工智能小镇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论坛暨招聘会

尽管相关培养行业已经出现,但由于工业机器人属于新兴领域,专业化及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工业机器人设计编程、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专业技术工人依旧匮乏。

有研究指出,201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容量已经达到约 26 万台,但当年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只有 165人。

又根据工信部的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由此可见工业机器人行业技能工人的需求巨大。

从供给侧来看,技能工人的培养培训数量远达不到实际所需。

一位在机器人供应商工作十年的工程师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我给工人培训时明确跟他们讲,学会自动化编程,月薪过万没问题。这种人才很紧缺,(企业间)基本上都是互相挖角。”

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大力发展,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越来越多中高等职业院校、甚至大学本科开始开设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与研发型人才。

2015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明确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2016年,全国共有24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而在广东省,目前已有30多所,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学校陆续开设这一专业。

根据测算,如果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保持在300所的规模,每年将会培养3.3万人,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了应对和解决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问题,政府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了“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的要求,并强调农民工是培育技术人才队伍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技能水平的形成与提升对缓解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期的技能短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得益于健全的产业门类与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是全球生产网络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且,在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除了加大研发投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外,补上技术技能人才的短板、增强中高端制造的能力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关推荐

珠三角不缺工业机器人,但缺“人”
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AI时代,工业机器人逆袭正当时
东京机器人展:16家中国公司踢馆,还有专门的微信导览
珠三角芯片恩仇录
如何投资工业机器人?
珠三角外贸订单消失之后
服务机器人,究竟是不是“刚需”?
谁去接替中国制造老去的工人?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到了哪一步?

网址: 珠三角不缺工业机器人,但缺“人”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804.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