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王田苗:重构二元市场下,两个明显的科创赛道渐成

王田苗:重构二元市场下,两个明显的科创赛道渐成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3月21日 10:42

口述 | 王田苗

编辑 | 龚良红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2023年3月15日,由投资家网、深圳市国际投融资商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峰会以“万物资生,福启未来”为主题,深度剖析股权投资全新业态,并广邀100+VC/PE、母基金投资大咖、50+上市公司,500位投资及企业精英齐聚一堂,围绕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等人群最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助力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上午主会场上,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发表了题为《硬科技成果转化及孵化投资路径思考》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未来5-10年是中国科创的历史机遇,但是我们在很多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科创要结合中国的国情重现二元结构,上游以国家为主导,下游以民营企业为主导,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两个赛道即自主可控卡脖子产业赛道、未来新经济颠覆性技术产业的赛道,推动科技创新、改革开放、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级市场投资的底层逻辑。”

以下是王田苗教授的演讲实录,经投资家网整理:

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到深圳这片敢人为先的科创沃土,提供学习这样一个机会。感谢东文邀请我从一个学者、创业导师的角度谈谈未来科创的上游生态思考,我们称之为硬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投资路径思考。

我是一个学者,我有幸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方面取得一些成果,这方面的成果转化推动了科技创新创业甚至企业上市,包括脑外科与口腔种植机器人、骨科机器人、感知行为控制服务机器人以及协作机器人等。

重构二元市场下,两个明显的科创赛道渐成

我认为未来的5-10年是中国科创的历史机遇,但是我们在很多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半导体,中国在汽车功率芯片市场中只占3-8%,美国、日本占了95%,我们的机器人有关核心部件市场95%被日本占领了,我们新能源汽车的线控制动部件80%以上市场被德国博世所控制。

结合中国的国情,现在国家非常明确重构了自己的二元结构市场,上游以国家为主导,下游以民营企业为主导,推动科技创新,改革开放,走中国式现代化。大家可以看到这次“两会”对科技部、金融部门进行重组,明确感觉到国家在加强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包括IC半导体产业、基础软件与工业软件、发动机与内燃机、大数据与云计算、区块链与数字币、网络安全、基础科学国家实验室等。与此同时结合政府引导、地方协同大力发展的民营专精特新科技产业,以及引导社会资本走向主战场,投早、投硬、投长,我认为硬科技成果转化与专精特新是科创时代的先锋队、生力军、独角兽策源地。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技成果转化本身的不确定性及长周期的不稳定性,硬科技孵化投资的生态任重道远。

结合中国国情,我们发现中国一级市场孵化投资渐渐形成了两个明显科创的赛道:一个是中华民族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使命,以我们为主导的硬科技产业必须自主可控,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从市场份额可以看出,这个市场规模往往是存在的,这个市场的技术方向与性能要求也是比较确定的,针对市场规模60-80%以上市场被国外产品所占有新材料、专用芯片、核心部件、高性能传感器、高端仪器等,或者中国自主产品的渗透率低于10-20%,只要需要国家,特别是以民营“专精特新”创新创业的企业去攻克突破,就有可能获得较快的成长与发展。比如自主可控可分为信创,以半导体产业、基础软件、关键器件为主线;还有工程,包括传感器、新材料、核心部件、发动机、仪器设备等一些专用项目;还有医疗方面,包括高端生物材料、生物3D打印、高端影像核心部件、高性能医疗检测设备等。

二个是新经济快速的发展,一大批颠覆性技术出现,推动了新能源革命、智能交通革命、生物医疗革命、AI交互革命、数字经济革命等。这方面的发展往往需要时间与现实应用的检验,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而且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因此往往需要社会资本先进行大胆的孵化投资尝试,他们往往敢于冒险、敢于承担风险并且期待着高收益,另一方面也往往要求创始人具有知识、见识、胆识的智慧与魄力,具有找钱、找人、找市场能力,先从小众市场切入,快速迭代,寻找突破口。在此大背景下,我们来看看世界新经济发展突破的新动向,如果大家去看MIT科技评论2001-2021年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领域频次来看,首当其冲是信息技术突破频次接近30%,其次是生命科技突破频次超过26%,还有新能源、还有工程应用等方面,从这些方面我们也能够发现许多特别有价值的创新创业方向。

科学是长板理论 创业是木桶理论

基于这样的逻辑,未来5-10年中国科创是一个历史机遇期,包括一些科技成果大概累计了5-10年以上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原理样机,国家与地方重点投入也累计上千万乃至上亿,同时也看到,这方面的成果转化需要战略、技术、工程、商业、投资等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国家及地方、高校院所也结合自己特点,开始制定各种科技成果转发条例或法规,包括科技成果的IP直接卖个企业或上市公司,也可以IP股份形式让国有单位或高校院所资产公司占股,也有的允许学校或科学院的科学家离岗创业。因此,未来在硬科技“专精特新”迎来百亿市值上下的创新创业企业可能是大概率事件,这是有这个特定的时代、市场迫切需求、国家鼓励政策所决定的。

我们在六年前成立了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主要以科创高峰论坛、科学家及博士离岗创业的孵化指导与投资等方面开展的,目前我们“专精特新”小巨人15家以上,估值超过10亿、收入接近1个亿企业有20多家。

在我们科技成果转化里,我们以政府引导资金作为牵引,以社会资本支撑为主,科学家们推荐自己或同行的科技成果、参与投资、参与投决会,把握未来硬科技的趋势与产业动态,最后由企业家、投资家等一起决策。

在硬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方面,大家普遍认为,第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很低,一项技术真正变成产品,变成客户所接受的产品与服务,需要哪些重要的要素吗?第二,发起这方面成果转化创业的博士或者科学家靠谱吗?为什么长不大、又死不了。

在这个问题上,在世界范围内往往也是一个难题,我们称之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成功的比例,从天使基金规模所占的3-5%左右可以看出。另外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也很低,可能不到10%,西方接近30-40%左右。因为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结果不确定性,所以大部分都在探索。

目前转化方式可能70-80%的IP直接转让给企业或上市公司,通过创业转让股权转让或并购大约10-20%,可能只有3-5%一直坚持最后走向IPO资本市场。

这是什么原因?我理解科学是长板理论,技术创新是以预期新理论与技术为导向目标的。而创业是木桶理论,是一个以市场目标为导向的客户、产品、管理开放动态系统。科学家喜欢运用演绎法,从国家需求确定未来愿景,并且系统规划、明确分工、寻找团队、规范化制度、文化建设等。而我们所了解的初创企业,往往采取的归纳法,从当下务实客户市场的小目标入手,公司的战略、客户、用人、制度、文化等都是在战斗迭代中打出来的,远大目标、业务主线、激励奖罚是逐渐清晰。

我们都知道科学家的优势就是宏观战略思维、有使命、有情怀也有相应的丰富资源。其弱点是有时候发散,多元化发展很难All-in,想要、既要、还要,很多的决策是非市场化的,比如在项目当成产品、过早按照事业部形式发展,结果公司成为孵化器而不是真正的公司,在高估值情况下,接受投资但是不愿业务承诺、离岗创业或对赌等。

为了把握好硬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我们需要赛道行研入手,即自主可控和新经济两个赛道来分析所支撑的硬科技。另外还要从客户特征2C、2B、2G来分析价值体现,还要从市场规模、技术产品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应用成熟度要素、业务结构可可扩展性、复用高频性或耗材等属性等方面分析。

另一个问题是硬科技成果转换从哪里来?实验室、高校和院所,重大科技发布、科创大赛和路演等。在生态方面,我们往往拿草莓或胡萝卜来比喻,大棚的价格是10块钱左右,当我们走到超市、农贸市场它价格可能变成50元左右,当把它们送到五星级酒店做成饭菜,可能价格就变成了100元左右。我们认为只有把大棚认真做好了,农贸市场、五星酒店才能去到高质量的大棚寻找有价值的项目,我们将坚守大棚的孵化投资。

往往在硬科技创业项目中有两个赛道市场,一个是现有存在的市场,比如汽车电子功率芯片、或者新能源汽车的线控制动、或者工业机器人的RV减速器,这些卡脖子核心部件市场市值可能在200-500亿,80-90%被国外公司所占有,只要中国自主创新企业能够攻克研发出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可靠性保障,并且有望1-2年内能够在大厂得到验证,这样企业就有投资的价值。另一个市场是未来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比如无人驾驶、干细胞治疗、家用服务机器人等,这些市场到底有多大,谁来主导?政府应该如何形成必要配套法规政策,当下客户痛点在什么地方、社会发展与产业的形态是什么,可能业界也不清楚,所以在新兴市场的初创企业特别强调先发优势技术产品与服务,小众市场切入落地验证与迭代要很快,也特别需要风险投资大力支持,有时候投资的是预期,卖掉的是现实。

另外,在硬科技市场竞争形态中,往往市场竞争格局具有多大多小生态模式,但是在核心基础软件、关键材料或生物试剂等业务领域,往往市场竞争格局具有一大多小的生态模式,在孵化投资中,往往它的风险很大但是如果成功收益也很大。

创业公司需要怎样的一把手?

最后说说创业团队非常的重要,在硬科技创业团队中,往往特别核心人才是由2-4人共同组成的,比如首席科学家董事长能够带来资源、CTO全职博士生是新产品研发核心力量、具有商业渠道落地经验的商业合伙人CMO等,假如说硬科技创业成长需要5-8年,也就是可以把创业时间分成三个阶段即从痛点方向、爆款产品、商业推广等,也就是说有一个时间差,可以给董事会留出一定时间,通过公司治理结构与留出足够期权池,一起努力去寻找、考察未来公司的一把手。

一把手是十分重要的,要有商业的愿景与野心,要All-in自驱不断奋斗,要有开放好学的品格;还要有乐观冒险胆识性格,要有把握主次果断决策魄力,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当然还需要有担当的责任,要有让利团结胸怀,要有站得高善于把握机会的格局等。

这种一把手可能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核心产品,虚心好学,能够决策把握公司发展节奏,但是有可能商业能力差,管理没有经验,甚至不懂财务,只要他自知之明,去寻找这方面的优秀人才,优势互补。另一种不是正在核心技术与产品控制人,但是他的商业意识能力很强,善于整合资源,执行力很强,而且具有利他的格局胸怀。在我们所经历的实践中发现,以科学家硬科技成果转发过程中,放手交给具有商业思维与成功经验,从CTO或者同学校友成长起来全职的一把手,往往成功的概率大。

我们可以把硬科技创新创业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初创阶段,这个阶段首先要选择第一个准备商业落地客户是谁,可能市场空间有多大,自己产品是否成熟,预计需要多长时间研发成功,如何去选择资金包括申请项目或融资,如何创办公司,基本股权结构是什么等;

第二个是成长阶段,收入超过1000万,公司能够理解什么是自己发展的基本业务、什么是自己未来想象业务、如何通过研发与销售责任协同保障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如何控制成本、如何把握融资节奏等;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阶段,公司收入现金流接近1亿或估值超过10亿,要认真思考行业发展趋势,顺理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业务产品与结构,需要预期判断自己成长发展的第二条曲线,需要纸质证明、发现自我短板与内部管理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激励团队释放股权,如何寻找资源整合匹配公司的战斗力,甚至如何把握公司发展节奏、接纳重要投资人以及时间窗口期等。

以上是我对硬科技转化路径的一些思考,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充满确定也充满不确定的伟大科创时代,是我们的一个历史机遇,硬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是这个时代的先锋队、生力军、也是独角兽和伟大企业的策源地。谢谢大家!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36氪专访王田苗 | 科学家的创新是长板理论,硬科技创业是木桶理论
61岁北航老师,带出一个硬核CEO军团
疫情之下,科技企业的反脆弱机会在哪里?
小红书被安卓应用市场下架 苹果商店未受影响
HPV疫苗一针难求,转战电商平台“约苗”靠谱吗?有人等到超龄也没能打上第一针
超级沙龙·直播预告 | 二级市场下的教育新风向和新机会
探探App被安卓市场下架?创始人:还没得到通知
千亿直播电商市场下,「有播」为小B商家提供直播卖货解决方案
“非洲机王”传音靠什么圆梦科创板?
36氪首发 | 聚焦AIoT场景落地,积加科技(Addx.ai)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网址: 王田苗:重构二元市场下,两个明显的科创赛道渐成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8325.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