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07月02日 22:19

从手机诞生那天起,有关辐射的传言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头顶高压线,前方发射塔,楼顶装基站,叫我们怎么活?”

“据说被电磁辐射多了,容易生女孩哦”

“没事不要老把手机揣兜里,对那啥不好”

众多伪科学谣言天天都有,月月翻新,科普斗士们也是日复一日地炮制着技术小贴士。所以4G通讯发展到现在,运营商们面对质疑已经可以很刚了——“爱装装不装滚”,实在反对就干脆放弃,反正总有“不上网会死星人”会教做人。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不过,5G的到来,又给基站辐射这一论调提供了新的论据,比如说,有国外专家反对(美国华盛顿确实举办了关于5G健康风险的公开会议),5G基站密度更高(有的运营商直接将基站部署在室内),毫米波的特殊性(更高更短距离的频段)。

甚至有一些阴谋论者认为,5G是设计用来减少和控制地球上的人口数量的……一场“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基站建设拉锯战又将展开了。

对此,我们的观点很明确,5G基站的辐射并不会给人类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但今天,我们更想来探寻一下,人类的“辐射恐惧症”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把5G基站搬回家,是不是就意味着与危险同眠了?

开始我们的故事之前,难免先要来一波“辟谣三连”:

首先,电磁波辐射无处不在,5G并不特殊。中学课本告诉我们,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也就是-273.15℃以上的物体,都会产生辐射。巧了吗不是,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等于或者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这些“有温度”的物体时刻都在以波或粒的形式向外传送能量,换句话说,我们生存的世界里无处不辐射。如果动辄谈辐射而色变,那几乎别想好好过日子了。

当然,你也许会说,辐射和辐射也不一样,大家担心的其实是那些威力较大的辐射好不好,比如高压电网、通信基站、能变身“绿巨人”的伽马射线之类的。尤其是5G比4G网速更快,基站功率一定更大,辐射自然也更大了。实际并不如此。

事实上,基站密度越高,基站的服务半径就会设置得越小,发射功率就可以调得越小,单个基站对外产生的电磁辐射就会越低。5G微基站部署密集,手机反而能够轻松获取基站发射的信号,使用者实际受到的辐射其实越小。

至于5G的发射频率,一方面,采用了与4G基站同样严格的国家标准——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甚至比不上电吹风和电磁炉使用时的辐射量。而另一方面,根据两位以色列科学家在IEEE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5G采用的毫米波能够被人类皮肤和角膜等表面区域所吸收,形成天然的屏障,防止对内部器官造成影响。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其实,只要愿意相信基本的常识,正规通讯企业和运营商使用的通信设备都是严格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通信基站投入使用前,都需要报送技术资料并进行环境测试和设备抽检。而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符合标准的基站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案例。在全国职业病统计中,分布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也没有通信技术人员,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基站辐射之于大众的安全性。

至于网上流传的,5G会导致心脏节律改变、基因表达改变,甚至会损害DNA的言论,我们也都曾在1234G甚至收音机时代见识过,如今也都被证明是无稽之谈。

当然,问题如果只是“新技术焦虑——造谣——科普”这么简单就好了。就连上马十多年的4G基站直到现在还时常发生被人为损坏的事情,可以想见刚刚起步的5G科普工作,恐怕也是任重而道远。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科普工作者也劝不了想给“防辐射XX”交智商税的人民群众。这也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当大家谈辐射时,到底在恐惧些什么?

背锅的不只5G:治不好的“辐射恐惧症”

其实运营商们大可不必泪流满面,科普工作者也无需灰心。毕竟,和5G同样待遇的还有很多。

比如,怀了孕必须穿上防辐射服,开电脑之前先涂层隔离霜,再往屏幕前放两盆仙人掌,微波炉也要丢的远远得……虽然按照这种说法,医院放射科应该变成仙人掌的海洋才对。不过,我们也完全能够理解大众这种迷之焦虑。

因为,让大家风声鹤唳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人类为生存繁衍而进化出来的本能——在危险环境中保持警觉。与这种亿万年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相比,需要长期暴露在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的电磁场中的现代生活,出现时间实在太过短暂,很容易导致“失配性”问题。

人们认识到辐射的威力,也不过是百十年间的事。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次年,就有医生发现有销售X射线仪器的商人出现了脱发和皮炎,被怀疑与长期接触X射线有关。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也因为在工作中遭受了大量的电离辐射,或使其长期贫血。至于原子弹、核电站之类的出现,更容易让人们将“辐射”与“危险”联系在一起。上述电离辐射造成的社会事故太过于惊心动魄,所以,就算被科普了一百遍“基站WiFi电磁炉等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无害”,但许多人依然会在敏感时期下意识地保持警惕,这是人类的本能使然。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当然,很多一听就不靠谱的“辐射”谣言,能变成广泛传播的技术阴谋论,也与媒体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互联网的崛起使得各种各样的媒体对电磁辐射的报道开始频繁现于人前。在浩如烟海的资讯体量中,以偏概全、片面解读的数量也持续上升。比如有医生在1981-1982年间统计了1583名来自美国北加州的孕妇的情况,发现在怀孕头三个月每周使用VDT(即各种电脑和电视屏幕)超过20小时的孕妇的流产率比不接触VDT的孕妇高。

媒体在引用时纷纷采用了“使用电脑容易造成流产”之类的惊悚标题,却忽略了原文作者的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VDT产生的非电离辐射与流产率提高之间有直接联系”。而迷失在信息海洋里的大众,想要辨别真伪就更加困难了。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持续低水准电磁辐射的环境中)

另外, 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速度比较快,也容易因为信息不透明而导致公众误解。比如,有些地方在没有做环评或公开报告的情况下,就上马建设基站,面对质疑也倾向于回避和内部封锁,大众自然就形成了从负面去揣测的心理。公众信息触达的缺位,也很容易成为谣言诞生的温床。加上社交媒体中的裂变式传播,新时代的 “宁可信其有”也就诞生了。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6年启动了对长期低强度暴露在电磁场中的研究项目,有大约25000篇论文显示,目前没有证据可以确认,在低强度的电磁场下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影响。

而与辐射有关的恐惧和迷茫,带来的最大危害可能是,人们在心理和幸福感上都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对辐射——甚至稀释到无关痛痒程度的辐射——的恐惧,这也是一种“次生伤害”。就像一位教授所说的:“辐射没有杀死任何人,但它也许杀死了很多人的灵魂。”

5G众生相:产业脚步该迈多大?

目前看来,关于5G基站的辐射问题,除了最底层的普通大众,还引来了一些国会议员的关注。比如英国前不久就有议员要求停止在英国推出5G网络。

由此可见,作为新兴技术,5G所引发的“辐射恐惧症”,并不是一次两次科普和辟谣就能够克服的。而几种情形的出现,则让事态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雾里看花。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1.政策上的正常博弈

倾听各种角度的声音,几乎是所有政府决策的正常流程。因此,虽然大多数国家都渴望拥有更高的移动通信速率,但反对5G的声音还会一直出现,并且以政府成员发声的形式出现。比如对英国5G持观望意见的议员Tonia Antoniazzi,就曾经联系英国公共卫生部门表达她的担忧,但该机构评估了风险之后,回应是对5G网络的使用并不担心。对于这种日常辩论和博弈,媒体报道的全面性和导向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2.商业目的的过度营销

正规学者和媒体的谨慎,或许还可以理解。而一些带有商业动机的投机分子,才是谣言制造的真正源头。他们会寻找或炮制各种似是而非的实验、论文,恰好那些实验很可能都是真实存在的“实锤”,成为支撑其谣言的有力证据。

比如2005年6月份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个研究,提出输电线路产生的低频辐射与儿童白血病有关。注意,既不是“显著相关”,也不是“因果关系”,依然成为了很多“防辐射服”供应商的学术背书。最近,已经有不少商家打出了“5G防辐射产品”的标签,手机壳、防护衣、屏蔽罩,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看似无伤大雅,但最后为这些流言恶果所买单的,却是每一个靠网络续命的人以及整个社会。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从这个角度看,5G这条复杂的产业链,并不是“技术为王”,还取决于整个社会对于技术的态度和基础素质,技术上的领先和基建速度,并不注定指向在新通讯时代的竞争优势。“辐射恐惧症”的副作用,刚刚开始显现。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谣言与智者的斗法注定将是一场论持久战,所以,文章的最后大家记住一个事实就好——破坏基站犯法!犯法!犯法!

相关推荐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5G辐射恐惧症”的源头是什么?是否有必要?
科技神回复 | 孙宇晨欲百万年薪聘请罗永浩,热点可能会迟到但孙宇晨永不缺席
5G iPhone依然缺席,苹果会输掉未来吗?
非洲人为什么总迟到???
iPhone再“迟到”,尚能御5G之风否?
地图战火烧至海外,迟到的高德如何求生?
国外研究显示:5G 产生的辐射对健康没有影响
5G来了,AR会怎样?
一张迟到的船票与尘埃落定的全球5G竞争格局

网址: 终于来了!5G“辐射恐惧症”也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932.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