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口第三城,要变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原文标题:《逼近北京!全国人口第三城,要变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
中国,有多少个2000万级人口大市?
目前,全国共有280多个地市,但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仅有17个,跻身2000万俱乐部的只有4个:重庆、上海、北京、成都。
日前,成都发布最新统计公报,2022年常住人口达2126.8万人,比2021年增加7.6万人,为人口增长最多的2000万城市。
与之对比,作为我国人口第三大市的北京,2022年常住人口为2184.3万人,比上年减少4.3万人。
这不是北京人口第一次下降。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已经连续6年负增长,累计减少11.1万人。
一增一减之下,成都与北京的人口差距从6年前的337万,收缩到如今的57.5万人。
按照这一趋势,未来几年,成都常住人口有望历史性赶超北京,首次晋级人口第三大市之位。
当然,即使是人口一直狂飙突进的成都,人口增速也在明显放缓。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2010年~2020年,成都人口大增581万人,年均增长58万人。而最近两年,人口仅增加32.1万人,年均约为16万人。
原因不难理解,出生率持续走低,绝大多数城市的自然增长人口都逼近负增长边缘,失去了这一基础盘,人口增长只能靠外来人口的迁移。
然而,全国人口大盘已经见顶,区域之间的人口竞夺战白热化,即使强如一线城市,也很难再像过去一样每年大增几十万人。
二
北京人口,为何连续6年负增长?
北京人口负增长,并非源于吸引力不足,而是主动疏解人口所致。
即使在香港、上海纷纷入场大战的背景下,北京也只不过为世界百强名校毕业生打开了一角落户之门。
减量发展,早已是北京的追求。前不久,北京宣布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大城市。
这些年,北京不仅将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向外转移,就连央企总部、部属高校、重点医院都成了转移对象。
这些被疏解的产业,一部分被天津、河北等地承接,另一部分重点布局在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后者也成了央企总部外迁的最大受益者。
人随产业走。既然大量普通产业落户到京外,与之相关的就业人口自然也随之而转移,即使吸引力依旧强劲、人才吸引力依旧独一无二,但总人口也面临着巨大的张力。
6年减少11.1万人,看起来并不多,但这是就全市情况而言。在东西城等中心6区,人口减量规模更为可观。
据统计,自2014年到2021年,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15%。在2010年~2020年两个普查年度,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减少72.8万人。
毕竟,疏解非首都功能、降低北京主城区人口密度,本来是政策目标所在,人口减量也符合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即便这些产业不对外疏解,由于资源承载力限制,北京的人口也不可能无限膨胀。
根据规划,2035年北京要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之内。以此来看,未来10多年,北京仅剩100来万的增长空间。
可见,未来,控制乃至疏解人口应是北京的大势所趋。
三
成都人口何以大幅赶超?
作为超大城市,成都的市域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虽然不及杭州、北京,但相当于广州的2倍、深圳的7倍。
地域面积广阔,且享有“天府之国”的区位优势,成都历来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是川蜀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年来,成都通过两次大扩容,完成了城市框架的扩张,从而带动人口的持续膨胀。
1983年,原温江地区10个县并入成都;2016年,资阳市代管的县级市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如今,偌大的成都,下辖12个区、5个县级市、3个县,行政区划之多,仅次于作为直辖市的重庆。
不过,城市扩张只能解释人口规模之大,而无法对人口一路狂飙提供合理的解释。
事实上,扣除合并简阳带来的一次性增量,2010年~2022年,成都人口增量仍旧超过610万人,仅次于深圳和广州,位居全国第三。
所以,成都人口增长的秘密,在城市扩张之外,而与强省会、产业西移以及疫情时期的人口流动不无关系。
疫情只是短期因素,这也是去年大多数中西部省份人口回流的原因所在。
但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大量务工人口继续“孔雀东南飞”,这一效应未来也将不复存在。
相比而言,产业西移是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大转移的趋势演变,以及国内国际大循环战略的提出,再加上创新驱动的日益凸显,中西部一些中心城市正在脱颖而出,成为新的IT工厂。
2000年以来,成都抓住产业西移的时代机遇,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建立起“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逐步成长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
目前,根据《中国工业第一大市,易主了》一文分析,成都已有三个先进制造业“国家队”集群,在主要城市里位居前列。
与此同时,作为强省会,成都堪称中西部地区商业资源、教育资源和高端服务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当省会日益壮大且在消费上与东部沿海经济强市比肩之时,自然就有了不亚于东部城市的吸引力。
可见,产业聚人,只要有一流的产业,不怕人口不回流,自然不必担忧人口大盘见顶的冲击。
四
谁是下一个2000万级城市?
目前,全国17个千万人口大市,绝大多数人口都在1500万以下,只有广州和深圳达到1800万左右的量级。
不过,从各地的远期规划人口来看,广州、深圳、苏州、杭州、武汉、天津、郑州等地在2035年规划中,不约而同地抬高了人口天花板,剑指2000万俱乐部。(参阅《谁是下一个2000万人口城市?》)
当然,这里的2000万,指的是实际服务人口,而非常住人口目标,但也足以说明,2000万人口并非孤例。
当然,重庆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市仍旧高枕无忧,3200多万人的超大体量,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非其他城市所能追赶。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城市,几乎都是行政区划的概念,既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城区,也不乏传统意义上的乡镇,与国际城市不具备直接可比性。
作为直辖市,重庆无疑最具代表性。重庆往往被视作一个城市,与广深乃至郑州、西安等地同场竞技,但无论是城市面积还是人口规模,都俨然一个中等省份。
严格来讲,即使按照宽泛意义的行政区划,重庆更适合以主城都市区作为对比。
重庆下辖36个区县,而主城都市区占了21个区。2022年,重庆主城区GDP总量达2.23万亿,常住人口为2122万人,与成都市基本相当。
就此而言,即使以主城都市区来看,重庆也是不折不扣的经济大市和人口大省。
当然,更严格地来看,城区人口,则是相对与国际城市接轨的数据。
以此来看,我国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超大城市,共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等7个城市。(参阅《105座大城市名单首次公布,谁晋级了?》)
考虑到数据的滞后性,武汉、东莞等作为有力竞争者,或许已经跻身超大城市之列。
面向未来,人口大盘见顶,人口之争从存量竞争变成零和博弈,不是所有城市都能继续扩张。
有城市人口增长,就有城市人口流失,这一切看的不再是城市级别,而是取决于真正的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
相关推荐
全国人口第三城,要变了?
全国人口流入TOP1,为何是广东?
全国消费第四城,要追回“失去的十年”
日本全国解除紧急状态,不封城也能成功抗疫?
日本“封城”,对全球电子业的影响远比想象中要大
字节跳动商业化团队迎撤城裁员「寒潮」
滴滴顺风车在全国300城上线 即将恢复跨城服务
全国十大热门迁入地,广东为何占四席?
Gofun出行发布全新商业系统 全国25城已实现盈利
OYO公布2019年目标:全国1500+城,20000+酒店
网址: 全国人口第三城,要变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961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49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9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0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665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505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2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29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562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535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