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离“内地最强翻拍”差了两口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条电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头图来自:《忠犬八公》
引子
作为一个养狗的人,对这部内地版《忠犬八公》,我反倒预期不高。
一来,有日美两版珠玉在先。感动的、批判的、唏嘘的、回味的,关于这个故事本身,该拍的,能拍的,人家其实都已经拍差不多了。
二来,咱们国产电影过往的翻拍历史摆在那。当然有票房不错的,但真称得上精品的,或者说真正做出本土质感的,几乎没有。
两相叠加,一没空间,二没水平,狗再可爱,也实在没多大期待。
看过之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感受,对比着来说吧:
作为一部狗片,不及格。
看哭跟好不好,没关系,这话对主旋律、爱情片和狗片都适用。但抛开哭没哭,《忠犬八公》确实有两点做得尤其不好:
一是我看不出陈教授和八筒之间,存在超出平常的情感。
日美两版对教授和阿八的日常互动有很细节的呈现,特别是重点表现了,教授对阿八的爱,完全超出了一般主人对宠物的感情。
日版中,教授多次强调要平等对待阿八,会给它捉虱子,一起泡澡,甚至喜爱阿八超过了外孙;美版中,教授会趴在地上教阿八叼球,平日里还会给它按摩。两版中也都有教授暴雨夜把阿八带进屋里,一起在沙发上睡觉的温暖段落。
总之,那种人与狗之间超越主仆的情谊,是深入人心的。
但内地版中,陈教授和八筒就没什么真正亲密的互动,我感受不到他们之间有怎样与众不同的感情,甚至编剧还专门设计了陈教授打车回家,忘了八筒在车站等自己,让小狗干等半天这种大减分的桥段,着实有点莫名其妙。
日版美版都在突出人是多么爱狗,内地版却在主动加戏人把狗忘了个干净……这都使得后半段八筒苦等10年的煽情高潮,缺乏基本的情感基础与逻辑铺垫。
日版
二是八筒在车站苦等10年的逻辑前提,不仅牵强甚至惹人反感。
一只狗苦等死去的主人10年,如此传奇的故事能成立,除了人狗情深,更需要编剧把这件事的现实逻辑做得足够扎实。
日美两版,一个残酷,一个温暖,但都指向了在这里苦等,是阿八自己做出的选择,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它主导了自己的“狗生”。
而内地版呈现出的感觉,更像是这家人把八筒“遗弃”了。教授去世后,女主人去北京找儿子,于是丢给女儿,女儿养不下去,于是随手送去农村,且接下来的10年,所有人不闻不问,留八筒自己在车站孤苦伶仃。
这对八筒的形象,是一个很大的削弱,且养狗、爱狗的人看到这样敷衍的设计,也很难不感到生理不适。
《忠犬八公》
作为一部翻拍片,很惊喜。
翻拍,如果不加入任何创作者的自我意识,或改编国的本土特色,单纯把原故事再讲一遍,不管质量如何,在我看来都是失败的翻拍。
所以,绝大部分内地翻拍片,不管票房如何,都是失败的创作。
但这部《忠犬八公》,只论翻拍,我认为是不错的。
至少,创作者的翻拍思路,是正确的(导演徐昂上一部院线片,也是备受好评的翻拍片《十二公民》),只不过,在最终的执行上,《忠犬八公》还是有很大的遗憾。
离“内地最强翻拍”,终究差了足足两口气。
惊喜
电影把故事放在了21世纪初的重庆,重庆的本土特色得到了大量的展现,索道啊山城啊麻将啊方言啊火锅啊怕老婆啊,等等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最简单、最直给的改编思路,做到这些不算什么优点,我对这次改编思路的认可主要来自:
创作者真的在试图讲一个中国故事,而不是简单复制一个人尽皆知的世界传奇。
我想,这也是创作团队思索再三后做出的选择:很重要的一个前提,中国没有日美绵延多年、积淀很深的狗文化。
除了少部分爱狗群体(年轻人居多),大部分人眼中,狗不过就是看家护院的动物。如日美两版中,作为与人平等的伙伴而存在,不是我们的主流观念和认知。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以狗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一个中国家庭、乃至一个城市十几年的时代变迁,或许就是那个更契合内地现实的改编思路。
所以,老屋拆迁,儿子北上加入互联网大潮,包括那个戏份不多的棒棒角色,都是中国人所熟悉的,能够反映时代变迁的细节设计。
当然最大的惊喜,还是编剧选择了三峡大移民这个已经许久不曾被提及的时代大事件。
陈教授水利专家的身份,是一个不错的设计,而他最终死在了三峡考察的船上,而非日美两版的讲台上。
电影后半段,也有两个很直观的时代细节:
八筒目睹老房被拆迁,以及棒棒受困社会变化,不得不与它告别,返回家乡。
这些细节与八筒的固守车站,放在一起,创作者试图传递的情绪就很明白了:
在我们这,大环境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它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于是我们每个人,在过去这数十年,都如水中之浮萍,在时代洪流中随遇而安。
这变化越剧烈,越不可捉摸,就越反衬出八筒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有多么珍贵,有多么动人。
《忠犬八公》
第一口气
可惜的是,电影没能将这个改编思路,最大限度地执行出来。
差的第一口气,是浅尝辄止。
首先,三峡移民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而没能更深入地成为电影表达的重要组成。
一定有人说,要啥自行车,拿审查当不存在吗。毕竟这么多年没有电影提及,背后必然是有原因的。
对此我表示理解,但不得不说,电影在陈教授的工作部分,还是可以有所涉及的。但最终还是把大量篇幅放在了塑造陈教授本人正直、爱狗、怕老婆的形象上,而没能与大时代做更立体、更有效的呼应。
包括镜头语言上,除了埋骨头处被淹没这一个细节,电影关于三峡移民,关于时代变迁也没有更多的镜头明示或暗示,也是一个遗憾。
《忠犬八公》
其次,关于老房拆迁,物是人非,电影也只是泛泛而谈,且缺乏主观态度。
应该说,拆迁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同身受的一个关键词,电影这层设计是很好的,但和前面提及的三峡移民类似,最终呈现出来的,还是过于简单和表面了。
这一家人对于搬离老房子,有怎样的心情,街坊邻里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包括十年间,围绕拆迁和再建,又发生了哪些甜酸苦辣。女主人搬走十年,重回故地,又会作何感想。
这些东西表现出来,电影讲述中国故事的初衷,才算真的落地了。
第二口气
差的第二口气,是没有人物。
中国故事,需要中国人物。
这不是简单的怕老婆、训女婿,就是个中国中年男人形象了。电影里其实有一个不错的设计,就是陈教授和儿子之间的关系。
儿子在家时会唠叨,但真要离开了,陈教授心里不舍,却也不好表现出来。默默出去买两大袋子全加辣的猪头肉,包括让八筒代替父亲送别儿子。这些细节,就是中国故事,也是中国人物。
但还是那句,类似的东西,电影给到的还是太少了。尤其是,父亲之外的其他人物,几乎都是工具人,缺乏上面这样有血有肉的细节刻画。
母亲作为一个本地人,离家十年,是怎样的心路变化;儿子北漂创业,又有怎样的变化;语焉不详的女儿,同样可以有更多篇幅来呈现她的变化。
包括那个棒棒,和报刊亭老板,他们的经历如果能展开讲讲,背后都是大时代变迁的世间冷暖。
《忠犬八公》
有人可能又说了,电影拍的是“忠犬八公”,又不是“忠犬八公和它的家人们”,篇幅都给人了,那还叫“忠犬八公”吗?
首先,翻拍不是原样复制,创作者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尝试和改动。但我想说的不在这,而是电影最大的那个问题所在:
内地版《忠犬八公》,在“讲述一个中国故事”和“复刻一只感动全球的狗”之间,显得有些摇摆不定。
当然,对能力够强的导演和编剧,同时驾驭两点,既要又要,也不是问题——比如最早的日本版就做到了,而美版就是典型的不要表达,只要感动,效果同样也不错。
那么,既然能力不是够强,而是够呛,咱们的创作者,就必须要在此之间做出选择。
是像美版那样完全提纯,然后大做减法,全力催泪;还是让八筒从绝对主角,真正成为一个旁观者,一个见证者,娓娓道来地讲好一个跨度十数年的中国故事。
创作者或许都想到了,如今的成品,或许也是平衡与妥协后的产物。
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
《忠犬八公》
结语
再多说一句吧。
我之所以感到遗憾,核心还是在于,电影现在的样子,很多观众可能压根就没接收到创作者那些关于三峡移民,和时代变迁的表达。
更多人,多数被八筒感动得稀里哗啦,少数觉得不如日版美版,哭得不够尽兴。
这就是拧巴的后果。
看似表达了,其实,跟没表达一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条电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
相关推荐
柴犬币暴涨背后: 年轻人只想跟着马斯克“炒小炒差”?
柴犬币暴涨背后:年轻人只想跟着马斯克“炒小炒差”?
Netflix努力了这么久,却被苹果截胡了
前董事实名举报上市公司恶意退市,“内地广告第一股”沦落到卖张铁林书法还债?
翻拍超级IP:《新蝙蝠侠》红不了也黄不了
物联网还没实现,深圳的狗子们已经实现“犬联网”了
八马茶业,冲刺茶业“第一股”?
翻拍《水浒传》,背后是奈飞的焦虑与迷失
“新运河”通航倒计时,杭州离“超级枢纽”更近了
动物实验结束后,我领养了一只实验犬
网址: 《忠犬八公》,离“内地最强翻拍”差了两口气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021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30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07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77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316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170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5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7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