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再次冲击IPO,悬崖边上的KK集团只为“圈钱”保命?

再次冲击IPO,悬崖边上的KK集团只为“圈钱”保命?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4月06日 15:05

文|文欣 

来源|博望财经

2023年初,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潮流零售企业,KK集团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在2021年11月首次提交招股书之后,未能在六个月内完成聆讯,KK集团上市的脚步停滞。

本次IPO,KK集团表示将所获融资将主要用于门店网络的扩张、供应链优化、零售基础设施建设等。

估值超过200亿,但目前但从其经营情况来看,KK集团仍处于一个靠资本续命的阶段,本轮上市,或是KK集团当下重要而紧急的需求。

问题在于,在首次IPO失败后的两年里,KK集团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潮流新势力成“老赖”

成立于2015年的KK集团,其主营业务是运营潮流零售店。坐拥KKV、THE COLORIST、X11和KK馆等连锁零售品牌,在2021 年KK集团已经成为中国三大潮流零售商之一,同时也是前十大品牌之中增长最快的潮流零售品牌。

KK集团所推出的潮流零售店像是淘宝上的潮流集合店的线下版,满足了一批消费者对于多品类多品牌多选择的需求。全新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场景,使其在一众单一品牌店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Z时代的女性消费者们。

品牌直接供应、去BA模式的运营,也使KK集团的子公司们在品牌方处获得更大的认可,降低销售成本的同时,能够使品牌获得更高的关注度。KK集团也成为了新锐品牌从线上铺到线下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首选的合作伙伴。截至2022年10月末,KK集团合作的第三方品牌商达到1472个。

2019年至2021年,KK集团GMV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63%,遥遥领先于全市场。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2019年-2022年10月,KK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4.64亿元、16.46亿元、35.23亿元、30.67亿元,其收益主要来源于货品销售以及基于销售的管理及咨询服务收入。

在营收增长的同时,KK集团同时也在开出一家又一家全新的门店。2019年至2022年10月,线下门店的数量从211家上升至701家,其中,KKV拥有383家、THE COLORIST拥有207家、X11拥有50家及KK馆拥有67家线下店。

作为新消费浪潮的产物,KK集团也颇受资本的青睐。自2016年起,KK集团不断获得融资,至2021年,KK集团共获得7轮融资,其估值也从1亿元升至29亿美元(约人民币199亿元)。

2022年,KK集团的发展的脚步开始放缓。这并非是KK集团一家的问题,背后是整个市场都在疫情之下停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百货行业同比下滑达8.0%。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主要客群为Z时代,隶属于新消费板块的KK集团及子公司的业绩不断承压。

2023年以来,有媒体报道,位于广州的北京路的KKV独栋旗舰店暂时关闭;成都春熙路的KKV门店和X11门店也被爆出已经累计欠租过千万。

成都春熙路门店和广州北京路门店是作为KKV的“独栋旗舰店”中的001号店和002号店,曾被品牌认为是传递潮流主张的标志性门店,如今负面不断,可知KK集团已经陷入巨亏的困境之中。

巨亏背后源于逻辑无法自洽

根据招股书披露,KK集团2019年-2021年则合计亏损超82亿元,至2022年10月末,公司首次实现盈利,金额为1.89亿元。

从经营利润率、商品销售额总额(GMV)来看,2019-2022年10月,KK集团的经营利润率分别为-19%、-8.7%、-6.7%、-5.2%。

同时,披露的单店月均GMV还处于下降状态中,从2021年的59万元,降至2022年10月末的54万元。经营层面的两项数据可以看出,目前KK集团的盈利依然较为困难。

和快速上升的市场估值相反,为何KK集团无法实现盈利,走不出亏损的困境?原因来自于KK集团的经营逻辑难以自洽。

从KK集团自身来分析,作为潮流零售店要打出知名度,需要迅速将门店铺满全国,于是KK集团引入了加盟机制,寻找加盟商。

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及2022年10月末,KK集团分别向31家、374家、109家及40家加盟店的相关加盟商提供贷款;公司应收加盟商款项分别为0.55亿元、0.91亿元、1.9亿元、1.05亿元。

疫情时代,同时有不少加盟商由于连年亏损,选择放弃门店。为了上市考虑的KK集团,则需要一定数量的门店来保证其报告数据优异。于是KK集团将加盟店转为自营门店,如今701家门店中,加盟店仅剩下145家,全资门店则从77家扩张到460家以上,进一步加重了财务压力。

营收下降,负债增加,KK集团的盈利模式还没跑明白,消费者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已经对集合式潮流零售门店不感冒了。

KK集团的线下门店中其实并不缺乏客流量,但是不少消费者仅仅是来试用,却不选择购买。“线下逛,线上买”成为了年轻消费者消费的宗旨。在淘宝上价比三家,还能叠加各类购物节和直播间的优惠,KK集团的门店其实并不具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烧钱不是长久之计

从奶茶、中式茶饮开始,新消费、新零售的概念一直在挑动着市场和投资者的心弦。KK集团的各类品牌也自然被划为这个范畴之内。

但在新消费浪潮消退之后,我们再想一想,KK集团是否真的属于这一行列?

缺乏只有品牌,KK集团其实更像是一个集合第三方产品来销售的大卖场。更像是把淘宝上的集合店搬运到线下而已,更别提这期间需要产生的各类费用,例如房租人力库存等等。

由于销售的是第三方产品,导致KK集团的毛利率从潮玩零售角度来看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使是被资本市场多次批评的泡泡玛特,其毛利率仍然能够长期稳定在60%。缺乏只有品牌的KK集团,其综合毛利率在2019-2022年之间都仅徘徊在30%左右。

同时,由于美妆潮流市场的产品更新迭代速度飞快,导致KK集团的还面临着大量库存的状况。2019年-2022年10月,其存货分别占流动资产总值的约52.0%、57.8%、38.0%、37.3%。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01天、196天、154天、159天。

种种问题结合起来,KK集团的变革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目前国内同样属于潮流零售品牌的还有走高端和试用线的Harmay,其主打的是小样售卖和仓储售卖一体,同时大力发展线上店铺,叠加购买积分、会员制度,有力地控制了成本。

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在集合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品牌,如何做到产品量级和仓储平衡,这是KK集团在发展路上必须要考虑的。烧钱不是长久之计,品牌如何抽出新芽来是更重要的事。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疫情变成全球问题,哪些国际航空公司被推到了悬崖边上?
站在悬崖边上的“宁王”
估值200亿,KK集团却“钱途未卜”
又一独角兽奔赴IPO:KK来了,估值200亿
KK集团为何能值200亿?
焦点分析 | 重回一线的雷军,能否拯救悬崖边上的小米?
债台高筑、闭店潮以及加盟制失败,高歌猛进的KK集团怎么了?
实体零售服务商「K+」获KK集团数千万元A轮融资
36氪首发 | 「KK馆」升级为「KK集团」,获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为 2019 年新零售领域单笔最大
凭借潮流设计吸引Z世代,KK集团旗下KKV呈现逆势增长

网址: 再次冲击IPO,悬崖边上的KK集团只为“圈钱”保命?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0455.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