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高校学科专业要调整:这项力度空前的改革意味着什么
究竟哪些学科专业需要调整优化,必须进行充分谨慎和合乎程序的论证,避免学科专业改革朝令夕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
同时,学科专业调整优化要增减挂钩,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一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这项力度空前的改革要避免刚性增减
学科专业调整的初衷,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趋势而进行优化,避免学科专业结构滞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
此轮调整,是在过去十年改革的基础上推进的;虽然调整范围涉及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科专业,仍是此前改革的延续和深化。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过去十年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是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频度足够高的专业结构改革。
而从今年到2025年,不到三年时间,还要对五分之一的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力度之大可想而知。
我们无法考证这个相对量化的目标是如何设置的,不过,任何改革都不宜“一刀切”地摊派指标,避免一些高校硬性执行和刚性增减,甚至陷入为了调整而调整的陷阱。
究竟哪些学科专业需要调整优化,必须进行充分谨慎和合乎程序的论证,避免学科专业改革朝令夕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此外,在加强全国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总体布局的同时,要赋予高校一定的改革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学校自身特征和发展战略,来凸显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的特色。
例如,在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机器换人的趋势不可阻挡,未来职场人士的工作将更加表现为人机协同。因此,专业设置需与时俱进,加快撤销和停招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抢饭碗”的学科专业,避免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风险。同时,推动更多高校设置“AI+”的相关学科专业;也可以推动各类学科专业增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打造“专业+AI”的培养体系,更好地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相融合。
再比如,在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专业设置方面,不应过分强调“上下一般粗”,片面追求某个学科专业必须实现各层次“全覆盖”。
一些高校贪大求全,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摊大饼”,但是,某些学科专业可能在某个层次上更适合设置,而不应为了学科门类齐全刻意追求。一般来说,基础学科可以在各个层次予以设置,而一些应用学科则适合只在某些层次安排。
要让新专业“上车”,也要让一些教师“下课”
专业调整,不仅是改个名字那么简单,而要对专业培养体系进行全方位更新和完善,避免名不符实或新瓶装旧酒。
首先,要精心设计新增专业的培养方案,重点考虑学生未来升学就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需求,特别是推动培养宽基础和深专业的T型或复合型人才。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职场人士在毕业后基本都需要坚持终身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强化宽基础的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打好专业深造的基础,为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提供快速转换通道。比如,一些国家和区域发展急需的人才,不需要另起炉灶地重新招生,就可以从当前相关学科专业进行遴选和培养。
其次,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的同时,建议进一步打通转专业和转学校的通道,使不同学校和学科专业能学分互认,以赋予学生更多“用脚投票”的权利。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高考志愿填报时并不了解相关学科专业,或者因为高考分数不足而无法选择理想学科专业。所以,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二次选择”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学科专业改革为突破口,带动高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方位改革。
一些学科专业之所以难以调整优化,同师资力量有限和结构不足有很大关系:一些急需紧缺的学科专业,不仅就业市场上一生难求,高校师资中也一师难觅——哪怕某个学科专业的需求再旺盛,如果开不出来课程或者无人可以讲授,那么自然面临供给短缺问题。
在撤销和停招一些专业点的同时,也要“刀刃向内”推动师资结构调整和课程内容改革。比如,一些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上同一门课,教材和教学大纲一成不变,并拒绝更新教学内容、开设新课程。再如,还有不少计算机专业仍然在教授不再流行的C语言等课程,而目前程序员流行使用的Python等语言,则需要学生毕业后自学。
总之,要让新学科专业“上车”,也需要让一些教师“下课”。
为新增专业正名,以免带来就业困扰
此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是多部门联合发文,凸显出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也意味着要推动多部门协同联动,才能落实。
《改革方案》提出,要强化教育系统与行业部门的协同联动,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这意味着教育和行业之间的双向互动,一方面是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行业发展反过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人社等相关部门应及时更新专业目录,同调整后的新专业目录衔接,避免学生毕业后面临专业不对口问题。
在鼓励新增专业点的同时,也要为它们正名。不少新增学科专业面临身份归属尴尬,特别是一些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左右不是”,导致学生在升学就业时遭遇难题。
比如,电子政务专业是行政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细分专业方向,但在升学求职时却被不少学校和用人单位视为不相关专业。再如,笔者参与牵头推进的大数据公共治理专业,就被认为属于管理学而非计算机学,而这对学生升学就业带来很大困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公务员考试和用人单位招聘在专业限制方面过于刚性,而其限制专业的依据则往往难以令人信服。人员招聘需要强调人岗匹配,但各类新学科新专业越来越多,不应“以名取人”,片面根据学科专业名称来设置求职门槛。
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可以适当放宽专业限制,更加注重学生所修的课程和掌握的知识技能,避免过于强调严丝合缝的专业对口而带来人才不匹配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推荐
1/5的高校学科专业要调整:这项力度空前的改革意味着什么
2035禁售燃油车,欧盟绿色新政力度空前
称扶持力度空前,京东:今年双十一主场在我这里
库克对中国很重视,但搬走生产线也是事实,释放了什么信号?
无界AI未来2019大会暨未来杯高校AI挑战赛闭幕
百度硬战派首秀,种种变动意味着什么?
年度回顾:2020 职场教育,资本投注的6个商业方向
慧科集团合伙人、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产学融合2.0 新职业教育驱动力 | 2019 WISE × 新职业教育创新峰会
融资合伙人入围项目 | 拿到“阿里云教育一体机”十八省独家运营权,新三板高校信息化服务商「智华信」要切入产教融合赛道
中国AI技术领先,是因为数学好?
网址: 1/5的高校学科专业要调整:这项力度空前的改革意味着什么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099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