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破解网暴密码:人们为何在网络上变得残忍?

破解网暴密码:人们为何在网络上变得残忍?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4月13日 12:5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 (ID:TencentMRI),作者:张浩然,编辑:张浩,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促使网络空间形成了自主型、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秩序,这让网络空间中道德失范现象愈加严重。

从“寻亲男孩”刘学州遭网暴后服药去世,到“粉发女孩”郑灵华遭网络谩骂后去世,到高三学生因在誓师现场热情发言遭言语攻击……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挑战着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秩序,使网络暴力话题受到了高度关注。

本文从网络暴力的传播、影响和应对策略等方面,对社交媒体中的网络暴力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理解和预防网络暴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

一、网络暴力生成的社会心理背景

要了解网暴,就要先了解网暴背后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心理的因素。首先,媒介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人们容易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数字化娱乐中,忽视现实生活,从而导致精神上的匮乏感。早就有学者指出,科技的发展已经物极必反,带来人类巨大进步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人们精神层面的极度匮乏。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现代社会的异化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的异化、科学技术的异化以及文化的异化。人的异化表现为自由的缺失和理性的麻木,科技的异化则是人被科技奴役,文化异化比如大众文化的商品化。

科技的异化为网络暴力创造了基础的施展环境与平台,文化的异化让发达工业社会充斥的是物质性的、丧失否定与单向度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化使人们陷入“虚假的绝对自由”,从而毫无顾忌地发表暴力言论甚至暴力行为,人们陶醉于所谓的言论自由的狂欢,习惯于单向度的接受和麻木的复制转发,逐渐失去对网络信息的反省和辨识;人的异化,人的麻木和失去理性让实社会在互联网上延伸,现实社会的道德失范同样会在互联网上发生,并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而使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远比现实社会道德失范情况严重和激烈,最终导致“网络暴力”的出现。

另一方面,根据《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0.67亿,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社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认为,我国网民基数庞大,网民教育背景、阶级层次、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这就让他们很难在短期内针对有争议的事件达成共识,针对公共事件(尤其涉及财产、阶级、性别等议题),网络舆论注定是分化的。而一部分网民道德化程度较高,一旦有了观点冲突,容易扛起道德的大旗对不同观点进行“打杀”,排解自身被压抑的部分。这种环境,是一种漫长且客观的存在。

二、社交媒体为网络暴力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现代社会,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使我们能够轻松地分享信息、观点和情感,这些信息可以轻易地在虚拟社区,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通。然而,社交媒体的一些特性,为网络暴力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首先,社交媒体的匿名性提供了一个隐藏身份的渠道,使网络暴力更容易发生。在许多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使用虚假身份或者绰号,无需向大家展示真实姓名和信息。这使得那些有恶意的人可以在网络上对其他用户进行攻击,无需担心其对他们社会声誉的影响。同时,这种匿名性还使得受害者很难追踪其攻击者或者在法律层面予以追责。时常出现的网络暴力事件,例如校园霸凌或对女性的性别歧视,都带有明显的匿名性和不可控性的特征。

其次,社交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得网络暴力传播迅速。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的言论、图片和视频往往会在社交媒体中迅速传播,甚至成为病毒式传播的现象。这不仅加大了恶意传播内容的攻击力,而且让受害者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阻止言论传播,从而加剧了伤害程度。

最后,社交媒体上大量的信息都缺乏事实核查,有时候甚至是有捏造成分,信息迅速扩散和缺乏事实核查使得网络暴力行为容易得到加强,一旦被大量传播,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恶劣后果不容小觑。

此外,社交媒体的算法筛选和个性化推送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具有相似观点、兴趣和价值观的人。这有时候会导致网络暴力的集团化现象。当一个群体的共性观点或价值观倾向于对某一特定类别或群体进行攻击时,网络暴力就可能变得更加严重。而社交媒体平台的推送算法可能会无意中助长这一现象,使得更多人参与到网络暴力行为中。

三、网络暴力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特点

网络暴力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具有情绪化、社交化、快速化、高度情节化和社会化的特点。

1. 情绪化特点

网络暴力往往表现为极端的情绪化,发起者和参与者常常受到情绪的驱动,其言语具有激烈的情感和情绪化的语气。

2. 社交化特点

网络暴力的传播往往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参与,起点和传播方式由社交媒体平台决定。其传播规律与社交媒体平台的特性密切相关,社交媒体中的群体效应是触发网络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快速化特点

网络暴力往往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恶意言论可以在瞬间传遍数以万计的网民。同时,网络暴力行为往往在一定时间内迅速消失,不像传统暴力那样持续性较强。

4. 高度情节化和社会化特点

网络暴力往往以一种高度情节化的方式出现,表现为与其它事态的合并,搅动社会的正常秩序。同时,网络暴力行为往往反映出当今社会的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例如性别、种族、文化以及地域等社会敏感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暴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模式和规律与传统暴力不同。其情绪化、社交化、快速化、高度情节化和社会化的特点,都为网络暴力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四、网络暴力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网络暴力不仅会对个人带来伤害,例如焦虑、抑郁、孤立、自卑等心理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的破裂。也会腐蚀社会的风气,如恶劣言论传播,网络暴力滋生的道德沦丧现象等。同时网络暴力还可能导致现实世界的暴力行为,从而加大社会治安压力。应对网暴,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来化解这一问题。

当前,从立法上来说,我国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律治理体系以规范公共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包括8部规制网络空间的专门立法(其中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21部涉及互联网法律规范的相关法律,但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还须进一步完善网络空间信息传播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对媒体而言,应起到把关和监督的作用。面对可能引发争议的事件,应采集多方回应,尽量求证,切忌采集片面回应进行报道,从而激化矛盾。

另外,当今媒体环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平台社会。社交媒体平台能做的事有很多,在网络暴力防范中可以使用内容过滤、用户举报、AI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话题进行限流和管制。目前各大社交网络平台,都已上线“一键防护功能”,限制陌生人私信、评论和转发,上线发文警示功能,引导用户友善评论等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最后,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媒体素养教育和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公众的网络道德意识,引导用户文明上网。作为个人,也应努力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同理心。研究表明,网络暴力大多与情绪不良有关,而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则容易引发或加重网络暴力事件。通过提升情绪管理技能,减少情绪不良的产生,以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另外,研究表明,在网络匿名和虚拟性环境中,人们往往失去自我约束和同理心,容易卷入网络暴力中。因此,我们需时时警醒保持自身的同理心,保持道德底线和自我约束,可以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艳. 网络暴力的成因、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J]. 创新与创业, 2019, 2(2): 1028-1029.

【2】李丽. 社交媒体中网络暴力现象分析及治理策略探讨[J].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2018, 3(1): 12-15.

【3】网络暴力的心理机制及干预措施。心理科学进展,2018,26(9):1642-1652。

【4】张志安谈网络暴力:平台、媒体、受害者都可多想一步、多做一点,https://mp.weixin.qq.com/s/cBSYnRcNVnaevuRY_LVnLw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 (ID:TencentMRI),作者:编辑:张浩,主编:井婷婷

相关推荐

破解网暴密码:人们为何在网络上变得残忍?
前快手首席增长官:互联网下半场,如何破解产品的增长密码?
“蹭上”网红李子柒,这家鞋企迎14个涨停,市值暴增150亿
最全的 Wi-Fi 密码设置 + 快速连接指南,让你不再担心被蹭网
杠上美国司法部?消息称苹果召集顾问团队欲就破解iPhone打官司
明文存储密码,为何连谷歌也无法杜绝这种“蠢事”?
超50万个Zoom账户在暗网出售,1块钱买7000个
为什么密码设置为“jK8v!ge4D”仍然不安全?
那些买比特币忘密码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信息安全研究员:华硕内网密码在GitHub上泄露

网址: 破解网暴密码:人们为何在网络上变得残忍?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1244.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