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开启「诸神之战」,创业派、大厂派、学院派终将殊途同归?|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对话易观智慧院院长李智,《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分享了AI大模型未来的演进方向,衡量模型能力的关键指标,AI大模型的异同,未来企业怎样通过AI大模型实现盈利,AI大模型与云计算的融合机会,算力板块的机会,降低算力成本上的发展方向,AI大模型方向有哪些新的投资机会,“网红大米”营销分析,证监会就《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指导意义,蓝色光标为何全面停用文案外包,软银为何减持阿里股票,美团发布企业版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04.13-04.17)
A股三大股指中,沪指周涨0.32%,深成指周跌1.40%,创业板指周跌0.77%。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137.36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153.39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光伏设备、有色金属与电力行业;南下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资本货物行业、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北上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厚普股份、盛剑环境、国力股份、同力日升与诺泰生物;南下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中芯国际、商汤、工商银行、药明生物与中国海洋石油。
上周港股的两大指数涨跌互现,恒生指数上周周涨0.53%,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周跌1.74%。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中,道指累计上涨1.20%,标普500指数上涨0.79%,纳指上涨0.29%。
上周,A股共有10只新股上市,这10只新股也是A股主板注册制下的首批新股,没有出现破发,当日涨幅最大的是中电港,单日涨幅221.55%;港股在上周有2只新股上市,其中北森控股当日破发,另一只新股陆控上市当日收涨10.30%。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30家公司、机构发布了大模型产品或公布了大模型计划,AI大模型未来的演进方向有哪些?衡量模型能力有哪些关键指标可以关注?
易观智慧院院长李智指出,大家通过大模型的发布会,就可以看到大模型未来的演进方向以及衡量模型能力的关键指标。
首先,发布会的第一部分都会展示大模型所拥有的能力:包括语义的理解,比如对话的能力、快速形成文本摘要的能力;知识能力,比如大模型了解的事实性知识、常识等;第三个是对复杂问题的推理能力,比如现在大家经常会问的,这个AGI或者大模型,它是鹦鹉还是乌鸦?此外还有执行通用任务的能力,比如让大模型做一些角色扮演之类的工作。
之后,在演示完大模型的能力后,发布会还会介绍大模型的核心技术能力,这里可以分三个方向来看其中包含的几个衡量大模型能力的关键指标:
1、模型能力。李智坦言,目前国内大模型的模型架构与国外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模型层级不够强大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数据的吞吐和消化能力比较弱,训练效率较低。如果想在短期追上GPT的能力,那就需要给它更多的数据,做更快速的训练。但在此之前,需要先把模型层级和模型结构的差距补上,这样才能把大模型表现出来的能力做得更好。
2、数据能力。大模型都是海量数据训练,这些数据的来源分为几个部分:首先,网络公开数据,只要具备数据获取能力就可以得到;第二,采购一些封闭数据,比如论文、专利数据等,这些数据的质量相对来说更高,但这些数据只要有钱,谁都可以买到;第三,就是这些训练大模型的企业自己独有的数据,比如百度的搜索数据、阿里的电商数据、字节跳动的视频类数据。
3、工程化能力。李智指出,即使不是AI专业人士,但现在也有很多人可以说出来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预训练、代码训练、指令调优、对齐调优等,但是具体到工程落地和实践的过程当中,光知道这些方法论是不够的,需要有很丰富的经验与实验成果的积累来真正实现这几个能力的升级与调优的过程。比如在GPT-4的发布会上,还同步发布了一个模型评测工具Evals,这就体现了工程化能力,Evals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与开发者评估模型的能力与下一步优化的方向。所以工程化能力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最后,发布会的结尾通常都会介绍一下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李智指出,做大模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技术理想,去看到通用人工智能的边界可能是什么,但除此之外,人们训练大模型必定要用它来解决实际的业务和场景问题,所以关于大模型能力的衡量指标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生态打造、经营和商业化的能力。无论是哪家企业,在发布大模型时都会介绍这个大模型将如何进入到业务场景当中,从而帮助到更多的企业去发挥AI的能力。
目前已经发布的这些AI大模型有哪些异同?您比较看好哪些公司的大模型?
李智介绍,目前做的比较多的对比主要还是针对国内与国外的大模型之间的对比,她坦言,现在国内的水平跟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从目前国内发布大模型的情况来看,李智认为百度作为首家发布大模型的公司,不仅有勇气,而且所展现出来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对于未来可能的商业化发展等方面,都是想的比较清楚的。虽然后面许多公司也陆续发布了AI大模型,但其实他们所讲述的逻辑、呈现出来的能力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都是沿着百度做好的框架,所以相当于百度打了一个很好的模板,后面发布的大模型基本都是做到跟百度对齐。
根据易观分析测算,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为1064.4亿元,较2020年增长23.5%,预计2024年人工智能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人工智能已进入大规模落地应用关键期,在此期间,哪些场景和行业将最先受益?
作为易观智慧院院长,李智首先提出,随着AI大模型的出现与更多能力的陆续涌现,AI相关的研究方向与测算方式都需要有一定的调整。
随后,针对哪些场景与行业将最先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一问题,李智同时也询问了大模型,大模型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在很多行业,比如金融、医疗、零售、智能制造、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等等,都会有更广泛的推进和应用。李智指出,大模型的回答不仅是可用的,而且也很符合一个分析师的逻辑。
接下来,李智分享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短期来看,在大模型出现之前就有比较高的AI渗透率的一些行业将会最先受益,比如银行、证券、新能源等行业。从场景视角来看,与行业一样,也是原来AI进入比较多的一些场景会先受益,比如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提高交互体验的一些营销服务的场景,以及把大模型的能力用作生产力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的一些场景。
长期来看,李智认为要看两件事,一个是给内容产业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不仅是对内容生产的影响,长期来看对内容分发与内容消费都会产生影响;另一个是对交互层面的影响,随着众多大模型的发布,流量入口会发生变化。早期的流量入口可能是搜索引擎,或者是触摸屏上的一个个App,但到了今天,“对话”就可以是一个入口,通过对话智能的提升,交互和流量的入口可能就不在微信或者手机上了,这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未来企业将如何通过AI大模型实现盈利?
李智提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把企业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首先是提供大模型的企业,这类企业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盈利:一类是按照项目制的方式,与传统的企业服务一样,通过帮助客户生成自己专有的大模型实现盈利。这里包括提供算力资源的租用、模型精调等服务;还有一种更理想的方式,就是通过抽象出来标准的API实现盈利,比如通过 PaaS 加 API 的方式来收取费用,商汤发布的大模型就开放了自然语言生成的API,以及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服务。
另一类企业是利用大模型做AI的产品与服务的,因为AI可以把所有的行业与产品重新做一遍,比如很多SaaS类的工具和产品就可以用AI的能力重新做一遍。此外,李智还为大家举了几个例子,比如阿里可以通过在钉钉增加 AI 能力而提升钉钉收取的费用,产品的能力增强了,是可以适当多收取一些费用的。另外就是利用 AI的一些原生应用,比如文生图的能力来进行盈利,其实现在文生图的应用在国外来说也是蛮赚钱的一个应用。
如何看待AI大模型与云计算的融合机会?
李智提出,目前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大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云计算原来的商业模式。以前,云计算租用的是计算存储这类资源,但现在,如果仅凭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对于买单的客户来说恐怕是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的,还需要增加 AI 能力,比如文生图能力、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等。只有这些能力也都符合要求了,客户才会考虑从模型层到最后的算力基础层,这一揽子的解决方案都在这里租用。所以,其实AI大模型改变了云计算的竞争格局。
大模型的训练离不开庞大算力的支撑,在越来越多大模型产品涌现的同时,相关算力板块有哪些机会?在降低算力成本上有哪些发展方向?
李智认为,算力板块最直接的机会应该就是GPU了,在提高单卡性能的同时,也要关注一些新技术,比如目前把芯片互联起来的方案实际上是电互联,但其实已经开始讨论光互联的可能性了。
另外,李智还提到,除了训练成本需要庞大算力支撑之外,未来在应用的深度与广度都得到提升之后,可能还有一个成本是大家必须要看到的,就是推理和应用成本。随着应用进一步的深化,每一次调用其实都会消耗算力,大家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降低推理和应用的成本,这也是影响AI大模型商业化非常重要的因素。这里可能就会包括:如何针对模型做优化,从而加快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速度,以及如何对模型进行蒸馏,即把大模型的能力精简后,通过小模型去实现。以上这些都是在降低算力成本上可以去关注的方向。
AI大模型方向还有哪些新的投资机会?
李智指出,除了之前提到的制作大模型的公司,以及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做产品应用开发的公司值得关注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工具层的机会值得关注。
英伟达CEO提到的“iPhone时刻”,指的是目前已经到了AI应用爆发的黄金时期。但不管是iPhone还是安卓,都围绕移动互联网生态提供了非常多的工具,包括广告的SDK、声音的SDK等等。因此在大模型这个方向上,应该也有类似的可以帮助很多产品的应用出现,以此来帮助更多的AI应用去发挥大模型的能力,比如数据标注、模型的实验与部署、向量数据库、各种框架的机会等等。
十月稻田提交港股招股书,网红化的营销打法是否适用大米等厨房主食?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介绍,据招股书显示,预包装大米是十月稻田的支柱型产品,贡献了八成左右的收入。与金龙鱼、福临门、香满园等大众熟知的传统品牌不同,十月稻田旗下的几个品牌都是土生土长的互联网品牌,均诞生在2010年公司与电商平台合作后,这也导致十月稻田的销售渠道高度依赖线上,包括京东、天猫、拼多多、新零售商超、抖音、快手电商等29家电商平台,每年贡献的销售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七成左右。基于互联网基因,在营销投放上,十月稻田也采用了网红消费品的营销打法,比如推出与《乡村爱情》的联名产品、融入国潮元素的“国花系列”产品,线上通过电商平台以及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投放,线下举办体验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密集广泛地触达消费者,增强品牌曝光度。
随后,车铭德对网红消费品的营销进行了分析:
1、客群:
面向垂直用户(标签不同,用户不同)
2、卖点:
重体验,通过情绪溢价、核心功能溢价、包装溢价,将支出从消费者基本消费账户转到社交账户、审美账户,降低消费门槛、增强消费意愿、提升消费单价。
3、渠道(B2C):
(1)线上电商自营专卖店
(2)微信小程序
(3)App
(4)线下门店
4、营销:
网红产品一般都不是主打性价比,而是通过独特定位获得消费者偏好,通过引导高频消费养成消费习惯,通过社交圈和文化植入形成品牌忠诚度。核心是借助“高频营销事件+用户口碑”,形成社交传播,建立核心用户社群。
5、困难:
需要“长期+高频”的、给予社交圈层和文化属性的品牌建设,才能逐步建立用户忠诚度(这方面做的比较成熟的品牌是可口可乐),是高成本驱动的品牌营销策略。
关于网红大米的营销,车铭德也做出了以下几点分析:
1、客群:面向大众
2、卖点:重功能,突出核心功能溢价(健康、口感),给出直接购买理由,促进转换。十月稻田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设立了“福享人家”、“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三个子品牌,分别定位于高性价比、大众市场、中高端市场等,其中曝光量较大的“十月稻田”主打“新鲜口感”,价格大概在6.9/斤-9.9元/斤,“福享人家”侧重口感、香气,价格能达到每斤十几元。大米品牌整体属于“有定位无圈层”,即只能通过定价不同,粗略区分消费能力不同的人群,但用户标签不够清晰,难以形成特定标签的用户社群。
3、渠道(B2B2C):农户-加工厂-电商平台-消费者(自建渠道成本较高),主要依靠大流量电商平台。
4、营销:基于核心功能的强品牌曝光,目标在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触达潜在消费者。
5、困难:网红大米等厨房主食难以建立自己的忠实用户群体,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相较于网红消费品,大米品牌缺少社交属性,并且消费频次低,很难想象消费者在购买大米后会拍照进行社交分享,因此广告营销是单向信息流动,虽然解决了触达问题,但缺少品牌交互导致难以沉淀品牌资产,进而影响私域流量池的建设。
网红消费品品牌“长期+高频”的营销投放,是建立在差异化定位形成的较高定价的基础之上的,财务数据上直接表现为行业的高毛利。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消费饮品的毛利率甚至超过了50%。相较而言,大米等厨房主食实在是毛利较低的行业。2022年十月稻田的毛利率只有17.2%,同行业中金龙鱼厨房食品的毛利率只有6.68%。这也限制了厨房主食类品牌的营销费用预算支出。
进一步来说,大米等厨房主食的用户消费基本是基于产品功能对比的购买行为,本身出发点是横向的品牌间的功能性对比,这就导致其价格很难超出平均市场价格。与之对应,网红消费品通过抽离出独特功能点,自建独立品类认知,跳出横向比价、通过差异化来形成高端定价,能够保障收入的提升。从成本端来看,大米等厨房主食的消费频率较低,并且大米产业的供应链涉及区域、劳动人口、运输、甚至天气等不可控因素较多,供应链整合成本也较高,也导致成本端的规模化难度变大,这都导致通过“持续营销,高频互动打造品牌故事”的“网红品牌烧钱式”营销方式难以适用。
在行业竞争方面,网红大米们的真正挑战者或许是东方甄选等助农直播平台,这些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品类严选+直播营销”的模式,“品类组合”解决了厨房主食低频销售的问题,“严选”解决了规模化供应链以降低成本的问题,“直播”解决了依赖第三方渠道销售的问题,“营销”则是基于平台品牌实现跟用户的高频互动。
虽然网红大米品牌们也可以同东方甄选等直播平台合作,但是相较于平台自身的“严选品牌”来说,网红大米品牌们是缺少价格优势的,而价格在功能性产品上又是重要的购买理由。另外,网红大米品牌入驻山姆等线下会员超市也是存在机会的,但长期来看毛利会被持续拉低,并且依旧解决不了用户品牌忠诚度的问题,造成营销费用的“覆水难收”。
证监会就《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有何指导意义?
车铭德指出,独立董事是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存在亲属、持股、任职、重大业务往来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要鼓励上市公司优化董事会组成结构,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应当占三分之一以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应当占多数。
一、积极因素:
1、为了维护个人声誉,督促履职。
2、政策奖惩要求,推动履职。
二、问题;
1、收入来源于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影响独立性。
2、一人兼职多家,精力不够。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独董履职要明确最低工作时间,提出制作工作记录、定期述职等要求,确定独立董事合理兼职的上市公司家数,强化独立董事履职投入。
在责任约束方面,《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按照责权利匹配的原则,应当明确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法律责任,在董事对公司董事会决议、信息披露负有法定责任的基础上,推动针对性设置独立董事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认定标准,体现过罚相当、精准追责。
核心是公司管理的违约成本和监督成本的平衡,监督的前天是权责奖惩工作边界的明晰。另外,可以关注独立董事辞职的象征意义。
蓝色光标为何全面停用文案外包?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表示,对广告公司而言,找外包团队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事情,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现在蓝标取消外包,释放的一个信号就是蓝标找到了比外包更加能够降本增效的手段,结合AI的发展以及AIGC概念在资本市场的火热,蓝标股价的大涨不难理解。
此外,从客户角度来说,以前经常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广告公司派来比稿的团队非常精英和专业,但等到执行的时候就全都甩给外包公司了。所以取消外包是有利于保障品控的。另外,根据蓝标官网数据显示,蓝色光标的雇员有2885人,服务客户有3000多个,取消外包后,服务能力能否覆盖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随后,吴吞提出一个问题,假设蓝标能借助AIGC服务客户,那客户为什么不自己去利用AIGC呢?尤其是海报、文案这类基础需求。归根结底,广告行业的核心能力还是创意,蓝标在邮件中也提到了,要“遏制核心能力空心化”,但吴吞认为,目前在国内有很多企业不认可创意的价值,剽窃问题也比较严重。
总体来看,广告行业正面临一个“洗牌期”,蓝标的不确定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广告行业中,吴吞个人更看好分众这种掌握媒介资源的,因为它们可以做到“任它城头变换大王旗,我自岿然不动”。
软银为何减持阿里股票?
吴吞介绍,据软银财报数据显示,在截至2022年12月的第三财季,软银集团愿景基金部门亏损6600亿日元,已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尤其是在第一财季(22年4—6月),更是创下了单季度的最大亏损,亏损3.16万亿日元。
去年7月,软银就开始大幅抛售阿里,抛售了2.42亿股的ADR,其实就可以看出软银打算清仓阿里了。
在去年的这次抛售后,软银持有14.6%的阿里股份,低于20%,后续无法以权益法并表。想要将阿里的投资收益反应在软银的业绩上,基本只能靠抛售来实现。此外软银和阿里有协议,当持股超过15%时,软银有权向阿里巴巴董事会提名一名董事,如今已经低于了这一标准,说明软银并没有计划保留在阿里管理层的影响力。
并且,当前软银正面临着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正在筹划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上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减持阿里除了因为软银面临的业绩、资金压力之外,或许还和阿里的业绩有关。阿里巴巴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同比下滑了30%,而且还曝出了集团内部员工锐减的消息。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当前也处于一个很重要的窗口期,面临“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如何解读美团发布企业版?
吴吞指出,过去美团的收入贡献主要来自C端,但是目前来看C端的增长已经放缓,根据财报显示,22Q4,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的收入环比下降6.2%,其中配送服务、佣金、在线营销服务三项收入均出现下滑。因此美团需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所以美团把接下来的重心放在了B端。
美团企业版的前身是诞生于2015年的“美团商企通”,最初是为了服务美团内部员工需求的,提供福利用餐、招待用餐、差旅、企业用车等。美团商企通最初归属于企业平台研发部,2021年划归到了到家事业群,今年3月,美团商企通将品牌信息变更为“美团企业版”。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企业版业务场景包括企业餐饮、企业打车和企业差旅三大类,团队规模已有数百人。核心业务人员有王蒲中和康凯。王莆中是王慧文退休后美团内部新“2号人物”,也是美团成立以来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康凯在餐饮外卖领域已有十年以上的企业服务经验,此前曾任美团创新业务部负责人。
吴吞坦言,对美团企业版的前景是持一些怀疑态度的。可以参考两家企业来看:汽车之家和新氧。汽车之家早期也做过新车、二手车的交易服务,但大多数人都只会去汽车之家参考汽车配置,实际消费还是在线下。而对于新氧而言,虽然很多用户在新氧下单,但到美容机构之后,美容院会让用户跳过新氧下单。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都是比较大额的消费,小额消费被抽成几个点商家不敏感,也没有动力去“跳单”,但对于大额消费,消费者和商家都可能为了省钱和得到更多的优惠而选择绕过平台。所以,对于美团企业版而言,赚取营销服务的钱是没争议的,但如何把佣金挣到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期钛媒体 X 中信出版集团延伸阅读推荐: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平台运营部编辑雨朦)
相关推荐
云服务大厂高管大变阵:技术派让位销售派
AI大模型之战,大厂为何都在“重复造轮子”?
关于要不要限制AI,你是降临派还是幸存派
上海车展落幕,诸神之战开局
GPT4 VS 文心一言,我们距离「AI奇点」还有多远?|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小米投入100亿之后,滴滴加入造车大军,诸神之战还是野蛮人之战?
财务部,血派还是饼派?
AI大模型“太贵”,VC投钱望而生畏
急招AI投资人,月薪12万
百度硬战派首秀,种种变动意味着什么?
网址: AI大模型开启「诸神之战」,创业派、大厂派、学院派终将殊途同归?|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176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