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出海的「纵横之术」
一句“Made in China”,体现中国制造之实力,也代表了全球对中国制造能力的认可。
但如今数十年过去,中国制造的“出海”本质早已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中国制造”,代表的是低廉的劳动力、完备的流水线作业,如今的“中国制造”,则是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创新产业,比如在全球市场中举足轻重的智能手机,又比如早已是产业内全球第一的大疆无人机。
“Made in China”,早已从低端制造进入高端智能。而在产业侧,继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之后,又一张“中国制造”新名片也已经成立。
新能源,打造中国制造“出海”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提及全球制造产业链,不得不提的除了中国,还有以精湛工艺享誉全球的德国,而提起德国制造业,就绕不过被称作“全球工业技术发展风向标”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汉诺威展”)。
就在日前,2023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落幕,不管是参展企业数量,还是参展人数,中国不出意外地依旧是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参展国。这已经是近年来的常态。
回顾今年的整个展会,我们也可以发现,不管是展会主题设置,还是参展企业的展品,“新能源”、“减碳”已经成为重要话题和趋势。
而事实上,“新能源”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闪亮名片。甚至在某些细分市场,中国企业也已经站上了引领者的地位。
以动力电池为例,来自SNE Research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车量达到了517.9GWh,同比增长71.8%。其中,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据了整体市场份额的60.4%,较前一年的48.2%同比增长25.3%。
再具体到厂商,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6家中国企业上榜Top 10,分别位列榜单的第一、第三、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位。
再比如与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构成出口“新三样”的光伏产业,去年出口总额达到了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为其他国家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以上种种“出海”成绩,是多年来中国新能源“出海”横向拓展的成果,同时也离不开产业链的纵向挖掘。其中,在纵向发展方面,离不开一个名为“智能制造”的推手。
软硬协同、双管齐下……智能制造助推新能源“出海”
智能制造,是“工业4.0时代”的典型特征,驱使系统能够在制造过程中做出自主分析、推理、判断和决策等行为,不再是“无脑”执行指令,而是懂得“思考”。
回到新能源产业,作为中国制造的“新招牌”,它的“出海”当然也离不开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的支持,尤其是全球都在推行“减碳行动”的当下。
究竟,智能制造是如何助力新能源产业“出海”的呢?
就在此次汉诺威展的南京市麒麟科创园展区,在其集中展示的园区智能制造产业与项目中,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比如从平台出发的华能智链,面向能源行业提供一体化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通过打造清洁能源绿色供应链来帮助能源企业减碳,实现低碳运行、绿色运行;又比如从硬件入手的小鲨鱼,以电动冲浪产品这类水上智能装备为切入口,替换以汽油为动力源的传统装备……
加速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围绕智能制造对“出海”的帮助,小鲨鱼商务负责人林旭向镁客网道出了这5点。简单总结为一句话: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具体来看,比如产品的研发,“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实现产品设计、制造、测试等环节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通过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和质量,可以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细节上,智能制造在设计阶段可以加快产品建模和仿真速度,将原先需要几周的工作压缩至几天内,在制造环节,自动化生产和全程智能监控也成为一种“标配”,继而大大提升产品的制造精度和一致性,避免外部影响、提升制造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做到节能减排和原材料的高效利用。
最终,“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智能制造技术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林旭表示。
显然,智能制造的“基因”已经深度融入到新能源产业中。而基于中国制造原先的“出海”积累,以及当前全球碳减排政策导向的驱动,中国新能源产业也迎来了一个机遇,将中国智能制造的“经验”复制到其他海外国家。
只是伴随着机遇一起出现的,还有因为新冠疫情等因素而提前触发的一些挑战。
新能源出海,下一步?
比如疫情对各国产业链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自主创新”意识的重视。典型案例比如半导体,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在内,经受过半导体缺芯之后,无一不意识到将产业链留在国内的重要性,相关政策与投入也是不断涌现。
作为全球达成共识的风口产业之一,新能源自然也受到极大的关注。
就在前不久,美国财政部就发布一份“动力电池白名单”,要求电动汽车电池中至少有价值40%的锂、镍、锰、石墨和钴等关键矿物,必须是在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中提取、加工或回收,而目前符合条件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林、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日本等。此要求是美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获得补贴的要求之一,显然,这是要将中国供应商排除在外。
再比如欧盟,其于去年制定“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5650亿欧元来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这类行动还有很多,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增大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带来的还有资金压力,一方面需要资金抵住压力、加强在国际的市场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资金投入研发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应对环保政策标准的不断升级。
而竞争压力和资金压力,更为棘手的是部分国家的贸易保护手段,将中国新能源企业阻挠在国门外,直接限制了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出海”行动。
面对此情此景,站在企业的角度,林旭也给出了四点建议,分别是加强技术研发、打造品牌、多元化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
其中在技术研发这一块,关键在于提升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继而提高产品性能和竞争力,最终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我们依旧以动力电池为例,中国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已经是全球第一,甚至在Top 3中拿下两个席位,但是电池的安全性,以及续航能力依旧是每一年都会被重点提及的问题。在如今多个国家都在大量投入资金、增强本国电池研发能力的背景下,如何在技术研发等方面行动起来以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就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今再回头看过去几年新能源产业的“出海”,就整体情况而言,在全球化布局、品牌推广等方面,基于智能制造等技术的赋能,我国新能源产业“出海”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一点从汉诺威展上中国企业展台的人来人往就足以体现。
但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出海的完成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仍存在一定瓶颈。”也因此,横向布局步伐不停的同时,沿着已布局产业纵向挖掘市场,依旧是新能源出海的“主基调”。
发布于:江苏
相关推荐
新能源出海的「纵横之术」
焦点分析 | 航旅纵横风波背后,是戒不掉的社交梦和绕不过的擦边球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突击战
数字博物馆和主题文创的纵横生长
新能源汽车出海突击战:比亚迪、爱驰、威马们能搞定欧洲市场吗?
航旅纵横引入南航资本等战投,商业变现之路怎么走?
新能源车的大航海时代
苹果的帝王术
当代互联网造车术:用爱发电?
牛散埋伏、3个多月股价大涨277%,纵横股份业绩终于要“起飞”?|看财报
网址: 新能源出海的「纵横之术」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268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30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07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77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316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170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5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7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