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中国Web3:路在脚下

中国Web3:路在脚下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4月29日 21:20

题图 | 视觉中国


这个春天,我们都被技术“刷屏”了。

AIGC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被公众迅速接受,甚至成了路口大爷和广场舞大妈的谈资。 

但在AI的时代洪流奔腾而过的间隙,稍微冷静一些的人们,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思虑:在今天,除了AI还有什么值得All in? 

或许还有Web3。 

前阵子香港开了个Web3嘉年华,开幕式嘉宾就有多位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证监会、金融管理局等政府机构。大会更是邀请了300多位行业领袖,办了200余场主旨演讲,100多场周边活动,57场圆桌会议,7场炉边对话……活动现场可谓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虽然自2022年以来,香港、新加坡纷纷以政府身份高调入局Web3,甚至摆出了“All in”的姿态。然而,Web3这股风潮,有机会像AIGC一样快速出圈吗?


Web3要怎么做到人人上链?

Web3的核心技术是区块链,通过“分布式记账”的模式,把原本存储在“中心化”服务器的数据,分散到链上的每个节点用户手中。使每个人都成为“账本”的主人,这样链上的任何人都能看到,任何可能出现的改动也需要多方确认,从而使数据的流动更加可信安全。当然,这其中还需要隐私计算技术的帮助,确保核心数据的可用不可见。 

目前在Web3领域,主要的C端产品,包括:MetaMask、Uniswap、OpenSea、MakerDAO等,多是围绕NFT和代币交易的搭建的,服务人群有限,且基本都是没有与实体经济映射的虚拟经济。

在这一众C端应用中,好不容易出现了Damus这样一款能够刷屏朋友圈的应用,但它的热度只持续了一周,就被迅速遗忘在互联网的角落了。究其原因,主要是Web3产品的C端用户体验大多不太好,C端用户还不太喜欢Web3。 

Web3最本质的思想是“人人参与”,每个人都是入局者,同时扮演价值贡献者和利益分配者的双重角色。 

“在Web3世界里比较早期的阶段更多是Web2的商业应用+Web3的激励机制,这个理念在产业里正在发生。”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数字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认为,现实中的“购物中心”“商圈”就和Web3的理念一样,在商圈中入驻的每个店都是流量的贡献者,也是流量的利益所得者。 

在这种模式下,如果产业里拥有一个利益链条,且从一开始就存在契约保护激励机制,那么这种模式更容易实现。“蚂蚁链上的智能合约,就可以根据你的贡献自动分账。”蒋国飞认为,Web3的激励机制更加合理,相比线下半自发的权益分配模式更符合链上用户的利益,相对的用户粘性也会更高。 

但要实现人人参与Web3,不管是公链,还是联盟链,最重要的是实现跨链互通。 

一直以来,国内的区块链产业都在走联盟链的路线。2020年蚂蚁链率先面向中小企业正式推出“开放联盟链”,首次全面开放蚂蚁链的技术和应用能力,中小企业开发者可以像搭积木般开发相关区块链应用。 

三年间,开放联盟链实现50+节点、70万+日交易量,拓展数据存证、数字资产、公益服务等多样化场景,实现热点流量性应用呈现。同时,相较以太坊等生态能力,做到交易成本节省30%,十亿级日交易吞吐量下毫秒级响应延时,1分钟全栈开发服务套件支持分钟级合约上链能力。 

4月26日,蚂蚁集团数字科技旗下蚂蚁链宣布,向全球开发者正式开源旗下高安全异构跨链协议AntChain Bridge,以促进技术普惠与万链互联。该协议基于刚刚公布的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跨链标准打造,该标准是全球首个跨链通用国际标准。开源后,开发者可以使用蚂蚁链的跨链代码,共建Web3开放生态。 

对于公链与联盟链未来的发展走势,蒋国飞判断:“公链肯定往价值的方向靠,因为它很抽象。联盟链有足够的价值锚定,它会往流动性走。就像修路一样,有人去修高速公路,有人去修乡村公路,但乡村公路和高速公路最终要连在一起。”

为什么说Web3的征途在产业?

谁更需要Web3? 

2017年,云沃客COO马骉第一次听说区块链技术。“我学习了一下,发现到处都是炒币的,感觉跟我们业务也没什么关联。”他说,“直到疫情期间,线上众包和远程灵活用工的协作需求量变大了,大家都纷纷开始进行去中心化组织和分布式开发资源协同的转型,我突然意识到,前端做好供需匹配,同时用区块链技术做好确权和智能分账,每个人只要完成一个模块或者按时间结算的任务就可以立刻拿到工资,流程可信且高效。” 

云沃客以软件交付管理服务为核心向IT开发人员提供众包服务,工程师可以在这里匹配工作,并使用工具完成开发任务。 

但传统模式之下,对于数字工作者技能的评判普遍都是通过项目履历、技能评测、主观面试等方式进行,数据样本来自于人为的输入,评价方法也多数取决于经验的判断,往往这些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财力来得到一份相对准确的技能报告。 

依靠这种方式背书,平台面临着难以建立供需信任的问题——用工方是否找到了对等能力象限的人,工程师如何根据实际水准认定报酬? 

2022年6月,云沃客花半年时间,和蚂蚁链一起做了一件事:将工程师技能资质、开发到交付过程数据化,按照SFIA信息时代技能框架和欧盟e-CF数字技能能力标准,将其技能资产进行不同维度的量化、根据工作实际记录存证确权,帮助工程师形成个人技能的数字资产。当他进入一个多人协同项目时,用工方在分配任务、结算定价上能大大提升匹配度。 

“蚂蚁链把区块链的整体的能力,都通过不同的这种开放接口供应出来,让开发者能够快速、便捷地接入。”马骉表示,在过去,要接入一项区块链服务服务,就必须得找专门的服务商,或者建立熟悉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团队,而蚂蚁链把众多能力综合在一起,这样开发就变得更容易了。 

对于马骉的研发团队来说,如果没有蚂蚁链这套服务能力,则研发运维团队至少需要增加5个人,按北京目前的工程师薪资来看,每月至少增加15-20万的成本,这还不包括硬件、服务器,以及服务团队的费用,他表示,“光研发成本,一年也要增加200-300万,这对于中小创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包袱。” 

这家诞生于2013年的公司,目前其平台可信任软件人才超过100万,代码超过300亿行,模块化协同编程产品及行业方案超过10000个。作为一个分布式协作业务,区块链技术或者Web3成了它的纽带。 

最重要的是,Web3也实现了各种权利和数字资产的归属,工程师可以将自己的数字技能作为自己拥有的数字资产,不断积累和升级。据说,Web3化之后,云沃客拓展新客、客单价有了大幅度提升。 

云沃客曾经出过一本《云工作时代》的书,在书的最后写着这样一句话: 

在不远的将来,公司就像一个电影剧组,只需按照工作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最合适的工作者,按劳计酬,任务完成后,组织解散,并开始新的组织模式,这就是云工作。 

分布式组织如何运转?在马骉看来,这个问题并不是有Web3概念才存在的,它对技术有真实需求。 

“产业里面的Web3我们认为是实实在在的。”蒋国飞说。

在等待爆发的时候攀爬技术高地

Web3不是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路线之争,而是数字经济这一列高铁如何接入信任能力,带动最核心的数据资源流动起来,所到之处都能带来协作和交易效率的提升。如云沃客这样的公司,代表了物理世界的生意最天然的分布式网络现状,当它走在数字化道路上,最终需要用多种数字技术来解决问题。 

第一步,上链要像上网一样简单。 

这是蚂蚁链从2016年到2019年的使命,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区块链底层平台BaaS,大幅度解决了区块链的易用性。 

2018年,是蚂蚁链技术团队最痛苦的一段时光,他们要把技术落进场景跑起来。第一站选择了产业链复杂度非常高的领域——跨境汇款,香港用户可以用港版支付宝AlipayHK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钱包Gcash汇款,一位菲佣实现了从香港转账到老家的速度缩短为3秒,要知道,过去一笔家庭生活费的兑付要花去十多天。 

这无异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款App迎来了千万日活的一天。在此之后的半年,他们又磕下了15个场景。 

2018年10月,伴随规模化产业场景的增加,数据交互的安全性成为下一步目标。“对产业用户来说,数据不能大白于天下,产业链各方需要在可用不可见的前提下完成协同任务。”这对于很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来说,都是一座难翻的大山。蚂蚁集团蚂蚁链技术总监闫莺的任务,是在这座山中开一条“隧道”。 

蚂蚁集团数字科技CTO张辉提出一个构想——去尝试自主可控软硬一体的做法。对客户来说,数据是宝库,如果能有一个自主可控的硬件搭载着软件服务,可能才是最具有安全性的解决方案。 “为找到合适的TEE来尝试软硬一体的做法,每天都在发愁,有天在电梯里打电话,和同事讨论各种厂家选项,没什么解法。”闫莺说,“没想到,走出电梯,一位蚂蚁硬件团队的同学跟我说,你需要什么硬件支持,我可以来帮你。” 

接着,来自蚂蚁硬件团队、阿里云、平头哥的同事陆续都加入进来。“我刚加入蚂蚁不久,一个设想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响应,那时候觉得迎来曙光一般。即便到现在回过头看,仍然觉得这事儿只能在这里才会实现。” 

两年后,蚂蚁链推出隐私计算一体机——一台基于国产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产品,结合自主软件平台实现整体的对外输出能力。其中集成的技术包括海光CPU,华为鲲鹏服务器,UOS操作系统等。 

蚂蚁链的供应链金融应用第一次“通路”了,这是全链路隐私保护第一次成功运行。闫莺说,“当时兴奋极了。”

蚂蚁链的下一步

每一次兴奋都不会持续太久,再往前走,他们又发现仅靠区块链技术是不够的,只有“区块链+”才能解决更多产业现实问题。

2020年年初,张辉对内开启“数据战役”,正式提出对隐私计算、AI和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一个全面立体化的信任基础设施,承载数字化世界的价值流转体系。

一次封闭式闭关会议上,闫莺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构想,在蚂蚁链北京办公室拨通了组里另一位技术部同事魏长征的电话,视频中,她一边在白板上画出实现框架,一边描述背后扩展协作的逻辑思路。

被Idea点燃的魏长征和架构师们一起反复讨论,两周后,白板上的条条框框变成了可实现的隐私计算解决方案架构图。 

历时一年,“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安全”融合方案——数据可信协作平台( FAIR )应运而生。  

FAIR带来的变化是,用户可以在单个平台上自主调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等多个隐私计算组件,来满足多参与方的数据安全、高效协作计算和流转的场景需求。 

同时,为解决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可信链接问题,蚂蚁链在业内率先投入区块链+IoT融合技术研发,推出首批无线通信模组 AntChain MaaS,插上这个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连接器”,设备可信上链。目前,这些物联网模组已经安装在超过了 800 多万台光伏电池、工程机械等设备上。  

最早从区块链开始,蚂蚁链慢慢衍生到周边很多技术,因为要配套才能解决问题。蒋国飞说,“这些技术研发不解决掉,(区块链)只会被锁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 

也很难想象,几年工夫,单点技术已经长出了一颗更繁盛的树。如果说信任的命题还不够具体,如今可以看出,信任背后的数据才是技术长征之源。沿着数据生成、流转、安全、挖掘的生命之路,蚂蚁链不断攻克修路中遭遇的重重困难。 

如文章的开头所提及的AI技术,它带来了生产力的一次飞跃。但模型越跑、数据越多,它终究也会和其他技术汇流,才会带来一个崭新世界。 

“AI跟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是不矛盾的,因为AI里面一定涉及到数据,数据需要区块链去记清楚。”蒋国飞也认为,AI是Web3技术集之下的一部分,而区块链则为AI提供了基础设施。Web3应该是在AI浪潮下,乘浪而起的。 

“不管你选择的是Web3还是ChatGPT,都不能今天不热就不干了,明天热了我再干一干。那一定玩完。”蒋国飞表示,虽然蚂蚁链一直在AI技术上有研究、有投入,但是他们不会盲目跟风,从一个领域跨越到另一个领域,因为任何技术的成功都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相关推荐

中国Web3:路在脚下
谁在押注Web3?
强吞推特为哪般,醉翁之意在Web3
「巨头」谷歌怎么进入「Web3」?
互联网巨头“海外会战”Web3
谷歌云成立Web3团队
我那些VC朋友,为Web3吵起来了
我那些VC朋友,为Web3 吵起来了
退出效率高20倍,VC怎么会拒绝Web3呢?
Web3就像是一场大型“鱿鱼游戏”

网址: 中国Web3:路在脚下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3114.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