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这事,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ID:ertoumu893),作者:九边,头图来自:《二十不惑》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
1977年,爷爷考上中专,轰动了全县。
1992年,爸爸考上大专,班主任亲自送录取通知书!
2017年,我考上本科,还是985,只是全家吃了一顿烤鱼。
爷爷毕业后,把一家人带进了城!
爸爸毕业后,给一家人在一线城市买了房!
我毕业后,赶上疫情,现在已经失业半年。
我现在很迷茫,是继续找工作?还是考研?
这是一个网友家庭的真实情况。40余年,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祖孙三代的际遇也不同。40年前,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哪怕是一个中专生,都很了不起。40年后,知识只是知识,想要通过知识跨越阶层、改变命运,几乎不可能。
这个帖子看着引人深思,其实仔细想一下,完全没啥可深思的。最基本的道理,“跨越阶层”这事不可能一直跨下去,越往上人数是很少的,自然也就非常非常难“跃”了。
其次那个帖子误把“稀缺性”和“读书”划等号了。
他爷爷读书那会儿,全中国正处在热火朝天扫盲状态,父亲时代还没有扩招。等到大家形成了共识“知识改变命运”,并且大规模扩招后,所有人都去过独木桥,供给无限加大的时候,稀缺性自然也就没了。
不过读书就完全没法改变命运了?
肯定不是,主要是看你起点在哪。
如果起点很低,考上985之后,除非是那种特别冷门的专业,现在大概率是能改变命运的。上边的帖子里,作者他爹已经到了一线城市并且成功买房,起点已经很高了,想突破确实有点难。如果正常上班的话,可能赚钱速度赶不上他们家房子的升值速度。
这也正常,一线的房子属于极度稀缺、很难再生的资产,反而大学生并不稀缺,而且再生很快,说起来残酷,也是事实。
阶层流动这种事,一般都在基层流动,太高了就流不动了,这在哪都一样。举个例子,之前有读者在头条问我,说他要去考公务员,但是一想到绝大部分公务员最后只能是“科长退休”,就觉得挺绝望。我说你想多了,而且想歪了,歪得没个边际,80%的人到退休也是科员,还想科长退休,想啥呢,哪有那么好的事。
不出意外的话,在接下来很多年里,名校毕业依旧是绝大部分人的敲门砖,而且很多好职位只对名校开放。但知识和学历本身越来越贬值,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为啥985毕业的学生普遍受用人单位的重视呢?
是因为他们在大学跟着更好的老师学到了被封禁的知识吗?别闹了,只要上过985都知道那里边是啥样。
不过有一点是确认的,一个孩子在18岁以前就有惊人的自制力和管控力,能够搞定高考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孩子无论是资质还是内在动机,一般来说差不了。
所以大学招聘,大公司普遍倾向于去招985里的废物,也不招二本里的优秀孩子,因为高考已经替他们筛选过一次了。就算那些“985废物们”在大学里啥也没学(可以很负责地说,一大半没学啥),可是用人单位觉得这些人有内在动机,有学习能力,培养起来就很容易。此外绝大部分高大上的岗位本身也没啥可学的,只要长点心,连头猪都可以胜任。
当然了,这些年重点大学毕业的也太多了,导致收入上不去,所以才会出现“985废物回收计划”这类的群组。不过也正常,大家不要受打击,任何群体人数多了,自然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没人购买。
比如很多天坑专业。可能大学很好,甚至读到了硕士,大学也认真学了,可是毕业后却一直郁郁不得志,这是正常的,因为没需求,你的劳动很酷很高级,可就是没人购买。就好像以前你是个诗人,说不定还有人养,现在你是个诗人,听起来跟笑话似的,也够嫌。
当然了,大家应该注意到的一个现实是,努力这种事,越晚越没用。你十七八岁就有惊人自制力和耐力,考个好大学,绝对比你二十好几、专科都毕业了突然想奋斗效果好,也比你三十来岁突然想努力了强太多。
“努力”这玩意就是个随着时间不断贬值的东西,尤其在中国这样年轻人乌泱乌泱的国度里。
或者可以说,985比较抢手,本质也是企业和用人单位对青少年就表现出来的“极度稀缺品质”的投票。
说到这里,答案呼之欲出了,到底什么东西能改变命运,或者俗气点讲,能否赚到钱,本身和学历没关系,只和一件事挂钩,稀缺。
稀缺并不是单纯的少,畸形的三眼牛在中国很少,可并不值钱。但是这头牛如果到了印度,可能就是神牛。同样的一头牛,不同的位置价值却差很大,因为中国不需要那玩意,印度因为宗教原因大家愿意供养这种东西。
也就是说,单纯的“少”没用,得社会“缺”才行,或者有人买单才行。这个意义上讲:
你干的那个活会的人多不多,如果很多,大概率富不了,会的人少,社会还用得着,那自然愿意为你支付高工资。可能跟很多人理解不一样,清华北大很多专业毕业工资也就万把来块,而且上限很低,更有很多专业只能考公,因为社会上完全不需要。
以前高学历的少,国家又着急和国际接轨,随便有个学历就行,甚至专科也稀缺,所以文章开头那个小伙伴的爷爷能逆袭。
但是学历这玩意跟工业品差不多,本质都是机器上下来的东西,只要原料充足,一时稀缺是可能的,怎么可能一直稀缺下去嘛。
而且学历持续贬值这事,不是最近几年的事,而是已经持续几十年了。
90年代之前的论文大家看看就知道,哪怕现在位置很高的那些人,他们的论文可能都没法看,甚至就是从国外论文随便提炼了下,当初的博士论文现在做本科论文都不够格,但是谁叫他们早呢,他们的学历含金量就高得离谱。
大学从90年代开始准备扩招,到99年全面扩招,至今已经二三十年了。98年大学招生人数是108万,到2021年,大学招生已经超过了1000万,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了4400万。
另外在扩招之前,大学生还有一个身份,叫做“干部身份”,你现在去提档案,也能在档案袋上看到这个词。也就是你大学毕业之后,就算是干部了。以后在评职称的时候,是按照干部的晋升体系去升职的,这和工人身份是完全隔离开的,工人比不上干部,再怎么升,最后最高也是“技师”之类。
同时呢,八九十年代以来,对大学生还是包分配的,这样一来,你只要一毕业踏入职场,你的整个前景就是清晰稳定的,你只需要操心怎么努力奋斗,爬到更高的地方。
然后扩招了,干部身份虽然一直在名义上保留,但是越来越被淡化,以至于大部分毕业生根本不知道这个身份是干嘛的。同时也不包分配了,干部变成了打工人。
不是知识不值钱了,是大学生不稀缺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不用揪心。
当然了,随着知识获取难度的下降,知识本身也没啥值钱可言,现在已经很难说有啥知识是普通人接触不到的。
你要是愿意,现在根本不用上大学也能在网上完成任何一科的本科学习。研究生和博士可能不太行,因为需要导师指点一下。当然了,读过研究生的小伙伴也知道,研究生论文也就那样,除了少数几个大学确实是认真在搞,其他学校也是瞎胡闹,是个人就能毕业。
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今后读大学还有意义吗?
我有个感触,可能今后“读大学”越来越“去功利化”。
也就是说,接下来可能你读不读大学,对你的收入影响越来越小。或者说绝大部分大学读不读都是一个样,并不会增加你的收入。
这一点在美国欧洲那种成熟国家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我国也有了这个趋势。将来很多人本来能去上大学,最后仔细权衡之后也不去,因为读大学要花钱,而且得花时间,最后读个类似“英国文学”或者“实验室管理”什么的专业,毕业后可能并不会比直接去当司机或者厨子赚得多,干脆一步到位去上班了。
但是顶级大学依旧是跨越阶层的关键敲门砖,不过会越来越难考,如果家境普通,并且天赋不高,想考入会越来越难,其实现在已经是这样了。
而且名校很多专业呈现出了“贵族化”,比如最明显的,就是纯理科,或者天文类,这类一眼看去就找不到工作。读这些专业的往往都是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读这个纯粹是因为喜欢,就没考虑就业的事。很多出去读博的,惊讶地发现自己朴实无华的导师竟然是亿万富翁,以为他有什么赚钱技巧,一打听才知道他根本没赚到过钱,纯粹靠继承。
咱们国家很多理工科博士的痛苦其实就在这里,很多专业就算读到头,其实也是赚不到钱的,但是不知道谁给了大家一个“学历高就能赚钱”错误的预期,让大家有了错误预期。
不过随着这些年博士就业困难,这种观念正在被破除,前几天还有读者后台跟我瞎唠,说他导师建议他别读博,因为是个无底洞。关键是不赚钱,而且还看他需要钱。将来最好的选择是当老师,可是大学在搞非升即走,可能接下来要彻底废除终身制。
国外真有赚钱预期的是类似法学院、医学院之类的专业,这些专业周期长、竞争压力极大、费用也高。绝大部分人根本不会去尝试,万一读一半、欠了一屁股钱,发现不合适,或者被赶出来怎么办。所以我一直建议大家可以去读医,别看那群医生天天说自己累,你让他们别干了,腾个位置,他跟你拼命。
长期来看,“就业”和“读书”会重新形成一种稳态。
正如我之前说的日本人发现的那个规律,体力劳动在发达国家是越来越稀缺的,而且越来越贵。这一点我其实已经体会到了,昨天有同事雇的阿姨做饭收拾屋子,一个月两万多,而且是他媳妇折腾了好几个月才雇到,绝大部分大学生没这个收入吧。
而且接下来AI对人力的替代,可能也不是像之前理解的那样替代“低端岗位”,AI尽干些唱歌、写诗、画画、写作等工作,距离大家指望它去照顾孩子,收拾屋子,通下水道,做饭洗碗之类的工作距离有点大。
这些工作可能在接下来很长时间里都需要人工来做。比如今年北京这边有几个女大学生,毕业后干脆搞了个公司,专门给别人收拾屋子,有的客户不喜欢大妈们大手大脚一块抹布擦全家。喜欢找有文化的过来,干净利索的妹子戴上鞋套和一次性手套慢慢收拾,而且真皮沙发、进口家具、长毛地毯,都有复杂的打理方式,并且愿意多付费。
还有一些更奇葩的,有人在那些露营公园附近溜达,你用app叫他们过来给你搭帐篷做烧烤,这竟然在一线城市也成了一个职业。甚至搬家都演变成了一堆细分领域,比如有专门搬贵重物价的公司,还有专门上门帮忙打包的公司。
说这个倒不是劝大家去做体力劳动。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你的家庭、经历、学业、城市,这些参数就跟一条轨道似的,直接把你送到了某个位置,选择就那么多,别人劝不劝又有啥差别?
总之,未来有几个趋势是很明显的:
1. 工厂的机械重复岗位会被大量的机器人取代,这个没啥可说的,机器人技术很成熟了,唯一的问题是比人贵,今后人工成本上升会导致机器大规模替代。工人工资会越来越高,当然了,前提是国家得做转移支付,不然会产生大规模失业。
2. 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准也会大幅提升,跟十年前相比,现在普通老百姓吃肉什么的都容易了太多,下一个十年会更加容易。
3. 随着人口减少,大学越来越“想上就能上”,除了顶级学府,大学学历越来越跟工资收入没啥关系。再过一些年,很多人让他们白读都不读,嫌浪费时间,提前上班赚钱去了。大学崇拜结束后,小学开始大规模推行快乐教育,一直快乐到高中,有人直接毕业去上班,有人上个正常大学,有人冲刺名校,跟美国似的。其实中国现在小学也不排名了,很多小学也不教啥。
4. 体力劳动、伺候人的劳动会越来越贵,而且绝大部分人可以买到廉价的食物和电子产品,却别想享受别人的体力劳动。将来真正的富人,可能手机是苹果,汽车是特斯拉,大家也能买得起,不过他们真正的奢侈品是有几个阿姨收拾屋子做饭,还有司机接送上下班。这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不是坏事,意味着体力劳动的收入大幅上升。
5. 一直在说的“分流”,可能再过一些年自发形成了,到时候国家不强制分流,自然也有一半人直接就业去了。
说到这里,肯定有小伙伴要说,是不是彻底阶层固化了?
长期看来,所有的时代阶层流动都不会太大,但是永远不会停。
关键就在于冒险。只要有钱人去冒险,总会有人失败,失败后阶层就会跌落。同时总有既聪明、又野心勃勃而且敢于冒险的年轻人不断去挑战新边疆,他们当中运气好的自然会胜出。
至于你说,富人就不会消停点?作为个体可能会,但是作为群体里总会有人瞎折腾,因为谁都觉得自己不是个纯傻X,有实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最高等级的需求。那就得干点啥事让大家看看自己啥成色,一干才发现自己确实是个沙雕,应了那句话,不努力一把,不知道自己真不行。
这种非常常见。当然了,我们一定要鼓励富人创业,如果富人也跟很多人似的信奉“不创业就是最好的资产保值手段”,那完蛋了,成中国古代了,地主有钱就买地,再也不冒险,社会也彻底固态了。
此外有人会碰上自己的贵人把自己拉上去,有人会因为自己擅长的某件事突然爆火,然后一夜翻身。啥时代这种人都不会少,他们也会迅速跃迁。更别说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也会涌现出一堆新贵。
与此同时那些智商平均、精力不旺盛、又不敢拼、家里还普通的人,谈“阶级跃迁”有意义吗?为啥不找个班、同时找个爱好,踏踏实实过完这一生呢?成天想那些跃迁的事反而会导致生活的抑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ID:ertoumu893),作者:九边
相关推荐
学历贬值这事,才刚刚开始
技术赋能新消费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45 岁,2 万亿身价,苹果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研究生比本科生还多,我的学历成一张废纸了吗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财报:音乐付费开始提速,但好戏才刚刚开始
对于真正的创业者而言,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硅谷透镜:对于真正的创业者而言,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苹果走出阴霾:7 亿 iPhone 用户的潜力才刚刚开始挖掘
最前线 | 微信内测“PC端打开小程序”,小程序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开始
抖音在印度能灭了YouTube? 中国APP在印度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网址: 学历贬值这事,才刚刚开始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359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32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92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154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0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9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03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496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39
- 10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