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请别再给我打电话了!
有便宜占的地方,就有占便宜的人。
但在手机运营商面前,不吃亏,就是最大的便宜。
在当今“电话靠语音、短信靠微信”的时代,很多兄弟的手机话费却水涨船高,前年每月38,去年78,今年118。
看着连年增长的话费,用户小王甚至有点恍惚,回到了学习等差数列的高中时光。
01
我为“股王”做贡献
2023年4月17日,A股有了新股王:中国移动。
那一天,中国移动的市值冲到了2.2万亿,反超了茅台。从2023年1月开始,中国移动用50%的涨幅,摘下了这枚徽章。
支撑这一波上涨的,是中国移动肉眼可见的好业绩。
2021、2022两年,中国移动的营收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分别为10.44%和10.49%。2022年的营收和利润,分别达到了9373亿元和1255亿元。
今年4月,公司又甩出了响当当的一季报:营业收入2507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为281亿元,同比增长9.5%。
但是不是“股王”,业绩好不好,只有投资者才在意,广大用户更关心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毕竟,移动的漂亮业绩,核心都是靠用户的贡献,核心中的核心,靠的又是“5G套餐”产品。
2019年,5G网络开始正式商用,当时三大运营商给出的入门款5G套餐的价格是118元起,超出流量部分5元/GB。
这个价格,引起了不少吐槽。网上还流行过一个段子:假如5G流量一宿没关,会不会倾家荡产?
虽然不便宜,虽然在很多人的感受中、在很多时候,5G的速度跟4G也没有太大差别;但移动互联网来得太快,数码用户又太爱尝新,所以5G的用户数量,还是挡不住地往上涨。
到2023年,三大运营商的一季度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总数累计11.96亿户。其中,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为2.24亿户;中国移动为6.89亿户;中国电信为2.83亿户。
当然,这不代表一多半中国老百姓都用上了5G手机。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95亿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只有5.92亿户。
所以,5G套餐的用户数,超过5G移动电话数近一倍,约为6亿户。
这一数字中,有不差钱的5G手机用户“一机双卡”套餐全开,也有家长或学生党开了“副卡”,但占比更大的那部分,还是来自于基数庞大的4G手机用户。
这意味着,许多并不支持5G网络的4G手机用户,提前用上了5G套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中间,当然有用户的主动选择,但一个物体能动起来,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有人推动。
02
套餐还是套路?
三大运营商的电话,相信人人都接到过。
最耳熟的一套台词,大意应该是这样的:
“亲爱的用户某某,根据您消费的情况,推出针对优惠活动,送流量送话费,升级套餐到XXX元。”
这套词,传遍大江南北,但打给你的人,并不一定是三大运营商的员工。
2021年8月,在沈阳圆方通达商贸有限公司,一名客服在闲聊时来了一句:“这里净坑老弱病残。”
相对于亿级的客户数量,人工营销电话是个大工程。人力跟不上,各大运营商就只能在全国各地找外包。
在沈阳,圆方通达就这样成了中国移动的“外包客服”。
很多沈阳人,可能都和它有过这样的亲密接触:
“您被移动公司评为二星级用户,下个月开始每月给你添加15G国内上网流量,价值30元,叠加你套餐使用,就是说流量增加了,套餐资费不变。”
大多数“二星级用户”一听,白来的15G流量,也就跟着“免费”了。
可一旦选择接受,话费就会增加。这里面有个玄机——话术中只说了“套餐资费不变”,却没说总话费会不会变。
外包公司的想法很单纯——创造业绩,多拿提成。所以工作敬业的唯一办法,就是“地毯式轰炸”一样打电话。
在沈阳圆方通达,当时大部分客服每人每天要打300个电话,全公司每天的外呼电话总量是10万个。
把沈阳911万人口全覆盖一遍,三个月也就完成了。
外包公司工作很努力,但运营商就很容易被搞得面目全非,用户稍有不慎,就中了营销的套路,抵抗力最弱的“老弱病残”,更是重灾区。
一位两天被骚扰了十二次的沈阳大妈,抓着自己在中国移动上班的侄女控诉:你们公司,能不能别再给我打电话了?
普通用户的愤怒呐喊,甚至惊动了人民日报等官媒。
2021年11月,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一篇名为《让消费者享受更优质的通信服务》的文章,揭露了三大运营商通信套餐中暗藏的猫腻。
比如,所谓的“免流卡”,声称只要每个月多花十几块钱,就可以免流量使用某些制定的手机软件。
其实,这种免流卡往往附带很多条件,一旦流量超标,就会进行额外收费。但运营商在宣传套餐时不会说清楚,用户一不留神就会中招。
再比如,运营商经常会以“回馈老用户”的名义,推荐客户升级套餐。理由是升级之后就可以免费大额流量包。但很多用户升级之后发现,流量包虽然免费了,但原来的套餐金额也变了。
又比如,运营商以体验某项新业务为由,声称免费,但却从来不说,体验过后是否会办理自动续费。
套餐一旦升级,虽然运营商承诺可以随时取消,但真正想要取消时,又会遇到表示“必须去营业厅”的客服。
人去了营业厅,又被告知权限不够,需要线上客服解决。
还比如,运营商力推的“29元80G绝版套餐”,真实的含义,绝不止这两个数字。
29元,需要参加“首充50送120元”的活动;80G的流量,其实是50G通用流量+30G定向流量。
这些玄妙,热情的电话客服不会主动讲。
活动只在一年内有效,第二年就会恢复到59元,到期自动扣费,想要取消,同样请到线下营业厅办理。
这些玄妙,电话客服也不会主动讲。
线上线下互相“踢皮球”,用户一旦陷入“套路”之中,仿佛陷入了一场官司,根本没时间、没精力坚持到底。
忍无可忍的用户,2022年初在人民网互动平台反映,称手机卡“流量很少,分钟数很高,套餐收费标准很贵”。
工信部给出了明确、坚定的回应:将进一步督促企业改善资费方案,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广大用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03
运营商们,注意格局
如果说,运营商毫无作为,那肯定是不对的。
2022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董事长杨杰就提到了“提速降费”的情况。当时他表示,中国移动手机上网平均资费下降95%,月户均流量提升360倍多。
拉长时间线来看,我国的通信运营商在收费方面,也确实有所让利。
以中国移动为例,2001年其ARPU值(平均每月每用户贡献收入)为141元,到2020年下降到了47.4元,下降幅度66%。
但是,杨杰上面的这个说法,用户并不买账,争议的关键在“平均”两个字上。
如果以当初5块钱30M流量包的标准计算,平均1M的费用,目前的收费确实下降幅度很多。
但问题在于,十五年前,用户一个月不用流量;五年前,用户一个月用1G流量;现在随便刷刷短视频,打个视频电话,可能几百M就出去了。
通过文字游戏玩“降费”,何尝不是一种套路?
目前,对于实打实的降低流量资费,运营商们似乎打定主意不肯再做让步。
2022年8月,在世界5G大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在演讲中强调:中国运营商提供了高性价比的5G服务,且5G建网和运营成本刚性增长,流量资费不可能违背规律持续大幅下降。
结合成本,这确实是句实话。
截至今年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未来总建设数要超过600万个,预计将耗资1.5万亿元甚至更多。
由于5G网络使用更高频段,耗电量也远超4G。
数据显示,一个5G室外基站单租户平均功耗是4G基站的3倍以上,单个5G基站单租户年综合电费约2.3-3万元/年。所以,今年运营商的5G电费,恐怕也要两三百亿。
水涨船高,因此近几年来,运营商的实际资费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长。
以中国联通为例,用户每月贡献的平均收入,已经连续三年正增长。截至2023年3月底,中国移动的这项数据为47.9元,相比2021年的47.4元也略有增长。
从商业的逻辑来说,运营商为了赚钱无可厚非。但是,各大运营商都是千亿、万亿市值的大公司,是公认的巨型央企,是有成百上千高学历工程师的通信龙头。
除了套餐营销话术,是不是也可以关注一些更宏大、更高精尖的目标呢?
更何况,这些目标早就被指明了,写清楚了。
在我国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定义是这样下的:
信息通信行业是构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
据工信部的数据,2022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8万亿元,其中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全年共完成业务收入30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对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贡献率达64.2%。
相比之下,以移动数据流量、宽带接入、语音、短信为主的传统业务,虽然占总收入的66.8%,对拉动业务收入增长,却只有1.2%。
为了这1.2个百分点,运营商们不惜被用户吐槽,被央媒点名,被监管部门督促,实在既不值得,也和龙头、央企、科技企业这些标签不符。
究竟是死盯着用户兜里的话费,还是抓紧在科技大潮里抢历史大机遇?运营商似乎应该好好考虑,再做选择。
[1]《让消费者享受更优质的通信服务》人民日报
[3]《一个月白送15G 套餐资费不变?记者卧底发现“外包客服”的忽悠套路》新京报
[4]《5G套餐用户数“比手机还多”!你被5G了吗?》21财闻汇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中国移动,请别再给我打电话了!
机器人打的骚扰电话太多,我现在已经不想接电话了
豆瓣FM,希望你别再倒下
新商业观察 |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出海新风向,别再紧盯东南亚
打开下思路,面向6G,中国移动有没有可能与中国星网合并?
2019 中国移动游戏出海深度洞察报告
人脸识别再曝安全漏洞:清华创业团队推出全球首个AI模型「杀毒软件」
银行卡别再开通短信通知了,多数人没放心上,幸好银行人员提醒!
消失的中国移动
科技神回复 | 阿里第一颗芯片问世,腾讯:卖给我卖给我,昨天服务器又崩了
网址: 中国移动,请别再给我打电话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400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99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04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5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31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154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85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52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46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223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