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鸿蒙启示:微软WP是怎样一败涂地的?

鸿蒙启示:微软WP是怎样一败涂地的?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07月15日 11:05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衣公子的剑”(ID:yigongzidejian),作者 衣公子。36氪经授权转载。

拉里·佩奇(Larry Page)犹豫了很久很久,才把安迪·鲁宾(Andy Rubin)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截止那一天,整个Google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作为安卓系统(Android)的发明人和领导人,安迪·鲁宾在Google内部婚外情不断。一次,他把一位女下属叫进了酒店房间,利用权势强迫她给自己blow up。事情发生过后女员工求助于公司,经过Google几个月的调查,证据确凿。

鲁宾没有获得公开的申斥。尽管凭借掌握的证据,Google可以立即无成本地开掉他,甚至给他更严厉的处罚。但是Google选择向鲁宾支付9千万美元的报酬,后者承诺不为竞争对手工作,也不公开诋毁Google。

几天后,鲁宾宣布自愿离职。在那场英雄般的告别仪式中,拉里·佩奇发表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告别信,感谢鲁宾的贡献,祝福他接下来一路好运。

不仅如此,在性侵调查开启几个月后,鲁宾还获得了佩奇制定的1.5亿美元的股权奖励。在离职6个月后,Google慷慨地向鲁宾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Playground Global投资了8亿美元。

几年后,这桩Google企图瞒天过海的丑闻被纽约时报详实地挖掘了出来。

也难怪Google宁愿把“不作恶”(Don't be evil)的价值观丢到脑后。毕竟,这位轮番出入Apple、微软、Google的极客,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把Google拖进了新时代,将OS之王微软拉下王座,再吃下原本属于后者的半壁江山。

2007年1月9日,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

Google并不是这一天的主角,但是萦绕在拉里·佩奇心头多年的焦虑,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迎刃而解。

这位搜索行业的领导者,这几年正遭遇微软的强势挑战。佩奇常把网景(Netscape)的故事挂在嘴边。90年代,网景浏览器塑造了个人计算机的潮流,是信息高速公路上最亮的那颗星。但是微软(Microsoft)也看上了这个生意,比尔·盖茨(Bill Gates)认定浏览器是互联网的入口,于是将自家的IE浏览器和操作系统捆绑销售。

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的绝对领导地位,IE浏览器装机量飞速提升。尽管在体验、品牌上,不足媲美网景,但是,新电脑已经安装了一款浏览器,谁还有动力特意去购买网景呢?叱咤风云的网景,就这样倒在了下一个朝代的边界上,很快消失在了人类的科技版图上。

如今,微软对于搜索野心勃勃,将搜索提升为顶级优先发展项目,先后推出MSN搜索、Windows Live Search,再整合进新平台Live Search,不久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Ballmer)还会从雅虎挖来“硅谷最有权势的中国人”陆奇,挂帅最新推出的搜索引擎必应(Bing)。

PC时代微软的进攻,都被Google一一化解。但是在这个隐隐约约呼之欲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操作系统之王微软,故伎重演,凭手机操作系统霸占搜索入口,那么Google岂不就是下一个网景?

外忧之余,还有内患。拉里·佩奇辍学创业,堪称传奇,但是随着Google迅速壮大,投资人认定年轻的佩奇不能胜任管理,一定要为Google找一位靠谱的监护人,力谏佩奇把Google CEO的位置让贤于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在成熟稳重的施密特领导下,Google各条线开花结果,佳音不断。不过,此刻的Google越是闪耀,佩奇心里越不是滋味。难道,多年之后历史给予自己的评价就是:创立了Google,并且把它交到了正确的人手里?

不行!这一年佩奇才34岁,尚是年轻力强的年纪,他要做整条硅谷街,最靓的仔。


移动互联网前夜,很多东西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上帝说,世间应有光。

2007年1月9日,一束光照亮旧金山的舞台。舞台中央,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发布Apple公司最新的产品——iPhone。

iPhone和它的iOS操作系统令消费者惊艳,令竞争者胆寒。但是总体而言,佩奇长舒一口气。首先,苹果没有搜索业务。其次,两家关系不错,施密特还是Apple董事会成员。因此,Google的立身之本暂时无忧。

除此之外,佩奇还有几分得意。几年前,他动用了Google账户收购了一家小公司,由于收购价格区区5000万美元,他都没有告知CEO施密特。这家名叫安卓(Android)的公司专注开发下一代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两年来,衔枚疾行,低调研发。尽管,Apple捷足先登,但是,乔布斯都认可的方向,鲁宾只要厚积薄发,定可有一番作为。

就在此时,电话响了。鲁宾打来的电话。佩奇很是期待,不用寒暄,直奔主题。没想到,鲁宾告诉他,安卓在做的手机,不要发布了。

2007年1月9日,鲁宾正在去赌城拉斯维加斯的路上。看到乔布斯的表演,命令司机车停一边,好让自己专心致志地看完发布会。直看到涔涔汗珠渗出手心和额头。

安卓被收购后,鲁宾加入Google,专心开发一款代号Sooner的手机。这个由Google牵头联合制造商HTC和运营商T-Mobile的团队,每周工作60-80小时,持续了15个月,其中一些团队甚至已经持续2年。

付出得越多,看到iPhone的一刹那,鲁宾越是自惭形秽。iPhone不仅外形美观,更酷的是,它改造了人和手机交互的方式。用的是安卓团队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但是觉得太冒险的方式。

比方说,鲁宾还陷在固有的手机产品思路中,企图开发一个类似黑莓的操作系统,有着黑莓一样的键盘,配上一块小小的屏幕。而iPhone用一个触摸屏解决一切,酷到没朋友。

鲁宾决定告诉佩奇,不要发布这款几乎已经完成的作品,他要推倒重来,尽管前期巨额的投入都将打水漂。

佩奇同意了。

这也是他喜欢鲁宾的原因。科技时代,市场不需要一款平庸的产品。要做,就要做解决数亿人的大问题;要做,做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

一年后新设计的安卓手机面世,除了一块触摸屏,从思路到细节,学了iPhone很多。

乔布斯立刻怒了。

他把佩奇、鲁宾叫到了苹果的会议室。这一次见面充斥着激烈的脏话。乔布斯告诉佩奇,Google的安卓,是抄袭,是对信任的背叛。然后指着鲁宾的鼻子:你这个狂妄又自大的家伙,抄袭我的眼镜,抄袭我的衣着,抄袭我的发型,再抄袭我的手机,你知道吗?你永远只是一个拙劣的模仿者。

鲁宾很不爽,学你的发型?Excuse me?你以为我喜欢掉头发?

佩奇退却了,安卓的第一代手机放弃了很多照搬iPhone的功能,比如通过捏拉缩小放大显示的功能。鲁宾不喜欢老板的软弱,回到公司,把办公室的门狠狠一关,过了一会挂了块白板出来,上面写着:"STEVE JOBS STOLE MY LUNCH MONEY."(乔布斯偷了我的午饭)。鲁宾甚至威胁要离开Google。

佩奇要挽留鲁宾一点都不难。他只需叫鲁宾看着自己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他,想想,我们携手打造的是接下来这个时代最普及最常用的操作系统,能帮你实现心中伟大梦想的公司,还有谁?

话说,2000年前公叔座向魏惠王举荐商鞅,话说得很重:一定要重用他,如果你不用,就杀了他,别让他为他国所用。当时,魏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魏惠王只是笑了笑,既没有用商鞅,也没有杀商鞅。后来商鞅赴秦,遂有“商鞅变法”,促秦国逆袭。始皇统一中国,开端在这里。

二十年前,鲁宾入职没有乔布斯的Apple。因为迷恋机器人,被同事起了个外号:Android。他留在苹果最为人乐道的是一场恶作剧,通过改写一段系统程序,让团队接到貌似公司总裁的电话,骗他们公司要派送股票作为奖励。

随后,鲁宾离职苹果,创业。公司被微软收购。加入微软的鲁宾,工作之余,制造了一个可以移动和录像的机器人,成功惊动微软的安全部门,收获一顿训斥。

到此为止,安迪·鲁宾只是一个典型的硅谷极客,崇尚科技,喜欢恶作剧。背上双肩包,穿上格子衬衫,走在人群中,没有任何特别的。

显然鲁宾的志向不限于此。硅谷只能有乔布斯、佩奇、比尔·盖茨的传奇?不行!鲁宾不甘心永远只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小人物。2003年,他再次离职创业。

有趣的是,鲁宾创立的公司Danger,再次被微软收购。微软以Danger的工作为蓝本,发布智能手机Kin,却只收获失败。但是,鲁宾没有回到微软,在收购发生的几年前,他创立Android,专注研究下一代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

5000万美元卖给Google后,鲁宾和拉里·佩奇一拍即合。经年的积累、学习iPhone、免费授权,安卓迅速站稳脚跟。

很快,安卓等来了命中的队友——三星。后者放弃了自己开发的bada系统,全面拥抱安卓,一年时间,帮助安卓突破50%的市占率。

2014年,施密特离任Google,把CEO的位置还给了佩奇。少帅归来,发了一条推特:再也不需要监护人了!

曾经5000万买下的公司,早已价值连城,一个绿色机器人的小标志是Google去往下一个时代的船票。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鲁宾再也不是那个只能玩恶作剧的小人物了。佩奇在Google常挂嘴边:鲁宾和Android对Google的贡献,永远无法偿还。鲁宾的脾气越来越大,叱骂下属是家常便饭。尽管在Google认识并迎娶了自己的妻子,但是鲁宾在公司内部的婚外情从来没有停止过。一次安全部门在鲁宾电脑上发现SM的小电影,扣过一次他的奖金,除此之外,Google几乎不管他。

当然,乔布斯余生都没改口,安卓抄袭iPhone,我一定要弄死它。

乔布斯肯定会想起25年前,把另一个他认为抄袭了自己的家伙叫到苹果的办公室,发过一场一模一样的火。

那是1982年,乔布斯邀请比尔·盖茨和微软另一位合伙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飞到库比蒂诺观看苹果即将发行的最新款个人电脑麦金塔(Macintosh)。

但是机器刚启动,显示器就黑了。乔布斯对着刚刚通宵一晚的赫兹菲尔德大吼大叫:搞什么?!他们那么远跑来看机器,这就是我们的表现吗?这就是我们最好的东西吗?30秒屏幕就黑了,你TMD有什么毛病?

此行给盖茨留下两个深刻印象,第一,乔布斯竟然公开羞辱自己的员工,并且用词如此不堪,第二,麦金塔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真是太棒了。

在图形界面之前,计算机都是指令界面——在黑色的屏幕输入绿色的指令。图形界面才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样子,移动鼠标、双击图标,换言之,普通人也可以用电脑了。

科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intuitive的过程,也就是使用者逐渐可以“凭本能”操作机器。从专业人士才懂的Dos指令,到普通人易学的鼠标左右键点击,再到后来的iPhone用手指捏和拉控制图像大小。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会更简单,机器直接懂你的日常语言。科技的趋势是让使用者的门槛越来越低。

盖茨毫不客气地抄走了,把图形界面用在了新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上,并最终将其打造成为了整个PC时代的标志。

乔布斯看后勃然大怒,把盖茨叫来办公室,飙了场大火,时而粗鲁无礼、脏话狂飙,时而几乎快哭出来。盖茨却很平静,淡淡地说,我们都是抄施乐的。你先闯进他家搬走了电视机,就不能让我搬走音响?

确实,施乐公司才是这个天才创意的发明人,连乔布斯都骄傲地承认从施乐窃取图形界面是人类工业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抢劫行为。“毕加索不是说过吗,好的艺术家只是照抄,而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

当时微软和苹果实力旗鼓相当。而盖茨把图形界面应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成了一条分界线。

苹果将硬件、软件、内容无缝整合,铸成一体。但是二十年出不了惊艳的作品,乔布斯也遭到放逐,被驱赶出了自己创立的公司。

微软精明务实,把操作系统和软件授权给不同制造商,扶摇直上。联合因特尔(Intel)构成wintel组合打遍天下无敌手,终成操作系统一哥,主宰PC时代。

1995年8月24日是属于微软的。新发布的Windows 95 令计算机爱好者们从午夜开始排队。帝国大厦装点了微软logo的色彩,盖茨用300万美元买下滚石乐队的“Start Me Up”,作为这支软件的主题曲。

终其一生,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对方聪明,乔布斯看不起盖茨的品味和风格,盖茨嘲笑乔布斯不会编程。尤其是乔布斯,一生没有肯定过盖茨。“盖茨缺乏想象力,从没创造过什么,更适合像现在这样做慈善,而不是留在技术领域”

鸿蒙启示:微软WP是怎样一败涂地的?

图:乔布斯和盖茨

真是一时瑜亮。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间一晃就到了2008年。

盖茨彻底离开了微软的日常管理工作。

乔布斯也只剩下两年在世的时间。

微软对于iPhone的态度,和Google截然相反。比尔盖茨的接班人、微软CEO 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嘲笑道:这是世界上最贵的手机,而且不可能吸引企业用户,因为它没有键盘!

肥胖、秃顶、油腻,鲍尔默集结了一个中年男人在外形上的所有缺点。淡淡地说道,微软在手机领域的最大对手依旧是诺基亚的塞班系统。

鸿蒙启示:微软WP是怎样一败涂地的?

图:微软三任CEO

多年后,鲍尔默的傲慢和无知,成为所有人耻笑的对象。不过换个角度想想,身为微软CEO的他还能说什么呢?

难道说:

“完了,苹果把我干死了。微软在智能手机已经布局十年,前前后后发了好几款产品。但是iPhone一发布,就显得它们像屎一样。谢谢乔布斯教我怎么做手机。我搞砸了,微软注定要走入失落的十年……

微软十年前就洞察到移动设备的价值。1996年,微软推出了第一款移动设备操作系统Windows CE 1.0。一呼百应,卡西欧、康柏、惠普、LG、NEC和飞利浦六家硬件厂商第一时间与微软签订协议,生产搭载CE系统的移动设备。

移动设备的先行者Palm,在强大的微软面前迅速溃败。

诺基亚不甘人后,1998年联合爱立信、松下和摩托罗拉,推出Symbian系统。随后索尼、三洋加入,逐渐如虎添翼。

谁想到曾经呼风唤雨的舞台主角,一下子就成了没有台词的配角。

在iPhone发布的那一年,Windows Mobile市场占有率达到42%。但是,随着iPhone和安卓的发布,微软的辉煌像捧在手心的水一样,迅速流逝。只5年时间,仅iPhone一款产品的销售额就超过了微软自1975年以来推出的Windows、Office、Xbox、必应、Windows Phone和所有其它产品的营收总和。

2010年10月,微软将Windows Mobile改进为Windows Phone,正式推出第一代以手指触控为交互逻辑的操作系统,采用卡片式界面,命名为WP7。可惜姗姗来迟,各大手机品牌已经凭借拥抱安卓的先后,重新洗牌。

只剩下同样被时代冲刷得溃不成军的诺基亚,可以共同追忆曾经的荣耀。诺基亚是曾经的手机王者,超越摩托罗拉后,一度占领世界手机产量的70%。2005年,为了对抗如日中天的诺基亚,明基(BenQ)和西门子(Siemens)签署合作协议。诺基亚副总裁Anssi Vanjoki轻蔑地说道,Two turkeys do not make an Eagle。

两只火鸡抱团,也不可能成为雄鹰。

这一幕仅仅过去7年,诺基亚和微软签立合作协议, 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系统。Google高管Vic Gundotra发了一个推特:Two turkeys do not make an Eagle。

从雄鹰到混成火鸡,诺基亚只用了7年。想来真是令人唏嘘。

这样的抱团也没有阻止颓势。尽管诺基亚贡献了全球80%的Windows Phone手机销量,但是WP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到1%上下。合作协议即将在2014年2月到期,曾经耻笑iPhone的鲍尔默已经变成了杀红眼的赌徒,提出微软用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

鲍尔默主政的14年,微软的董事会对这位盖茨亲自挑选并扶持的CEO百依百顺。直到今天,终于受够了鲍尔默的无能。回顾鲍尔默执政的岁月,在产品上唯一拿的出手的成绩,是干翻索尼PS,把微软的Xbox做成了视频游戏业的老大。却也正因为此,曾经的PC巨头、科技之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让人不知如何定义。

比尔·盖茨不同意这笔收购,而且认为72亿美元的报价过高,但是鲍尔默一意孤行,在董事会上大吼大叫:如果不能得到充分授权,他就没法继续当CEO了!

然后,他就不再当CEO了。

鲍尔默即将离职的消息传来,微软股价当天大涨8%。打脸啪啪响,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说:你早该滚了。

3年后,微软收购诺基亚的交易成为商业历史上最著名的失败案例,微软以3.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甩手给富士康,其余全部记了坏账,人员几乎全部离职。

鲍尔默,是比尔·盖茨在哈佛的同学和室友,凭借当年盖茨慷慨赠予的微软8%的股份,一度位列全球富豪榜第19位。再也没有染指科技界的他,收购了NBA球队洛杉矶快船。最近,成功招徕球星科怀·莱昂纳德、保罗·乔治,和同城的勒布朗·詹姆斯叫起了板。

即使亲手缔造微软失落的十年,他的财富依旧可以买下价值排名前15位的NBA球队,然后还剩下50亿美元。

微软再也威胁不到Google了。

“操作系统+搜索”的战略是正确的,winner takes all。Google凭借安卓赢下了这个打包在一起的战役。微软必应搜索的负责人陆奇低调离职,回国加盟百度。

21世纪头几年,保罗·艾伦好几次建议比尔盖茨买下Google。但是盖茨还是小觑了这个年轻的后辈,“6个月时间,我们就能战胜它”。

2017年,除去15%的iPhone和1%的其他,其余手机的操作系统都是安卓。WP在哪里?WP是那1%的其他中的0.1%。

2015年,作为WP系统旗舰机的Lumia系列不再出新品。

连比尔·盖茨都承认,自己已经不再使用WP,改用了安卓系统的手机。

2019年1月,微软宣布,Windows 10移动端的维护即将结束,用户们请转移到安卓或者iOS吧。至此,微软举起白旗,投子认输。

安卓系统,由于开源性,同时要配合多家制造商对接和修改,其流畅性一直广受诟病。多项检测显示,微软倾力打造的WP在运行速度上优于安卓。

且其特有的卡片风格,为iOS和安卓统治下的手机审美疲劳带来新的口味。因此,很难说微软是在技术上输掉了这一场比拼。那么背靠微软、诺基亚,集合顶级资源的WP,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呢?很多人觉得WP是输在生态,也就是以下这个恶性循环:用户少→开发者不愿意开发软件、手机生产商不愿意生产手机→APP少、手机型号少→用户更少。

仿佛,微软只是因为晚到了2年,就只能听天由命。其实也不尽然,商业史上后来居上的例子比比皆是。而2007年之后的3至4年还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窗口期,在这段时间,iOS和安卓尚未形成垄断,微软的Windows Mobile、诺基亚的Meego、黑莓的BB OS,都有机会一决雌雄。

即使涉及生态,微软多年的上下游积累、品牌号召力也异常深厚,因此在WP推出前期呈现出良好势头。WP无法抓住时机突围,最终殒命,至少有三点可堪探究。

其一,路径依赖。同样是科技巨头,内部还有细分,微软属于典型的软件公司,在PC时代靠一张张卖安装软件盈利。在经济学中,这门生意“边际成本为零”,也就是说,每多生产一张软件几乎没有新增成本,但是售价却很高,因此躺着赚钱,形成印钞机模式。

这样的赚钱方式已经深入微软的企业基因。Windows Mobile上线之初,微软企图向设备商收取授权费,相当于手机成本10%。相比较之下,安卓完全免费——先让手机品牌依赖安卓,占领市场规模,将来赚钱的机会多得是。显然,微软和Google的打法,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纪。代表21世纪的安卓,基本是吊打20世纪的微软,属于降维打击。

如果要多追问一层,很重要的一点是,微软至始至终都没有成功转型为一家互联网企业。早年靠卖操作系统积累大量资金,微软也尝试转型,一来经历互联网泡沫的记忆,二来MSN为代表的互联网业务都没有坚持到赚钱的时候,被砍掉了。十年来,无论微软作何尝试,最终都回到了卖软件赚钱的老路,直至演变成路径依赖。

其二,政治斗争。在部门之间,以Windows和Office为代表的保守势力过于强势。两者的营收和利润一度占微软的80%,不加节制的话语权,最终构成了对于创新的扼杀。智能手机有一个特点:没有实体键盘,所有的操作集合到一块触摸屏上。

iPhone已经趟出了路,安卓也义无反顾地追了上去。但是,微软推出的第一款智能手机Kin有实体键盘,微软平板电脑Surface也是围绕实体键盘设计,为什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实体键盘才能服务于Office组件(Word、Excel等)的操作。毫无疑问,强势部门的利益诉求玷污了微软产品的整体思路。

在2007年到2009年期间,微软先后发布了WM6.0、6.1和6.5三代操作系统,事实证明,这三代系统并未因为智能手机的革新而转变思路,依然延续着“触控笔+电脑化”的固有方向。而微软在电子书、在线文字处理NetDocs等领域的尝试都遭到Office团队激烈的反对,最终胎死腹中。

政治角力的最佳表现就是官僚作风。据微软中国前高管周凯透露,微软中国总裁李开复和继任者张亚勤,既没有财权,也没有人(事任免)权,实际上只掌管着一个呼叫中心和一些项目基金。这和“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形成鲜明对比。

其三,抱残守旧。由于在个人计算机时代的成功,微软总觉得电脑才是世界的中心,手机是附庸。这也是十年做不好移动端的原因,十年间,微软不是在创造手机操作系统,而只是想在手机上复制PC那一套。在微软的布局中,Windows Mobile需要配置全键盘、大电池和手写笔从而保证PC端操作系统的机械移植。最终的结果是,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在性能上没有特点,在使用上不够便利。

微软对固有思维的坚持,堪称自恋。2010年WP推出之际,微软为竞争对手办了一场“葬礼”。微软员工身披Windows标识的牌子,护送着iPhone和黑莓的“灵车”走过雷蒙德总部的街头,宣示着WP的发布会彻底结束战争。但是最终,被淘汰的是他们自己。那场自大的游行,沦为了千古笑话。

一切都印证了比尔·盖茨的叹息:成功是最糟糕的老师。

没必要故作高论,把操作系统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一窥这场巨头间跌宕起伏的角力,不难发现,操作系统不是非做不可,要做也不是毫无机会。

放弃WP操作系统的微软,反而在第三任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带领下走上了复兴之路,并凭借“移动为先、云为先”的重新布局,最终跨过万亿市值,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

在放弃WP时,纳德拉这样解释:iOS和安卓已经很成熟、可靠,我看不到世界还需要第三款操作系统的必要。微软没有必要去追逐竞争对手的尾灯。

尽管听上去泄气,却道出了商业竞争的真谛。真正的创新者和领导者,不要意气用事,不要为了证明某些价值特意给自己设坎,而要面向未来不断解决人类新的问题。

任正非近期对于鸿蒙反复解释,这是一款针对物联网的操作系统,只是顺带为手机做个保障。

“中国无芯”,“中国无操作系统”令人警醒,但是应对这个问题的反应也要适度,不要让它成为中国企业心头的沉疴,尤其不能为了因循过去,而错过未来。

清楚了战略,才能制定正确的战术。除了规避微软犯下的错误,鸿蒙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它是否能高效地服务于下一代电子产品的使用场景。PC的操作系统围绕键盘、鼠标设计,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围绕手指设计。微软总是想在手机复制PC那一套,所以一败涂地。因此,鸿蒙作为下一代硬件的操作系统,由手机带来的联想和关注,应该越少越好。

要警惕,成功是最糟糕的老师。也别让,遗憾成为最沉重的负担。

相关推荐

鸿蒙启示:微软WP是怎样一败涂地的?
鸿蒙给谁用?
盖茨后悔让谷歌推出了安卓,WP是怎么被玩死的?
微软三星操作系统折戟在前:鸿蒙成功可能性多大?
比尔·盖茨4000亿美元的教训,华为上万亿的机会?
潜行七年“鸿蒙”或十月出货 华为如何再造“安卓生态”
鸿蒙距离安卓还有多远
印度手机操作系统成功的启示
与华为合作,被俄罗斯买下的Aurora OS是个什么来头?
华为不造车:鸿蒙的首次体验也许是在智能汽车上

网址: 鸿蒙启示:微软WP是怎样一败涂地的?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409.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