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绪价值稀缺的时代,如何提供有效安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作者:林杨攀,头图来自:《海蒂和爷爷》
“亲爱的安德烈医生,谢谢您在和我一起时给予我的巨大耐心和信任。菲利普。”
法国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整理文件时,在一本精神病学旧书中发现一张来访者曾经赠送给他的签名书签。
来访者名叫菲利普,是一位精神焦虑、物质成瘾的躁郁症患者,安德烈曾努力尝试稳定住他的病情,但失败了,菲利普最终选择了自杀。
发现这张书签时,安德烈正因为身患重病在接受治疗,自身的疾病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那时我只专注于自己未能成功做到的事(治愈),却对自己已经做到的事(安慰)一无所知。”
他意识到,作为医生,除了治愈之外,能尽力去做的另一件事——安慰。
“我发现了安慰的作用远远超越了一时的鼓舞,安慰是一种与暴风雨并存的生活方式、一种爱的宣言、一首温柔的歌,它将世界与其中的美好和不幸重新联结起来。”在2023年3月出版的新书《有效的安慰》中,安德烈如是写道。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遭遇烦恼、悲伤、不幸,每个人也都需要安慰。如何安慰自己,如何安慰他人,什么才是有效的安慰?安德烈在书中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安慰,是爱的一个面目
乘坐高铁出行的途中,安德烈在站台上目睹了这样一幕——
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士,在数位铁路公司职员的帮助下,顺利地上了车并被安置在残障人士专用的座位上。整个过程非常高效,对这位女士很友好,让安德烈印象深刻。
不过,他随即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些服务真的能让这位身患残障的女士感到慰藉吗?她会想,“我虽不幸地身患残疾,但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外界会尽力帮助我的社会”,还是会因为这一特殊待遇,感到自己和普通人的差距,而悲伤地认为,“我多么希望能够自己乘火车,而不是如此劳师动众”?
在安德烈看来,对于任何形式的帮助,被帮助者在感到安慰和感到悲伤之间,都只有一线之隔。是会因为获得帮助而感到高兴,还是会因为需要帮助而感到难过,这取决于他/她的视角。
“在这个意义上,任何安慰都可能变为一种悲伤的理由。”安德烈在书中指出,安慰并不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因此合适的、有效的安慰才会变得如此重要。
安慰不同于鼓舞,鼓舞是对痛苦的一种即刻缓解,鼓励人立即投入行动;也不同于寻求解决办法,安慰的目标并非改变现实,而是减轻痛苦。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安慰是提供一种“情绪价值”。
积极心理学研究学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在提及爱时,认为爱是一种广义上的“崇高情感”,它比男女之爱更宽广、更深刻、也更普遍,它是希望他人也能同样过得更好的一种情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德烈认为对他人的有效安慰正是这样一种广义上的爱,是一种对他人生命的积极关心。
因为如此,安慰中起到作用的不仅仅是话语,也在于安慰者和被安慰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结。如果在情感联结还没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贸然地安慰,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对方觉得不过是敷衍了事。
“安慰艺术的一条黄金规则就是不要急于安慰。”书中提到,“同样的话,如果在深入交谈后再说出来,就能够安抚人,如果说得仓促或急于获得抚慰的效果,反而会令人惊讶、无动于衷,从而意义全失。”
安德烈提供了一套有效安慰他人的简单规则——
首先是聆听,理解对方的遭遇以及他/她情绪上的忧虑,不要去纠正或者反驳对方的表达,也避免谈论自己或是他人,将自己的注意力完整地放在对方身上。
其次,表达自己无论如何都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另外,要记住安慰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更像是照进黑暗缝隙里的一丝光亮。对方在感受到安慰的当下可能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但在往后的生活中回想起曾经获得的安慰,依然能够从中汲取到支持和力量。
如何有效地安慰自己?
获得他人的安慰来自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支持,但当我们独处时,如何进行自我安慰?安德烈在书中也列举了几种有效途径。
1. 建立跟自然的联结
安德烈形容自然是“鼓舞人心的丰富源泉”,自然先于人类存在,即便有一天,人类不复存在了,自然也依然照常运行。尽管这会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但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一种安慰和联结,“因为我们察觉到自然未将我们排除在外(否则我们会感到难过和孤独),而是包含在内。”
德国思想家、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参与革命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道,“我眺望总在变化而且总是如此绚丽的云彩,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并不比这只小瓢虫重要。于是,在这种无限渺小的感觉中,我感到了难以言喻的幸福。”
2. 感受艺术
二战期间,位于英国伦敦的英国国家美术馆每个月会展出一幅馆中藏品,同时还会组织一些音乐会,供饱受德国战机轰炸的伦敦市民欣赏消遣。每当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响起的时候,人们总能短暂地从战争之苦中抽离出来,获得些许放松。
安德烈的来访者也曾告诉他,在抑郁症发作得厉害时,从莫扎特的奏鸣曲和梵高的画作中获得了安慰。如同哲学家阿兰·德波顿在《艺术的慰藉》一书中所说,艺术能给人以希望,让人即便身处痛苦也能感受到尊严。
3. 阅读故事
有研究者曾对7岁左右接受重症治疗的儿童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当这些儿童听了半小时的故事后,他们不仅主观情绪好转,同时生理方面的痛苦也得到安抚。还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在阅读小说时,能通过阅读小说中主人公经历的故事,增强自己的同理心,并改善社交能力。
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阅读所提供的并不是逃离当下的经验,而是通过别人的故事和叙述,增进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当我们从书中读到相似的经验和感受时,会发现自己并不孤独。
4. 书写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安德烈发现,大多数来访者只有到心理咨询室才会仔细梳理自己的遭遇,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心理咨询的一大作用就是帮人梳理过去的经历,书写有着同样的作用,它是对自身经历和感受的一种整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发现,仅仅是将自己惨痛的经历写下来这个动作,就能帮助人们修复伤痛。相比于客观冷静的记录,深入挖掘自身感受的书写,对个人的情绪和健康状况更加有益。
5. 行动
当我们不能采取行动改变自身处境时,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措施来避免自身深陷消沉,钻入情绪的牛角尖。
安德烈建议,专注地行走,让大脑放空,或者做15分钟的正念练习,近距离地观察自己的情绪,这些行动都可以奏效。在观察自身消极情绪的时候,专注于感受它,而不是一味地放纵或者反抗这种情绪。
不难发现,这些做法中,不管是通过感受艺术、接近自然,短暂地转移注意力,还是近距离地感受情绪,记录情绪,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自己拉回跟现实世界的联结。
获得安慰的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列出来的几种。最重要的是,“悲伤将我们与世界、他人和自己分割开来,而安慰则耐心而温柔地重建这些联系。”安德烈在书中总结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作者:林杨攀
相关推荐
在情绪价值稀缺的时代,如何提供有效安慰?
在供给过剩的时代,什么是稀缺的?
陈春花:共识稀缺的时代,为什么要提“价值共生”
特斯拉的基本价值、风险价值与情绪价值
情绪识别,一个价值 1000 亿元的行业
游泳场馆的“奢侈品”价值,还没被真正挖掘|观点有效
药易购:稀缺平台还是中国版“游戏驿站”?
后真相的时代,如何对抗虚假信息?
如何从皮肤中读懂你的情绪?
迎接AI时代的到来,人类需要提高“情绪智力”
网址: 在情绪价值稀缺的时代,如何提供有效安慰?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422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27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2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4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382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09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0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4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23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