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想为“科技进步”拍手叫好?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李厚辰
来源:看理想(ID:ikanlixiang)
以下观点,你相信几个?
1.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2. 科学家是对人类历史有真正贡献的人。
3. 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健康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最终会在科技的发展下得到解决。
4.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持续加速,越来越快。
5. 人工智能终会实现,未来会有一台机器(或程序),它的智力将全方位地超越任何人类个体。
这些观点任何一个都不算激进,我想对于绝大多数的读者,这恰恰就是大家的世界观。
如果观点5宣告着人类历史的结束,用时髦的话说——所谓“后人类时代”的到来,还有很多人相信,我们现在已经接近这个终点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想讨论一点:科技的发展,真的那么快,且越来越快了吗?
1.
相信科技的人们
开头那些看似宏大的观点,对我们的生活有实质的影响吗?由于这些观点都太底层且被熟视无睹了,我想很多人并未考虑这层影响。
但是,如果是这些观点呢——
1. 普通职业的无用:大多数人都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大多数人对于整体社会和历史进程不具备任何影响力。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就很好了。
2. 实证思维优先:科学实证的思考方式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无论自己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思考能力,基于科学技术的知识和看法,都是更值得尊重和认可的。过去的思想、哲学、心理学是我们在还未掌握科学技术情况下不得以的办法,今天这些都过时了。
3. 科技即最大福利:我们身处人类社会最受益于科技成果的时代,科技不断让生活变得更好,因此保证大多数人民能够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成果,是当下最根本的“社会福利”。
4. 科技终会主宰心灵:科技会对我们的意识、心灵给出根本的解释。在未来,解决抑郁症、提升意志力、学习知识和技能、都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总之,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人,将会像今天止疼消炎一样简单。
5.现在全面好于过去:科技有丰富的应用,人工智能将会创造出更美妙的音乐、更好看的电影、更伟大的小说。过去时代的文艺作品虽然不错,但是我们确实在大步发展,厚古薄今的想法是保守肤浅的,今天的文艺作品比过去的要好。
6. 人类文明渺小:不久的将来,会出现那些直接与网络连接,接受电子化改造或基因改造的人(所谓的“后人类”)。今天的人和他们在任何方面都难以匹敌,他们会创造一种可能我们无法理解的、更高的文明。
……
可见,“科技史观”不仅影响着我们对科技的看法。因为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还是一种认知和思考方式,一种世界观,一种理解万物的视角。他主宰着我们认为“合理”的知识,主宰着我们对“价值”的理解,对非科学之物的理解,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包括对于我们自己的理解。
而科技史观勾勒出的世界,是一个一往无前、充满光明和乐观,向着技术的无限可能奔去,决心把过去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抛在脑后,并迎接着一个完全不同的崭新纪元的,时代。
当然,在这个世界里,普通个体没有价值,很快,即便是现在最好的人也不再有价值。与那些未来的人或机器智能相比,我们微不足道。
像是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人类在面对宇宙时的那种渺小。
2.
技术世界,是一部新“辉格史”吗?
“辉格史”的概念,出自于英国著名史学家巴特菲尔德的名著《历史的辉格解释》,指站在光荣革命中的“辉格党人”对历史的阐释和视角:
辉格党人将历史看作一种不可逆转的、一种从落后到先进的,从愚昧到启蒙的过程。在他们看来,历史便是“落后力量”与“先进力量”冲突并命定式地迈向更美好的过程(这个说法你肯定耳熟)。何谓先进,何谓启蒙,恰恰是站在彼时辉格党人的视角决定的。
英国光荣革命时期,辉格党人是一群新教徒,他们罢免了信仰天主教的英王詹姆斯二世,主张进一步强化君主立宪制政体,限制王权,在当时欧洲属于激进派。
为了树立他们的合法性,他们自然地,将自己这样的新教徒描述为“进步”的代表,而陈旧的“天主教”则成为了历史中落后的象征。
“光荣革命”一词已经尽显辉格党人的自豪,因为这场革命并未有人死伤,一改欧洲革命流血冲突的历史,因而‘Glorious’。从他们的视角来看,新教徒持有更宽容的宗教政策,对王权也有更多的限制,当然更加“先进”。
不过随后,苏格兰与爱尔兰都因为信仰天主教而发生激烈反抗,进而引发持续的流血冲突,光荣革命远非最初那样和平。其遗留的北爱尔兰问题延续至今仍未解决,这些“不光荣”的片段,当然不在辉格党人在对历史的描述中。
这种站在今人的价值观反推历史过程,将历史描绘为两种力量的冲突,英雄人物们戏剧性地推动历史,不可避免地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基本观念,成为一种极具魅力的描述历史的方法。
比如,人类对科技的态度,就有着大量“辉格史观”的色彩:
辉格史观中“社会必然发展”,被换作是“科学技术必然发展”。科技发展也有自己的对立,就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正面力量与阻碍科学发展的落后力量的对立,像是哥白尼与天主教教会的对立。而牛顿的力学与生涯后期对炼金术的研究,也被看作牛顿先进的一面,与他遗憾堕落一面的对立。
科学史还加上了一个光辉的“大结局”,那就是“奇点降临”,指技术突破一个临界点后,进入大爆炸式的接近于无限的进步中,Google工程总监、未来学家雷·厍兹维尔预测该时间是2035年。这天之后,正式进入所谓的“后人类时代”。
《流浪地球》这里面有对仗工整的基督教传统,不怪Michael Gillespie在他的《现代性的神学起源》中说:
“虽然现代形而上学始于从人和神转向自然,但它是通过用自然主义的方式重新解释人和神才做到这一点的……人与神之间的早期冲突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隐藏在其中了……到头来,实际上是在现代形而上学内部,将它重新转变为自然的必然性与人的自由之间的矛盾。”
在“科技辉格史”这里,就最明显的凸显出来,“技术”对“上帝”,“后人类”对“选民(被选而得救赎的人)”,“科学家”对“救世主”,“科学与阻碍科学”对“善恶之战”,“奇点降临”对“天国降临”。这个以基督教神学为直接对手的史观,却最严丝合缝的对应到了基督教其本身的内在结构。
这就是今天的“新辉格史”,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神话,而历史神话,总有他阴暗的一面。
3.
科技真的在持续发展吗?
说来奇怪,“历史在不断进步”这句话,对我们而言这是几乎不用证明的常识。偏偏有很多人不这样想——历史学大师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认为“历史是一路下降的”,同样雅克·巴尔赞、尼采也都表达了,文明在不断衰落。
我并非今天就要主张“历史是个倒退的过程”。我只想说,对于历史,确实还有各种除去“二元线性发展”的理解方式,而这些理解方式,同样会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认知。
从史前到现在,从火、弓箭、陶轮到火箭、导弹和自动化生产线,科技被看作不断加速发展的过程。可能西方暗无天日的所谓“黑暗中世纪”是唯一中断的时期。当然也是因为这段时期,“天主教派”成为科技辉格史的反派角色。
但很多证据证明,科技并非一个连续的加速过程。著名学者Rebecca Goldstein总结了西方文明最关键的200余个发明,其中大半成型于古希腊时期;第二个关键时期,是亚当·斯密时代的苏格兰,前后七八十年,几乎奠定产业革命一切关键技术。除此之外其他时期,技术进步并未加速大踏步前进。
这种梳理的角度说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才是历史中的特例。
这当然与我们的感觉不符,我们大多数人会认为:当代才是人类历史中科技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人类生活变化最快的时期。但其实不然,技术大幅更新的错觉,更多来自商业产品频繁更新换代,信息技术催生的琳琅满足的商业形态,和现代媒介习惯性的夸大其词。
20世纪末到21世纪以来,基础科学已经持续沉寂,社科领域几乎彻底边缘无声,几乎唯一活跃的是生物技术。
从另一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时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二战后到现在,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量可算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领域。大家耳熟能详的“摩尔定律”讲的就是这个,即每隔18-24个月,集成电路上的可容纳元器件数量可以翻一番。
这条金科玉律主宰芯片行业几十年,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也疲态尽显:到今天,从事芯片研发的人员,其数量已经达到1971年的18倍之多。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花费多于1971年18倍的人力,才勉强维持着1971年已经实现数年的摩尔定律。
还有一些可以关注的数据,从1950年至2015年,美国的GDP翻了大概8倍,而整体的科技投入翻了大概12倍不止。别觉得8倍到12倍好像差距不大,这65年中,美国的人口也翻了一倍,这对GDP中与人口高相关的数据有巨大的提升,而科技投入与人口数没有敏感的相关性。由此可知,即便今日科技发展已经趋缓,也是依靠比起过去大得多的投入在勉强维持。
由此观之,我们真的可以期待一个永续的技术增长,并以此作为我们生活中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是去期待2035年的奇点降临吗?
我明白,持有“科技辉格史观”的人,也能找出各个视角的证据,来组成一个阐述,力图证明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着。这恰恰是辉格历史观饱受诟病的一点——“选择性事实”,即他只看待有利于证明技术持续发展的事实,而忽略那些与技术加速发展相反的事实。
4.
科技的另一面,是否定人类的炸弹
不过,辉格党人之所以选择此种史观,乃是要证明自己主张合理,以便继续推行自己的政治方略。
我从不认为人类可以所谓“客观地”看待历史,辉格史观有问题,但绝非毫不足取。今天说起“科技史观”,恰恰是要在与辉格史观的对照中,发现其真正令人担忧的部分——
辉格史观的持有者要积极推行英国新教的一系列主张,难道科技辉格史观的主张者是要更好的进行科研活动?是要更好的投入技术发明吗?恰恰相反,主张科技史观的人不是要去当个科学英雄,反而他们也同样主张“人类渺小”,或“生活平凡”或“活在当下(其实是享乐在当下)”,他们怀着一些憧憬的心情期待着不管是外星人还是后人类的来临。
辉格史观肯定自我,科技史观否定自我;辉格史观强调行动的价值,科技史观否定行动的价值;辉格史观认为新教徒即在历史的最前线,科技史观期待着历史最前线的alpha GO可以更进一步,宣判人类意义的死刑。
与我们总是想象至高宇宙文明的动机一样,在技术投下的巨大阴影之中,如蝼蚁般卑微的人,获得了一种终极的安慰,不管是谁,有钱的、有权的、有才的、确实与自己也没有多大的不同,他们创造的追求的相信的,面对技术,都显得幼稚可笑,不足挂齿。不管技术如何可怖,但至少他带来了我们想要的平等,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比我们优越。
《云图》连几乎是最乐观的技术支持者,撰写《技术的本质》的布莱恩阿瑟也在这本书接近结尾处,忧心忡忡地说:
“我们不应该接受技术使我们失去活力,我们也不应该总把可能和想要划等号。我们是人类,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经济上的舒适。我们需要挑战,我们需要意义,我们需要目的,我们需要和自然融为一体。如果技术将我们与自然分离,它就带给了我们某种类型的死亡。”
而今天,我们确实面对技术,张开我们渴望的脑壳,等待着技术开恩,投下可以否定人类的炸弹。
辉格史观一直是生之欲望和自我肯定的呼告,终于到科技的新辉格史观中,成为了绞死我们自己的绳索。
《机械姬》5.
可以做什么?
你可能还有点迷惑,即便我说的有些道理,作为一个个体,那么到底可以做什么?毕竟改变一个“历史观”,看上去可不像从iOS换到安卓一样简单。
我建议立即警觉这种科技史观的死亡刻奇。刻奇(Kitsch)指一种对自己情绪的讨好,将外部元素转化为令自我感动的情绪。这在科技史观中太常见了,尤其在秉持此种史观的文章和文艺作品中——
比如“科技英雄”,仔细想想,或者多在网上搜搜,他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新闻报导中那么显著和伟大。
比如,很多人对三体式的“宇宙文明”充满憧憬和敬畏。但是,从“费米悖论”(指对地外文明存在性的过高估计和缺少相关证据之间的矛盾)到我们的实际探索经验,我们很可能是宇宙中独一份高智慧文明,我们实现的文明成果,已经足够好了。
没错,你可以不对Alpha GO代表的AI过分担忧,到现在,它还无法认出低分辨率照片中的物体,而你总在网站验证码中完成这个简单的任务。
你可以不对宇宙探索进行过度浪漫的关注,宇宙探索未必有大航海时代的冒险热忱,在无重力的太空,人们不如波涛上那般勇敢。
至此,你可以免疫这种刻奇中对人类整体和你自己的那种轻蔑和否定,那种为了实现一个懦夫的平等而将所有人贬为蝼蚁的尝试。
更重要的,你大可关注人类已经实现的一切——毕加索不断变换的风格,巴赫平均律中的精妙结构,黑格尔对永恒的敬拜,尼采那骇人的疯狂,维特根斯坦与特雷莎修女的虔敬和伟大。当然,如果你转向关注人类的恶行,你也会发现邪恶的创造力和力量,远比克苏鲁(小说《克苏鲁的呼唤》中的邪恶神灵,它沉睡于海底,当群星到达正确的位置,克苏鲁会复活并支配全世界)或某种宇宙力量恐怖。
真心关注人类,自然不会对科技再有太多狂热。
当然最重要的,你要关心你自己,你会发现这是我一切文章的主题:负责任地关心你自己。
最简单的,关心你自己如何主宰着你现在捧着的这部手机,而不是它,与它背后的一切技术,已然完全地控制和主宰了你。
相关推荐
为什么我不想为“科技进步”拍手叫好?
我为什么离开Facebook?
我为什么不看好视频号
我为什么不看好微信付费阅读?
张朝阳:科技进步将会迭代演化出新应用与财富创造
48小时5G深度体验,为什么我不建议你现在用5G?
谷歌为什么要对石油公司说“不”?
抖音涨粉 200 万背后,「蛋解创业」想为 5000 万中小创业者服务
为什么我从来不教人赚钱
用区块链公平激励,「PPIO」想为开发者提供价格更低的去中心化存储
网址: 为什么我不想为“科技进步”拍手叫好?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73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3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10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8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346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20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5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7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