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单方面减产,未能提振石油价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 (ID:gh_172f9518d915),作者: 魏城,编辑:郝洲,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沙特阿拉伯6月4日宣布,将每日减产100万桶石油,以支撑石油价格,但从随后的国际石油市场走势来看,此举效果未能如其所愿。
在“欧佩克+”产油国未能于维也纳会议上就减产达成一致决定之后,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表示,该国今年7月将每天“自愿”减产100万桶石油。这大概相当于全球石油产量的1%。
在沙特作出减产决定后的第一个交易日——6月5日,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上涨3.6%,但后来又回吐了大部分涨幅,至每桶76.41美元,涨幅仅为0.4%;美国市场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一度上涨了4.6%,但后来涨幅又回落至约0.1%,至每桶71.83美元。
在第二个交易日——6月6日,石油价格转而下跌。当日早盘,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下挫1.33美元,跌至每桶75.38美元,跌幅为1.73%;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的跌幅更大,为1.93%,一度跌至每桶70.76美元,跌了1.39美元。
一、需求疲弱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导致石油价格飙升,但在过去一年,尽管产油国多次决定减产,但油价却仍然回落到了俄乌冲突爆发前的水平。
2022年10月,“欧佩克+”产油国曾经决定,每天减产200万桶。这大约相当于全球石油需求的2%。
2023年4月,“欧佩克+”产油国同意进一步减产:每天再“自愿”减产100万桶。这一减产措施原定持续到2023年年底。
一年前,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曾经一度攀升到了每桶125美元,但在不久前,布伦特原油却一度跌至每桶近70美元,这明显低于沙特政府心目中的“关键价格”——每桶80美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沙特政府需要油价超过每桶80 美元,才能平衡其预算,并为该国一些雄心勃勃的“超级项目”提供资金。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希望能够靠这些“超级项目”,让该国经济不再那么依赖石油收入。
如果算上沙特这次的单方面减产,过去8个月,产油国至少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减产行动。三次减产,但效果仍然不佳,原因何在?
从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而言,决定商品价格的,还是供求关系。
我们先看需求。
目前全球经济前景仍然阴云密布,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有的国家还有可能陷入经济衰退,经济不景气自然会压低对石油的需求,另一方面,欧美各国政府主要担心的是如何应对通胀,央行频频加息,普通民众也对一度不断飙升的能源价格抱怨不休。
美国能源部旗下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最新一期《短期能源展望月刊》指出,美国2023年的国内石油需求增幅仅仅是2022年的一半。
欧佩克也认为,受利率上升和通胀居高不下的困扰,美国和欧洲经济表现疲软,这正在拖累美欧的石油需求,并抵消亚洲的额外需求。
但欧佩克明显误判了中国的石油需求。
中国在放松疫情防控政策之后,经济反弹力度并不及人们原本的预期,相应地,中国对石油进口的需求也不像产油国所期望的那么强。
中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之前,大多数分析师,包括欧佩克自己的研究团队,都估计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将会强劲反弹,并预测这将大幅推高石油价格,但如今发现,中国需求的反弹强度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测。
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的中国,它更不希望油价高企。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共从48个国家进口了原油,进口原油总量为50827.6万吨,同比下降0.9%,但受当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2022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金额高达3655.12亿美元,约合243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1.4%,占中国2022年货物贸易进口总额的13%,就价值而言,原油继续成为仅次于集成电路的中国第二大进口商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作为石油消费国,人们都希望油价下跌,而全球疲弱的经济增长也决定了油价不可能逆势大涨。
二、供大于求
我们再看供应。
从6月4日的维也纳会议来看,“欧佩克+”产油国本身在减产问题上也无法做到齐心协力。
欧佩克即石油输出国组织,目前共有13个成员国,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利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委内瑞拉、加蓬和刚果(布)。近年来,在全球石油需求一度出现供过于求的背景下,欧佩克与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逐渐形成了一种长期合作机制——“欧佩克+”,这些非欧佩克产油国包括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巴林、文莱、马来西亚、墨西哥、阿曼、南苏丹和苏丹。
“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0%以上。而欧佩克成员国控制着全球石油储量的大约80%。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也是“欧佩克+”中最具影响力的成员,因此,沙特6月4日作出的“自愿”减产的决定,本应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很大影响,但由于“欧佩克+”的内部分歧,沙特这一决定的影响目前看来颇为有限。
沙特减产的决定,是“欧佩克+”一项协议的组成部分。根据该协议,几个较弱的非洲成员国的配额将从2024年起减少;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也可能下调其产量目标,但俄罗斯并没有作出大幅减产的任何承诺;与此同时,阿联酋则获准在2024年增加产量。
沙特原来希望,“欧佩克+”产油国能够同意将集体产量再每天减少100万桶,并由成员国分摊减产,但大多数产油国反对进一步减产的建议,担心这将影响他们的石油收入。
2023年6月4日,“欧佩克+”产油国在欧佩克总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长达7个小时的会议,经过长时间的争吵,最终的妥协结果是:将今年4月决定的石油减产措施延长至2024年,在2024年之后,它们的石油产量目标将进一步削减,即每天减产140万桶,但沙特也向它的两个关键性盟友——俄罗斯和阿联酋作出了重大的让步。
沙特作出今年7月单方面减产的决定后,还决定同时提升本国原油的价格,这导致亚洲的一些炼油商考虑从其他供应方(包括俄罗斯)购买更多的原油。
作为最主要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俄罗斯因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目前急缺资金,正力图尽可能多地出售石油。根据雷斯塔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的数据,自从西方开始制裁俄罗斯以来,俄罗斯的海运原油出口量已经跃升了五分之一。
更让沙特有苦说不出的是:俄罗斯的原油交易价格比国际基准价格低了20美元,而印度和中国等国的炼油商正在大规模购买俄油。总部设在比利时的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表示,大约60%的俄罗斯原油流向了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国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在2023年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排名中,俄罗斯已经重新回到对华石油出口第一的位置,这是自从2019年以来俄罗斯首次反超沙特。
而其他“欧佩克+”之外的产油国,如加拿大、巴西、圭亚那等,也在增加石油产量。
花旗集团的分析师在6月6日出台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正是由于前述的全球石油需求下滑、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应增加、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美欧诸国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等因素,所以,沙特这次单方面的减产,不太可能实现它所期望的“可持续的油价上涨”之目标,即油价升至80美元以上。
某些分析师甚至认为,沙特此次单方面减产的决定,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油价未涨,自己的市场份额却被诸如阿联酋这样的“免费坐车”的国家抢走。
三、“沙特棒棒糖”并不甜蜜?
此外,观察国际油价走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地缘政治因素。
如果世界主要产油国决定集体减产,显然不利于西方国家的抗通胀措施,但目前看来,跟随沙特减产的产油国并不多。但沙特决定单方面减产,可能会导致该国与它最主要的传统盟友——美国发生矛盾,因为美国总统拜登一直鼓励产油国增加石油产量,以压低石油价格。拜登还曾指责沙特减产是协助俄罗斯。
被外界称为“刺头王子”的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把沙特“自愿”减产的决定,描绘成为“沙特棒棒糖”,意思是,沙特一直是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因素,沙特如今“自愿”减产的决定则是给全世界的一个礼物。
但拜登和他的欧洲盟友显然不这么认为。在西方国家看来,沙特的这个“棒棒糖”,味道可不是甜的,而是苦的。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欧诸国的通胀率曾经一度急剧上升,尽管能源价格和通胀率最近有所下降,但沙特减产的决定可能会重新提升石油价格,加重本国普通民众的生活负担。
业界普遍认为,油价过高将会助长美欧诸国的通胀,并促使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等西方央行进一步加息,其后果则是进一步减缓西方的经济增长,甚至导致经济衰退。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沙特多次和俄罗斯联手,通过减产提升石油价格,美国对此非常不满。
当然,沙特力图提升石油价格的目的不同于俄罗斯。多年来,沙特的实际统治者——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了让该国经济不完全依赖石油收入,做出了许多努力,推出了许多雄心勃勃的“超级项目”,包括“未来之城”(NEOM)计划,这些项目都需要大笔资金。为了这个目的,他的确需要高油价。
2022年,这位希望创造一个像埃及金字塔一样具有标志性和永恒性的建筑奇迹的王储宣布,他计划斥资约1万亿美元,在沙特阿拉伯西北部建造一个长达120公里的“零碳直线城市”NEOM。根据规划,该城将于2040年初步建成,到2045年将拥有900万居民,建成后的“未来之城”将成为一座人工智能之城。
与沙特之前的统治者不同,这位王储希望为沙特开辟一条更为独立的能源政策之路,即使这意味着得罪沙特最主要的传统盟友——美国。
作为王储同父异母的兄弟,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是沙特历史上第一位担任沙特能源大臣的王室成员,由于他手段强硬,对外暴打空头,对内强行促成协议,因此被称为“刺头王子”。
据称,这位“刺头王子”在外遭原油空头围剿、内历“欧佩克+”分歧加剧的情况下,仍然在6月4日的维也纳会议上突破双重阻碍,一手促成了沙特单方面减产的决定。
但阿卜杜勒阿齐兹促成的这项决定可能会进一步激怒美国,因为美国总统拜登一直向沙特阿拉伯施压,要求沙特不要减少石油产量。
据估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下周的利雅得之行中,石油减产问题可能是美国和沙特双方讨论的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所以,考虑到沙美关系这个地缘政治因素,沙特减产之举,似乎也不可能大幅提振石油价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 (ID:gh_172f9518d915),作者:魏城(作者曾在英国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资深记者、编辑),编辑:郝洲(《财经》杂志编辑)
相关推荐
沙特单方面减产,未能提振石油价格
沙特“自砍百万桶”,OPEC+这次能救油价吗?
油价暴力拉升!特朗普拿枪顶着脑门,沙特“自愿”减产
石油大国联合自愿减产的背后
史上最大规模IPO前瞻:沙特土豪的自我救赎?
史诗级原油减产协议:价格战停火,油价稳了吗?
原油的无限战争:减产、“负油价”与油轮套利
油价暴跌,现在该担心的是,世界石油体系崩溃的政治后果
OPEC+宣布减产超百万桶石油,有何影响?
欧佩克的黄昏,也是石油的黄昏
网址: 沙特单方面减产,未能提振石油价格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793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32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92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154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0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9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03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496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39
- 10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