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不下钱的这代人:从存钱矛盾中,窥见东亚人焦虑的一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驯暮,头图来自:《寄生虫》
不久前,“我们这代人为什么存不下钱?”的话题讨论登上小红书和知乎的双热榜。财神殿前人山人海,社会资源尚不足的年轻人总会对一夜暴富充满期待,面对囊中羞涩的现实,人们只能咬咬牙奔赴下一场打工。
如今年轻人不存钱的选择,正是试图对原本缺失的主体性进行解放,相较于成为世俗眼光中的优秀,我们更想触碰快乐。
在父母那一代的眼中,存钱可能是习以为常的生活日常。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成为了那个时代留存下的印记,如同当今年轻人的存钱矛盾现状,说到底都是一个时代下的鲜活缩影。
上一代的生活,“三转一响”便拿到了进入富裕家庭的门票;如今人们的生活,消费社会使得万物皆可成为商品,社会扭变下究竟怎样才算一个还不错的人生?
存不下钱的这代人,面临的不仅是及时行乐的诱惑,更是难以安身立命的现实困境。在众人关于这个话题的无数回答中,人们或自嘲、或悲观、或积极、或迷茫。东亚人刻在DNA中的未来焦虑使得存钱这个话题更折射出群体困境的缩影。
或许,年轻人也想存钱,但无钱可存;又或许,年轻人终会面对生活的捶打恍然意识到存钱真香,从而再次陷入先苦后甜的思想囹圄,活成最拧巴的样子。
不存钱,或许是因为没钱可存
存钱或不存钱,这首先无疑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当我们探究年轻人为什么不存钱了,那我们首先得回望一下历史,看看我们的父辈为什么能够存下钱。
父辈的时代,是一个物资相对匮乏,但同时也是处处存在机会的时代。
几十年前的一个小渔村,如今已是日新月异,摇身变成国际大都市;几十年前香饽饽的各种专业,如今也已是日薄西山,难现昔日宏光;几十年前的分房政策,乘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红利,日进斗金。
而如今,时代的红利正在悄然变化,当今的年轻人处于的是一个压力倍增、诱惑万千的时代,安身立命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和仍待完善的社会体制中等待着难以确定的解法,找份不错的工作已不算易事。
当我们透过时代的凸透镜,我们会发现上一辈人很多在十几岁就投入了赚钱的大流之中,物质的匮乏反而激发了人们对于挣钱的源动力。
如今面临学历贬值的现实压力,人们不得不延长受教育时间,试图通过提高学历来换取美好生活的门票。
可寒窗苦读十余载,踏出校园进入职场的那一刻才恍然发现,赚进口袋的工资可能最多维持一个基本的生活。大城市看似无尽的求职资源,需要等价交换的是高昂的房租;小城市闲适安稳的单调生活,则需要忍受收入寥寥无几的现实。
钱,真不好挣。哪里,都是围城。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成本远远高出父辈那个时代。就像许多年轻人会在话题讨论区提到的,
父母:水——我:瑞幸、喜茶、一点点、茶百道、星巴克……
父母:吃饱——我:火锅、日料、韩餐、西餐、下午茶……
(父辈与我们这一代的消费对比图)
除了从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生活开销外,房子和车子更是年轻人难以逾越的沉重大山。想不靠原生家庭的物质资本,不靠经济发展的时代红利,不靠分房政策的大力扶持,实现明哲保身,谈何容易?
结构性的下行压力和无处不在的消费主义更是在无形之中塑造着这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态度。无处不在的广告营销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舆论氛围,使得不少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花掉了本就不多的收入。
不存钱,是为了享受花钱的快乐
不止的社会变迁使得现代人尤其容易紧张和焦虑,人们难以寻找到一种长久永存的生活状态,徒留对生活的无力感。而消费主义带来的及时快感,正好契合了当下焦躁难安的共同情绪。
当年轻人随意打开一个网络平台,映入眼帘的除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色信息外,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带货博主,一个又一个的直播带货,以及一个又一个难以消除的嵌入式广告。
全世界都在宣传消费的快乐,却丝毫不提花钱后的落寞。
(消费主义陷阱)
移动媒介不仅延伸了年轻人的感官,更将瞬时的欢愉和现代人强有力地黏贴在了一起。年轻人并不是不知道存钱的好处,所以很多年轻人使用拼多多、1688等看似省钱的APP,但这些所谓“捡便宜”、“薅羊毛”的平台,反而促成了年轻人们无所顾忌地购买商品,因为看上去也就花了不值一提的几十块钱。
可事实是,我们的上一辈就是靠着一个又一个几十块钱,积累下了如今在我们看来难以想象的厚实家底。
当代年轻人,不论是仍在校园内的学生,还是刚工作的职场新人,很大程度都得依靠家中补贴,花钱寻找快乐是为数不多可自我支配的事情。于是,人们一边喊着自己真的很贫穷存不下钱,一边又不断秉持着对自己好一点的生活原则。
(当代年轻人消费观:吃点好的)
年轻人对没钱娱乐化的自嘲赋予了贫穷新的内涵,不到身无长物的极端情况,消费降级就是实实在在的痛苦。在快乐的诱惑和对痛苦的回避中,年轻人对存不存得下来钱日渐形成无所谓的态度。
上一辈近乎拮据的消费习惯正是源于他们对于贫穷的深深恐惧,他们是切实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一批人,物质的匮乏不仅激发了他们挣钱的欲望,更培养了他们节省的本能。
(大学生重新定义贫困/小红书)
如今当代年轻人更多是消费社会中的新穷人,人们对于物欲的需求,已经从追求饱暖过渡到品质享受,原本的贫困似乎随着媒介所打造出的花花世界一并消失,只留下自嘲无钱可存的新式穷人。
面对消费主义和生活压力的双重困境,当代年轻人唯一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在自嘲贫穷中,心安理得地享受来自消费的多巴胺快乐。
要存钱,是东亚人逃不出的焦虑困境
事实上,如今很多年轻人依然会有存钱的习惯和意识,他们延续了上一辈所倡导的未雨绸缪和先苦后甜精神,存下的不仅是一笔有备无患的备用资源,更是存下了对未来生活的微小希望。
可问题是,究竟得存到什么时候才能万事大吉?
所以存钱并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更是深陷内卷的东亚群体性困境。中国人没完没了地努力赚钱,只为获得银行卡中数字增长的安全感,却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寻觅到真正的快乐。
存钱背后是延迟满足的逻辑,这正是东亚人思维的现实延续。快乐至上、当下满足,这些在传统东亚人看来都是“吊儿郎当”的价值观。只有隐忍、对家庭负责才是成熟体面的存在。
如今年轻人不存钱的选择,正是试图对原本缺失的主体性进行解放,相较于成为世俗眼光中的优秀,我们更想触碰快乐。
就像美剧《怒呛人生》中所表达的核心主旨,自我规训和自我压抑是深深烙刻在东亚文化中的隐形特质。
(东亚家庭的典型特征)
当我们再次审视“为什么这一代年轻人存不下来钱了”这个话题时,不难发现这个话题的潜台词指向了存钱一定是一件好事。
存钱说到底是根植于土地文化和儒家文化所结出的成果。在大地上兢兢业业耕种的东亚人,小农经济赋予了人们对于储备有着高度安全感的认同。与西方海洋文明追求冒险、及时行乐不同,土地文明更强调稳定隐忍,将对生活更多的期许放置在悬而未决的未来。
这样的思想代代延续,古代是积累粮食、积累土地,如今是积累钱财、积累房产。
(《怒呛人生》里东亚人对于奋斗努力的看法)
所以,当代年轻人存不下钱,或者说不存钱了,实则是现代思想与传统土地文化之间的一次现实交锋,年轻人开始挣脱东亚人将体面和优秀建立在负累和隐忍之上的文化传统,试图在自给自足中掌握生命的节奏。
快乐不再是传统视角下生活的麻醉剂,而是切实的生命体验,年轻人开始坦荡地接受自身的欲望和快乐的降临,不再沉沦于不幸降至的杞人忧天。
(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小红书)
说到底,存钱只是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手段之一。与其不断地追问当代年轻人为何有如此多看似离经叛道的举动,不如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到现实困境的解决之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代际差异的互相理解之中。
存钱是为了有备无患,不存钱是为了生活体验,在奔赴美好生活的不同路途中,我们都只是用力生活的普通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驯暮
相关推荐
存不下钱的这代人:从存钱矛盾中,窥见东亚人焦虑的一生
报复性存款潮来了:每人每天存50元,信贷大军也开始存钱
这届00后,开始用存折了
存够300万,够不够你体面养老
90后创业者:直梯关闭,我们这代人要爬着上去
想创造世代相传的财富吗?这些是最好的个人理财书籍(中)
从“月光族”到“存款焦虑” 90后经历了什么?
东亚第一内卷国,开始摆烂了
买中概股的年轻人:人还在,钱没了
现在已经2023年了,还会有人把钱存进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吗
网址: 存不下钱的这代人:从存钱矛盾中,窥见东亚人焦虑的一生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797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