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是因为中国大学生人数太多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 (ID:ifeng-news),作者:贾拥民(浙江大学跨学科中心特约研究员),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又是一年一度高考季。
根据教育部网站披露的数据,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人数近几年也屡创新高。
许多人觉得,现在大学生似乎太多了,放眼看去,几乎到处都是大学生。网络上有段子称,月薪3000块招不来一个农民工,但是却可以招来一个大学生。是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举国关注的社会问题。然而另一方面,企业界又反映,想从大学毕业生中找到满意的人才并不容易。
中国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其实人们稍微静下心来想一下就会知道,答案明确:中国大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真正重要的问题可能是,既然中国大学生仍然太少,为什么人们现在会觉得大学生太多了?
一、“孕妇效应”:当自己是大学生,便看哪里都是大学生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人口共141178万人,其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所占比例仅为15.5%左右。
相比之下,各发达国家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口所占的比例都在30%以上,例如美国,有数据显示,美国2020年完成了四年以上大学教育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了40%。
而美国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口占比并不是最高的,有些国家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50%。有意思的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可能是俄罗斯(大约为54%)。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拥有大专学历的人占到了一大半,据估算,中国接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到2023年应该仍然达不到5%。
因此,中国大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
但是,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增长势头确实非常猛烈。同样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0年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接受过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为4571万人,占比为3.6%左右;
2010年,全国人口133972万人,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占比为8.9%左右;
2020年,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就达到了15.5%左右。
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是其他国家从来没有过的。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2023年这个比例很可能达到18%左右。
从2019年开始,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每年都超过了1千万。特别是2021、2022年和2023年这三年,高考报名人数出现了相当反常的跃升。之所以说“反常”,是因为2003年到2005年的出生人数(这三年出生的人,对应于2021到2023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分别为1594万、1588万和1612万,大体上是稳定的。
也就是说,这里面出现了很多的“复读生”。有统计数据指出,今年参加高考的复读生高达289万;有的省份复读生所占的比例超过了30%乃至40%(如河南,2022年复读生的比例达到了46.6%)。
值得指出的是,直到2017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一直基本保持稳定,总体上比2003至2005年间还要稍高一些(但2018年后,全国每年出生人口出现了急剧下滑)。因此,这种炼狱般的竞争至少还会持续十几年。
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预见,每年增加一千多万大学毕业生的盛况,还将持续十几年。到那个时候,中国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将可能达到30%以上,然后其增长速度将会放缓。
二十多年前,中国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由于在总人口中只占极少数,因此很多人可能不会频繁接触到大学生。而现在,当大学生在总人口中超过了六分之一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本人就是大学生,要么自己的家人有大学生,要么自己的亲朋好友中有大学生……总而言之,自己的生活中存在着大学生,已经成了当今普通中国人最近拥有的一个新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孕妇效应”就会发挥作用。
孕妇效应,是心理学中讨论的一种认知现象,指当我们拥有了一项新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容易注意到这项特征。你平常不会去注意有多少人怀孕,但一旦你自己怀孕或者家人怀孕了,就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
孕妇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那么高,只是你会感知到更多的孕妇。
孕妇效应是中国人觉得大学生很多的一个原因。至于美国等其他国家,由于“周围大学生很多”已经是一个长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所以反而不会觉得大学生很多。在中国,再过几十年后,当大学生真正变得很多的时候,孕妇效应反而会不那么显著。
然而,孕妇效应可能会让人们觉得身边的大学生非常多,但不一定会让人们觉得大学生太多。让大众感觉大学生太多的原因,更重要的当然是经济方面的,这既是周期性的,也是结构性的。
二、经济低迷时大学生格外脆弱:放大了该群体存在感
周期性因素大家已经讨论得非常多了,如王明远在《最近三年到底有多少青年人失业》一文中总结的,这几年失业人口增加,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因经济环境的变化,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和服务业发展遇到了波动。
而要解决目前就业难问题,就应该从改善这三方面的发展环境入手,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和全世界扩大就业一般规律看,离开发展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和服务业谈就业,是根本行不通的。
在这里可以补充的一点是,青年,或者说大学毕业生,由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就业特别容易受周期性因素影响。
第一,在经济不景气低迷时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往往特别脆弱。首先是因为青年大量就业的行业更容易受景气波动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就业数据,与其他行业相比,酒店和餐饮业、教育和IT行业等服务行业往往雇用了更多的年轻雇员。
其次,因为青年人不仅缺乏工作经验,也缺乏避免自己被解雇或在一时冲动之下辞职的经验。
德邦证券最近发布的《青年就业:从三因素框架看“疤痕效应”来自何处》的研究报告称,根据《2021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测算,在16~24岁的就业人群中,有68.2%的人是主动辞职,只有8.5%的人是被辞退和单位倒闭。在25~34岁的就业人群中,有63.2%的人是主动辞职,只有14%的人是被辞退和单位倒闭。
虽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要想改善利润,辞退年纪较大、收入更高的35岁以上员工可能更加合算,但是现在中年人一方面经验丰富,另一方面在房贷、孩子教育等压力下,则更倾向于选择忍受,导致企业往往没法轻易解雇,而年轻人则容易在冲动之下辞职。但是辞职之后,要想再就业,就相当困难了。
第二,在接受了大学教育后,收入预期提高了,再加上沉没成本的影响(见《孔乙己的长衫与范进的沉没成本》一文),大学生即使一时找不到工作或失去了工作之后,也不愿意降低对下一份工作的预期。
许多大学毕业生甚至还有这样一个刻板印象:职场中35岁是个门槛,35岁以下的“真青年”才是企业最喜欢的员工,所以一时失业也根本不用担心,有人甚至习惯为了加薪而频繁跳槽,但是在经济景气度不高的时期,这种想法可能会导致他们陷入失业困境。
第三,在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家庭有了比较可观的财富积累后,年轻人往往希望为自己保留更大的选择权,更喜欢自己创业,而变得不那么倾向于在企业就业,甚至宁愿暂时不工作而去做一些“诗和远方”的事情。
现在,要么自己创业、要么在创业遇挫或经济环境不利于创业时选择“考公考编考研”,似乎成了一些家境比较富裕的大学毕业生和他们的父母的共识。
这还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其他国家也都表现出了青年失业率与人均收入的正相关性。
三、刷学历、拼文凭真的就越高越好?
现在学者讨论得相对比较少的是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其实已经体现在本文一开始说的一句话中了:企业要想在大学生中找到合适的人才也不容易。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出现用工荒。
结构性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大学内部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与社会和企业需求出现了错位,第二类是学历结构与社会和企业需求不相适应。
当然,这两类结构性因素都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就笔者眼光所及,其中比较突出的可能是如下三个误解带来的问题。
第一个误解是学历刷得越高越好。在这个无限卷的社会里,要不要继续往上刷学历几乎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高中生要上大学吗、专科生要刷本科吗、本科生要刷硕士吗、硕士生还要刷博士吗?
事实上,现在官方也似乎在着力淡化“普职分流”,因为上中职学校的人一样可以读研究生了。职业教育已经贯通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博士的升学通道,为职校学生提供了同样的刷学历的途径。
在BOSS直聘上,最低学历要求“高中及以下”和“硕士及以上”的岗位比例分别增加了2.9和0.3个百分点,但是招收专科和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岗位比例下降了3.2个百分点。这就是说,处于中间位置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了。
服务业的基础岗位和制造业的基础岗位需求一直相当旺盛,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让原本已经符合这些需求的年轻人追求更高的学位,反而可能不利于他们就业。
第二个误解是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受过大学教育的高级技术工人,而没有认识到制造业升级其实更需要的是从事服务业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制造业的升级必然要求人才升级,因为他们要从事复杂的研发创新、品牌管理等工作。随着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推进,现在制造业中的许多工作,都在日益“服务业化”了。例如,工厂中也要开发自动生产和工业控制的程序,那算不算服务业?技术工人当然很重要,但是他们的相对比例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少,这才是更大的趋势。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进步,进一步加速了这种趋势。制造业的升级,在日后将越来越表现为人工智能+,因此制造业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需求必定会飙升。
第三个误解,这些年来大学扩招的突飞猛进和高考的无限内卷,导致不少人误以为教育行业仍然会持续快速发展,很多高校特别是高职学校大量开设教育和体育专业,修读这些专业的学生也急剧增加,但是这种他们想象中的美好未来可能很快就变成明日黄花。
教培行业的下行已经刺出了冷冷一枪,未来几年随着新出生人口的减少(有专家预计,2023年新出生人口可能会少于800万),这些大学生的就业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小的问题,更何况他们还面临来自其他专业的考教师编的大学毕业生的竞争。
为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府已经宣布了很多措施,例如,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减免由企业缴纳的社保来鼓励企业雇佣毕业生、要求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保证未来一个时期接收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少于以往、优先招收大学毕业生入伍,等等。这些措施当然对毕业生找工作有很大帮助,但是对全局的影响可能仍然有限。
中国大学生肯定太少了,但是短期来看又似乎确实太多了。也许,再等上二十来年,当2023、2024年出生的人开始上大学时,大学毕业生就有可能完全变得供不应求了,但是我们显然等不及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 (ID:ifeng-news),作者:贾拥民(浙江大学跨学科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关推荐
学历贬值这事,才刚刚开始
研究生比本科生还多,我的学历成一张废纸了吗
学历贬值的年轻人,后悔考研了吗?
本科进工厂,硕士送外卖,学历贬值到底有多严重?
00后杀入职场:浅做一下,不行再说
中产家庭开始讲留学性价比,这意味着什么?
广州外卖骑手满员?反转来了 真相太残酷
大学生迎最难就业季,选择慢就业的人多了起来
00后大学生的创业梦,并不靠谱
先看学历再做题 现在的年轻人流行这样交朋友
网址: 学历贬值,是因为中国大学生人数太多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820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